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总体情况及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安全保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该院2013年1~12月上报的281例药品不良反应按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计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综合分析。结果281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17大类166种,其中以抗菌药比例最高;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15~60岁患者发生ADR所占比例最高。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相关,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235例抗菌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收集并上报的抗菌药致ADR报告2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35例ADR报告共涉及28种抗菌药,其中头孢菌素类引起ADR最多(占34.47%),其次为喹诺酮类(占22.13%);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起ADR最常见(占86.3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占50.64%);严重ADR报告共4例。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ADR的监测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主要品种类别,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收集的13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列举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类别、例数、多发药品及临床表现。结果:136例ADR中,以女性多于男性,≥60岁的患者占41.18%,≤10岁的患者占39.71%;抗菌药和中药制剂在药品种数上稳居前2位。抗菌药引起ADR最为多见,占48.53%,其次是中药制剂,占40.44%;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3.68%结论: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同时应规范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加强有关中药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抗茵药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了解我院抗菌药ADR/ADE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到的324例抗菌药ADR/ADE报告,从患者情况、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给药途径、抗茵药的种类及因果关系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24例抗菌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50~87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头孢菌素类居首位(47.53%);其次为喹诺酮类(29.01%);给药途径以静滴所占比例最高(90.12%);累及的系统及器官前三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结论:加强抗茵药分级管理,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减少或者避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其规律。方法:对我市ADR监测中心接受的1 596例ADR报告,分别从ADR患者年龄及性别,引起ADR药品剂型、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报告人、报告机构、关联性评价等进行分析,并统计分析严重ADR。结果:1 596例ADR报告中,新的ADR 108例,严重的ADR 27例;>60岁的患者占28.13%;引起ADR主要剂型、品种和给药途径分别是注射剂、抗菌药和静脉滴注;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医生和一级医院上报比例高。结论:不断加强ADR报告和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1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雪  蔡林  蒋帆  龚敏  石姗平  徐伟佳  张应辉 《中国药师》2012,15(9):1315-131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易发原因,为临床预防ADR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2011年上报的15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菌药居多,占40.76%;引起ADR最主要的给药方法为静脉滴注,占72.6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3.95%。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张健  臧传军  裴慧  黄帅 《中国药房》2014,(46):4376-437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151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1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ADR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28.48%;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5.43%;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占35.10%;抗肿瘤药引起的ADR占25.83%;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14.57%;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32.45%;严重的ADR报告占31.79%。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持续改进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饶平 《中国药房》2009,(23):1816-18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22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1例ADR报告涉及14大类药品,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与中药制剂。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结论:应重视ADR,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孙山  樊新星 《中国药师》2011,14(4):538-53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9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菌药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ADR中,抗菌药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42.7%,其次为抗肿瘤药.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7.92%.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年上报的340例ADR报表,将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途径方面,静滴引起的ADR比例最高;药品类别方面,抗菌药引起ADR比例最高;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首位。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某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某院2008—2013年上报的183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品种、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3例头孢菌素类ADR共涉及13种头孢菌素类药品,在10岁以内的儿童中发生的ADR最多(52例,28.41%);静脉滴注(179例,97.81%)是引发ADR主要的给药途径;过敏反应最常见(92例,50.27%);头孢曲松引发的ADR最多(90例,49.18%);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1例(6.01%)。结论:临床应加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高度重视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以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163例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2012年上报的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特殊人群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2年1至12月份上报的所有ADR逐一审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12年上报的457例ADR中,老年患者的ADR一共163例,占35.7%。涉及药物品种一共65种,15大类。静脉给药方式导致ADR最多(91.4%),引发ADR最多的为抗菌药物(34.4%),ADR临床表现以胃肠系统损害最常见(23.2%)。结论:2012年某三甲医院的老年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心血管药物、抗凝及止血剂、抗肿瘤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最为常见,加强这几类药物药学监护和用药宣教,对减少全院老年患者ADR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豫西地区34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豫西地区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以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利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对2004年1月~2008年3月三门峡地区上报的与β-内酰胺类抗茵药物不良反应报告348例,按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共26种,以头孢曲松居首位,其次为头孢唑啉;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不良反应4例,结论:规范β-内酰胺类抗茵药物的临床应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953例ADR报告从ADR发生的年龄与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及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3例ADR报告中,男性458例(48.06%),女性495例(51.94%);ADR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51-60岁者ADR发生率最高,有192例,占20.15%;引起ADR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居多,且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1.14%;ADR最常累及系统/器官为消化系统,占40.20%;一般ADR占98.22%,大多好转或治愈;新的ADR 2例;严重ADR 15例,其中11例留有后遗症,拉莫三嗪片引起死亡1例。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重复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情况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10年12月收集上报的902例ADR/ADE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严重ADR的发生率,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用药途径及诱发ADR/ADE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2例ADR中,有447例(49.6%)是由抗菌药物引起的。其中阿奇霉素是引起ADR的最多的药物(占31.47%),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累及最多的是皮肤。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能确定的有79%,撤药后恢复率达到95%。结论在我院的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是ADR发生的最常见的诱因,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注意监测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科室上报的343例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ADR上报科室有16个;男性明显多于女性,60岁以上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抗感染药、神经系统药引发ADR比例较大;抗感染药以喹诺酮类最多;皮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害居多;给药途径以注射给药居首。结论:加强ADR监测对于提高该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开发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09-2013年收集的215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类型、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5例ADR中,严重的ADR为15例(占7.0%);青年患者较多,为119例(占55.4%);静脉滴注引发的ADR为186例(占86.52%);抗菌药物引发的ADR为118例(占54.8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及附件损伤为最常见,为120例次(占总例次数的42.86%)。结论:临床应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加强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减少ADR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井华  刘俊 《安徽医药》2014,18(2):393-396
目的了解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和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保证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2010—2012年某院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37份,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性质、转归及临床表现、报告人员职业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37份ADR报告中,男性发生比例高于女性;41~50岁年龄段为ADR发生的主要人群,但老人及儿童发生的比例也较高;ADR以一般反应为主,严重的和新的ADR分别占总例数的3.80%和1.26%;静脉滴注为引发ADR为主要的给药途径,占总例数81.01%;ADR主要发生在用药后31~60 min;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为主,占总例数29.12%,其次为大环内酯类(28.27%)和头孢菌素类(26.16%),其中阿奇霉素为57例,占总例数24.05%,其次为左氧氟沙星(56例,23.63%);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102例,43.04%);护师ADR报告率68.35%。结论深入开展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李慧  张洪峰  陈晨  魏亚超  李倩  王乐 《药品评价》2012,(29):30-32,4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64例ADR报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64例ADR病例中,中老年的患者较多(77.45%);构成比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90.24%);164例ADR共涉及46种药品,其中构成比最高的为抗感染药(占29.8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占40.49%)。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给药途径有关;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ADR应及时处理;并加强ADR的上报及宣传,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收集的419例ADR/ADE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9例ADR/ADE中,抗感染药物占53.70%,中药制剂占15.27%。静脉给药引发的ADR/ADE最多,占76.37%;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7.09%。ADR/ADE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结论:应重视ADR/ADE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