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老百姓进药店买药已成为家常便饭,药店营业员必须掌握较为丰富的药学专业知识为病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笔者根据现有我国的法规要求,结合国外业内的做法,在此谈谈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销售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老百姓进药店买药已成为家常便饭,药店营业员必须掌握较为丰富的药学专业知识为病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笔者根据现有我国的法规要求,结合国外业内的做法,在此谈谈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销售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常辉 《广东药学》2003,13(6):45-47
老百姓进药店买药已成为家常便饭,药店营业员必须掌握较为丰富的药学专业知识为病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笔者根据现有我国的法规要求,结合国外业内的做法,在此谈谈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销售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林瑾文 《海峡药学》2000,12(Z1):103-104
我国卫生部于1996年4月10日发(1996)第30号<关于成立制订推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领导小组的通知>文,决定在我国建立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自此以后便成为消费者纷纷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和 《海峡药学》1999,11(4):109-111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是现代药品管理分类的一种方法,也是发达国家药品分类管理的一种制度。西方部分资本主义国家从50年代开始就陆续实行了药品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法规。我国过去长期以来在药品管理上没有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成熟,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为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医疗保健制度,尤其是对公费医疗体制的改革和社会医疗制度的推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年6月18日以局长令公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  相似文献   

6.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药品管理模式,是按照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不是药品本质的属性,而是管理上的界定。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2004年4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按照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整体部署和安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国家药品标准药品中进行了非处方药的遴选,目前已公布了六批4326个非处方药制剂品种,初步对上市药品进行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经研究决定,从2004年开始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并对非处方药目录实行动态管理。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白塔寺药店。一进大门,左手一张大红告示,告诉人们该店被确定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流通试点单位。店内大门上方,悬挂着《药品经营企业合格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卫生合格证》、《营业执照》、《执业药师证书》等,店内一层的西药柜台、外用药柜台和二层的中成药柜台,分别设立了非处方药专柜,专柜上方都有醒目的“OTC”(非处方药)标识。一块写有药品分类管理常识的宣传镜框,立在药店中很显眼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齐鲁药事》2005,24(10):581-582
为积极推进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2004年7月我局发布了《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04-2005年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规划》确定的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阶段性目标要求,为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对2005和2006年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相似文献   

10.
建立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OTC)分类管理,是与国际先进医药管理模式接轨的触点,是历史的进步和必然进程。我国已于2000年1月1日起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医院药剂科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形势,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崭新课题,在深化改革中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条 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制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第二条 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  相似文献   

12.
第一条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赳,制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第二条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接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第三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的制定。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第四条国家药品监督…  相似文献   

13.
第一条 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制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第二条 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药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第三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的制定。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第四条 国家药…  相似文献   

14.
掘金处方药     
苏洋 《中国药店》2013,(11):34-35
尽管医院仍是处方药销售的主要渠道,年增长率也高于药店渠道,但近五年,处方药在药店的销售占比不断提升,一些城市的增长率也出现逆转。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处方药市场规模约7000亿元,OTC市场规模约1000亿元。在处方药销售中,零售渠道占比约20%,且仍在不断提升。而根据本刊相关统计,2012年全国百强连锁药店的处方药销售额贡献率达33.53%,较上一年增长1.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按不同阶段特点对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情况进行汇总,为转换技术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的相关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公布品种的情况,分析其阶段性特点。结果与结论随着我国药品监管的整体发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的法规和技术标准逐步完善。现有法规和技术标准能较好地指导非处方药的研发、申报及评价,但在某些方面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流通管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及时,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国内从事药品生产、批发、零售的企业及医疗机构适用于本规定。 第三条 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处方药的生产销售、批发销售、调配、零售、使用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相似文献   

17.
章蓉 《中国药业》2006,15(5):30-31
医药产品销售的主体是处方药,但处方药主要通过医院直接销售,即使在定位为“专业药房”的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也只占其销售总额的30%左右,为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我国2006年起药店中的处方药必须全凭处方销售.药店在和医院的处方争夺战中属于弱势群体,因此,药店的处方药营销不只是一个具体的经营问题,而是关系到药店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该文详细阐述了美国处方药广告的监管体制,分析总结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处方药广告的监管原则和监管重心,期望对我国处方药广告监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郝岚 《中国药店》2004,(12):48-50
目前,处方药占据零售药店销售近一半的份额,随着"药店里的抗菌药物必须凭处方销售"规定的实施以及药品分类管理政策到2005年底的全部落实到位,药店里处方药"双轨制"销售的局面即将结束.一直苦于没有处方来源的药店,处方药销售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局面,零售药店如何改变处方药"无为而治"的自然销售状况,寻找更积极主动的营销方法?今年8月份出台的<处方管理办法>,是否为药店争取处方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为处方药营销带来一线生机?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走进济南的本期"店经理沙龙"所着力探寻的.  相似文献   

20.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则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不是药品本质的属性,而是管理上的界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门制定了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图案及管理规定(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图案分红色和绿色两种),在非处方药的标签、使用说明书、内外包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