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及流行特征.方法 分析19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年龄、性别及人群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 3岁以下患儿占75%.男性(65%)高于女性(35%).农村儿童高于城镇儿童,患儿均有皮疹,皮疹同时出现在手、足、口部(45%)及臀部(40 %).发热170例,多数以不规则热、低热为主,多数先发热后出皮疹,多在2 d内.部分病例可见白细胞增多(2.5%).经抗病毒、清热解毒及对症治疗,均治愈.结论 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幼儿,本县流行以普通病例为主,表现为发热及皮疹.此病只要及时诊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手足口病2103例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为治疗手足口病提供经验及教训。方法:对2103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患儿多数为1~5岁(87.79%)。散居儿1396例,占66.34%。多于群居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膝等为主。2103例患儿均有皮疹,其中1671例(79.45%)患儿发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547例,占26%;白细胞下降119例,占5.7%。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较好,本组2103例患儿中2100例均在1周左右治愈。死亡3例,占0.14%。结论:手足口病好发3岁以下幼儿,每年以4~6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高爱武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773-1774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其发病年龄、性别及人群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临床特征。结果 3岁以下患儿占75%,男性(65%)高于女性(35%)。农村儿童高于城镇儿童,患儿均有皮疹,皮疹同时出现在手、足、口及臀部。发热85例,多数以不规则热、低热为主,多数先发热后出皮疹,多在2 d内。经抗病毒、清热解毒及对症治疗,均治愈。结论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发热及皮疹,此病只要及时诊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常小明 《中外医疗》2010,29(24):87-87
目的分析本市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与发病情况。方法对286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观察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皮疹发生率为100%,且是其主要特点,发热发生率为91.6%,其主要并发症为肺炎、肠炎及脑炎。城区幼托规模大者发病率高。1~5岁儿童发病率67.8%。结论手足口病流行与季节、年龄及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手足口病表现出发病早、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以便能够及早发现、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1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满足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对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了解,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结果 102例轻症,占68.0%;48例重症,占32.0%.150例患儿首发症状以发热、出疹为主,105例患儿出现发热症状,占70.0%;97例患儿伴有典型皮疹症状,占64.7%;出疹部位主要以手、足、口为主,手部出疹率占94.0%,足部出疹率占83.3%,口部出疹率占83.3%.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主要为8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儿童最为常见;患儿首发特征为出疹、发热,及时发现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及转归,有助于基层医院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采取传染病隔离措施,以减少流行季节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9月该院133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该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年龄构成比、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①发病年龄以幼儿及学龄前患儿为主,集中于7个月~6.5岁之间,其中83.46%为1~6岁幼儿。②80%患儿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居民及远离城乡结合部发病率较低;③临床症状以发热伴随皮疹同时出现者为主,约占64.66%,皮疹先于发热者12.78%,发热先于皮疹者17.29%,仅有皮疹者5.26%。④辅助检查肠道病毒EV71-IgM阳性者35.48%,CRP阳性者13.64%,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0×109/L者42.86%,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0%者52.63%,心肌酶谱中CK-MB阳性者6.77%。⑤住院天数为7 d者占70.68%,≥8天者7例,≤5 d者32人,8人转院(属于手足口病重症,进入病程Ⅱ~Ⅲ期)。其中7人因病情较重(属于手足口病重症,进入病程Ⅱ~Ⅲ期)转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跟踪随访无死亡病例。结论手足口病易感人群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城乡结合部人口密集,发病率高;掌握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对于基层医院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起主要作用;普通型手足口病大部分非肠道病毒EV71感染,住院天数以5~7 d为主,实验室检查提示常常合并细菌感染。重症的发病率4.5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县2011-2013年条统计的109例手足口病确诊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疫情呈明显的夏季发病特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患儿,占总病例数的92.77%。其中又以1~3岁组报告病例数最多,占3年总病例数的72.48%;临床表现多为发热、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膝等为主,部分患者合并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结论:手足口病在我县的流行,给儿童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应着重加强防治工作力度,有针对性采取积极隔离、抗病毒与对症治疗措施,积极进行健康宣传教育,科学指导托幼机构做好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藤县人民医院985例住院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人群、地区、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等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85例手足口病发病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为14岁,主要集中在1~3岁(66.50%);性别分布为男性647例(65.69%),女性338例(34.31%);散居儿童居多820例(83.25%),幼托儿童151例(15.33%);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份 (93.40%);临床上以皮疹、发热为主要特征.结论 手足口病主要在春末、夏秋季流行,以1~3岁年龄组病例数最高,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本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流行特征。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0年3月住院的54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发病人数为121人,2009年为361人,2010年1~3月为66人。主要发病人群为1~5岁的儿童(占72.45%),尤其是1~3岁儿童(占50.73%)。男女之比为1.597∶1。所有病例均有皮疹,所有病例中发热患儿233例,占42.52%,心肌损伤者210例,占38.32%。548例病例中普通病例546例,占99.64%,重症病例2例,占0.36%。结论:本市手足口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普通病例为主,多见于1~5岁的幼儿,表现为皮疹及发热,可伴有心肌损伤。只要及时发现、及早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3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本地区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10年收住院的3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6例手足口病患儿中发病年龄以1~5岁的婴幼儿为主,占91.9%,其中又以3岁以下占多数,占66.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58:1。以农村散居儿童为主。患者均有皮疹,发热206例,占57.9%。合并症较多,共232例,占65.2%,主要为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心肌酶有不同程度升高者216例,占60.7%,多为轻度升高。85例行心肌钙蛋白I检查,均为阴性。356例病例中351例治愈,5例重症患儿转院。结论今年手足口病流行较往年提前了1个多月,以4~6月为发病高峰。本病多见于1~5岁的幼儿,合并症较多,以普通病例为主。只要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深圳市2010年61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收集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月是手足口病重症高发季节,男女比例为1.77:1,3岁以下患儿占80.33%,散居儿童占83.61%,临床表现以发热和皮疹为主,出现呕吐、嗜睡占67.21%,病原体为EV71占88.10%,从发病到首诊的时间间隔为1.98d。结论深圳市手足口病重症发病有季节性,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多发,应在流行季节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9和2010年宁夏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索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总结防控经验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分析2年手足口病分布特征,对956例病例进行临床表现及流行因素调查。结果 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数较2009年上升62.13%,且发病高峰出现时间提前,峰值增高;2010年报告病例数增加的县区有17个,其中同心县增幅最大;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4岁组,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和托幼儿童为主;患者临床表现以手、足、口部皮疹或疱疹为主,发热组与不发热组臀部皮疹、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咳嗽、流涕、咽痛、恶心、呕吐、腹痛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有接触史占26.05%、吃生冷食品占32.64%、经常咬手指占53.66%、经常咬玩具占39.54%、经常给患儿换洗床单占39.44%。结论加强对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加强托幼机构晨午检制度,特别是对流动人口多的托幼机构的监管力度,才能提高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并加以分析总结。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4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中,以1~3岁患儿居多,占62.2%,男女性别比为1.76:1,农村儿童与城镇儿童之比为19:1;发病高峰为6~9月份;患儿均有皮疹,以手、足及口腔最常见,其次为双膝和臀部,发热是常见症状,占89.1%,以中高热为主;治愈及好转者占99.6%。结论: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我县目前流行以普通病例为主,表现为发热及疱疹。本病只要及时诊治,预后良好,同时做好患儿个人卫生,本病可防可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笔者分析了2008年5月至6月在我院住院的16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03例(占62.42%),女62例(占37.58%),发病年龄在8个月-14岁,其中:婴儿5例(占3.03%),1-4岁149例(占90.30%),5-14岁15例(占9.09%),伴发热116例(点70.30%),伴咳嗽31例(占18.79%),伴流涕者22例(占13.33%),伴腹泻者3例(占1.81%),皮疹累及臀部57例(占34.55%)、累及膝部14例(占8.48%),复发病例1例(占0.61%),幼儿园及小学群居儿童9例(占5.45%),心肌酶谱增高66例(占40%),并发肺炎14例(占8.48%).所有患儿经抗病毒治疗均获痊愈.结论 本组患儿为手足口病轻症病人,一旦发现患者应积极治疗,要重点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病年龄主要在5岁以下儿童,男孩多于女孩,手足口疱疹伴发热是本病的主要特征.在儿童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现患儿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措施,散居儿童的防治重点应放在家村.  相似文献   

15.
曾宇明  谭艳芬  丁建成 《中外医疗》2012,(20):43+45-43,45
目的探讨常平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的调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期收治的446例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性别、年龄、时间、聚居形式、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446例中男302例,女144例;年龄以1~3岁为主,占74%;发病时间以4~6月份最多,占65%;聚居形式以散居儿童最多,占77.8%;343例有明确接触史。结论常平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与性别、年龄、时间、聚居形式、接触史等关系密切,值得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9年5月至11月诊治的13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多见于儿童,具有传染性,散居儿童(67.42%)发病多于群居儿童(32.56%).成人密切接触,抵抗力低下时也可发病.132例患儿中,所有病例均有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91.67%患儿出现发热,出现并发症68例,支气管炎20例,肺炎25例,病毒性脑炎3例,心肌炎20例,经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及时正确诊断本病并给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儿童集中场所,要及时隔离患儿,防止疾病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17.
儿童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儿童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发年龄为婴幼儿,占总数的87.29%,男性患儿居多,皮疹具有特征性,少数可并发神经系统及有心肌受累表现,无重型病例.结论 及时、早期发现,给予重视,预后良好;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济宁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流行趋势,为下一步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根据地区特征和医院性质,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收集济宁市8所医院及其社区服务中心新发手足口病例3212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发病年龄集中于4岁以下儿童(占93.6%);散居儿童(2798例)和幼托儿童(333例)发病较多,分别占87.1%和10.4%;男性患儿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2:1;5月份为发病高峰月份;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占86.6%)。结论济宁市手足口病的流行重点人群为4岁以下农村散居儿童,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近3年九江地区引发手足口病病原变化和相应临床特点,指导该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护,并能为国内手足口病的预防及病原学的变化提供临床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度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居住地、接触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原学结果和临床转归等进行综合分析。病原学通过咽拭子RT-PCR方法分析。结果:4 222例手足口病患者年龄分布在4个月-11岁。1-5岁患儿占该病发病人数占94.5%,城郊及农村病例多于市区,占61.5%。普通型病例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皮疹(88.7%),发热(73.3%),心肌酶升高(78.5%);重症病例达419例,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并发症,该类患儿年龄多在1-3岁,常伴有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等现象,重症病例的病原检测结果肠道病毒71型占77.1%,柯萨奇病毒A16型占15.5%,其它类型肠道病毒感染占7.4%。结论:手足口病已成为幼儿常发病,高发人群为1-5岁的儿童,城郊及农村仍是该病防治的重点区域;手足口病导致神经和循环系统并发症是危害患儿的主要并发症;重症、危重症病例主要见于EV71感染,但是随着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数量的增加,危重症手足口病的比率将会上升;各年度病原学变化有待进一步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汶川地震灾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地震灾区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21例患者均有口腔疱疹、溃疡,4例发热,16例合并有肛周及手足皮疹,5例合并有手足疱疹;诊断后除1例患儿转诊后方医院外,其余患儿均就地隔离治疗,1周后痊愈,局部无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结论:地震灾区手足口病仍以发热、口腔及肛周和手足疱疹为特征,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对症治疗后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多部门协同加强防疫管理,可避免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