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手机短信的使用现状,正确地指导在校大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短信。方法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及其行为特点调查表》对广州市10所大学的750大学生进行不记名式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使用手机发短信的占99.0%,手机短信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高,使用量大。有28.1%的大学生每天都会发短信,有32.1%的大学生经常发短信,51.5%的大学生对短信有总也发不够的感觉。结论大学生对手机短信的依赖现象较凸出,影响了人际交往及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2.
刘华 《健康问答》2005,(12):8-8
最近,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一批研究人员经过对1000名使用手机短信服务的人调查后发现,所有被调查者中越是频繁收发短信的,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忧虑感和内向型个性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3.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调查后发现,越是频繁收发短信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忧虑感和内向型个性就越强烈。过于频繁地使用手机短信功能实际上不仅无助于人们提升自己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在某些时候甚至可以让自己的性格变得具有较强极端性的内敛和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4.
曾燕梅  李欣波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2):125-125,128
目前手机短信以其“方便、快捷、经济、准确”等优点,得到广大手机用户的欢迎,短信息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医院信息系统发展到今天,要实现全面数字信息化,也需要与短信应用相结合。本文在实践医院患者服务与短信平台相结合的前提下,论述移动短信平台的功能和特点’以及在我院的应用,并对对移动短信平台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交际挫折现象,影响了其心理健康与学业发展。研究大学生交际挫折形成原因与对策非常重要和紧迫。文中分析了大学生交际存在的现实困难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消费活动差异对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300名在校大学生消费活动的时空差异进行了调查。结果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消费活动存在消费能力低、消费类型集中、消费水平和出行距离差异大等时空特征。结论并通过各种措施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为促进大学生消费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新途径.方法在全麻手术患者术前一天发送1-2条手机信息,告知患者做好相应术前准备.结果手机短信可提醒患者充分理解术前医嘱,对术前医嘱执行的合格率提高,未开展短信提示前,合格率为87.5%,开展短信提示后,合格率为100%;满意度提高,未开展短信提示前,满意率为96.4%,开展短信提示后,满意率为100%.结论手机短信可有效促进患者理解和执行术前医嘱.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一直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方面,大学生有着一颗引领时尚、年轻的心,有很强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大学生又是经济能力相对薄弱的群体之一。这两方面的矛盾引发了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误区以及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本文对此一系列问题进行透析,力图找到行之有效的良策,以期引导大学生走向健康、合理、科学的消费之路。  相似文献   

9.
手机短信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短信服务是医学图书馆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服务领域。根据手机短信服务的现状及其经济、方便、快捷的特点,分析医学图书馆开展短信服务的优势,提出将手机短信应用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具体方式,包括信息订制、移动阅览、超期提醒、图书预借、续借等。  相似文献   

10.
徐慧 《中外健康文摘》2008,5(1):156-15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76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艾滋病认知水平的调查。调查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有所了解,但掌握的不全面;体育专业大学生性观念日渐开放;大学生缺乏在运动伤害处理时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湖南某高校生科院学生手机使用时间及其影响,为指导大学生健康使用手机提供帮助。方法:从湖南某高校生科院大一和大二全部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利用自制的《湖南师范大学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自填式调查,而后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有序 Logistic 回归的方法对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间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每天使用手机3小时以上”的频数女生大于男生、大二学生大于大一学生,家庭经济“一般”比“情况较差”手机使用时间短。使用手机后出现“频繁地或不自主地翻玩手机”的情况最多,占77.8%;手机使用时间对生活习惯有一定有影响,对“更喜欢用手机交流”无影响;手机使用时间对学习成绩、态度及上课使用手机频率有影响。结论:湖南某高校生科院学生手机使用影响到其学习、生活,不同年级、性别及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间不同,建议学校引导学生科学使用手机、通过控制手机使用时间来帮助学生健康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探讨手机依赖与强迫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YALE-BROWN强迫调查量表对安徽省某高校291名护理专业女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其一般情况和手机使用情况。结果:手机依赖总均分为(24.45±5.807)分,其中手机依赖高分组80名。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和使用手机年限不同的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不同班级成绩排名、不同补考课程数的学生手机依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机依赖总分与强迫症状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1)。手机依赖与强迫症状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机依赖总分对强迫症状总分预测效果最好(β=0.202,P<0.01)。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率较高,手机依赖程度较高者容易产生强迫倾向,有效减少手机使用时间有助于预防手机依赖及预防强迫倾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高校临床医学"5+3"一体化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分析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手机依赖行为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812名临床医学"5+3"一体化学生进行手机依赖量表和焦虑、抑郁、孤独的自评量表以及自编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学"5+3"一体化学生手机中度、高度手机依赖率分别为48.2%和27.2%;单因素分析显示,女生手机依赖程度高于男生(P<0.01);手机依赖程度与手机使用年限、平均每月消费金额、每天使用时间、孤独程度呈正相关(C=0.13、0.18、0.20、0.13,P<0.05);手机使用功能为打电话和看电视听音乐者手机依赖程度低于其他使用功能者(P<0.01),手机使用动机为工作学习者依赖程度低于其他使用动机者(P<0.01),谈恋爱者、有焦虑者、有抑郁者手机依赖程度分别高于不谈恋爱者、无焦虑、无抑郁者(P<0.01);焦虑和孤独分数在手机依赖不同程度间表现为高度>中度>低度(P<0.01),抑郁分数为中、高度高于低度(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恋爱、平均每天手机使用时间长、平均每月消费高、手机使用功能玩游戏、焦虑和孤独是学生手机依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医学"5+3"一体化学生手机依赖行为比较普遍,有焦虑、孤独感的学生可作为手机依赖干预的重点人群,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对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专业学生关于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认知评价进行了研究,分别对3个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构成比等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了解其对专业课程不同教学方法的课时比例和重要性的认知情况,以及对不同教学方法喜好程度的情况,并提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睡前觉醒程度在军校学员睡前使用手机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和睡前觉醒量表(PSAS)对军校学员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中介效应分析和Bootstrap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相关分析显示,睡前使用手机与PSQI总分之间呈正相关(r=0.251,p<0.01), 睡前觉醒程度与PSQI总分之间呈正相关(r=0.507,p<0.01),睡前使用手机与睡前觉醒程度呈正相关(r=0.239,p<0.01)(2)模型各路径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拟合指标均较好。睡前使用手机对睡眠的中介效应为0.139,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5.3%。结论 睡前高觉醒在军校学员的睡前使用手机与睡眠状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学生不同人格类型对其拖延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拖延问卷(GPS)和大五人格量表简版(NEO-FFI)对12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拖延总分为(53.26±9.92)分,84.9%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表现.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在拖延行为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大五人格五因素中,严谨性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r=-0.563,P<0.01),随和性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r=-0.236,P<0.01),开放性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严谨性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拖延行为.结论 拖延行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低严谨性、低随和性和低开放性的个体更易表现出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会、学校、专业和个人因素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以蚌埠地区三所本科高校大一至大三不同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自制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大学生的年龄、性别、专业、生源地、手机使用行为、手机常用功能、主要动机、时间分配等基础信息;并调查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及社会支持状况.结果:除"使用手机学习占总使用手机时间比例"外(P>0.05),其余不同需求情况下,使用手机时间比例不同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依赖组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分均低于非依赖组(P<0.05和P<0.01).听从教师和同伴提醒不玩手机的大学生手机依赖率显著低于不听从提醒的学生(P<0.01);依赖组使用手机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高于非依赖组(P<0.01);高年级、非医学院校和使用手机娱乐占总使用手机的时间比例大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危险因素(P<0.01),而客观支持分数高、支持利用度高和听从同伴提醒不玩手机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手机依赖,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共同关注大学生手机使用需求和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探讨其相关因素,旨在为缓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提供相关对策。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分层随机选取的新乡医学院471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学习倦怠总体平均分男生高于女生(P<0.05);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医学院校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总体平均分及其各维度的得分上,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所在地、不同学习成绩的医学院校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总体平均分上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其中男生、城镇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大学生,其倦怠程度更高,应对其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9.
苏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苏州市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知识、行为的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医学和非医学院系大学生整群抽样进行艾滋病知识、行为现状调查。结果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均值为80.77(SD=12.89),男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略高于女生,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艾滋病知识上无显著性差异,61.48%的青年学生能包容艾滋病感染者。结论高校中举行的各类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对于青年学生正确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全面知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针对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广西南宁市某高校大学生680人,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ULS-8)以及手机依赖量表(MPAI)进行调查,分析MPAI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635名大学生参与调查,MPAI得分为17~82(41.08±11.91)分,存在手机依赖共191人,手机依赖率为30.08%.ULS-8总分、每天手机上网时间、每月手机消费费用对手机依赖得分MPAI有影响(P<0.05).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深,孤独感及手机的合理使用均可影响手机依赖程度;大学生应该审慎手机使用行为,社会、学校、家庭应该给予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