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比较脉冲射频(PRF)及连续射频(CRF)处理大鼠坐骨神经后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5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只暴露分离坐骨神经不做任何处理;假实验组插入电极但不通电流;PRF-42℃组,给予脉冲射频处理,温度42 ℃; CRF-42℃组,给予连续射频处理,温度42℃;CRF-70℃组,给予连续射频处理,温度70℃.观察不同处理组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的改变,并比较神经病变的分级.结果 所有处理组中的无髓鞘轴突均表现为正常的超微结构,PRF-42℃组大部分轴突仅表现为磷脂脱落,未发现存在严重变性的髓鞘轴突,也可发现新形成的髓鞘轴突.CRF-42℃组约1/3的髓鞘轴突可以观察到严重的变性.而CRF-70℃组多数髓鞘轴突可以观察到严重的变性.变性表现为髓鞘崩解、形成髓鞘球,细胞骨架成絮状或消失,线粒体膨胀或消失.PRF-42℃组展示较好的分级情况,而CRF-70℃组分级情况最差,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脉冲射频可以造成可逆的磷脂脱落,而连续射频尤其是高温射频(70℃)对神经结构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损伤,提示两种模式的治疗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2.
不同射频温度及时间对大鼠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剖大鼠坐骨神经,使用不同的射频热凝温度及作用时间,观察不同状态下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潜伏期、峰-峰值、负相波面积作用前后的变化。方法解剖70只成年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分组予以30、50、55、60、70℃不同射频热凝作用时间,另30~50℃每隔5℃一组予以60s射频热凝作用时间,观测处理前后坐骨神经MCV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温度射频热凝作用前后MCV各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55℃10s时);50℃以下处理组处理前后MCV与射频作用时间并无相关关系;55℃不同时间组,除55℃处理组15、20、25、30s时处理后潜伏期与时间无相关关系及50s以上无法测出数据外,其余处理后潜伏期与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峰-峰值、负相波面积与时间呈显著负相关;60s不同温度组(50℃以下)与MCV各参数呈正相关;55℃50s以及60℃10s以上处理组无法测出MCV。结论低温射频热凝(50℃以下)对于MCV有明确影响,与时间无相关关系,机制尚不明确;同时予以一定温度的射频热凝,只要予以适当够长的热凝时间,同样可以取得完全阻滞MCV的作用;当予以高温射频时,阻断神经传导的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神经根性腰腿痛参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彭岚  卢振和  高崇荣 《广东医学》2007,28(9):1483-1485
目的 比较不同频率和作用时间的脉冲射频(PRF)治疗神经根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为PRF治疗神经根性腰腿痛的参数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确诊为神经根性腰腿痛,疼痛强度为中度以上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4个组别,比较不同参数脉冲射频对神经根性腰腿痛的治疗效果.试验一(Ⅰ,Ⅱ两组各20例)比较治疗的不同脉冲频率,Ⅰ组2 Hz、Ⅱ组6Hz,两组的其他参数相同,均为脉宽20 ms、温度42℃、电压26~56V、作用时间240 s;试验二(Ⅲ组21例、Ⅳ组19例)比较治疗的不同作用时间,Ⅲ组120 s和Ⅳ组480 s,两组的其他参数相同,均为频率2 Hz、脉宽20 ms、电压26~56 V、温度42℃.4种穿刺方法均采用腰椎板外侧入路法,以2 Hz频率和1V电压刺激下的肢体反应强度来探查神经,判断针尖正确位于神经旁的电刺激阈值为0.5~0.7 V.观察指标为疼痛强度、疼痛强度差、疼痛缓解度、止痛有效率和起效时间.结果 Ⅰ组有效15例,有效率为75.0%;Ⅱ组有效16例,有效率80.0%;2 Hz和6 Hz不同频率的脉冲射频对神经根性腰腿痛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x2=0.14,P>0.05);镇痛起效时间Ⅰ组为(1.94±0.31)h,Ⅱ组为(1.89±0.26)h,差异亦无显著性(t=1.72,P>0.05).Ⅲ组有效14例,有效率为66.7%;Ⅳ组有效14例,有效率为73.7%;120 s和480 s两种不同作用时间的脉冲射频对神经根性腰腿痛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x2=0.23,P>0.05);脉冲射频起效时间Ⅲ组为(2.13±0.42)h,Ⅳ组为(1.99±0.27)h,差异亦无显著性(t=1.84,P>0.05).结论 脉冲射频对神经根性腰腿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所设定的不同频率和不同作用时间的脉冲射频对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时间射频加热脑组织损毁灶的大小及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方法 射频热凝仪加热损毁38只兔脑,观测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所致损毁灶的大小,光镜、电镜观察损毁灶周围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损毁灶的大小随温度的上升而扩大;损毁灶周围神经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超微结构变化。结论 热凝70 ̄80℃加热20秒所致损毁灶大小稳定,对周围脑组织的损害较小,可作为射频加热的理想参数。  相似文献   

5.
姜开洋  董莉丽 《重庆医学》2016,(16):2261-2263
目的:探讨不同射频温度及不同电压对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PRF)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PHN老年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n=35)、B组(n=33)、C组(n=31)和D组(n=37),4组患者均行PRF治疗,A组患者术中应用标准电压、42℃脉冲射频治疗,B组患者应用标准电压、48℃脉冲射频治疗,C组患者应用高电压、42℃脉冲射频治疗,D组患者应用高电压、48℃脉冲射频治疗,脉冲射频时间均为120 s ,2个周期。分别于术前(T0)、术后第7天(T1)、术后1个月(T2)、术后3个月(T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生活满意度指数B表(LSI‐B)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相比,4组患者T1~3时VAS、PSQI均明显降低,LSI‐B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患者T1~3时,VAS评分明显低于A、B组(P<0.05);C、D组患者T1时PSQI评分明显低于A、B组(P<0.05);4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LSI‐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PRF治疗老年PHN安全有效,高电压射频脉冲治疗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睡眠治疗和生活质量,不同温度缓解疼痛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丛集性头痛时不同射频热凝时间的疗效,完善该治疗技术。方法丛集性头痛患者20例,随机分成2组,A组(60秒组n=10):80℃、60 s、2个射频周期;B组(120秒组n=10):80℃、120 s、2个射频周期,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操作流程、温度,利用VAS评分法行术前、术后疼痛评估,随访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明显下降,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满意度均高。结论DSA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丛集性头痛效果确切,射频时间120 s与60 s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脉冲射频(PRF)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三叉神经痛采用PRF治疗的60例患者依据温度分为三组,分别为38℃Ⅰ组,42℃Ⅱ组,48℃Ⅲ组,各20例。观察患者治疗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和患者的卡马西平服用量,比较三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三组患者实施治疗后均起到镇痛效果,治疗4周有效率,38℃组为70%,42℃组为75%,48℃组为80%,患者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三叉神经痛采用PRF治疗,温度设置为38℃、42℃、48℃均有效果,没有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评估2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及疼痛缓解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能缓解疼痛,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足跟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射频热凝组(A组)和痛点阻滞组(B组)。A组:用5~10cm射频套针于足跟部压痛点处作直刺或斜刺达跟骨,调节温度为75℃,射频热凝时间为30s,进行穿刺点热凝消融;B组:采用痛点阻滞,于足跟部压痛点处注射配制液(20g/L利多卡因1mL+维生素B12 0.5mg+得宝松1mL)。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96.7%,B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射频热凝治疗足跟痛的疗效明显优于痛点阻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静脉麻醉下对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射频热凝治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以指导临床.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2例,在静脉全麻下行射频热凝治疗.参数设置为毁损模式70℃120 s,80℃120 s,观察术后NRS评分、疼痛缓解率、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出现.结果:32例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顺利穿刺至卵圆孔位置诱发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疼痛后给予射频热凝治疗,平均穿刺时间21rin,术后6月总有效率93.75%(30/32),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CT辅助定位下,卵圆孔显示清晰、客观,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并发症的出现.静脉麻醉避免了疼痛刺激和中枢神经反射,避免了围手术期应激状态,射频热凝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经临床证实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13.
《当代医学》2011,(19):F0003-F000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定价:人民币268元 简介:《肝癌射频消融-基础与临床》一书是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陈敏华教授、美国哈佛大学S.NahumGoldberg教授主编,汤钊猷、刘玉清院士为顾问。联合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以及香港地区、国内十数名相关领域顶级专家权威,总结他们十余年数千例的肝癌患者治疗经验,历时四年完成。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种针对肿瘤局部的微创治疗方法,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安全、并发症少、定位准确的治疗恶性文体肿瘤的微创技术。近年来,此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肝癌,并且扩展到肿癌、胰腺癌和骨癌等文体肿瘤。随着RFA治疗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RFA技术的不断改进,局部肿瘤治疗的疗效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定价:人民币268元简介:《肝癌射频消融—基础与临床》一书是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陈敏华教授、美国哈佛大学S.Nahum Goldberg教授主编,汤钊猷、刘玉清院士为顾问,联合美国、英国、  相似文献   

16.
射频热凝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连续射频(CRF)与脉冲射频(PRF)技术的镇痛机制及临床应用范围。方法:用射频仪发出的CRF或PRF电流分别作用于不同的脊神经背根神经节(DRG),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对DRG组织结构及传导机能的影响。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CRF组少数病例术后发生患侧下肢短时间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并可引起神经组织结构的改变,而PRF对运动功能和神经组织结构无影响。结论:CRF与PRF镇痛效果相似,但PRF较CRF更安全,适应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7.
射频消融在较大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较大原发性肝癌(肿瘤最大直径≥4cm)射频消融后的治疗结局和经验。方法:1999年12月至2007年3月,我院共对441例失去手术机会的较大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射频消融。肿瘤最大直径4~8.2cm[平均(4.6±0.63)cm]。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估治疗后凝固性坏死结果、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和生存预后。结果: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坏死率72.9%。与射频消融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20.9%,严重并发症发生率9.5%。与射频消融有关的死亡7例。随访1~62个月,359例患者的379个直径≥4cm的肿瘤得到有效随访资料,其中302个肿瘤术后完全坏死,130个肿瘤随访期间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为43.0%。肿瘤直径4~5cm者中位生存期2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2%、48.1%和17.6%;肿瘤直径5~6cm者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3%、36.4%和9.7%;直径≥6cm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3.6%、28.1%和0。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较大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是较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进行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2例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8.48±0.69)分、(1.20±0.43)分和(1.31±0.36)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VAS评分值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随访,显效27例(84.4%),好转5例(15.6%),有效率100%。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下鼻甲肥大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安全、微创、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史在1年以上,瘢痕处于成熟期,病情稳定的增生性瘢痕患者共36例。每例选择两处瘢痕相似的部位,进行自身对照。治疗组采用射频消融祛除瘢痕;对照组不做处理。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对瘢痕进行评分。结果在射频消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温哥华瘢痕评分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经射频消融治疗后,瘢痕的颜色、厚度、柔软度都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增生性瘢痕可使瘢痕颜色变淡、厚度变平,是一种理想的祛除瘢痕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心脏射频消融术血栓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左侧心脏射频消融术158全,并发血管栓塞2例,发生率1.3%,其中21例术前及术后第3天测定纤维蛋白原定定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结果为RFCA后血液呈高凝趋势,认为与心肌局部损伤、组织的暴露、血管内膜的损伤及消融时血细胞的破坏等多方面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