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补体对免疫沉淀抑制作用(IIPC)在丙型肝炎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PO)作为抗原,通过比色法对18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IPC进行了研究,并同时对补体成分C3、C4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者比较,丙型肝炎所致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IIPC均降低(P〈0.01,0.05),而与急性肝炎组、病毒携带者无差别(P〉0.05),急性肝炎组、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IIPC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39.0%、65.2%、51.0%、34.8%、73.3%。结论 丙型肝炎所致的不同肝病中IIPC均有所降低,并与其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患者补体抑制免疫沉淀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PO)作抗原,与相应抗体抗-PO混合后,加入血清,通过孵育、离心,取上清液加入邻苯二胺,以光电比色法对11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补体抑制免疫沉淀作用(IIPC)进行了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OD值0.507±0.069)相比,急性肝炎IIPC有所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重症肝炎IIPC均显著降低(P<0.001);肝硬化IIPC下降亦较明显(P<0.05)。上述各种肝脏病患者IIPC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32%、52%、71%、72%、28%。表明各种肝脏疾病IIPC均有所降低,并与其严重程度有关。因此认为IIPC的降低在肝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PO)和抗-PO作为免疫沉淀中的抗原和抗体,用光电比色法,对78例小儿肾脏疾病血清补体对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IIPC)进行了研究,并同时检测补体成分C3、C4。结果,正常对照IIPCOD值为0.505±0.085,急性肾小球肾炎(0.137±0.108)显著降低(P<0.001);慢性肾小球肾炎(0.470±0.053)改变不明显(P>0.05);肾病综合征(0.401±0.038)明显低下(P<0.05)。IIPC低下的发生率依次为急性肾小球肾炎(83%)、肾病综合征(43%)、慢性肾小球肾炎(32%)。表明小儿肾小球疾病时IIPC大多降低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因此认为IIPC低下在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辣根过氧化物酶(PO)作抗原与相应抗体(抗-PO)混合,加入血清,对血清补体抑制免疫复合物沉淀作用(IIPC)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抗原抗体最适比例时形成免疫复合物最多;原血清及1∶2稀释血清IIPC最强,OD值为0.57和0.54,血清的进一步稀释对IIPC有一定影响;孵育时间以30min最宜,OD值为0.56;离心时间在25~45min时OD值最大,为0.50~0.56;在最适条件下,正常人混合血清OD值为0.49;56℃30min灭活血清为0.14;50℃15min处理血清为0.38;ED-TA处理血清为0.09,EGTA处理血清为0.21;对20例健康人血清IIPC测定结果为0.39~0.62,平均0.48±0.07。表明正常血清补体对免疫复合物的沉淀有明显抑制作用,各种因素处理血清对IIPC均有一定影响,而以56℃30min和EDTA处理血清最明显。文中还对该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114例不同肝脏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进行了测定,同时检测肝功能各项指标。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Fn水平为2.94±0.60g/L,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肝炎(2.71±0.92g/L)、慢性活动性肝炎(2.82±0.94g/L)无显著差异(P>0.05);重症肝炎(1.64±0.68g/L、肝硬化(1.53±0.57g/L)显著降低(P<0.001)。丙氨酸转氨酶(ALT)在30u以下者,Fn浓度在正常范围,随ALT升高,Fn水平降低。血浆Fn与肝功能各指标相关分析表明,血浆Fn与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麝香草酚浊度(TFT)呈负相关,与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呈正相关,其中与ALT(r=-0.8393)和Alb(r=0.9377)相关性有显著意义(P<0.05,P<0.01)。上述结果提示血浆Fn水平与肝脏病的严重性及肝功能的损害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滇产回心草的抗急性心肌缺血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脉造成心肌缺血的模型,动态观测Ⅱ导联心电图S-T段的变化,以S-T段上抬为指标反映缺血程度,同时检测LDH,CPK,SOD和MDA。结果:回心草显著减轻S-T段上抬,以2g/kg组为显著(P<0.05);其1及2g/kg均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P<0.05,P<0.01);LDH和CPK也有所降低,以CPK降低为显著(P<0.05);回心草还使SOD显著提高(P<0.05);MDA明显降低(P<0.01)。结论:回心草对大鼠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此效应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虎杖片和胸腺腺肽治疗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早期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l12例慢性乙型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正常服用护肝药的基础上,治疗组服用虎杖片,对照组肌肉注射胸腺肽肤,均3月为l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虎杖片和胸腺肽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治疗组62例中,临床治愈5例,显效26例,有效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54%;对照组50例,临床治愈3例,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ALT、AST和蛋白电泳γ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值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虎杖片的肝纤维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肽肝纤维化指标,则无此改变(P>0.05)。虎杖片和胸腺肽均能升高SOD水平(P<0.01),虎杖片还能降低MDA的含量及血液流变学各项实验指标,(P<0.05或P<0.01),而对照组对此作用不明显。结论:虎杖片治疗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早期纤维化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能明显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减少脂质过氧化在肝脏蓄积,抑制肝纤维化过程,对肝脏组织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鲎变形细胞溶解物(LAL)改良基质显色法对91例肝脏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血浆内毒素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急性肝炎血浆内毒素水平为65.36±30.41ng/L;重症肝炎为161.88±112.88ng/L;慢性活动性肝炎为92.25±56.18ng/L;肝硬化为76.03±46.09ng/L。与正常对照组(5.25±2.90ng/L)相比均显著增高,P<0.001。各种肝病内毒素阳性率(≥50mg/L)分别为70%、100%、75%、89%.其中重症肝炎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肝病组.P<0.01。表明肝脏病患者大多伴有明显的内毒素血症,血浆内毒素的检出率及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作者观察大豆异黄酮提取物(SIE)对阿霉素(ADR)引起小鼠过氧化损伤的抗氧化作用。小鼠每4d腹腔注射ADR5mg/kg,连续4次,制备小鼠高过氧化病理模型,同时口服SIE,连续14d。结果SIE200mg/kg组小鼠红细胞、肝脏和心肌SOD活性分别提高97.0%、42.0%和97.0%(P均<0.01)。心肌GSH-pX活性提高122.3%,肝脏GSH增加69.0%,血浆、肝脏和心脏的LPO水平分别下降26.5%、20.1%和17.9%(P均<0.01)。50mg/kg组红细胞、肝脏和心肌的SD活性分别提高88.0%、33.0%和46.0%,心肌GSH-pX活性提高99.4%,肝脏GSH提高44.0%(P<0.01),血浆、肝脏和心脏LPO水平降低12.6%(P<0.05)、4.4%(P>0.05)和15.4%(P<0.05)。并且心肌细胞病理损伤程度也明显减轻。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对小鼠过氧化损伤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在肝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20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FN水平,并与其他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肝炎与轻/中度慢性肝炎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肝炎与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P〈0.001);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FN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脏损伤的程度,检测血清FN对估计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预后、转归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补体C3、C4及C1q水平,探讨其对LN活动性判定的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分别对经临床确诊的82例活动期和79例非活动期LN患者血清补体C3、C4及C1q的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C3、C4及C1q的水平及阳性检出率.结果:两组患者血清补体C3和C4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活动组C1q的阳性检出率(92.6%)高于LN非活动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活动组补体C3、C4、C1q水平均较LN非活动组下降(P<0.05).结论:LN活动期患者C1q阳性率较LN非活动期患者高,而C3、C4、C1q水平较LN非活动期患者均降低,动态监测C3、C4、C1q的水平及检测C1q阳性情况对判断LN是否处于活动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研究认为,补体系统作为调节体内免疫和炎症的平衡系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的发生
相关联。本文将着重研究补体C3、C4、CFH、CFB 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为研究2 型糖尿病提供新的视角,以更
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体C3、C4在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有RSA史患者为研究组,其中15例未孕者为研究组Ⅰ,15例难免流产者为研究组Ⅱ;30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其中15例未孕者为对照组Ⅰ,15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Ⅱ.采用免疫散...  相似文献   

14.
连续测定30例烧伤患者的CRP及总补体、C_3、C_4,我们发现CRP值的增加和补体的降低与烧伤面积及烧伤深度有关。组织创伤或感染越严重,CRP值越高,上升越快,补体下降的幅度越大,消耗的越多。补体的消耗与血清中CRP的存在及浓度有关,并且补体的消耗是通过CRP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进行的。似乎C_3旁路也被激活。CRP的上升和补体的下降幅度可预示病人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正常人血清(normal human serum,NHS)补体杀伤小鼠N9小胶质细胞的机制,建立人补体攻膜复合物(sublytic membrane attack complex,sMAC)N9细胞亚溶破刺激模型.方法: 用阻断补体活化途径的方法探讨 N9细胞活化人补体系统的机制;采用微量补体反应性溶破法,以酵母多糖 (Zymosan,Z)活化急性期病人血清制备补体优球蛋白C56,EDTA-NHS作为C7-C9的来源,组装N9细胞sMAC亚溶破模型;CCK-8比色实验确定sMAC亚溶破剂量;激光共聚焦鉴定sMAC沉积;脱落细胞计数及台盼蓝拒染法分别判定细胞黏附力变化及脱落细胞活力.结果: 未致敏N9细胞可通过旁路途径直接活化人血清补体系统;当C56稀释度在1∶ 500 以上,NHS(含1 mmol/L EDTA)稀释度为 1∶ 20时,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活性逐渐降低,细胞溶破减少,确定 C56 1∶ 500,NHS 1∶ 20为N9细胞亚溶破补体量;激光共聚焦鉴定sMAC沉积于N9细胞表面;亚溶破剂量MAC刺激N9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脱落增加(P<0.05),而细胞活力正常.结论: 探讨了小鼠N9细胞活化人补体的机制;通过建立N9细胞人补体sMAC亚溶破模型,证实sMAC刺激N9细胞后可降低细胞黏附力但不影响细胞活力;为sMAC对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亚溶破刺激效应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Ⅰ型(sCR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组织补体表达的影响及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SD大鼠脊髓急性损伤模型,采用斜板实验评定sCR1组与生理盐水(NS)组大鼠下肢运动神经功能,观察两组在伤后12 h,1,3,7,14 d时间点损伤组织C3c,C9及CD59阳性表达的部位及时程,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sCR1组在伤后3,7,14 d时间点大鼠下肢运动功能明显优于NS组(分别为P<0.05,P<0.05,P<0.01);sCR1组在伤后各个时间点C3c,C9阳性表达均明显轻于NS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CR1组在伤后12 h,1,3 d时间点CD59的表达明显轻于NS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伤后7 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14 d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Ⅰ型可显著减轻急性脊髓损伤组织中补体的表达,可通过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机制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7.
对68例志愿者与患者作了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旁路途径溶血活性,C4活性与含量,B因子的活性与含量,C3含量测定。活性测定用免疫溶血法,含量测定用单扩散法。结果表明,经典途径指标中C4活性检出补体水平异常的阳性率为最高、旁路途径指标中则以BF活性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检测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进行了检测。其中急性丙型肝炎患者15例,慢性丙型肝炎15例,结果显示:急性期患者血清C3、C4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1),慢性期患者血清C3、C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0002),且亦低于急性期患者,(P<001,P<002)。结果表明:由于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肝功能受损后可加重免疫病损,使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出现丙型肝炎一系列临床表现,选取患者血清C3、C4水平进行检测,根据其水平变化,有助于了解肝脏损害程度、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急、慢性肾炎患者血液中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补体溶血总活性(CH50)及血浆末端补体复合物(SC5b-9)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的患者,其3项指标的水平均较高,与健康人相比,差异均较明显。此外,在这些指标中,以检测血浆SC5b-9敏感性最高。提示:观察患者CIC、CH50及SC5b-9指标的变化可为临床正确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