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组成,该方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君以半夏,辛温性燥,归脾、肺、胃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臣以橘红,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助半夏化痰之功,且有"气顺痰自消"之意;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湿去脾旺,则痰无以生;生姜制半夏之毒,且助半夏降逆止呕;乌梅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祛痰不伤正,且寓"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兼润肺和中[1].<医方集解>谓之:"治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验案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2.
二陈汤出自《和剂局方》,是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的(原书有乌梅、生姜,现多不用),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基础方,临床常用治诸般痰湿之证。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为君药;陈皮理气化痰和中,与半夏同用去痰湿,畅气机,和胃气,为臣药;二药配合,能加强祛痰和胃止呕的作用。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甘草和  相似文献   

3.
李秀玉 《中国医刊》1999,34(1):52-53
温胆汤方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至《三阴极一病证方论》加入茯苓、大枣。方中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竹茹、枳实为臣,前者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后者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橘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痰消。...  相似文献   

4.
申素萍  陈培新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487-3488
黄连温胆汤是由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温胆汤演绎而来,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方中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安神定志;黄连泻心火,燥痰湿[1],可治疗辨证为痰热为患所致各种临床病证。  相似文献   

5.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一书,“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本方由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组合成方.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天麻熄风止眩晕,二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要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治生痰之源,为辅药;橘红理气化痰,甘草、生姜、大  相似文献   

6.
<正> 二陈汤一方始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组成。近代不用生姜、乌梅。方中半夏辛温性燥、燥湿化痰,和中止呕,消痞散结。气机不畅则痰凝,痰凝则气机更为阻滞,故用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亦化。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又以茯苓健脾渗湿,益以甘草和中补土,脾健则湿化痰消。故本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为祛痰和胃的主要方剂。现将个人多年来在临床上运用本方加味治疗各种疾病,选出数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首载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腑脉论,由半夏、竹茹、枳实、生姜、甘草组成,后世医家加入茯苓沿用至今。方以半夏为君、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竹茹为臣,性凉清胃止呕,辅以茯苓、枳实、陈皮、生姜、甘草化痰燥湿,益脾和胃。温胆汤药味精简,但配...  相似文献   

8.
异病同治法治疗痰热内扰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温胆汤是由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温胆汤演绎而来,治法以清热化痰为主,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温化痰;枳壳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竹茹清热化痰;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安神定志;黄连泻心火,燥痰湿,可治疗各种痰热内扰为病机的临床各系统病症.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出自唐《备急千金要方》,方由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组成,后世医家沿用二陈汤之制又增茯苓三两于内。方中半夏为君,其性辛温而燥,最善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辅以竹茹化痰除烦止呕,清膈上之虚热;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而除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半夏加工炮制与临床应用的关系.方法 采用复制法将净半夏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结果 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结论 经白矾水浸泡后,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经生姜、白矾制后,姜半夏善于止呕,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经甘草、石灰制后,法半夏偏于祛寒痰,调脾和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二陈汤,见子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生姜等组成。主治湿痰咳嗽,痰白易出,胸脘痞闷,头晕目眩,纳呆,大便稀,舌苔白滑,脉弦滑。方中半夏燥湿化痰;橘红理气化痰;茯苓健脾利湿,使湿去痰却;炙甘草补脾和中。历代医家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治疗各种痰证,颇有效验。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笔将多年来运用二陈汤的点滴体会,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生半夏应慎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生用可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相似文献   

13.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坡、茯苓、甘草、生姜、乌梅组成。后二味药多不用,本方为治湿痰咳嗽而设,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笔用此方加减治疗痰诞诸证,每获佳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如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半夏厚朴汤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五味药物组成,其中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配茯苓利水化痰,苏叶芳香理气解郁,诸药合用以达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笔者本着“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在临床中将本方加减化裁治疗气滞痰凝、痰气互结证,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二陈汤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一首治疗湿痰的代表方剂。它由半夏、桔红、白茯芩、炙甘草、生姜、乌梅六味药组成。因为湿痰的生成,多由于脾失健运,湿邪凝聚,气机阻滞、郁积而成。所以,方中以半夏辛温性燥来燥湿化痰,和中止呕,消痰散结为君,以桔红辛苦而温来理气化痰,燥湿健腑为臣。此乃“善治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相似文献   

16.
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所著《千金方》,它由半夏、陈皮、茯苓、只实、竹茹、大枣、炙甘草七味药组成。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中止呕、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化痰,炙甘草大枣和中补土,共奏清热化痰和胃止呕之功。方名温胆本意是清胆和胃,《千金方指出其主治是: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及至后世,所治病  相似文献   

17.
温胆汤是出自宋.陈无则《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本方功能清胆和胃,理气化痰止呕,宁神安志。由姜半夏、淡竹茹、炒枳壳、广陈皮、云茯苓、粉甘草组成;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其方中姜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淡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炒枳壳、广陈皮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云茯苓有健脾渗湿,湿去痰消;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润燥。临证运用每每收效。现列举医案4则,以飨同道。1、郁证(抑郁性精神恐惧症)魏某,女,32岁,干部,94年5月初诊:因父暴亡,情志受挫,难以接受,突现晕厥,不醒人事,经多法治…  相似文献   

18.
二陈汤出自《和剂局方》,是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的(原书有乌梅、生姜,现多不用),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基础方,临床常用治诸般痰湿之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内耳眩晕病,又称美尼尔氏综合征,是迷路血管障碍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病,以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及波动性听力减退为特征,多发于中年,病因尚未明确,多数认为可能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内耳淋巴循环代谢异常所致。笔者认为,本病属中医学“眩晕”和“痰饮”病范畴,而痰、饮是本病的直接致病因素,从痰论治是治疗本病的根本大法。多年来,以自拟“眩呕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通过对本病数十例临床治疗观察,疗效肯定。1“眩呕汤”方药组成制半夏12g、竹茹10g、茯苓15g、陈皮10g、生姜15~20g、白术12g、黄芪15g、升麻6g、白芥子10g、甘草6g。2方解方由二陈汤加益气健脾、升阳燥湿等药组成。二陈汤治一切痰饮为病,方中半夏燥湿化痰为主药;陈皮行气化痰,茯苓渗湿化痰,均为辅药;甘草补脾和胃为佐使。《医方集解》云:“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君;痰因气滞,气顺则痰降,故以橘皮利气;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故以茯苓渗湿为臣;中不和则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也。”可二陈汤是本文“眩呕汤”的主要组成。加用白术、黄芪、升麻,意在加强健脾燥湿、益气升阳;加用白芥子,意在搜涤顽痰。综观全方,诸药配合,化痰利气,升清降浊,收...  相似文献   

20.
刘涛  齐更红 《中外医疗》2008,27(28):111-111
半夏为为中医临床上曩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半夏的炮制且目的 主要体现在消除和降低半夏的毒性和副作用,以达到安全用药,临床常应用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三个品种,而不同炮制方法其功效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