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蛋白(GILZ)广泛地表达于各种细胞及组织中,有助于发挥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效应和免疫抑制作用。GILZ可抑制核因子κB、转录激活因子1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活性,对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内皮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在慢性炎症反应中,GILZ的上调可抑制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白细胞的聚集和活化,并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对GILZ的研究众多,该文对GILZ与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细胞及相关疾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由于强大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GCs) 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治疗风湿免疫病和血液系统等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诱导高血糖及糖尿病是糖皮质激素最常见副作用之一。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原发病控制不佳,增加感染风险,导致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死亡率等。对于需要接受中高剂量GCs治疗或已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进行血糖筛查及更严格的血糖控制。GCs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复杂,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肝糖异生和诱导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导致血糖升高。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应用口服药物及胰岛素治疗。本文对GCs诱导的高血糖及糖尿病相关机制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围术期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GCs)的使用具有抗炎、镇痛等优势,但其常规使用存在争议,焦点在于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及机制尚未明确。巨噬细胞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在伤口愈合各个阶段中扮演着重要且多面的角色,GCs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功能而调控组织稳态,影响着伤口愈合的各个阶段。现就GCs对伤口愈合中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GCs、解决伤口愈合不良问题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小平 《中国医刊》2006,41(10):8-10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GCs治疗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其中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o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可以导致椎体、肋骨、髋部等多个部位骨折,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社会负担,是GCs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5.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对机体发育、分化、代谢、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要用于抗炎和免疫治疗,甚至作为某些疾病的首选药物。长时间全身、局部应用GC可以发挥抗炎﹑免疫等有益作用,但是同时也带来巨大副作用,晶状体后囊下混浊(posterior subcapsularopacities,PSO)是其在眼科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称为  相似文献   

6.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lds,GCs)药物有很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对抗各种原因如物理、化学、生理、免疫等所引起的炎症,对变态反应疾病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长期应用,会有许多众所周知的副作用,如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可诱发感染或致感染扩散。对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哮喘和SARS中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干预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糖皮质激素主要是调节物质代谢及影响多系统方面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具有抗炎、抗免疫、抗休克、抗过敏等药理作用,而且其疗效快而可靠.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若不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将会导致副作用.此时若给予中药干预,会改善激素的副作用和防止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8.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很强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对许多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尤其是变态反应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糖皮质激素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已历经半个多世纪,从20世纪50年代初用于哮喘病的治疗,随着哮喘慢性气道炎症学说的建立和认识的深入,糖皮质激素在哮喘治疗和预防中的地位得到了肯定,是目前治疗哮喘病最有效的药物,也是抢救危重度哮喘患者的关键药物.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免疫介导引起的疾病,由于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成为治疗这类疾病的基础用药,多数情况下激素需要长期使用。而激素又有许多众所周知的不良反应,因此把握适应证、合理使用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王康 《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4):305-307,310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因其良好的抗炎、抗免疫、抗毒效应,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在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对眼局部甚至全身产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其中,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眼压增高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分子机制是迷走神经受刺激,大量乙酰胆碱释放,并与免疫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一系列抗炎效应。乙酰胆碱受体分为毒蕈碱(M)和烟碱(N)受体,其中N受体作为神经递质受体大家族之一,其α7亚单位是胆碱能抗炎通路下调细胞因子合成的关键受体亚单位,也是发挥抗炎效应的主要受体。胃肠道同样分布有胆碱能受体,研究其在胃肠疾病及损伤方面的作用和机制将为消化系病的药物开发和防治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大麻中具有药用价值的主要成分是Δ9-四氢大麻酚(Δ9-THC)和大麻二酚(CBD),其中CBD因不能直接激活大麻素1型受体(CB1R)和大麻素2型受体(CB2R)而不具有精神活性和药物依赖性,安全性相对高。CBD作为主要的大麻素提取物,证实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抗惊厥、改善睡眠、抗焦虑、抗精神病、抗风湿、保护皮肤屏障、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等作用。本综述旨在总结CBD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为今后CBD相关药物在治疗癫痫、神经病理性疼痛、焦虑症和抑郁症、肿瘤、皮肤、代谢相关疾病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用于临床的青蒿素衍生物包括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和蒿乙醚等。上海药物研究所在青蒿素基础上研发出了SM735、SM905、SM934等青蒿素衍生物,这些衍生物同样具有低毒、高生物利用度和潜在的免疫抑制效应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除具有良好的抗疟作用外,也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可通过抑制致病性T细胞的活化、抑制B细胞的活化和抗体的产生、增加调节性T细胞表达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可通过调节哺乳动物免疫T细胞从而调节肿瘤免疫、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在乳腺癌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发挥抗癌作用。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仍在探索青蒿素衍生物的未知生物活性。在本综述中,我们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干扰肿瘤浸润和转移、调节肿瘤信号通路等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为青蒿素类药物的推广应用及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浩 《西部医学》2013,25(9):1422-1425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pl)是由PDCD-1基因编码的共刺激分子,PD-1及其配体PD-L1、PD-L2在调节免疫反应和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PD-1、PD-L信号通路已经被证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慢性感染等疾病的发展有关。本文对该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获得性血友病(AH)的认识,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报道12例确诊的AH,对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年龄46岁(18~75岁),其中35岁以下6例(50%),50岁以上5例(41.7%).首发症状多为深部肌肉(包括臀部和髂窝)血肿形成(6/12),其次为皮肤大片瘀斑(4/12)等.基础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7例(SLE 3例,APS 3例,RA 1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癌各1例;输卵管妊娠1例;无基础疾病者1例.7例患者经替代和免疫抑制治疗,分别在2~10周(平均4.7周)获得完全缓解(CR),4例分别在3~12周(平均7周)获得部分缓解(PR),仅1例治疗无效.aPTT、FⅧ:C及FⅧ:Ab滴度水平与获得PR和CR的时间无明确的相关性(P>0.05).结论 AH罕见,软组织和皮肤出血为其主要表现,在替代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能使本病获得长期CR或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妊娠期病情变化及对胎儿的影响,探讨SLE患者妊娠时机及药物治疗的选择。方法:80例SLE患者86例次妊娠根据妊娠时患者疾病活动指数积分分为疾病稳定期妊娠组(稳定组)及疾病活动期妊娠组(活动组)。根据患者抗磷脂抗体(APL)检查结果分为APL阳性组及APL阴性组。根据患者妊娠时肾脏损伤情况分为狼疮性肾炎组(LN组)及非LN组。根据患者病程中是否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单用糖皮质激素(GCs)治疗组(单用GCs组)。根据患者妊娠期间是否使用羟氯喹(HCQ)分为HCQ维持治疗组(HCQ组)与未用HCQ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情况、胎儿发育及分娩情况,计算妊娠前后疾病活动积分。结果:80例患者中,因妊娠病死3例,病死率为3.75%,病死患者均为未正规治疗,疾病高度活动者。胎儿死亡26例,存活60例,胎儿死亡率为30.2%,存活率69.8%,不良妊娠发生率66.3%,无胎儿畸形发生。稳定组与活动组不良妊娠发生率分别为58.8%和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L阴性组与APL阳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61.1%和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组与非LN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62.8%和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用GCs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38.5%和9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Q组与未用HCQ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58.3%和6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妊娠前及妊娠期治疗及母体APL阳性均可对胎儿的预后造成影响。加强对孕母及胎儿的监控,可以获得相对较满意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激活诱导的抑制性受体,它有两个配体:PD-L1和PD-L2。PD-1与其配体PD-L结合后,可调节T细胞的活化及分化,抑制T细胞增殖,发挥对效应T细胞的负性调控作用,参与多种免疫过程,并在动脉硬化、心脏及神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该文就PD-1/PD-L在动脉硬化、心脏及神经疾病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苗凯松 《医学综述》2014,20(19):3480-3482
Periostin(POSTN、PN或OSF-2)为成骨细胞及成骨细胞样细胞系分泌的一种胞外基质分泌性蛋白,能促进成骨细胞及其前体在骨膜聚集及分化,在许多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等)及一些炎症相关疾病(如鼻炎、肺纤维化等)中表达高于正常,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及炎症组织的增生、纤维化有密切关系,可成为肿瘤及炎症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个重要分子靶标。该文主要讨论POSTN蛋白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浓度雌激素(EE)对急性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肌无力及其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抗体介导,具有细胞免疫依赖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信号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通过复杂的机制参与重症肌无力发病与进展。撰文综述了与重症肌无力有关的几类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并对近年来基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传导通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实验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