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浩  张金华 《当代医学》2021,27(30):166-168
在临床中,"陆氏针灸"重视中西结合,兼容并蓄,辨证论治,针灸并用,多用温针,指切进针,重视手法,导气为主,强调针感,活学创新,针药结合,有补有泻,内调外治等.综合运用针、灸、药、罐、电针、放血疗法等中医治疗技术,其中水针疗法是"陆氏针灸"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陆氏针灸"对于难治性面瘫的诊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面瘫为听神经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常以额纹消失、皱额不能、闭眼无力、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健侧、鼓腮漏气等症状为主要特征,属于中医学"口僻"范畴。吕玉娥主任针药并用治疗气虚血瘀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瘫,针刺治疗上采用调神为主的思想并辅以同步行针的特色手法以纠正偏经之气,中药上灵活运用"吕景山对药"以实气血之虚,针药并用、内外同治以达最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针药并用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面瘫患者,按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三个不同阶段采用针刺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观察其疗效。结果 120例患者总有效率100%,其中痊愈90.00%,显效5.83%,有效4.17%。结论针药并用治疗面瘫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与针药配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8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针药联合组)45例,对照组43例(针灸组),均配合TDP照射.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95.56%;对照组分别为53.49%、88.37%,两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针灸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药为主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瘫患者在分期基础上给予针(局部浅刺,循经远端取患侧阳白、攒竹、四白、迎香等穴)药(荆芥、防风、羌活、紫苏叶、赤芍等)为主配合其他方法治疗。结果:60例患者,治愈53例,占88.3%;显效4例,占6.6%;有效3例,占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药为主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针方六集》是古代医籍中具有显明特色的针灸专书之一,书中通过"以药明针"的比较方法,阐述了针药在治疗疾病中的同等重要性,并提出针药并用的学术思想。从吴崑尚古而不泥古、针药二理殊途同归、针药治病各有侧重、针药功效相通、针药并用的临床运用等方面对其思想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于现代针药并用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杨骏教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思路和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回顾性整理杨骏教授临床病案资料、主编书稿、文章等,研究其学术观点,总结杨骏教授针灸治疗面瘫病的诊治思想和临床经验,并举验案佐证。[结果]杨骏教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是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结合当代医学科学研究,形成以"针、灸、导引"为一体的临床诊疗思路。其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特色主要为:面瘫辨证、经络为主,分期论治、对证施法,导引吐纳、舒筋理气血等。验之临床,常获良效。[结论]杨教授临床治疗面瘫病综合考虑面瘫疾病发病、发展进程中的各个因素及特点,形成其特有的辨病与辨证结合的诊治思想,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其诊治方法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在临床属常见病,具有一定的难治性,本科自1988年以来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药理疗并用的综合疗法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药理疗并用的方法治疗480例周围性面瘫并与单用电针组对照,观察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综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其治愈率分别为91.7%和72.0%(P〈0.01)。结论针药理疗并用的综合疗法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近五年来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治疗方法,从而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搜集近五年有关针灸治疗面瘫的文献,从针刺介入时间、取穴原则、针刺方法、综合疗法和针药联合疗法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列举针灸对面瘫的治疗方法,得出针灸疗法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结论针灸治疗面瘫前景广阔,大家需进一步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常用骨科固定及植入器材,并对其发展历史、作用及特点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阐述了配伍在遣药组方及方中药性发挥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如配伍得当,可选择发挥方中之药的某一药性,可使方剂直达病位,亦可解毒增效,体现了方药离合之妙。  相似文献   

13.
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痰浊、瘀血等有形实邪停聚脉道,气血运行失常,脉道结构因而改变甚则闭塞不通,引起所支配脏腑失去气血濡养的一系列疾病称为"脉病"."毛脉合精"是脉通行气血、濡养脏腑官窍的重要前提,"毛脉失和"是脉病发生发展的初始阶段.论述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结合《黄帝内经》相关条文,拓展"毛脉合精"理论内涵,论证了其结构应包括皮毛、腠理、分肉、三焦等,功能应包含通行营卫、津液和调、津血渗化等核心内容;其次,在"毛脉合精"基础上结合玄府学说,论证了玄府通利是"毛脉合精"的重要条件;最后,探讨在"毛脉失和"的影响下,脉病痰瘀证之痰浊、痰结、痰瘀病机演变过程,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脉病理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宝珍 《中国病案》2007,8(4):25-25
病案作为重要的医学信息源,不仅可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宝贵资料,而且在法律、保险和医院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解决医疗纠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判定医务人员和医疗活动有无医疗过错等方面是一个最具法律效力的书证。为确保病案质量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增强法律意识,加强病案质量监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任何文学样式的产生、发展、流变和盛衰,都与其本身所具有的消费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古代小说从产生时的“不登大雅之堂”到逐渐成为人们文学消费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读者的消费需求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中国古代戏剧也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但由于其自身形式的局限,戏剧的消费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萎缩,戏剧走向衰微。从文学消费角度看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的盛衰趋势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词义教学是词汇教学的核心。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简单罗列词义。强调词的字面意义。而忽视词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主要通过翻译和对比的方法进行。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探讨更有效的词义教学方法。采取讨论词义理解与语境的关系。及以语境理论和深层认知优势为指导的情景法和推断法进行词义教学,认为词义的理解与语境密切相关,依据语境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词义。语境理论指导下的情景法和推断法发挥了深层认知的优势。是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知母皂苷元(SAR)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活性和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培养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采用MTT法、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及茜素红染色法观察SAR对MC3T3-E1细胞增殖、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分别采用皮质骨来源破骨细胞分离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形成两种方法培养破骨细胞,利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细胞计数及骨吸收陷窝计数来观察不同浓度SAR对成熟破骨细胞活性及破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质量浓度SAR(0.01,0.1,1 μg/mL)对MC3T3-E1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P<0.01);处于快速增殖的MC3T3-E1细胞给药处理后各组间ALP活性未见明显差异,但对于增殖晚期MC3T3-E1细胞,不同浓度SAR均可使ALP活性增高,其中1 μg/mL组效应最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连续给药处理细胞15 d,SAR各组矿化结节形成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多趋势。此外,各浓度SAR对成熟破骨细胞数量及骨吸收能力均无明显影响,但均能抑制骨髓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结论: SAR能促进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成熟;SAR对分化成熟的破骨细胞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从而减少破骨细胞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19.
李力  张大志 《中国病案》2008,9(4):33-35
传统纸质病案的数字化是整个医院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本文针对病案数字化采集和管理的需求特点,介绍了一个实用的病案影像存储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该系统实现了对扫描得到的病案影像的存储、传输、浏览、打印和管理。且有界面友好、可靠性高、易于现有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等特点。通过较长时间的实际使用,该系统运行稳定,有效发挥了病案在医、教、研方面的真正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小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术后高凝状态原因。方法 以四氯化碳所致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9组:P组为术前对照组;a、b、c、d组行部分大网膜切除术,相应于术后第3、7、14、21天采血检测;A、B、C、D组行脾切除术,也于术后第3、7、14、21天采血检测。检测项目包括: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PAgT)、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浆浓度等。结果 ①脾切除术组D-二聚体含量术后即显著上升,至术后第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至术后第21天仍未见下降;②脾切除术组血小板计数、GMP-140含量术后长时间维持在高水平,至术后第21天仍显著高于术前和对照组,而PAgT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脾切除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持续增多和功能活跃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