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27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在胃癌、肾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2例胃癌和20例肾癌组织中MRP表达,结果MRP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8.5%(20/52),肾癌为60%(12/20),MRP在肿瘤细胞膜上和胞浆山均见表达,但以胞浆(粗颗粒状)更显。晚期胃癌和肾癌(Ⅲ、Ⅳ期)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5/25)和88.9%(8/9),分别高于Ⅰ、Ⅱ期早期患(18.5%与36.4‰,分别P<0.01和P<0.5),且胃癌患教唆MRP阳性表达的平均存活期和五年生存率显低于阴性。结论MRP表达与胃癌和肾癌的浸润转移相关、并或能是两由源性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调强放疗、腔内治疗并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IIB-ⅢB)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选择宫颈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调强组(调强放疗,腔内放疗结合同步化疗,30例),常规组(常规四野箱式外照射,腔内放疗结合同步化疗,30例).治疗方法:调强组给予56~60 Gy剂量,常规组予50~54 Gy盆腔照射.腔内放疗:A点给予5 Gy/次,2次/周,共6~8次.所有病人接受多西他赛和顺铂同步化疗,每3周一次,共3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和急性、晚期毒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资料类似.中位随访时间是47个月.调强组与常规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0%,86.7%,80.0%以及86.7%,70.0%,60.0%;两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调强组中有7例(23.33%)患者复发,常规组有17例(56.67%)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中3,4级急性和晚期消化道反应和泌尿道反应的发生率比调强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骨髓毒副反应的比较,两组结果相似.结论 调强放疗结合腔内放疗并同步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肠上皮细胞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作为抵御抗原入侵的免疫防御首道防线,其在肠黏膜屏障中发挥着重要免疫调节作用而日趋受到关注。上皮细胞在接触病原微生物或受损时,可通过产生趋化因子、细胞因子招募炎症细胞;抑或以直接激活或转分化方式,与黏膜固有层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以调节微环境中炎症及免疫反应的格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肠上皮细胞不仅是肠黏膜物理屏障,更可能是内外环境信号转导枢纽,并在调节肠黏膜固有免疫防御及损伤-修复的平衡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肠道疾病尤其是炎症性肠病(IBD)正常以黏膜损伤、溃疡形成为主要表现,与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密切相关。为此,基于上皮细胞生物学功能及其免疫调节角度对此作深入探讨,可为IBD相关研究以及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过敏性疾病系一类常见的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尽管不同脏器的过敏性炎症病因可能不尽相同,但该病似均以Th2优势应答为其发病基础。然而相对Th1主导的免疫应答,Th2型应答尤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粘附分子P-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DC)在IgA肾病(IgA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P-选择素及DC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以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IgAN患者45例,根据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分为3组:轻度组29例,中度组10例,重度组6例;10例正常人肾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IgAN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免疫双标记染色与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CD1a CD80 DC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并探讨DC与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①P-选择素在正常肾组织中基本不表达,在IgAN肾组织中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广泛高表达,重度组肾小管间质表达明显强于轻、中度组,且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轻重显著相关.②正常人肾组织中基本未见CD1a CD80 DC分布,IgAN肾组织中以肾小管间质为主分布明显增多;其在患者肾小管间质的分布于重度组明显高于轻、中度组,亦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及血肌酐显著相关.此外,CD1a CD80 DC在患者肾小管间质分布与P-选择素表达明显相关.结论:P-选择素尤其DC可能参与了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且推测DC肾炎组织迁移聚集可能与P-选择素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6.
泛素特异性肽酶22(ubiquitin—specificprocessingpeptidase22,USP22)是一种新型的去泛素化酶家族基因,是hSAGA复合物的亚单位。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泛素特异性肽酶22(USP22)是癌干细胞标记物中的一种,在肿瘤形成及发展的病理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角色,并与不良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肝,肾损害时血浆P选择素测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粘附分子P选择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本文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浆P选择素含量。结果表明30例患者血浆P选择素平均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P〈0.01)。其中SLE伴肝、肾损害者的血浆P选择素显著高于不伴有肝、肾损害者(P〈0.01),后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此外,SLE患者血浆P选择素变化与血沉(ESR)呈正相关(r=0.467,P〈0.01);但与  相似文献   
8.
<正> 定量测定细胞吞噬功能,对于研究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意义。以往大多采用斑蝥发疮、粒细胞吞菌及硝基蓝四氮唑(NBT)等方法观察细胞吞噬功能。但这些方法通常只能定性且操作较繁琐,有一定局限性。 1980年Pick等报道了一个利用生化比色的简便方法,定量测定细胞吞噬功能。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荧光双标记染色样本的图像分析,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肾炎患肾组织中的分布定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不同类型肾炎患133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与低照度荧光图像分析检测方法,观察DC在肾炎患肾组织中分布与改变、结果:肾炎患肾组织中DC分布的面积、数量及密度均明显增多。从分布特点来看,DC以肾小管间质为主,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而肾小球基本未见分布,此外,DC在肾小管间质分布程度随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增加,两呈正相关。结论:DC可能参与肾脏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HIV阳性患者症状支持手机应用软件的适用性。方法在上海市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门诊招募20例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阳性患者,使用自行研发的症状支持手机应用软件。使用2周后采用面对面或电话随访的形式对手机应用软件的稳定性、流畅度、便捷度、可用性、易用性、满意度和接受度进行评分,并了解程序运行情况、患者使用行为及使用后感受与建议。结果手机应用软件7个方面的平均分均在4分以上。患者每周使用10~30min;受欢迎的功能模块由高到低分别为健康追踪、应对策略、自我测评、获得支持。后台点击量提示每个信息模块都得到了使用。患者对手机应用软件的使用优势、不足和提出改进意见。结论 HIV阳性患者症状支持手机应用软件为门诊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症状管理提供了支持平台,方便患者自我管理相关症状,但部分功能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