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指经口或喂养管提供维持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的一种方法[1]。及时、合理、充分的营养支持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人抢救治疗的重要环节,延迟的营养支持将导致病人出现营养不良,并难以为后期的营养治疗所纠正。此外,营养摄入不足和蛋白质能量负平衡与发生营养不良及血原性感染相关,并直接影响ICU病人的预后。通常进入ICU24h或48h内,血流动力学稳定,无EN禁忌证的情况下实施,我科近2年来对34位危重病人实施EN,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62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31例患者住入ICU后,在病情稳定无禁忌症的情况下,行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肠外营养(PN)。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和营养支持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EN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蛋白(ALB)较营养支持前明显升高。而PN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红蛋白(Hb)有所下降,与E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CU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经济、安全有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陆柳雪 《右江医学》2007,35(1):103-104
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措施,热量平衡与危重病人的死亡率直接相关。危重病人需禁食或不能进食,肠内营养(EN)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重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向专业化发展,越来越集中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抢救和治疗,而机械通气对这类患者是必不可少的抢救和治疗手段之一,同时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目前危重患者尤其是机械通气的营养支持深受临床的广泛重视,本文对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脑外科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合理性。方法:对60例神经外科危重病人采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尤其是肠内营养采用不同的滴入途径,同时对营养指标进行监测及分析。结果: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但完全肠外营养(TPN)会出现感染及肝功能损害等问题;肠内营养经鼻胃管途径比鼻肠管途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脑外科危重病人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对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途径,可降低并发症,可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治疗ICU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 方法 将ICU内6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32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28例).EN和TPN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监测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机械通气时间、上臂肌肉周径和肱三头肌皮皱褶厚度,并计算氮平衡. 结果 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氮平衡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EN组低于TPN组(P〈0.05). 结论 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更好地提供营养底物,并有效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7.
1208例危重患者ICU营养支持途径合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途径的合理性。方法对1208例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科室分布、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使用情况、营养支持途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住ICU时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721例,占59.7%。其中外科系统发生率48.4%,内科系统发生率47.2%。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患者1025例,占84.9%。营养支持中能耐受单纯EN途径占12.7%;EN联合补充的PN(EN+PN)占75.8%;全肠外营养(TPN)占11.4%。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各组患者血清白蛋白(sALB)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N与PN相结合的营养支持方式在ICU中占重要地位,再评价PN在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外加肠内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危重病人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每组20例.试验组接受肠外+肠内营养(PN+EN),对照组接受全肠外营养(TPN),2组等氮等热量供给。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外周血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LC)及T细胞亚群CD2、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结果:试验组TLC和IgG营养支持前后及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和CD4/CD8比值也有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EN较TPN更能改善危重病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为危重病患者提供较好的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对危重病人营养状态及内毒素水平影响。方法选择64例不能经口进食的危重病人,分为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及TPN+EN组,TPN组采用完全静脉营养支持,TPN+EN组在病人营养支持全程或部分时间采用EN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态、血清内毒素及炎性递质的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TPN+EN组病人血清前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高于TPN组(t=2.92、3.58,P<0.05),血清内毒素、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TPN组(t=3.54~7.36,P<0.05)。结论 EN支持能够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状态,减少病人体内细菌内毒素的生成及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营养支持治疗是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COVID-19危重型患者常处于高炎症、高应激、高分解代谢状态,机体能量消耗显著增加。所有COVID-19危重型患者需早期采用NRS-2002或Nutric评分工具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若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则进一步采用主观整体评估(SGA)或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等工具进行营养不良的评估。评估完成之后,结合病情,首先确定患者每日所需的能量、蛋白质、电解质及液体量等,然后再根据患者胃肠道功能受损的程度,选择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或两者联合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对于胃肠道功能正常需俯卧位通气或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患者,建议首选肠内营养。此外,在患者营养实施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腹胀、腹泻、反流、静脉炎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营养方案,保障营养支持的顺利实施。基于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代谢特点,本文从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营养治疗目标量、营养干预和治疗、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建议,以期充分发挥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作用,为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姚俊英  范旻  陶应龙 《新疆医学》2009,39(10):83-85
在危重症病人的救治过程中,营养支持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合理恰当的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已作为标准治疗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对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不再是单纯的PN(肠外营养)或EN(肠内营养),而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发展,肠道功能的逐步恢复,选择进行序贯的营养支持治疗——由单纯的TPN(全肠外营养)过渡到EN+PN再过渡到TEN(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2.
李盼荣 《中外医疗》2012,31(4):72-7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EN)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6例ICU重症患者采取鼻胃管或鼻空肠管EN支持治疗,观察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1例(92.4%)病人康复出院,其余5例(7.6%)死于原发病。经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蛋白明显升高(P〈0.05),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亦有升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ICU危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危重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食道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食道癌病人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探讨食道癌病人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方法:选择食道癌病人115例,术前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n=38)、肠内营养组(EN组,n=38)及肠外、肠内营养联合应用组(EN+PN组,n=39),同时将只进行常规补液的食道癌病人42例作为常规补液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或补液,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再比较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平均费用、住院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术后第8天4组病人体重均较术前下降,其中常规补液组和EN组下降幅度较大(P〈0.05),而PN+EN组和PN组下降幅度较小(P〉0.05),与常规补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PN+EN组和PN组病人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且与常规补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EN组病人的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但低于PN+EN组和PN组(P〈0.05),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高于常规补液组(P〈0.05),但与术后第1天相比无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8天常规补液组上述指标在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1天均无明显升高,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甚至低于营养支持前(P〈0.05)。常规补液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也高于其它3组(P〈0.05)。PN组的日均营养支持费用、住院费用高于EN组和PN+EN组(P〈0.05)。EN组和PN+EN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PN组和常规补液组(P〈0.05)。PN组、EN组和PN+EN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常规补液组(P〈0.05)。结论:食道癌病人术后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可避免单用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不足,并可降低手术和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达到最佳的费用效益比。  相似文献   

14.
彭劲松 《微创医学》2001,20(5):704-705
ICU(Inetnsive Care Unit)病人多处于创伤和/或感染的重度应激反应状态,严重创伤和感染导致代谢亢进,从而引起营养状态的迅速恶化,并发营养不良.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使重症病人病情缓解、病程缩短和死亡率明显下降[1].对危重病人来说,营养支持是各种综合治疗措施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5.
杨小敏 《医学文选》2004,23(3):347-348
在ICU需施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往往已有严重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同时合并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和严重营养不良,这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而加强营养支持是保证抢救成功,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将1999年3月至2000年9月我院麻醉科ICU收治的28例需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实施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胃肠内营养支持探讨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淑文 《吉林医学》2008,29(24):2357-2358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且死亡率高于其他部位的损伤,患者伤后大多数处于昏迷状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和影响恢复期生存质量,其中营养不良会消弱患者对手术和感染的耐受力,增加手术危险性,影响患者术后的顺利康复,因此危重患者营养支持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完全胃肠内营养(TEN)简称肠内营养(EN)是补充营养的主要途径,指不能日服者,经鼻腔将胃管插入胃内或经胃、近段小肠造口进行管饲,分为管饲饮食和要素饮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腹部外科危重患者,实施阶段性、合理性个体化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 97例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危重患者,根据不同疾病病理阶段、代谢特征、应激状况依次实施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个体化治疗中可循环式再转入PN。结果 营养支持时间5-65天,全组患者顺利渡过应激期,应激期后病程期间恢复顺利。结论 建立营养支持对腹部外科危重患者的阶段性、合理性个体化应用模式,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救治危重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SUB)的预防作用。方法对163例危重患者按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87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76例),分别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于营养支持后7d对比两组患者SUB的发生率。结果EN组患者SUB发生率为13%,PN组为26%,两组SUB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对SUB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小敏 《微创医学》2004,23(3):347-348
在ICU需施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往往已有严重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同时合并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和严重营养不良,这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而加强营养支持是保证抢救成功,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之一[1].本文将1999年3月至2000年9月我院麻醉科ICU收治的28例需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实施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使用肠外营养支持(TPN)与肠内营养支持(EN)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我院胃肠外科病区经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价为重度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116例,随机分成TPN组与EN组,在行胃癌根治术后第2d分别应用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结合珠蛋白(HPT)、转铁蛋白(TRF)、血红素结合蛋白(HPX)。结果应用营养支持前两组P〉0.05;应用营养支持后两组治疗后血清水平:PRE、HW、TRF、HPX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在血清蛋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使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