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陈肖  张琛 《安徽医学》2013,34(2):166-167
目的观察过度通气结合人工高二氧化碳血症对七氟烷麻醉复苏时间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过度通气结合高二氧化碳血症组)和对照组(单纯过度通气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相同,术毕时试验组调整氧气流量至8 L/min,呼吸频率及潮气量不变,关闭钠石灰通道,同时给予回路内间断CO22 L/min冲入,维持ETCO245~50 mmHg;对照组术毕时调整氧气流量至8 L/min,呼吸频率及潮气量不变。记录患者术毕至出现呛咳反射或睁眼时间(T1-T0)、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T2-T0),拔管时及拔管后15 min(T3)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记录PaCO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出现呛咳反射或睁眼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拔管时动脉血PaC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后15 min两组动脉血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度通气结合高二氧化碳血症可显著缩短七氟烷麻醉复苏的时间,同时高二氧化碳血症可通过患者自主呼吸的代偿15 min后自行纠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氧化碳气腹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方法 60例择期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在气腹开始的同时调整呼吸参数,将呼吸频率由12次/分钟增加至16次/分钟,其余参数不变,气腹放气时频率减少至12次/分钟,对照组参数不变。于气腹前10 min和气腹后15、30 min以及放气后30 min,分别采取桡动脉血,同时记录此时PeTCO2的值,用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等。结果放气后30 min,所有患者都拔除气管导管,所以没有PeTCO2值。放气后30 min两组的PaO2显著低于气腹前10 min(P<0.05)。气腹后15 min及30 min,对照组的PaCO2和PeTCO2显著高于气腹前10 min(P<0.05)。组间比较,气腹后15 min及30 min实验组的PaCO2和PeT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腔镜手术的患者可以做血气分析对照,根据动脉血气和PeTCO2的变化及时调整分钟通气量和吸呼比,以控制高碳酸血症的发展。气腹后增加呼吸频率有利于减轻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对眼内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在减轻拔除气管导管反应和苏醒期躁动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或Ⅱ级、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入右美托咪定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吸入七氟烷行麻醉诱导后,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单次静脉缓慢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0.9%氯化钠溶液组给予单次静脉缓慢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术中两组均予持续吸入七氟烷(呼气末的体积分数为0.01~0.02),经微量静脉输液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维持麻醉。分别于吸入七氟烷后和气管插管后1min测定患儿的眼内压。在吸入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10min、拔除气管导管前、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记录所有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拔除气管导管后15min内监测患儿的呛咳次数,采用四分表对呛咳进行评估;并记录患儿屏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和氧不足的情况。应用小儿麻醉苏醒躁动量表对患儿的烦躁情况进行评分。记录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气管插管后1min的眼内压分别为(14.58±4.39)、(13.64±3.31)mmHg(1mmHg=0.133kPa),均较同组气管插管前的(19.36±3.65)、(18.78±4.01)mmHg显著降低(P值均<0.01)。两组吸入麻醉诱导后10min的MAP和HR均显著低于同组吸入麻醉诱导前(P值均<0.05),0.9%氯化钠溶液组拔除气管导管时和拔除气管导管后的MAP和HR均显著高于同组拔除气管导管前(P值均<0.05);右美托咪定组拔除气管导管时和拔除气管导管后的MAP和HR均显著低于0.9%氯化钠溶液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0.9%氯化钠溶液组的呛咳发生率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0.9%氯化钠溶液组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0.9%氯化钠溶液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43.3%(13/30),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定组的10.0%(3/30,P<0.05)。右美托咪定组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平均躁动评分为(1.77±0.15)分,显著低于0.9%氯化钠溶液组的(2.40±0.21)分(P<0.05)。结论小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对眼内压和血流动力学无明显的影响,并能减轻拔除气管导管反应和减少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引起的不适及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行腹腔镜手术者9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复合常规镇静剂组(E1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常规镇静剂基础上给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E2组)、静脉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麻醉前(T1)、气腹前10min(T2)、气腹后15min(T3)、气腹后30min(T4)、气腹关闭后15min(T5)、气腹关闭后30min(T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清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气腹后各组HR、SBP及DBP均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1),G组较E1、E2组上升幅度明显(P<0.05),气腹关闭后接近麻醉前水平;PaCO2在气腹后明显升高(P<0.01),在气腹关闭后明显下降(P<0.01),E1、E2组较G组下降幅度明显(P<0.05);G组术中SpO2较E1、E2组高(P<0.05);G组清醒时间比E1、E2组长;E1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各种不适发生率高于E2及G组。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较轻,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少,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舒适、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期拔除气管导管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60~85岁,体重50~85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入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经静脉输液泵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注射时间为15 min,对照组患者经静脉输液泵注射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给药前(T0)、经静脉输液泵注射药物10 min(T1)、经静脉输液泵注药物结束(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手术切皮(T4)、手术进行30 min(T5)、手术结束(T6)、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T7)、拔除气管导管后30min(T8)各时间点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按指令睁眼、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在T4、T5、T6时间点的MAP和HR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对照组在T3时间点的MAP和HR均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T4、T5、T6时间点的MAP和HR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对照组在T3和T7时间点的MAP和HR,以及T4时间点的HR均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定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右美托咪定组自主呼吸恢复时的BI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按指令睁眼时间和BIS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BIS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右美托咪定组术中丙泊酚和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间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老年患者在行髋部手术前静脉输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能使其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且对术后苏醒和拔除气管导管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过程中不同年龄患儿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变化.方法 33例接受 Nissen胃底折叠术的患儿按年龄分为三组.Ⅰ 组(n=13):1~12月;Ⅱ组(n=10):1~ 3岁;Ⅲ组(n=10):4~7岁.于气腹前5 min(T0)、气腹后10 min(T1)、气腹后60 min(T2)及停止气腹10 min(T3),分别记录各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气道峰压(Ppeak)、呼吸系统静态总顺应性(CRS)、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与T0点比较,各组T1、T2点的HR、PETCO2、PaCO2与PETCO2 的差值(Pa-ETCO2)和Ppeak均显著增高,CRS显著降低,三组中Ⅰ 组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 在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手术过程中,患儿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均发生改变,其中1~12月龄患儿的变化最为显著,需加强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全麻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Ⅰ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每组20例。Ⅰ组常规气管插管全麻,机械通气。Ⅱ组使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保留自主呼吸。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15min、放气后10min。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分压及清醒后的不适主诉,术者的满意度等。结果:气腹后5min、15min,Ⅱ组呼吸未二氧化碳(PETCO2)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与术前相比Ⅱ组气腹后15min血压(BP)明显较术前降低,P<0.05。呼吸频率增快,P<0.05。结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更适合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尤其在防止低血压,控制患者二氧化碳蓄积方面明显优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过程中不同年龄患儿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变化。方法33例接受Nissen胃底折叠术的患儿按年龄分为三组。Ⅰ组(n=13):1~12月;Ⅱ组(n=10):1~3岁;Ⅲ组(n=10):4~7岁。于气腹前5 min(T0)、气腹后10 min(T1)、气腹后60 min(T2)及停止气腹10 min(T3),分别记录各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气道峰压(Ppeak)、呼吸系统静态总顺应性(CRS)、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与T0点比较,各组T1、T2点的HR、PETCO2、PaCO2与PETCO2的差值(Pa-ETCO2)和Ppeak均显著增高,CRS显著降低,三组中Ⅰ组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在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手术过程中,患儿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均发生改变,其中1~12月龄患儿的变化最为显著,需加强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异丙酚在新生儿全凭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8例新生儿患儿实施开腹手术,将全部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羟丁酸钠静脉麻醉,观察组采取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前后患儿的体征变化情况,同时统计呼吸抑制与拔管时间。结果:麻醉后观察组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气管导管拔除后5min不给面罩吸氧时观察组血氧保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丙酚应用于新生儿全静脉麻醉中是安全可行的,但应在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积极预防或及时处理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0.
柯瑜 《吉林医学》2010,31(28):4945-4946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手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95例腹腔镜手术患儿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麻醉Ⅰ组和麻醉Ⅱ组。结果:麻醉Ⅱ组基础值、气管插管时、建立气腹时、建立气腹后10min、拔气管导管时的SBP、HR变化均明显优于麻醉Ⅰ组;麻醉Ⅱ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麻醉Ⅰ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效果较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郑剑秋  冯继峰  彭伟 《广西医学》2011,33(12):1578-1580
目的 探讨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在婴幼儿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时麻醉中的安全性.方法 腹腔镜下进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50例,ASAⅠ级,均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进行手术,根据PETCO2情况分为两组,每组25例.N组PETCO2≤6 kPa(45mmHg),H组PETCO2>6 kPa(45 mmHg),观察两组患儿循...  相似文献   

12.
侯苏 《现代医学》2014,(9):983-986
目的:探讨不同气腹压对腹腔镜手术患儿围手术期血气的影响,为患儿选择适宜的气腹压提供参考,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方法:收集腹腔镜手术患儿148例,根据年龄分为≤3岁组、4-6岁组、7-12岁组,并对每个年龄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给予不同的气腹压。观察每个亚组间及相同气腹压情况下不同年龄患儿血气变化情况。结果:气腹时各年龄组不同气腹压亚组PetCO2、PaCO2、HR、MAP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但在相同年龄组内较高气腹压亚组升高更明显(P〈0.05),放气后15 min明显下降(P〈0.05)。在相同气腹压条件下,较小年龄的患儿在气腹时PetCO2、PaCO2、HR、MAP变化较明显。结论:在行小儿腹腔镜手术时,应根据年龄选择适宜气腹压,其中≤3岁患儿适宜气腹压为8 mmHg,4-6岁为10 mmHg,7-12岁为12 mmHg;如此既可满足手术视野需要,又可减少气腹对血气的影响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腹腔镜妇科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儿茶酚胺、皮质醇和血气的变化。方法:患者9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组(Ⅰ组)、全麻组(Ⅱ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Ⅲ组)各30例。术中连续监测,分时段测定血气及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S)浓度。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与气腹前比较,气腹时Ⅰ组HR和BP均明显减少(P<0.05);Ⅱ组HR和BP均明显增加(P<0.05);Ⅲ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气腹时3组PaCO2、HCO3-均明显增高(P<0.05),但3组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与麻醉前比较,E、NE及COS浓度,气腹时Ⅱ组有明显差异(P<0.05);Ⅲ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3种麻醉均可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但Ⅲ组在控制患者血压、维持良好的血气状态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等方面优于Ⅰ、Ⅱ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引导下置入空肠营养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1例,行气管导管引导下置入空肠营养管;B组21例,行徒手置入空肠营养管。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置管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置管成功率(100.0%)明显高于B组(57.1%)(P<0.05),置管时间A组为(4±1)min,明显短于B组的(6±1)min(P<0.05)。两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生命体征均平稳。结论胃切除手术患者在术中应用气管导管引导下置入空肠营养管,操作简便,置管时间短,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张继如  张焰  朱小莲 《重庆医学》2011,40(19):1918-1920
目的 探讨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在高血压患者鼻内窥镜手术(ESS)中应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ESS患者64例,ASA I~Ⅱ级,无凝血功能障碍,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A组)、硝酸甘油组(B组)、硝酸甘油伍用艾司洛尔组(C组)和七氟烷组(D组),每组16例.降压组术中使MAP控制在术前基础血压的65%~70%,记录各...  相似文献   

16.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肺心病伴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Ⅱ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无创组31例,用美国伟康无创呼吸机治疗;药物治疗组30例,用氨茶碱加尼可刹米静脉滴注。治疗1、5d对比观察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无创组31例,好转29例(90.32%);死亡2例(6.45%)。药物治疗组30例,好转21例(70.0%),死亡9例(3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9,P<0.05)。无创组治疗1d后PaO2上升明显,PaCO2显著下降,pH值升高,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无创组动脉血气接近患者平时稳定期水平,PaO2上升明显,PaCO2显著下降,pH值升高,R、HR、PaO2、PaCO2、pH值与药物治疗组治疗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通气功能,对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起到良好的作用,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肥胖患儿眼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眼外伤肥胖患儿分为丙泊酚+氯胺酮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组(B组),每组30例。记录2组患儿术中躁动、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呼吸道梗阻例数,离开手术室时苏醒程度评分,苏醒时间、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术者对麻醉满意度的主观评价。结果 A组术中躁动、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呼吸道梗阻发生例数高于B组(P<0.01)。离开手术室时苏醒程度评分A组4分以上7例,B组4分以上3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者的麻醉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肥胖患儿眼外伤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肾切除术20例的麻醉经验。方法: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14年8-11月入院的20例 达芬奇机器人肾切除术麻醉过程进行分析,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呼气末二 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20例机器人手术麻醉,麻醉时间为(220±14) min,手术时间为(187±11) min,CO2气腹时 间为(180±13) min;PaCO2和PETCO2在手术开始1.5 h后明显高于基线(气腹建立前)时(P<0.05);pH在手术开始后2.5 h后 与基线时相比明显降低(P<0.05);吸气时气道峰压在CO2气腹建立后0.5 h明显高于基线时(P<0.05)。结论:达芬奇机 器人肾切除术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但气腹时间明显延长,患者气道阻力相比气腹前明显增高,且容易发生酸碱 失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腔隙腔镜下手术CO2气腹与自然腔隙腔镜下手术CO2气腹对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58例人工腔隙腔镜下手术的择期病人,45例自然腔隙腔镜下手术的择期病人:于CO2充气前、充气后15、30、45、60和90min分别观测并记录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参数,并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其变化。结果充气后两组组内比较与充气前的BP、HR、PETCO2、PaCO2有显著性差异(P〈0.05)。充气后30min各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充气后45min及其后时间点,BP、HR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TCO2、PaCO2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组充气后机体内PETCO2、PaCO2的变化大,30min后处于相对稳定,但人工腔隙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气腹对肝硬化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CO2气腹对肝硬化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多次注射硫代乙酰胺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A组),实验对照组(B组),8 mmHg气腹组(C组)和13 mmHg气腹组(D组),气腹作用时间2 h ,分别于气腹结束后0.5、2、6、12 h 4个时间点,测定各组及各时间点门静脉血内毒素、D-乳酸水平、回肠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值.结果 B组与A组相比,内毒素、D-乳酸水平、回肠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值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D 2组各时点与B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相比:内毒素(P<0.05)、黏膜厚度(P<0.01)和绒毛高度(P<0.01)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CO2气腹加重了肝硬化大鼠已有的肠黏膜屏障障碍,且此种变化有随气腹压力增高而加大的趋势,但在解除气腹后6、12 h已有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