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因子(TF)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37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49例)和正常对照组(88例),并评价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检测血脂、血糖、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浆TF。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后采用直线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TF和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TF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138±39)ng/L和(61±19)ng/L,P〈0.01];血浆TF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计分呈明显正相关(r=0.710,P〈0.01);偏相关分析在控制可能影响TF水平的其他因素后,仍显示TF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呈明显独立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509,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TF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回归关系;血浆TF水平与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172、0.180、0.147、0.308、0.175,均P〈0.05)。结论TF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水平的TF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杨娟 《新疆医学》2010,40(8):5-9
目的:调查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有效防治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方法:调查我院198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并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4例中老年健康体检人员做对照。纤维蛋白原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TG、TC采用酶法,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TG、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中老年健康体检者(P〈0.01)。FIB与Hs-CRP、TG、UA呈正相关。结论:纤维蛋白原、CRP、TG是冠心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5岁以下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青年女性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吸烟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分析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 (1)冠心病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发生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依次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超敏C反应蛋白(P<0.05)。(3)冠心病组单支血管病变者发生率高,为69.81%,且多为前降支,受累率为72.96%。结论 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病变多累及前降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是否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病例387例,其中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284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造影所示的病变支数表示。心血管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FIB)血症、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随着危险因素指标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加重。(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WBC计数、高LDL-c、低H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FIB在冠心病与非冠心病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m0.093)。高血压亦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936)。结论:高龄、男性、糖尿病、高LDL-c、低HDL-c、wBC计数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IB、高血压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冠心病患者,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改良Gensini积分值进行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观察不同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程度。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同样增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中TC、TG、LDL及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也随着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递增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冠状动脉病变轻重为因变量,TC、TG、LDL及CRP指标为自变量分析显示,TC、TG、LDL及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均为冠状动脉病变轻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已知TC、TG、LDL危险因素的前提下,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也显示出较高的相关性(0R=2.92,95%CI为1.10~5.32)。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时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为正常组(32例),冠状动脉狭窄≥50%为冠心病组(86例,占72.88%)。据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2例),双支病变组(28例),三支病变组(36例)。空腹取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9.44±0.82mg/L)明显高于正常组(3.78±0.60mg/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三支病变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9.88±0.58mg/L)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8.45±0.62mg/L),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升高,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其水平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脉造影的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157例,所有患者均测体重指数、非同日血压、血脂脂蛋白谱、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的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为有意义病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结果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冠心病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高(P〈0.01),纤维蛋白原升高使冠心病患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结论冠心病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后果之一,除积极控制基本危险因素外,还应关注和干预治疗危险标志物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脑舒通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高黏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合并高黏血症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心脑舒通胶囊3粒,每日3次,疗程为6个月。观察50例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加用心脑舒通治疗3个月后,监测患者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心脑舒通胶囊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以及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血浆Hs-CRP,具有降血黏、抗感染和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9.
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的特点.方法 17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79例(男<55岁,女<65岁)和晚发组94例,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应用多因素分析筛选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及病变Censini总积分表示.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结果 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痛组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血浆三酰甘油、血红蛋白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晚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显示,早发冠心病患者在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晚发冠心病组;而早发冠心痛患者在右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所占比例及Gensini总积分中>88分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晚发冠心痛组.结论 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高三酰甘油血症、血浆纤维蛋白原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发患者冠脉痛变较轻而且其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多于晚发冠心病患者.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开始,同时加强对有血液高凝状态患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中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可能参与了脑供血不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糖尿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其中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诊断为冠心病的164例患者,按照中国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组(n=68)和血糖正常组(n=96)。对两组同时进行hsCRP水平的测定。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和hsCRP结果进行组内及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hsCRP水平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比较表明,随着hsCRP水平的升高,糖尿病组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在hsCRP〉3.0μg/ml时,这种差异尤其明显。结论:hsCRP可以作为预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finogen,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101例CHD患者[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46例,双支血管病变组30例,多支血管病变组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1例]与37例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等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血浆Fg[(3.75640±1.15034)g/L]均较对照组Fg[(2.85140±0.64145)g/L]显著升高(P〈0.001);并且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后,多支病变组血纤维蛋白原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按疾病类型分组后AMI组血纤维蛋白原均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结论 血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用冠状动脉造影(CAG )方法分析394例伴有T2DM (124例)和不伴有T2DM (270例)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常规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脏腔室内径及心功能指标。【结果】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受累冠脉以左前降支为主,其次为左回旋支病变,次之为右冠脉病变;与不伴有T2DM患者相比,心脏腔室内径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T2DM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必须系统全面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内皮素-1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内皮素-1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放免法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97例(CHD组)和CAG结果正常者40例(对照组)的血清CRP和血浆ET-1水平,并分析hs—CRP与ET-1间的关系。结果CHD组的血清hs—CRP及ET-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14.212,7.474)。血清hs—CRP和血浆ET-1水平在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依次增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CHD患者的血清hs—CRP与血浆ET-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γ=0.718,P〈0.01)。结论炎症与内皮功能紊乱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共同促进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的变化对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经冠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患者70例,按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A组)30例,单纯冠心病组(B组)加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量血压,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hs-CRP、血UA、血糖、血脂等指标,将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A组血hs-CRP、UA、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水平以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高于B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s-CRP与FBG、TG、UA水平及SBP水平呈正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UA、TG、FBG、DBP是影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炎性反应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血浆hs-CRP和UA水平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58例患者分为CHD组(n=180)和对照组(n=78),分析CHD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冠状动脉病变者180例,CHD组各种危险因素在发生频率前3位是:高龄(73.33%)、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67.78%)、高血压(61.67%);累积病变血管共375支,好发血管依次为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主干;血管狭窄程度以75%-99%为主197支(52.53%);患者多以三支病变为主71例(39.44%):CHD组的性别、高龄、合并吸烟、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F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HDL-C/TC)、LDL-C异常及FG、HDL-C/TC,LDL-C值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2组间糖尿病发病率、HDL-C、TC、TG(甘油三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纤维蛋白原(FG)可能为CHD的危险因素,CHD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并不高,福建地区CHD的危险因素为:男性、高龄、吸烟、高血压、高FG、低HDL-C/TC、高LDL-C,冠脉的病变支数与严重程度随危险因素的个数增多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的关系.方法 根据造影结果,将269名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2例(AMI)、不稳定性心绞痛组63例(UAP)、稳定性心绞痛组84例(SAP)、对照组8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空腹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结果 冠心病组hs-CRP,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细(AMI)的UA与hs-CRP呈负相关(r=0.459,P<0.01),而UAP组UA与hs-CRP呈正相关(r=0.326,P<0.01),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的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hs-CRP血症、高UA血症是反映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水平高低与冠脉病变累及的范围无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纤维蛋白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bg)等危险因素在冠心病(CHD)中的作用。方法对1017例CHD组和470例对照者组分别进行血浆Fbg浓度及其相关基因((Hae Ⅲ多态性)测定分析。外周血白细胞抽提脱氧核糖核苷酸(DNA),采用酚/氯仿方法;多聚酶链反应(PCR)加酶切技术检测Fbg(Hae Ⅲ多态性。血浆Fbg浓度(200~400mg/dl)测定采用凝血酶法。血脂测定采用标准酶法。高血压病、糖尿病入选标准:①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者;②本次入院确诊者。每日吸烟1支以上超过1年定为吸烟者。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血浆Fbg水平是CHD危险因素;(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bg(Hae Ⅲ多态性和吸烟对血浆Fbg水平有明显影响。结论除已公认的CHD危险因素外,血浆Fbg浓度增高可能也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明显受其基因(HaeⅢ多态性和吸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lfinogen,FIB)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78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血管受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所有病例的双侧颈总动脉后壁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斑块发生,并同时检测血清hs-CRP、FIB的浓度,比较两组IMT、斑块发生、hs-CRP、FIB的浓度。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后壁的平均IMT及斑块发生、hs-CRP、FIB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三者均与冠脉病变受累支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颈动脉彩超在冠心病的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hs-CRP、FIB是参与和促进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IMT、hs-CRP、FIB与冠脉病变受累支数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吴晓晖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53-454,45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110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检测。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51例)、双支(34例)、多支(25例)病变组。结果:(1)AMI组平均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多支病变组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2)AMI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