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顺式阿曲库铵联合维库溴铵用药后ED50和ED95的变化。方法将75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顺式阿曲库铵组、维库溴铵组和顺式阿曲库铵+维库溴铵组,每组各25例。麻醉诱导后,以单次给药法观察起效时间和T1达到最大抑制的时间,描绘3组患者的量-效曲线,求得各自的ED50和ED95值,并运用等效图法和代数法对两药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单用顺式阿曲库铵组、维库溴铵组ED50值分别为32.35、28.78μg/kg,ED95值分别为52.67、51.20μg/kg。联合用药时ED50值为16.81、12.17μg/kg,ED95值为23.49、22.16μg/kg,与单独用药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时ED50和ED95的合用代数值分别为0.942、0.879。结论联合使用顺式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具有协同作用,且量-效曲线产生左移。  相似文献   

2.
比较性观察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量-效关系和恢复时相特征。选择60例ASAI级,年龄17~50岁,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中国患者,分层随机平均分成阿曲库铰组和维库溴铵组。用60%NO2-O2-硫喷妥钠-芬太尼维持麻醉。用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功能,采用TOF刺激方式,以T1抑制的百分比为研究指标。用累计给药方法建立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的量-效关系曲线。根据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量-效关系曲线,阿曲库铵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强度仅为维库溴铵的17%。两药的ED50、ED90和ED95均有明显差别。应用等效剂量(1.5×ED95)后,两药的高峰时间、临床肌松时间、恢复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均无明显差别。结论:阿曲库铵是一弱效能的肌松药,而维库溴接为一强效能肌松药。阿曲库按和维库溴铵的作用强度比率为1/6。应用等效剂量后,两药的恢复时相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作用的剂量与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剂量与时机。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20例),各组均连续输注维库溴铵,术毕前5min停止输注维库溴铵,周围神经刺激不能引起反应时A组先予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15mg/kg+阿托品0.15mg,待T1恢复至10%时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35mg/kg+阿托品0.25mg;B组即时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35mg/kg+阿托品0.25mg;C组待T1自然恢复至10%时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35mg/kg+阿托品0.25mg;记录从停止输注维库溴铵至T1恢复至90%、TOF恢复至70%和90%的时间;术毕15min时T1、TOF比值。结果A组T1恢复至90%、TOF恢复至70%和90%的时间较B、C组缩短(P<0.01,P<0.05);术毕15min时T1、TOF比值A组较B、C组高(P<0.01)。结论应用新斯的明的剂量与时机影响维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拮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剂量与时机.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10例),各组均连续输注维库溴铵,术毕前5 min停止输注维库溴铵,周围神经刺激不能引起反应时A组先予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15 mg·kg-1 阿托品0.15 mg,待T1恢复至10%时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35 mg·kg-1 阿托品0.25 rng;B组即时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35 mg·kg-1 阿托品0.25 mg;C组待T1自然恢复至10%时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35 mg·kg-1 阿托品0.25 mg;记录从停止输注维库溴铵至T1恢复至90%,TOF恢复至0.7和0.9的时间;术毕15 min时T1、TOF比值.结果:A组T1恢复至90%,TOF(四个成串刺激)恢复至0.7和0.9的时间较B、C组缩短(P<0.01,P<0.05);术毕15 min时T1、TOF比值A组较B、C高(P<0.01).结论:应用新斯的明的剂量与时机影响维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拮抗.  相似文献   

5.
比较性观察阿典库铵和维库溴铵量-效关系和恢复时相特征,选择60例ASA I级,年龄17-50岁,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中国患者,分层随机平均分成阿曲库铵组和维库溴铵组,用60%NO2-O2-硫喷妥钠-芬太尼维持麻醉,用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功能,采用TOF刺激方式,以T1抑制的百分比为研究指标。用累计给药方法建立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的量-效关系曲线,根据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量-效关系曲线,阿曲库铵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强度仅为维库溴铵的17%,两药的ED50,ED90和ED95均有明显差别。应用等效剂量(1.5xED95)后,两药的高峰时间,临床肌松时间,恢复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均无明显差别,结论:阿曲库铵是一弱效能的肌松药,而维库溴铵为一强效能肌松药,阿典库铵和维库溴铵的作用强度经为1/6,应用等效剂量后,两药的恢复时相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维库溴铵对糖尿病患者神经肌肉阻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昌明  周玉  肖少华 《医药导报》2005,24(9):790-791
目的研究维库溴铵对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肌肉阻滞的时间效应。方法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患者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患者均无糖尿病。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均给予异丙酚2 mg·kg-1,芬太尼2 μg·kg-1,维库溴铵0.1 mg·kg-1。用异丙酚+芬太尼维持麻醉,复合吸入异氟烷。给予4个成串刺激,检测两组患者能够引起最大反应(T0)的平均最大刺激量以及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后T1、T2、T3、T4出现的时间。结果给予维库溴铵后,治疗组平均最大刺激量[(50.5±14.1) mA]明显高于对照组[(33.4±6.1) mA](P<0.01)。治疗组T1和T4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给予维库溴铵 80~120 min后,治疗组T1/T0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T1、T2、T3、T4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最大刺激量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给予维库溴铵后,糖尿病患者神经阻滞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7.
郑慧敏  沈亮  陈伟嘉  陆志俊 《中国药师》2009,12(8):1098-1099
目的:研究维库溴铵药效与日节律的关系。方法:选择60名ASAⅠ~Ⅱ级、年龄20~65岁行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上午组和下午组。使用肌松监测仪刺激前臂尺神经,观察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TOF)反应,记录维库溴铵的起效时间、肌松维持时间以及恢复时间。结果:两组肌松作用维持时间、TOF=0.7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起效时间、TOF=0.9的时间上午组均比下午组明显延长(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日间节律影响维库溴铵的药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预注不同肌松药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4组各12例。Ⅰ组单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0 mg&#8226;kg 1,Ⅱ~Ⅳ组分别预注罗库溴铵0.06 mg&#8226;kg 1、维库溴铵0.01 mg&#8226;kg 1、阿曲库铵0.05 mg&#8226;kg 1,间隔4 min后,静脉注射插管剂量罗库溴铵0.54 mg&#8226;kg 1。观察各组肌松药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及心血管反应。结果Ⅰ~Ⅳ组肌松起效时间分别为(116.3±16.5),(104.7±19.9),(71.2±13.4),(95.6±17.7) s。与Ⅰ组比较,仅Ⅲ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气管插管条件及心血管反应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预注0.2 ED95罗库溴铵、维库溴铵或阿曲库铵时仅维库溴铵能显著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氟醚麻醉下维库溴铵对糖尿病患者神经肌肉阻滞时-效的影响,以期评价七氟醚对糖尿病患者肌松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手术气管插管全麻的糖尿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和S组(七氟醚组),各15例。C组患者以异丙酚和芬太尼维持麻醉,S组患者以1.7%七氟醚和芬太尼维持麻醉。当给予维库溴胺0.1 mg·kg-1静推后,观察两组患者从给维库溴铵到T1、T2、T3、T4出现时间和TOF值;并用T1/T对照值来评价肌肉阻滞程度。结果S组T1、T2、T3、T4出现时间长于C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予维库溴铵后70~120 min,S组T/T对照值明显低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予维库溴铵后80~120 min,S组的TOF明显低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下,糖尿病患者的T1、T2、T3、T4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全凭静脉麻醉,T1/T对照值和TOF低于全凭静脉麻醉。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复合七氟醚麻醉时,手术过程需要减少肌松药用量,适当延长给予肌松药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瑞芬太尼在老年手术麻醉中维库溴铵的协同作用及术后苏醒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丙泊酚3.5μg/ml联合诱导插管,s组病例吸入七氟烷维持呼气末浓度为1.0MAC,R组病例静脉靶控瑞芬太尼(5ng/m1)。观察两组患者维库溴铵起效时间(onsettime)、临床持续时间(DUR25)、T1/T0(%)恢复到50%的时间(DUR50)、恢复指数(RI)、TOF(T4/T1)=0.7的时间以及停药到睁眼的时间。结果s组的起效时间、DUR25、DUR50均明显短于R组,而RI、TOF(T4-T1)=0.7的时间及睁眼时间均明显长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与复合瑞芬太尼相比,复合七氟烷麻醉能使维库溴铵肌松作用增强,消退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1.
王屏  朱立勤  石屹崴  李宏  娄建石 《中国药房》2010,(30):2820-2822
目的:比较肝移植患者与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体内维库溴铵药动学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5月我院器官移植中心的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试验组)和普通外科的接受腹部手术(ASA1~2级)患者(对照组)各12例进行研究。2组均于术前30min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3mg、地西泮10mg。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1、异丙酚2mg·kg-1、芬太尼5μg·kg-1和维库溴铵0.15mg·kg-1,维库溴铵追加剂量为0.1mg·kg-1。以肌松监测仪监测患者肌松状况。当肌颤搐恢复至20%为追加肌松药时间点。对照组、试验组旧肝期、试验组新肝期分别于首次给药前及给药后2、5、30min时采集血样,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对照组、试验组旧肝期、试验组新肝期维库溴铵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1286.3±306.0)、(2317.9±899.7)、(1974.7±282.7)μg·min·mL-1,V(d378.7±19.8)、(308.9±15.1)、(323.7±9.2)mL·kg-1,t1/2(β69.7±34.5)、(49.2±102.0)、(25.4±6.5)min,CLs(1.22±0.25)、(0.79±0.43)、(0.78±0.15)mL·kg-1·min-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术中使用维库溴铵一定时间后体内药量较高,药物在体内清除较慢,重复给药时间间隔长。试验组旧肝期较对照组维库溴铵起效减慢,作用时间延长,而移植入新的肝脏后,起效时间较旧肝期有所加快。  相似文献   

12.
沈亮言  方才 《安徽医药》2011,15(4):483-485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不同靶控浓度下,罗库溴铵对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ASAⅠ级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四组:观察组(R2组和R3组)和对照组(C2组和C3组),每组15例。设定异丙酚初始效应室浓度(effect-site concentration,Ce)为4.0 mg·L-1,当患者镇静警觉评分(OAA/S评分)≤1时置入喉罩,机械通气,调节异丙酚靶控浓度,使Ce维持在2.0 mg·L-1或3.0μg·L-1,达到靶浓度后稳定20 min,R2、R3组静脉注射2倍半数有效量(ED95)的罗库溴铵0.6 mg.kg-1,C2、C3组注射生理盐水5 ml。于异丙酚诱导前即刻(T1)、静脉注射罗库溴铵或生理盐水即刻(T2)、TOF消失为0时(T3)、TOF的第一个肌颤搐恢复到5%时(T4)记录BIS值,并记录R2、R3组TOF恢复到T3、T4两个时点所需的时间。结果四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在不同靶控浓度下对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C2、C3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时比较,T3、T4时R2组BIS值明显下降(P0.05),但R3、C2和C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C2组与R3、C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在不同靶控浓度下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无明显影响,但罗库溴铵对BIS值的影响却与镇静深度有关,异丙酚靶控浓度维持在2.0 mg·L-1较浅的镇静状态下,静脉注射2倍ED95剂量的罗库溴铵可引起BIS数值的下降,而在3.0 mg·L-1较深的镇静状态下,2倍ED95剂量的罗库溴铵对BIS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0~60岁,体重50~80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GA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EA组),各30例.GA组在进行手术操作前,选择双侧合谷穴(LI4)、内关穴(PC6)和足三里(ST36)连接华佗电子治疗仪(V型),不进行穴位电刺激;EA组连接华佗电子治疗仪(V型)进行穴位电刺激30min.麻醉诱导: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4μg/ml,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喉罩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45mmHg.麻醉维持: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4μg/ml,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10~25μg·kg-1·h-1,维持Narcotrend在D2~E1 (46~20)之间,根据Narcotrend监测结果及血流动力学调整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分别于电针前(T0)、电针结束时(T1)、诱导前(T2)、插管后5min(T3)、切皮前即刻(T4)、手术结束(T5)、拔管后即刻(T6)、拔管后5min (T7),记录HR、MAP、PETCO2、SpO2、Narcotrend数值.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术后VAS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结果 与GA组比较,EA组T3~T5时HR、MAP更平稳,瑞芬太尼用药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缩短,PONV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中,TEAS复合全麻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能减少麻醉药用量,减轻全麻术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重复频率连续电刺激引起肌电图监测肌松拮抗,探讨全麻术后拮抗肌松的时机与策略。方法选择ASA分级I~II级全麻患者若干,无神经肌肉病变。术毕用南京伟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机电诱发电位仪,根据四个成串刺激(TOF)要求,给以上肢尺神经重复频率连续电刺激,记录小指展肌的复合动作电位。随即给予预给拮抗剂(新斯的明40μg/kg+阿托品0.01mg/kg)一半,每5min给予一次TOF,根据TOFR(T4/T1)的比值追加拮抗剂(为首次量的一半),直到TOFR≥0.75。拮抗时根据T1、T2、T3、T4四个肌颤搐出现的情况相应分为A、B、C、D四组,并对每组使用新斯的明的量、肌张力恢复时间作比较。结果A组16例,25min恢复到标准12例,占75%,新斯的明用量40μg/kg。B组28例,10min恢复到标准26例,占95%,新斯的明用量30μg/kg。C组22例,10min恢复到标准22例,占100%,新斯的明用量30μg/kg。D组14例,5min恢复到标准14例,占100%,新斯的明用量20μg/kg。B,C两组无统计学意义。A组、D组与B、C组在恢复时间及拮抗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A组恢复时间及拮抗剂用量多于D组(P〈0.05或P〈0.01)。结论在重复频率连续电刺激TOF监测下,肌颤搐出现个数多,拮抗后肌张力恢复越快,且用药量少。T1出现恢复≥25min,T2~T3出现恢复≥10min,T4出现5min即可。  相似文献   

15.
王斌  张骐  刘小彬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053-3055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辅助针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时心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并确诊为冠心病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全身麻醉辅助针刺组(B组),各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或Ⅲ级。A组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维库溴铵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和维库溴铵;B组取内关、足三里穴持续刺激30 min后进行全身麻醉诱导,麻醉诱导及维持与A组相同,针刺辅助持续至手术结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后20 min(T2)、30 min(T3)、45 min(T4)及手术结束30 min(T5)的血流动力学,T1、T3、T5时的心电图ST段变化。检测T1、T3时的血气分析,T1、T5时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等变化。结果 T2、T3时两组患者心率明显增快、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T2∽T4时A组患者MAP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5时A组患者CK、LDH、cTnT较T1时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B组患者CK、LDH、cTnT较T1时虽有所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需用硝酸甘油12例(40.0%)、艾司洛尔8例(26.7%),明显多于B组的6例(20.0%)和2例(6.7%)。结论全身麻醉辅助针刺用于冠心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定对依托咪酯诱导插管的患者安全性情况。方法:择期头颈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四组: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定组(A组)、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组(B组)、依托咪酯组(C组)、丙泊酚组(D组),每组20例。记录四组患者在入室后麻醉前基础值(T0)、给予右美托咪定开始1min(T1)、输注右美托咪定10min(T2)、麻醉诱导后3min为(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1min(T5)、插管后3min(T6)、插管后10rain(T7)的SBP、DBP、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记录T0、T2两个时点血氧饱和度(SpO2)值、Ramsay评分。结果:T2时点与T0时点比较,A、B组HR下降,并低于C、D组(P〈0.01),但对血压并未产生影响(P〉0.05);T3时点跟T0时点比较,A、B、C三组SBP下降(P〈0.01),A、C组DBP下降(P〈0.01),B组DBP下降(P〈0.05),T4时点A组SBP高于B组(P〈0.01),A组DBP高于B组(P〈0.05);T5、T6、T7时点A、B两组血压、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SpO2值T2时点低于T0时点(P〈0.01),T2时点Ramsay评分,A、B两组高于C组(P〈0.05)。A、B组BIS值T2时点低于T0(P〈0.01),T3~T7时点三组均低于T0(P〈0.01),T5时点C、D组BIS值高于A、B组(P〈0.05)。结论:预注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依托咪酯诱导全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保留较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更好的循环调节功能,其抑制插管心血管反应效能和丙泊酚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瑞芬太尼实施控制性降压时其对心血管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BRS)的影响。方法20例择期拟在全麻下实施脊柱手术的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实施控制性降压,测量不同时间点测量BRS。结果气管插管后、控制性降压前、控制性降压30min较麻醉诱导前有显著的降低,停止降压后恢复。结论瑞芬太尼能够在控制性降压期间抑制B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