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0对体外培养人树突状细胞(DC)表型和致炎细胞因子IL-12分泌的影响,探讨IL-10对DC炎性成熟过程中的负调节作用.方法通过SCF、GM-CSF、TGF-β1、Flt-3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获得DC,并于细胞成熟中用重组人IL-10进行干预.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CD1a、CD11c、CD83、CD80、CD86和HLA-DR;RT-PCR检测IL-12 p35、p40mRNA表达;ELISA法测定IL-12p70分泌的含量.结果IL-10可下调成熟中DC表面CD11c、CD83、CD80和CD86的表达,同时可抑制DC内IL-12p35、p40mRNA的转录和IL-12p70的分泌.结论IL-10可抑制DC黏附共刺激分子表达和致炎细胞因子的合成,提示其不仅可调抑DC的递呈抗原功能,且参与了炎症局部微环境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张荣波  吴静  胡东  张欣 《医学综述》2008,14(11):1732-1733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促进树突状细胞(DC)成熟及诱导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及是否依赖于细胞接触。方法体外培养NK及未成熟DC,并按1∶5、1∶1、5∶1的比例进行接触与非接触式共培养,抗CD86-FITC标记抗体流式细胞术分析DC的CD86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IL-12p40含量。结果随着NK/DC比例的升高,表达CD86+DC增多,而DC分泌的TNF-α、IL-12p40呈指数量降低,非接触共培养使DC表达CD86及分泌TNF-α、IL-12p40明显降低。结论NK具有促进DC成熟的作用,并能调节DC细胞因子的分泌,这种免疫调节作用依赖于细胞间接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和IL-10对人树突状细胞(DC)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和CD80表达及IL-12p40转发洋和分泌的影响。方法: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型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得DC,细胞表面HLA-DR和CD80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L-12p40转录和分泌分别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ELISA法。结果:雷公藤多甙(5-20ug/ml)、IL-10(50-200ng/ml)能下调DC表面HLA-DR和CD80的表达,同时雷公藤多甙、IL-10能抑制DC内IL-2p40mRNA的转录和分泌。结论:雷公藤多甙、IL-10能通过抑制表面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的合成而干扰DC的成熟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沉默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OCS1)基因对人树突状细胞(hDC)生物学特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RNA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沉默hDC的SOCS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基因沉默效果。采用系列细胞因子诱导DC成熟,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各组DC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3、CD86、HLA-DR、PD-L1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DC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p7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 SOCS1基因shRNA干扰慢病毒(LV-shRNA-SOCS1)感染DC后,可有效下调DC中SOCS1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RNA干扰组DC表面分子CD80、CD83、CD86和HLA-DR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增高(P0.05),而PD-L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P0.05);DC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 p70及TNF-α的分泌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IL-10的分泌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能够有效沉默hDC的SOCS1表达,从而促进DC的成熟和活化,有利于促进DC刺激Th1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体外大量扩增方法。方法应用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变化,’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FACS检测细胞表面分了,ELISA检测细胞因子。结果体外诱导培养8天后可获得大量形态学典型的DC,具有强烈的激活同种异体或自体T细胞增殖反应能力。FACS检测表明,扩增的DC表达IaK^b、CDllc、CD80、CD86、ICAM-1分子。DC接受LPS刺激后,可以促使DC成熟,分泌IL-12(p70)、IL-6、TNF-a和IL-1β水平增强。结论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可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DC,为进一步开展DC基础和临床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体外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诱导培养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E)的方法。方法:采用连续贴壁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GM-CSF和IL-4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培养5天后收集细胞,重新铺板后继续在TNF-α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后,收集细胞和上清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80、CD83、CD40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的浓度;用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DC形态变化。结果:采用连续贴壁法和用GM—CSF、IL-4和TNF—α联合培养可以从人外周血诱导培养出大量的树突状细胞,且高表达CD80、CD83、CD40,表达率分别为84.29%、90.73%、92.38%。DC分泌的细胞因子IL-12浓度为38.52±11.34pg/ml。结论:采用连续贴壁法和用GM.CSF、IL-4和TNF-α联合培养可以从人外周血诱导培养大量的树突状细胞,检测表型CD80、CD83、CD40的表达率和细胞因子IL-12浓度可以鉴定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哮喘患者树突状细胞对原始T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病人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表达表面分子 (CD1a、CD83、CD4 0、CD86 )和细胞因子 (IL -1 2 )的差异及其对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分别取哮喘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经Ficoll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贴壁细胞 ,加入细胞因子 (GM CSF和IL 4)体外培养为不成熟DC(iDC) ,给予LPS刺激使其发育为成熟DC(mDC)。另取脐血同上方法获得非贴壁细胞 ,分别加CD4单抗和CD4 5RA单抗及磁珠分离得到原始T淋巴细胞 ,分别将两组mDC和原始T细胞共培养。使用流式细胞仪 (FACS)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1a、CD83、CD4 0、CD86的表达 ,通过ELISA法检测mDC分泌的IL -1 2及T细胞分泌的IFN -γ和IL- 4的含量。结果  (1 )哮喘组PBMC来源DC表达CD86分子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 <0 . 0 1 )。 (2 )哮喘组DC产生IL- 1 2及其亚单位p4 0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 (P值均 <0 . 0 1 ) ;(3)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 ,哮喘组T细胞释放Th1型细胞因子IFN -γ较对照组减少 (P <0 . 0 5 ) ,Th2型细胞因子IL -4较对照组显著增多 (P <0 . 0 1 ) ;(4)哮喘组CD86表达水平与IL 4浓度呈正相关(r=0 5 4 87,P <0 . 0 5 ) ;(5 )哮喘组IL- 1 2水平与IFN -γ水平呈正相关 (r =0 . 75 81 ,P <0 . 0  相似文献   

8.
Wang KL  Guo L  Shi RF  Wang JL  Dong S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5):3225-3228
目的 研究小鼠骨髓成熟树突状细胞(mDC)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的生物免疫学特性.方法 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imDC,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获得mDC.用小鼠CD11c免疫磁珠纯化DC.电镜观察DC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表面分子MHCⅡ、CD80、CD86的表达.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CCK-8)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DC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的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DC上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电镜观察:imDC比mDC细胞突起少、短.胞质内有更多吞饮泡及溶酶体.FCM检测imDC上MHC-Ⅱ(27.2%)、CD80(27.6%)、CD86(29.5%)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mDC MHC-Ⅱ(97.7%)、CD80(97.2%)、CD86(96.4%).MLR中相同反应比例imDC刺激T细胞的增殖能力,1∶5(1.63±0.04),1∶10(1.50±0.08),1∶20(1.28±0.07),1∶40(1.19±0.04),显著低于mDC 1∶5(2.21±0.09),1∶10(1.92 ±0.02),1∶20(1.64±0.01),1∶40(1.45±0.06),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QPCR检测imDC上IL12p35(0.66±0.13)、IL12p40(0.57±0.10)、IFN-γ(0.74±0.08)mRNA相对表达量(mDC为对照)显著低于mDC(1.00±0.00,P<0.05),而TGF-β(1.35±0.09)显著高于mDC(1.00±0.00,P<0.05).ELISA法检测imDC分泌IL12p70(6 ±4)、IFN-γ(56±15)显著低于mDC IL12p70(120±22)、I FN-γ(90±15,P<0.05),而TGF-β(176±23)显著高于mDC TGF-β(55±18,P<0.05).结论 imDC低表达共刺激分子、MHC-Ⅱ和Th1类细胞因子,高表达TGF-β,不能活化T细胞,具有耐受原性.mDC高表达共刺激分子、MHC-Ⅱ和Th1类细胞因子,可激活初始T细胞,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NAi对DC表面抗原CD80、CD86表达的缄默作用及siRNA干扰后树突状细胞(DC)诱导T淋巴细胞无能的机制.方法:体外转录合成针对CD80、CD86 mRNA序列特异性siRNA;半定量RT-PCR、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DC中CD80、CD86 mRNA表达水平以及细胞表面抗原CD80、CD86表达情况;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观察siRNA干扰对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以半定量RT-PCR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体系中IL-2、IFNγ、IL-10 mRNA表达水平.结果:siRNA转染DC后,CD80、CD86 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低,细胞表面抗原CD80、CD86阳性率由84%、67%下降至35%、30%;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siRNA干扰后DC对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明显下降(P<0.01),且反应体系中IL-2、IFNγ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同时IL-10 mRNA表达水平增高.结论:RNAi可高效、特异地抑制CD80、CD86表达.经RNAi敲减后DC激活异系淋巴细胞的能力降低,合成、分泌IL-2能力下降,并诱使Th细胞分化方向发生免疫偏离,诱导T细胞无能.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肺瘤平膏对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的拆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干预体外培养体系中树突状细胞(DC)抗原递呈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体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分化成熟DC的诱导培养体系,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得PBMC,采用多种细胞因子(TNFα、IL-4、GM-CSF)联合诱导,获得了分化与功能相对成熟的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干预DC与抗原递呈功能相关表面分子表达,及其对DC分泌IL-12含量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肺瘤平膏可上调DC与抗原递呈功能相关膜分子MHC-Ⅱ、CD80、CD83、CD86及CD40的表达,并促进DC分泌IL-12含量。结论肺瘤平膏能够调节DC抗原递呈功能,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监视功能。  相似文献   

11.
洪国强  李朝霞 《海南医学》2007,18(12):149-151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IL-12水平检测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100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再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酶法检测患者血清IL-6、IL-10、IL-12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与100例正常健康者比较.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IL-10、IL-1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IL-6和IL-12水平与ALT呈明显正相关,而IL-10与ALT呈负相关.免疫治疗完全应答组血清HBVDNA含量与IL-6、IL-12水平呈正相关,而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免疫治疗完全应答组IL-6、IL-10、IL-12水平与免疫治疗无应答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IL-10和IL-12水平可反应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及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并对预测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血泉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中药 (血泉 )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孔板培养同位素掺入法、夹心 ELISA法、依赖细胞株法 ,分别检测用药后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IL- 1、IL- 2、s IL-2 R水平。结果 :该药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增强淋巴细胞转化率 ,使小鼠脾细胞产生 IL- 1 α、IL- 1 β的量增加 ,s IL- 2 R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清热解毒中药 (血泉 )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及3者在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实验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外周血清中IL-2、IL-4及IL-12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外周血清中IL-2、IL-12检测值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则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IL-2、IL-12、IL-4可能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17、IL‐22和IL‐10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过敏性哮喘患者40例(哮喘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培养上清中IL‐17、IL‐22和IL‐10的表达;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Ig E的水平,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IL‐17、IL‐22和IL‐10与哮喘严重程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组血清中IgE的水平及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外周血IL‐17、IL‐2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严重程度与IL‐17、IL‐22水平呈正相关(P<0.01),而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 P<0.05)。结论 IL‐17、IL‐22和IL‐10在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5(IL-25)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各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哮喘患儿血清中IL-8、IL-25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哮喘患儿的急性发作期组和临床缓解期组血清中IL-8及IL-25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急性发作期组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组(P<0.05).结论 IL-8、IL-25可能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儿童哮喘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抑郁模型的血清细胞因子IL-2、IL-6及IL-10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0只SD大鼠根据行为学评分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郁组,每组15只.运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及孤养模式建立抑郁模型,应激共8周.于建模开始前及每两周末进行大鼠体重测量、液体消耗实验及Morris水迷宫试验,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每组大鼠的血清炎症因子IL-2、IL-6及IL-10的变化.结果 各项行为学指标表明建模成功并呈动态变化.IL-2在0~4周时缓慢上升,至第4周时,抑郁组较对照纽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后缓慢下降;IL-6在第2周时,抑郁组就明显上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4周继续上升(P<0.01),至第6周时下降,但第8周时略上升;IL-10在第2周时,抑郁组略下降,第2~6周时上升,于第6周时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8周时保持较高水平.结论 大鼠抑郁模型的血清细胞因子IL-2、IL-6及IL-10存在异常,并随着应激的推进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
IL-13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IL-1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调节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系膜细胞的IL-12蛋白水平和IL-12p40 mRNA的表达。结果未受刺激的系膜细胞无IL-12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分泌。LPS诱导系膜细胞的IL-12p40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分泌。IL-13在1~100ng/ml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的IL-12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结论LPS诱导系膜细胞分泌IL-12,而IL-13则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2的表达;IL-13可能通过抑制IL-12的产生,调整了体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作为抗炎性细胞因子在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23、IL-17在实验性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EIU)动物模型眼部表达的特点.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EIU模型组.伤寒内毒素致敏诱导大鼠建立EIU模型,于建模后6、12、24、48、60 h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前节检查,并根据Hoekzema方法进行眼部炎症评分,RT-PC...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左旋咪唑(LMS)对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脊髓内白细胞介素(IL)-1、IL-2及IL-6mRNA表达的影响,为探讨LMS性白质脑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EAE+LMS组大鼠分别于免疫后0、24、48hipLMS10mg/kg;大鼠免疫后第16天处死,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大鼠脊髓内IL-1α、IL-1β、IL-2和IL-6mRNA表达的相对量。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EAE组大鼠脊髓内IL-1α(P<0.05)、IL-1β(P<0.05)、IL-2(P<0.01)和IL-6(P<0.05)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EAE+LMS组大鼠脊髓内IL-1α、IL-1β、IL-2和IL-6mRNA的表达量和EAE组相比则分别升高131%(P<0.05)、121%(P<0.05)、95%(P<0.05)和28%(P>0.05)。结论LMS能明显促进EAE大鼠脊髓内IL-1α、IL-2β、IL-2mRNA的表达,提示该作用可能是LMS促发EAE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测子前期孕妇血清和胎盘中IL-6和IL-17水平的变化,探讨这两种细胞炎性因子与子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30例子前期孕妇(子前期组)和3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对照组)血清中IL-6和IL-17的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子前期组和对照组胎盘组织中IL-6和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前期组血清中IL-6和IL-17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在子前期组胎盘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在两组胎盘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17与子前期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