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改良式双胸管引流在肺癌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行右上肺叶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符合条件的23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放置改良式双胸管引流组(A组)108例,男55例,女53例,年龄(49.00±4.23)岁,肿瘤直径(2.01±0.74)cm,吸烟者34例,体重(75.00±3.75)kg;放置单胸管引流组(B组)128例,男60例,女68例,年龄(50.00±2.37)岁,肿瘤直径(1.97±0.56)cm,吸烟者35例,体重(72.00±4.67)kg。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年龄、体重、肿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应用止痛药次数、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胸腔引流量略少于B组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A组患者拔管(24 F粗胸管)时间[(1.13±0.65)d vs.(3.56±1.05)d,P < 0.05],住院天数[(3.02±0.82)d vs.(4.86±1.11)d,P < 0.05],住院费用[(6.72±0.63)万元vs.(8.27±0.74)万元,P < 0.05]均小于B组。A组根据术后疼痛评分应用止痛药次数[(2.02±0.72)次vs. (3.87±0.93)次,P < 0.05],术后1个月VAS评分[(1.52±0.62)分vs. (3.41±0.52)分,P < 0.05]均小于B组患者;A组并发症发生率(1.69% vs. 4.24%,P>0.05)低于B组患者,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双胸管引流与单胸管引流相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并且在术后恢复中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患者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三种入路方式的围手术期差异,为临床制定手术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以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经腹组(A组)96例,经上腹右胸组(B组)36例,经左胸组(C组)12例。主要分析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上切缘距肿瘤上缘长度、淋巴结清扫程度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手术时间:A组[(1969±533)min]<C组[(2050±731)min]<B组[(3092±659)min],上切缘距肿瘤上缘距离:A组[(319±049)cm]<B组[(460±061)cm]及C组[(447±068)cm],隆突淋巴结总数:A组(0个)<B组[(133±023)个]及C组[(100±00)个],隆突淋巴结转移程度:A组(0.0%)<B组(166%)及C组(167%),术后引流量:B组[(3641±2953)ml)]>C组[(1650±1410)ml]>A组[(1628±1192)ml],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B组(222%)>A组(52%)及C组(83%),平均住院时间:B组[(241±39)d]>A组[(217±26)d]及C组[(227±3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肿瘤长度、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转移程度、吻合方法、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呼吸肌支持时间、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和术后乳糜胸或乳糜腹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经上腹右胸联合手术增加了围手术期创伤及术后并发症,但与其他入路方式无实质性差异,而且能充分地进行清扫淋巴结,尤其是隆突部位以上的纵膈淋巴结,肿瘤学根治方面更适合于食管胃交界部肿瘤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解剖系膜法和传统方法在胸腔镜食管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并发症及愈合。方法:收集 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Mckeown术式)患者168例,其中解剖系膜法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100例,传统手术方法68例,对比2种淋巴结清扫方法患者手术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等,Cox 回归分析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方式是否为影响食管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91.5±19.6)min vs.(197.2±16.7)min]、平均住院时间[(12.5±2.4)d vs.(12.1±2.1)d]、术中出血量 [(138.8±52.4)mL vs.(132.7±43.3)mL]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数量较传统方式明显增多 [(2.93±1.19)个vs.(2.57±0.98)个,P=0.036],而喉返神经损伤比例明显降低(2% vs. 13%,P=0.0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左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方式、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0.037、0.045)。论:解剖系膜法清扫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可明显降低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食管癌术后无病生存期,解剖系膜法在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7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辨治规律,为指导中医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756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在院COVID-19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收集和中医辨证,分析其证候特点,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型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756例患者中,寒湿郁肺证101例(13.4%),湿热蕴肺证239例(31.6%),疫毒闭肺证18例(2.4%),肺脾气虚证195例(25.8%),气阴两虚证203例(26.9%);其中位病程依次为寒湿郁肺证(21 d) < 湿热蕴肺证(22 d) < 疫毒闭肺证(27 d) < 脾肺气虚证(33 d) < 气阴两虚证(36 d)。证候分布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患者中湿热蕴肺证的比例低于≤ 65岁患者[22.4%(69/308)vs 37.9%(170/448)],肺脾气虚证[30.2%(93/308)vs 22.8%(102/448)]和气阴两虚证[34.1%(105/308)vs 21.9%(98/448)]则正好相反(P<0.01)。证候分布与COVID-19病情分型和病程有关(P=0.01,P<0.01),寒湿郁肺证在病情轻者(轻型+普通型)[14.1%(86/612)]中相对多见,疫毒闭肺证在病情较重者(重型+危重型)[6.2%(9/144)]中相对多见;寒湿郁肺证在疾病早期[26.2%(28/107)]常见,湿热蕴肺证在早期[43.9%(47/107)]、中期[42.0%(116/276)]均较常见,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在中期、后期占比较高[中期21.7%(60/276)、18.1%(50/276),后期31.1%(116/373)、38.1%(142/373)]。结论 COVID-19患者证候偏热偏实,随病程进展因实致虚,其证候与患者年龄、病情分型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周云 《西部医学》2017,29(3):339-342
【摘要】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中的应用及对血清hs CRP、MFG E8及Kloth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7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瑞舒伐他汀。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 E8)和Klotho基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59%(77/85例)vs 7765%(66/85例),P<005]。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81±025)、(131±053)、(432±035)mmol/L vs(486±087)、(221±061)、(515±065) 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58±025) mmol/L vs(124±018) mmol/L,P<005]。观察组的hs 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75±041)mg/ml vs(324±056) mg/ml,P<005],MFG E8、Kloth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0421±1315) 、(4124±543) pg/ml vs(26721±834)、(3267±387) pg/ml(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可有效调节hs CRP、MFG E8及Klotho水平,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中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规范化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因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诊疗模式分组,采用ERAS规范化诊疗模式者纳入研究组(229例)。用1∶1最邻近倾向性评分匹配对常规诊疗模式患者进行筛选,使筛选出的研究对象在临床基线特征上与ERAS组具有可比性,纳入对照组(229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入院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2个月内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结果:术后1 d、3 d、5 d时,研究组VAS评分分别为(3.01±1.25)分、(2.04±1.08)分、(1.51±0.82)分,低于对照组[(4.11±1.32)分、(3.86±1.16)分、(3.22±1.28)分](P < 0.05);研究组入院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5.21±10.25)h、(8.95±1.22)d,短于对照组[(122.05±19.54)h、(12.21±1.42)d](P < 0.05);研究组住院费用为(31 309.58±18 096.42)元,少于对照组[(35 879.72±17 814.31)元](P < 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3%)低于对照组(13.10%)(P < 0.05);术后1个月时,研究组Harris评分为(90.70±2.44)分,高于对照组[(81.40±5.43)分](P < 0.001);术后随访12个月,研究组再入院率、死亡率分别为2.18%、0.87%,均低于对照组(6.55%、3.93%)(P < 0.05)。结论:应用ERAS规范化诊疗模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可缓解术后疼痛,促进康复,减轻经济负担,预防相关并发症,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早期再入院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single utility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P?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本院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患者251例,其中单操作孔胸腔镜135例,双操作孔胸腔镜1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中转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24 h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等。结果:单操作孔组与双操作孔组患者中转率(7/135 vs. 6/116)、手术时间[(132.9 ± 56.4)min vs.(120.1 ± 86.9)min]、术中出血量[(162.8 ± 56.3)mL vs.(150.2 ± 86.9)mL]、淋巴结清扫数[(11.8 ± 2.9)枚 vs.(13.1 ± 7.3)枚]、并发症发生率(19/135 vs. 15/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 h引流量[(194.9 ± 68.1)mL vs. (214.4 ± 62.4)mL]、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3.9 ± 1.3)d vs.(4.2 ± 1.2)d]、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3.9 ± 1.8)分vs. (4.6 ± 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NSCLC安全可靠,手术创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2019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年龄18~70周岁难愈性创面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及观察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每组1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全身状况稳定的情况下对难愈性创面进行彻底清创、止血,观察组行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工真皮支架移植覆盖清创后的肌腱、骨骼外露创面,对照组仅行人工真皮支架移植。2周后行自体超薄皮片移植手术,术后定期换药直至创面愈合。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愈合后1个月、3个月创面温哥华瘢痕评分(Vancouver scar scale,VSS)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1.50±0.58)d]相比对照组[术后(13.25±0.58)d]缩短(P<0.05)。创面愈合后1个月,观察组相比对照组VSS评分明显降低[(5.33±0.33)分vs.(7.75±0.48)分,P<0.01];创愈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V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3±0.37)分vs.(4.58±0.29)分,P<0.01]。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治疗难愈性创面能促进创面愈合、减少色素及瘢痕形成、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评估其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本院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2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研究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检测其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①手术情况:研究组手术用时(12.34±5.54)min,术中失血量(40.31±10.27)mL,下床活动时间(5.04±2.82)d,住院时间(16.30±2.61)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术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NIHSS评分[(4.08±1.35)分]低于对照组[(6.49±1.13)分],BI评分[(60.63±8.08)分]高于对照组[(46.82±6.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临床疗效: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89%(34/37)高于对照组72.97%(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清炎性因子:术前两组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hs-CRP(7.14±3.05)mg/L、IL-6(14.18±3.16)ng/L、TNF-α(40.10±3.03)μg/L,低于对照组[(12.11±3.35)mg/L、IL-6(27.19±3.98)ng/L、TNF-α(53.22±3.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41%(2/37)低于对照组24.3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手术用时及术中失血量,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导航辅助下脑室镜手术与传统血肿清除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术式在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中的优缺点。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8月行导航辅助下脑室镜手术治疗的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本科室在未引进导航前,使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导航辅助下脑室镜手术患者35例为观察组,传统血肿清除手术患者38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疗效、血肿清除率、术后脑积水发生率、围术期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手术治疗有效率(80.0% vs. 50.0%)、血肿清除率[(94.2±5.6)% vs. (81.43±4.18)%]、术后脑积水发生率(5.71% vs. 31.58%)、围术期感染率(8.57% vs. 36.84%)、住院时间[(22.4±2.2)d vs.(26.6±3.4)d]等指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6.54±1.26)万元vs.(6.13±0.99)万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航辅助下脑室镜手术较传统血肿清除手术在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中更安全、有效,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切除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位于端脑或小脑深部的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资料,按术中是否使用超声引导分为超声组(26例)和对照组(19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以及超声影像;对比两组患者病变的直径、深度、显微镜下操作时间、住院天数;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3个月的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情况。结果: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和周边组织结构具有典型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基于两组分别在病变直径、深度以及术前KPS评分等大致相同的临床背景下(P > 0.05),对比发现超声组在显微镜下操作时间[(41.69±8.04)min]、术后住院天数[(6.92±1.57)d]以及术后1周的KPS评分[(65.38±7.60)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50.74±8.52)min、(8.68±2.89)d、(58.42±10.68)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然而两组在术后3个月的KPS评分方面,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差异[(88.46±8.34)分 vs.(87.36±12.84)分,P > 0.05]。结论:术中超声清晰显示海绵状血管畸形的特点可以用于协助手术径路的规划与实施,并且通过术中动态实时地引导术者快速、精准地抵达病灶,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周期,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超声监测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男82例,女3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下腔静脉超声监测的GDFT 72 h,B组采用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液体治疗72 h,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A组和B组患者72 h复苏液体总量分别为(14 500±920)mL、(12 500±81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液体复苏后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19.00±4.75)%]明显小于治疗前[(60.66±10.10)%,P<0.01];治疗后A组腹内压较B组明显降低(P<0.01);A组的APACHEⅡ评分低于B组(P<0.05); A组血乳酸、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C-反应蛋白较B组均低(P<0.05);A组患者ICU住院日、需要手术减压率均低于B组(P<0.05)。但两组患者ICU病死率、28 d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下腔静脉超声监测下GDFT能达到较好的液体复苏效果,改善患者的循环状态、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腹腔内高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肠恶性肿瘤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0~Ⅲ期直肠恶性肿瘤218例,其中保留左结肠动脉7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148例未保留左结肠动脉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病例年龄、性别、体重、影响吻合口血供的基础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数目、肿瘤距肛门的距离、T分期、病理分期、术后住院时间、预防性造口以及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年龄、性别、体重、影响吻合口血供的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数目、肿瘤距肛门的距离、T分期、病理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106.83±24.84)min]和术后住院时间[(11.87±4.64)d]均短于对照组[(150.32±59.03)min,(13.46±7.12)d,P < 0.05];观察组预防性造口[2例(2.86%)]以及吻合口瘘[2例(2.86%)]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9例(26.35%),15例(10.14%),P < 0.05]。结论:直肠恶性肿瘤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且能有效保证吻合口血供,从而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减少了保护性回肠造口,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下非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非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提供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苏州科技城医院非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00例,采用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管理,由糖尿病医护专业管理团队管理血糖,所有患者降糖方案的拟定、医嘱开立均由内分泌科医生完成。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低血糖分为低血糖组、非低血糖组。低血糖组122例,非低血糖组378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与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总体低血糖发生率24.4%。低血糖组平均年龄(66.8±16.1)岁,大于非低血糖组[(62.5±14.5)岁,P < 0.05]。低血糖组的住院天数长于非低血糖组[(18.3±13.0)d vs.(12.0±8.6)d,P < 0.01]。低血糖组胰岛素使用率79.5%,明显高于非低血糖组(53.7%,P < 0.01)。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1.025,95%CI(1.007~1.043)]、住院天数长[OR=1.054,95%CI(1.030~1.079)]、使用胰岛素[OR=3.044,95%CI(1.693~5.476)]与低血糖发生相关。而性别、糖尿病分型、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口服降糖药治疗等对低血糖发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年龄、住院天数、胰岛素的使用是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高危患者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167-170
目的 研究精准护理干预在血液灌流治疗重度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4 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重度中毒患者66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 例,观察组32 例,两组均实施血液灌流。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72 h APACHE Ⅱ评分、呼吸机脱机时间、治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3.237±1.223)d、呼吸机脱机时间为(3.967±0.683)d,较对照组的(15.565±1.782)d、(5.526±1.091)d 明显缩短(P<0.001);观察组72 h APACHE Ⅱ评分为(12.823±1.735)分,较对照组的(14.554±1.982)分明显降低(P<0.001);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0%(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3.750%,较对照组的88.235%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精准护理可明显缓解病情,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但不能有效提高重症中毒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胸骨上段小切口和正中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6月—2019年10月接受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5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接受胸骨上段小切口和正中切口手术的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量、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复查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接受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57例患者中,42例(26.8%)为胸骨上段小切口(观察组),115例(73.2%)为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对照组),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围术期输注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量、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数据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引流量[525(350,650)mL vs. 625(450,1050)mL,P=0.003]和引流管拔除时间[3(3,4)d vs. 4(3,5)d,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中,两组悬浮红细胞输注量[(3.46±1.45)U vs.(4.90±3.62)U,P=0.032]和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408.64±96.80)mL vs.(603.70±429.96)mL,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138 751.3±36 555.3)元 vs.(173 542.4±59 477.9)元,P=0.030]。结论:临床上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时,常规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是比较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新生儿脑体积的发育。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未手术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新生儿55例作为先心病组,选择头皮血肿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调阅两组新生儿头颅磁共振图像,利用医学影像分析软件(MRIcron)对两组图像大脑及小脑解剖轮廓进行分层勾绘,并生成容积文件voi,依据voi文件统计大脑、小脑区域内的体素数(a),获得感兴趣区内每个体素的空间分辨率(b),区域脑体积(V)估算通过V=a×b获得。运用独立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先心病组全脑体积[(385 ± 45)cm3]较对照组[(412 ± 44)cm3]显著减小(t=-2.217,P < 0.05),大脑体积[(360 ± 42)cm3]较对照组[(385 ± 42)cm3]显著减小(t=-2.155,P < 0.05),小脑体积[(24 ± 4)cm3]较对照组[(26 ± 3)cm3]亦显著减小(t=-2.112,P < 0.05)。结论:房间隔缺损新生儿在全脑,包括大脑及小脑体积生长发育上较正常新生儿迟缓,可能为该类先心病患儿脑功能发育不良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肺段切除术,分析肺亚段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病变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肺段切除术或者肺亚段切除术的肺小结节患者367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肺亚段切除术组(107例)和肺段切除术组(260例),对比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和早期疗效。结果:肺亚段切除术组病灶切缘为(2.58±0.94)cm,拔管时间(2.56±0.85)d,术后住院天数(3.50±1.07)d。与肺段组相比,病灶切缘(P=0.446)、拔管时间(P=0.639)、术后住院天数(P=0.267)、病理诊断(P=0.337)及肺部漏气、声音嘶哑、发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亚段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147.21±37.97)min]长于肺段切除术组[134.66±40.70)min,P=0.007],术中出血量[(50.42±38.59)mL]多于肺段组[(41.95±28.16)mL,P=0.027],而淋巴结采样数[(3.46±2.40)]个少于肺段组[(4.18±2.49)个,P=0.011]。随访终点两组均无转移和复发。结论:肺亚段切除术安全可靠,可用于早期小结节肺癌的治疗,但其远期肿瘤学疗效仍需进一步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9.
动态观察25例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手术前后2周内血小板内游离钙浓度、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数量等变化。结果显示,血小板在ACST发病过程中明显活化,血小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230.57±48.37nmol/L),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12.80±3.04%),血小板数量减少[(24±51)×109/L],且与病情程度和胆道梗阻程度成正比。病情转归后,上述变化恢复正常。血小板活化持续不恢复静息状态,提示病情更严重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60-62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2月我院88例小儿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盐酸氨溴索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效果;咳嗽消失、肺部湿啰音消失、体温和呼吸频率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儿肺功指标和血气指标;副反应。 结果 盐酸氨溴索组疗效为93.18%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盐酸氨溴索组肺功指标和血气指标 FVC(L)、PEF(L/S)、PaO2(kPa)、PaCO2(kPa)分别是(3.71±1.31)L、(5.24±1.12)L/S、(12.64±2.52)kPa、(5.14±0.12)kPa,优于对照组(2.25±1.11)L、(4.55±1.02)L/S、(10.21±1.33)kPa、(5.14±0.12)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氨溴索组咳嗽消失、肺部湿啰音消失、体温和呼吸频率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4.11±1.01)d、(4.11±1.02)d、(1.43±0.55)d、(3.55±1.21)d、(5.13±0.22)d 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氨溴索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常规药物加上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