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龄房颤患者的危险因素评分(CHADS2):心衰(C),高血压(H),年龄(A)>75,糖尿病(D),既往中风或TIA(S)每个危险因素各计1分,中风/TIA计2分.低危:0分,中危:1-2分,高危:≥3分,计分每增加1分,绝对风险增加1.5倍.  相似文献   

2.
今为止,在已确认的中风危险因素中,血压仍是一项最重要的可干预因素。近期舒张压(DBP)水平逐渐引起人们关注,因其即使在“正常”范围内,与中风也有着密切关系。舒张压每升高0.98kPa,中风危险就增加46%。对老年病人,收缩压(SBP)升高所造成的影响,则更应引起注意。即使DBP正常或偏低,较高的SBP仍为一项重要的中风危险因素。实际上,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也许可反映动脉硬化的情况,可能是中风危险因素中最明确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甚至与血压相关的因素也可增加中风的危险性,如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心…  相似文献   

3.
梁军 《中国处方药》2008,(11):78-79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ilt melanoma,MM)的早期治疗以手术为主,无瘤患者的预后根据危险因素不同而各异。根据病灶浸润深度、有无溃疡、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危险因素,术后患者被分为4类:①Ⅰ期(低危),厚度≤2mm;②ⅡA期(中危);③ⅡB-ⅢA期(高危);④ⅢB-Ⅳ期(极高危)。低危患者有可能长期存活,5年生存率95%左右。中危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80%左右,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5年生存率10%-50%不等。  相似文献   

4.
中风危险因素探讨(附300例报告)福建省老年医院陈建华,林桂芳福州第二化工厂职工医院陈卫人现将本院1987年4月~1995年12月收治并经CT扫描确诊300例中风临床资料,进行中风的危险因素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270例,...  相似文献   

5.
塞来昔布心血管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偏低,但由于多数研究选择低危人群研究。而且用药时间偏短,使得其结果受到一定限制。对观察试验的系统回顾发现,常规剂量的塞来昔布不会明显增加心血管危险。然而在2个预防结肠直肠腺瘤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发现.较大剂量尤其是每天分次给药时.塞来昔布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增加。在这些研究中,服用塞来昔布200mg,2次,d的患者,相对危险度(RR)为2.6(95%CI:1.1-6.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臂血压指数(ABI)的分布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503例进行心血竹病危险因素调查,并用全自动动脉硬化诊断装置测量ABI。结果(1)体重指数越大ABI越高,吸烟率越高ABI越低。(2)与ABI≥0.9的人相比,ABI〈0.9的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低,总胆固醇(TC)较高,更可能有吸烟、高血压、中风和冠心病病史。(3)ABI〈0.9和ABI较高的人相比,糖尿病的发病率没有差异。结论低ABI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明显相关,可作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将496例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CT或MRI检蠢结果分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DMCI组)、糖尿病不伴脑梗死组(DMNCI组),并收集60例吲期脑梗死无糖尿病组(CI组)作对照组,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DMCI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DMCI组与DMNCI组比较,年龄、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水平、HOMA-IR、HOMA-IS、LDL明显增加,HDL显著降低。DMCI组与CI组比较,胰岛索水平、HOMA-IR明显增加,HOMA-IS显著降低。结论: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索抵抗)、糖尿病病程和血浆HDL水平.HDL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楼侠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23-3425
目的:探讨导致重症监护病房( ICU)内创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983例在ICU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对年龄等潜在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并依据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将感染组分为轻度创伤( ISS<16分)及严重创伤( ISS≥16分)患者,分别对单因素分析结果实施所有感染患者及严重创伤感染患者的多因素分析,得出相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8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OR=1.70,95%CI 1.05~2.69)、ICU治疗时间≥2周(OR=1.59,95%CI 1.06~2.49)、气管插管(OR=2.69,95%CI 1.80~4.20)、ISS≥16分(OR=2.20,95%CI 1.20~3.91)、中心静脉压监测(OR=4.31,95%CI 2.81~6.52);严重创伤患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有ICU治疗时间≥2周、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压监测。结论 ICU创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独立因素不唯一,临床防治应从规范诊疗手段、缩短治疗时间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探及到的冠状动脉病变与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关系,对125例行冠脉造影(CAG)及IVUS)检查的住院病人,根据伴CHD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的多少分为I组(无危险因素)21例,Ⅱ组(1种危险因素)38例,Ⅲ组(2种危险因素)43例,Ⅳ组(≥3种危险因素)23例。结果:①I组至Ⅳ组斑块长度分别为13mm、19.3mm、19.8mm、21.8mm,随着危险因素增多,病变延长(P<0.05)。②无危险因素组及≥3种危险因素组以同心性斑块多见,而其它两组以偏心性斑块多见(P<0.05)。③≥3种危险因素组以脂质性斑块为主,随着危险因素减少,纤维性斑块及钙化性斑块增多(P<0.05)。④Ⅱ组及Ⅲ组可见明显的血管重构(P<0.05)。结论:CHD伴危险因素种类越多,病变长度越长,脂质性斑块越重;血管重构主要与斑块的形态有明确关系,偏心性斑块血管重构明显,而后多见于存在1-2种危险因素的病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危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新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的预测作用。方法对90例病程1年以内的T2DM患者进行以抗血小板聚集为基础的强化血糖、血压、血脂及体重等综合干预治疗,以ACCA-IMT值是否≥0.02mm为界限,将T2DM患者分为CCA-IMT增厚组及非增厚组,比较强化干预1年前、后2组患者间代谢指标的差异及其与CCA-IMT增厚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CCA-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经1年多因素强化治疗后,90例新诊T2DM患者中CCA-IMT增厚组患者24例,非增厚组66例;CCA-IMT增厚组患者有吸烟史、饮酒史、高血脂史、高血压史的比例及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非增厚组患者(P〈0.05);CCA-IMT增厚组患者HbAlc的下降幅度即△HbAlc[0.20(5.90~-2.80):1.20(9.30~-2.70)]明显小于非增厚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CCA-IMT增厚密切关联的因素有年龄、△HbAlc。结论对新诊T2DM采取多危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HbAlc的下降幅度能够预测CCA-IMT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欧洲高血压诊疗指南将总的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总危险通常以10年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危险表示。高危和极高危患者指:①收缩压(SBP)≥180mmHg和(或)舒张压(DBP)≥110mmHg;@SBP〉160mmH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5病房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12例冠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SYNTAX评分结果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分别为172、195和145例。选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者为正常组(180例)。测定4组患者血清Hey、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较各组患者血脂、血清Hey水平的差异,评价血清Hey与血脂和SYNTAX评分的关系;根据血脂和血清Hey结果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结果①中危组及高危组患者TC、LDL—C和血清Hey水平与正常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危组TC、LDL—C和血清Hey水平分别为(6.1±0.7)mmol/L、(3.7±1.0)mmol/L和(16.4±2.0)txmol/L,高危组分别为(7.2±0.9)mmol/L、(4.2±1.1)mmol/L和(19.5±1.8)μmol/L,正常组分别为(4.5±0.5)mmol/L、(2.9±0.7)mmo]/L和(10.8±0.4)~mol/L,P〈0.05],余观察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512例患者中血清Hey水平正常者272例,其TC、TG、HDL—C、LDL.C和SYN.TAX评分分别为(5.1±1.1)mmol/L、(1.4±1.1)mmol/L、(1.2±0.3)mmol/L、(3.5±0.9)mmol/L和(19±10)分;血清Hey高水平者240例,其TC、TG、HDL—C、LDL—C和SYNTAX评分分别为(5.1±1.2)mmol/L、(1.4±1.6)mmol/L、(1.2±0.3)mmol/L、(3.5±1.0)mmol/L和(264-11)分。高Hey水平患者SYNTAX评分与Hcy水平正常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和高Hey水平患者的TC、TG、HDL—C和LDL—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TC、LDL—C与冠心病相关(HmYr=0.24、TC:r=0.32、LDL—C:r=0.26,均P〈0.05)。结论血清Hey水平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随着血清Hey水平的增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影响。方法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板)对于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和总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分层,观察总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影响。结果如果忽视危险因素的影响,中低危患者占52.5%,高危占29.7%。加上对危险因素的评估,低危及中危的患者明显减少,而高危(包括极高危)患者明显增加,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户〈0.01)。影响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危险因素中,比例最大的为血脂异常,在高危险组中占到40%,其次为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及吸烟史,分别占到24%和22%,然后是血糖异常和腹型肥胖,占18%和16%。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总心血管危险分层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治疗策略应根据初始危险分层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随机入选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中青年(〈60岁)、老年(≥60岁)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1)两组组间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中青年组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男性多发,吸烟、饮酒、家族史、高TG为区别于老年组的特征。(2)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女性比例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3)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心病提早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德传 《江西医药》2010,45(6):610-612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等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具有以下特点[1]:(1)能有效降压而不产生耐受;(2)不良反应少;(3)不增加(甚至能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魏明月 《北方药学》2013,(12):83-8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Hcy水平与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10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及很高危组,统计Hcy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Hcy升高的水平与高血压的危险分层成正比。结论:血Hcy升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同胞及子女的血脂特点,心血管危险因素及控制情况。方法:收集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同胞及子女72例(病例组)的临床资料。血脂分析结果,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用药情况,与81例非冠心病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病例组血浆胆固醇(TC),脂蛋白a[Lp(a)],TC/HDL-C,体重指数(BMI),高血压患病率和心血管病家族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1),病例组高脂血症,高血压比例较对照组高,服药率低,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同胞及子女除了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BMI,高血压患病率,血浆TC,Lp(a)及TC/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1), 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同危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开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为该病适宜的社区干预对策与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6-1998年以同一方法对城市(济南市,滨洲市)115例,农村(东平,安丘,莘县,长清县)109例,沿海,(日照,威海,莱州市)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糖尿病家族,体重超重,高血压为三人群2型糖尿病共有的危险因素。但作用强度各异,合计人群病分值(PARP)分别为58.52%,65.91%,63.58%;低体力活动为城市特有的危险因素(OR=1.688,PARP=8.31)。喜荤食为农村特有的危险因素(OR=2.473,PARP=17.78%)。喜素食为沿海人群的保护(OR=0.445,PARP=20.52%)。结论:应针对不同人群的共有与特有的危险因素制订2型糖尿病的社会区干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据在欧洲心血管协会会议_匕报道的一项新的临床研究,口服抗凝剂可作为非风湿性房颤患者预防再中风或其它缺血性疾病的选择药物,但对禁用抗凝剂的人来说,仍应用阿司匹林。业已证实,抗凝剂和阿司匹林可减少有危险因素的非风湿性房颤患者首次中风的危险,但对其预防中风再次发作的作用却无定论。该临床试验对抗凝剂预防再中风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将IO07名近3个月内有一过性缺血发作或缺血性中风的房颤病人分成两组:适宜口服抗凝剂组(675例)和不适宜口服抗凝剂组(332例)。适宜抗凝剂的患者接受抗凝剂治疗,然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胰岛素是常用降血糖注射剂。本文旨在分析胰岛素治疗的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研究包括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危症患者。前瞻性研究观察华人 T2Dm 2906例(其中胰岛素治疗971例),连续随访7年。横断面资料研究中美国 T2Dm 25964例,英国 T2Dm 84622例。死亡、癌症、慢性并发症、低血糖与危症是主要临床终点。结果胰岛素治疗显著增加 T2Dm 临床终点事件风险:死亡( HR =2.2;95% CI =2.0-2.4),癌症(HR =1.4;95% CI =1.2-1.7),肾病(HR =3.5;95% CI =2.7-4.5),心肌梗死(HR =2.0;95% CI =1.5-2.6),主要不良心脏事件(HR =1.7;95% CI =1.4-2.1),中风(HR =1.4;95% CI =1.2-1.8)。胰岛素治疗的危症患者6026例,出现低血糖,其死亡风险呈线性升高:中度低血糖组 HR =1.4,95% CI =1.2-1.6;严重性低血糖组 HR =2.1,95% CI =1.6-2.8。结论糖尿病患者及危症患者应慎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的系统风险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