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绪言神农本草经收载楝实,列为下品,并称:“味苦寒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其后名医别录及日华本草等又收载根及树皮,以治蚘虫、疥癣、恶疮等症,某些验方中亦用枝叶及花。近年我国学者进行临床试验结果,证明苦楝皮(包括干皮及根皮)及其提取物对于蛔虫及钩虫病均有良好的疗效。根据药理试验结果,苦楝皮制剂能使猪蛔麻痹,关于化学成份方面的研究至今还不够透澈,傅丰永曾提得中性树脂、酸  相似文献   

2.
治疗白血病的"另类"奇葩--小剂量砒霜治疗AP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砒霜是一味古老的矿物类中药,其功效用法最早见于北宋开宝年间《开宝本草》以及《本草行义》:“疗诸疟,风痰在胸膈,可作吐药,不可久服,伤人。”《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 砒霜是细胞原浆毒物质,可抑制癌细胞的氧化过程,早在一百多年前砒霜就用于白血病的治疗,使用的Fowler’s试剂实质上是含有1%的  相似文献   

3.
黄连性味苦寒无毒,据大明日华诸家本草说:“黄连主治天行热疾”。李士材本草图解称:“黄连为治心火主药,泻心火,祛湿热”。说明黄连有清热解毒的效能。古人所说的“天行热疾”,可能系指急性热性传染病而言。根据现代文献的记载,黄连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等,均有强大的制菌力作用。因此采用黄连液滴鼻作预  相似文献   

4.
天仙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莨菪子。李时珍释其名谓:“其子服之,令狂浪放菪故名。”《图经本草》称为天仙子。因含有莨若碱及东莨若碱,故有大毒。沙苑子原名白蒺藜,以白疾藜、沙苑蒺藜、潼蒺藜等各见载于诸家本草。沙苑子和菟丝子均为常用中药,都具有补肾、益精、明目等功效,均属补肾固精药,用量较大。因与天仙子形状相近,极易混淆,在我区就发生过多起误服天仙子中毒事件。因此必须注意鉴别,不可误用。天仙子为布科植物在着HYoscyamusnigerL的干燥成熟种子。略呈肾形或卵圆形稍扁,直径约回nun;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有…  相似文献   

5.
对中药“毒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贵 《中国药房》1991,2(5):44-45
<正> 毒,能害人,诸如砒霜、狼毒、大戟等可置人于死地,然若对中药中之“毒”亦如此理解,则很不全面,今就此抒之管见。 一、中药“毒”的含义 中药学中的“毒”是中药药性之一,历代本草及医学文献中均有记载,然而,毒的含义古今认识有异。据文献记载,周代毒与药不分,皆称毒药,如《周礼·天官冢宰”》有“掌医之政令,聚  相似文献   

6.
本草祛斑灵是中外合资梦多娜天然化妆品有限公司,特邀部分国际美容家和国内皮肤专家,历时三年潜心研究,以中药为原料,经现代科学方法提炼生产,并提供临床应用的一种药物。本品具有明显的祛斑、杀菌、止痒作用。经三大医院验证祛斑总有效率达94.95%。我们自1993年7月以来应用本草祛斑灵治疗黄褐斑42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中药葎草进行本草考证,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历史参考,也为进一步挖掘其新的药用功效提供线索。方法:以“葎草”“本草考证”“地方标准”“药性”“功用”“Humulus scandens.(Lour.)Merr.”“Materia medica”“Local standard”“Medicinal properties”“Function”等为关键词,在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10年1月-2020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并查阅《中国植物志》及历代本草典籍。比较葎草在11个地方标准中质量标准内容的差异,从其名称、产地及采收、形态、药性、功用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结果与结论:葎草以“勒草”为药名首载于《名医别录》,此后基本以“葎草”为通用药名;全国各地均有出产,为蔓生草本植物且生长分布广泛,采收于夏、秋二季;植物形态描述及绘图表明,葎草无混淆品且与《中华本草》记述基本一致;药性方面主要为“性寒,味甘、苦,入肾、肺经”;主要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退虚热的功用,可治疗淋症、小便不利、虚热烦渴、肺痈、热毒疮疡、止泻止痢等,其外敷还可治虫蛇咬伤。本研究对葎草进行的本草考证可为国家制定该药材的中药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进一步开发其新功效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草纲目记载茶之功用为:“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治伤暑”。“合醋治泻痢。浓煎,吐风热痰涎”。纲目拾遗记载:“烂茶叶(泡过残茶)治无名肿毒,及火烧成疮”。清代王世雄的“随息居饮食谱”论茶叶说:“凡暑秽痧气、腹疼、干霍乱、痢疾等症;初起饮之辄愈”①。由此可见,祖国医学认为茶叶有很广泛的治疗效果。张、于二氏曾报导:在试管内茶能杀死霍乱弧菌②。56年С.И.БерДыеВа氏曾报告:茶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有杀菌作用③。也报导了茶能治癒细菌性痢疾④。国内文献也报导:在试管内茶叶对痢疾杆菌有杀菌作用⑤⑥。但茶对那些细菌,有杀菌或抑菌  相似文献   

9.
川楝子原名“楝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不分川楝、苦楝。苏颂谓:“楝实即金铃子也,生荆山山谷,今处处有之,以蜀川者为佳。……实如弹丸,生青熟黄,十二月采实”。参照历代本草著作所附诸图,可知古之楝包括川楝、苦楝两种同科同属不同种的植物。其果实性状、药效亦有不同,应加以区分,不宜混淆。川楝子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具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之功效。常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味原料药材,西瓜霜用于治疗咽喉口腔疾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代,名医顾世澄就在《疡医大全》中所著:“西瓜霜,治咽喉口齿,双蛾喉痹,命在须臾”。祖国医学认为咽喉口齿诸病皆为“火”,所以对症“去火”是解决之道。 《本草再新》中也有记载:“味辛,性平。入脾、肺二经。”西瓜霜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良好功效,将它吹敷患处,能清热消肿,适用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对口舌生疮也有一定疗效,常用于治  相似文献   

11.
<正> 白果属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L),别名银杏核。银杏药用最早载于《日用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谓“产江南,宋初始于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今名白果”。并载有“其气薄味厚,性涩而收,益肺气,定喘嗽,缩小便,又能杀虫、消毒,然食多则收,令天过,令人气壅胪胀昏顿。”现代药物则另有树叶。 一、性能:甘苦涩平,有小毒。《饮膳正要》称白果“味甘苦,无毒”,《滇南本草》称“味甘平,性寒”,《纲目》称“甘苦平,涩,然食小苦微甘,性温有小毒”。 二、归经:入肺、肾经。  相似文献   

12.
张勇 《中国药店》2014,(11):46-48
在4月份举办的中国药店商学院苏州峰会现场,海王星辰电子商务总经理钟日华在演讲时爆料:“微信的移动入口只有好药师1家,而且是一级入口,一旦习惯在微信上购药,好药师凭借九州通的供应链及微信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待遇,再加上O2O体系又能支撑整个运营,威力会很大,到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此话一出,业界哗然,各路媒体也开始各种揣测  相似文献   

13.
《首都医药》2006,13(17):53-53
明代,帝王们开始逐渐对医药较为重视,因而也建立了较宋、金、元代更为健全和严格的医药制度。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当时的首都建于江苏南京。朱元璋在洪武元年(1368年)开国后曾说:“三皇继天立极,开万世教化之原,汩干药师可乎?”(意思是自从三皇以来,都不可能离医药,“药师”应泛指医药),说明朱元璋对医药的重视,明代祭祀三皇时,都把明以前历代著名医药家作为从祀。明洪武元年即设置了太医院医药提举司,设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医学教授、学正、官医、提领。提起明代的医药,不得不说的就是明代本草巨著《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相似文献   

14.
<正> 1920年陈立健先生出生于中国广东省澄海县上蓬区外砂乡。澄海濒临大海,暑湿交蒸,人易致疾,故历代多名医。陈氏明末迁外砂乡。其始祖设医馆治病。其六世祖陈子才,湛精医术,救治沉疴,于清乾隆年间创立万春堂,慕名求医者无数。地方官员刻“德参苏董”匾,以表彰其医术医德。“董”即指三国吴福建闽侯人董奉,精通医术。治愈者在其宅旁植杏一株,以表谢意。这就是“植杏成林”一词的来历。“苏”即指唐代著名医家苏敬,曾撰《新修本草》。其祖父陈其昌,对内毒恶病(即恶性肿瘤)能辨证论治,临床颇有疗效,在地方上亦  相似文献   

15.
应用滑石治疗黄疸,在祖国医学中早有记述,名医别录载李时珍说:“疗黄疸水肿……”。千金方记载:“治女痨黄疸,日哺发热恶寒,小便急,大便溏,额黑”。本草备要载:“白矾味酸涩性寒无毒”。李时珍说:“吐下痰涎饮澼,燥湿解毒,止血定痛,口舌眼目诸疾”等语。应用范围很广。根据上述文献记载及历代各名医理论和经验来看,说明滑  相似文献   

16.
创刊辞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何以分明其利害,何以通晓其利弊。思上古,药祖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是何等之气概,何等之无畏。忆明代,李时珍精研医典,广集民方。有感于历代本草谬说多,遂参考文献800余种,结合实践,历时27年,撰成《本草纲目》52卷。这又是何等之敬业,何等之务实。而今,在这个新的世纪,我们有幸也致力于这项守护生命的神圣事业,我们正承载着一段传统,又延续着一段历史,我们肩负着道义和责任。我和同仁们总在努力推动国内新药的研发,同时也在监控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并希望能以…  相似文献   

17.
杨娜 《自我药疗》2014,(6):24-25
麝香,性温、无毒、味苦。归经: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本草纲目》记载:“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症瘕”“盖麝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若诸风、诸气、诸血、诸痛,惊痫、症瘕诸病,经络壅闭,孔窍不利者,安得不用为引导以开之通之耶?非不可用也,但不可过耳”。  相似文献   

18.
一、中药护理学之起源与发展:祖国医学有文字记载以来大约已五千年之久,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东方医学。几乎和医学成长的同时,护理知识便逐渐萌芽了。在战国时《黄帝内经》中,在饮食护理方面写道“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肾病勿多食咸。”“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在唐代医家孙思邈所着的《千金方》中在饮食护理方面写道“大凡水肿病难治,瘥后特须慎口味,不则复水,水病人多嗜食不廉、所以此病难愈也。”消渴病人忌面食。隋唐时已有饮食疗法及饮食护理的专门著作,如孟铣编著的《食疗本草》。咎殷编著的《食医心鉴》,陈士良编著的《食性本草》,创立了四时饮食与调养方法,给饮食护理增添了新的内容。元代邹铉著的《秦亲养老新  相似文献   

19.
开发生物毒素促进药物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毒素(Toxin)的定义我国古文字中的“蛊”字,即是令人致死的“毒”。古代《说文解字》、《汉语大辞典》等,对“毒”字有多种解释,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毒”“药”相连。我国有句俗语:“是药三分毒”,意即凡是药,均有毒,只看运用恰当与否。我国汉代医圣张仲景,有一句名言:“药以治病,因毒为能”,“药也,其实堇也”,说明:只有毒药,才是最佳,毒堇就是药(堇,即毒堇,紫堇)。在英文中,“Toxin”一词,称“毒素,毒质”,“Poi鄄son”称毒物,毒药,“Venom”称毒液、毒性,但在某些外国文献中,并未分得那么严格。英国一位著名医生P.M.Latham(1789~1875…  相似文献   

20.
盐肤木茎的生药学鉴定宋旭峰,诸葛陇(杭州市药品检验所,杭州310014)王卫东(浙江省药品检验所,杭州310016)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是一种使用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盐肤子根”即其根部在宋《日华子诸家本草》始有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