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事故引起飞行人员心理损伤的症状及心理治疗干预方案。方法用PTSD-SS量表对723名飞行人员进行心理损伤症状评估,针对症状研制治疗干预方案,将筛选出的273例应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进行干预并比较效果。结果 PTSD-SS评定结果显示:事故后飞行人员易出现的心理反应症状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对创伤消极主观评定(4.9%)、社会功能受损(2.1%)及持续警觉性增高(1.8%);干预前后比较发现心理干预方法以结构式心理干预为最好(t=12.66,P〈0.01);对128例事故后飞行人员实施干预方案的疗效自评前3位排序为:急性应激障碍反应干预方案(83.4%)、睡眠障碍干预方案(75.6%)、事故后应激障碍反应干预方案(73.1%)。结论研制的心理治疗干预方案能有效地减少事故后飞行人员的心理反应症状并对事故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事故后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被调查对象 为发生一等飞行事故(亡2人)的某飞行部队29名飞行人员, 男性,年龄25~37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生活事 件量表(LES),进行群体和个体调查分析.结果:①事故后的29名飞行人员心理素质均良好,SCL 90指标与中国军人常模 比较,除阳性项目数和阳性项目均分之外,其他指标无统计学 意义;②29名飞行人员中SCL 90总分≥178分者11人,占 37.9%.高分组与低分组10项因子均分存在明显差异 (P<0.01),强迫和抑郁为典型症状群;③SCL 90总分高分 组与低分组相比,LES总值、负性事件值、负性家庭问题分值 和负性工作学习问题分值,高分组比低分组的分值高 (P<0.05).结论:严重飞行事故主要对部分飞行人员产生消 极影响,事故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以个体咨询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飞行事故后飞行员的心理应激状况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事件影响量表(IFS-R)、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两起飞行事故发生后所在单位的82名军事飞行人员进行测评,评估两次飞行事故后飞行员的心理应激状况,并分析其心理控制源与负性心理反应的关系.结果 飞行事故发生后所在单位飞行员中有34人(41.46%)自诉出现生理性不适,以睡眠障碍为主要存在症状.在心理状况方面,有24人(29.27%)表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阳性;3人(3.65 %)SAS得分超过69,表现为重度焦虑;6人(7.31%)SDS得分超过69分,表现为重度抑郁.第二次飞行事故所引发的焦虑、抑郁、急性应激等负性心理比第一次更加严重(P<0.01).急性应激反应、焦虑、抑郁均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呈正相关,与内控性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心理控制源是影响飞行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外控性与机遇性是导致飞行员在事故后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该群体应成为飞行事故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飞行事故后飞行人员的睡眠质量,为事故后飞行人员睡眠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对事故后15名飞行教员、28名飞行学员和34名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事故后1周,飞行人员PSQI均分(8.55±2.66)分,67.44%的飞行人员出现睡眠问题;飞行事故后教员和学员的睡眠质量存在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职别和婚姻状况是事故后飞行人员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飞行事故后飞行人员出现严重睡眠问题,应予以重视,进行针对性睡眠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事故后飞行员心理危机及心理应激反应症状的疗效。方法对34例事故后飞行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并抽取37例飞行员作为对照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心理辅导效果评估表对事故后飞行员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辅导组与对照组相比,团体辅导后飞行员的SCL-90各因子分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中尤以躯体化t=5.14,P〈0.01;人际敏感t=4.31,P〈0.01;抑郁t=4.43,P〈0.01;焦虑t=3.37,P〈0.01下降幅度较大,设计的5个心理辅导单元中,辅导效果满意度最好的是:同舟共济79.4%。团体辅导结束2年后追踪调查发现:辅导后改变占首位的是:有33.3%的人感到心情愉快。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地改善事故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且有较好的远期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6.
军事飞行人员心理干预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军事飞行员心理障碍干预策略。方法通过心理测量、临床观察等方式,评价飞行人员心理个性特质、心理健康状况,鉴别心理障碍,并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放松疗法等手段实施早期干预。结果诊断心理障碍21例:留院矫治17例,其中15例临床痊愈恢复飞行,2例地面观察;1例转院康复疗养;3例转送上级医院健康鉴定,其中1例医学停飞,2例综合因素停飞。结论对军事飞行人员心理障碍的及时识别、恰当处理、有效干预对于保障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军飞行人员心理健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行人员的心理卫生研究报道较少 ,海军飞行人员由于生活于沿海各地 ,与生活在内地的空军飞行人员存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上的差别 ,在心理卫生状况上也有所区别 ,笔者对 4 6名海军飞行人员进行了心理卫生调查 ,旨在了解海军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研究组 :随机选取海军飞行人员 4 6名 ,均为男性 ,年龄 (2 9.91± 3.38)岁 ,文化程度均为大学本科 ,均无明显的躯体疾病和精神病史。对照组 :中国男性成人常模。1.2 方法 本调查的观察指标为症状自评量表(SCL 90 ) ,该量表为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真实性较高的自评量…  相似文献   

8.
军事飞行人员心里干预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军事飞行员心理障碍干预策略.方法 通过心理测量、临床观察等方式,评价飞行人员心理个性特质、心理健康状况.鉴别心理障碍,并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放松疗法等手段实施早期干预.结果 诊断心理障碍21例;留院矫治17例.其中15例临床痊愈恢复飞行.2例地面观察;1例转院康复疗养;3例转送上级医院健康鉴定.其中1例医学停飞.2例综合因素停飞.结论 对军事飞行人员心理障碍的及时识别、恰当处理、有效干预对于保障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头痛飞行人员情绪情感状态、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因患有头痛住院治疗的飞行人员及来院改装体检的飞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情绪情感状态自评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结果 头痛组飞行人员的消极的情绪情感状态因子紧张-焦虑[头痛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9.65±6.09)分,(6.83±4.00)分]、忧郁-沮丧[分别为(30.06±13.18)分,(6.89±6.26)分]、愤怒-敌意[分别为(20.71±10.44)分,(6.22±4.56)分]、疲惫-惰性[分别为(16.00±5.40)分,(4.00±2.95)分]、困惑-迷茫[分别为(14.71±5.11)分,(4.00±2.35)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有力-好动[分别为(8.76±5.85)分,(20.94±4.29)分]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头痛组飞行人员的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睡眠正常组及中国男军人常模(均P<0.01).结论 头痛飞行人员情绪情感状态及心理健康状况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期建立一套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40例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宫颈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多样化的心理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调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歼(强)击机飞行员SCL-90症状评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龄、入伍前成长地、机种、飞行时间因素对歼(强)击机飞行员心理的影响,为针对性开展心理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症状清单评定分析。结果①本组飞行员,10个因子分均值和总分均值均在正常分值范围;因子分≥2分者仅占3.2%。②城乡籍兵员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30岁以上年龄段,偏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30岁以下年龄段(P〈0.01),其余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飞行1000h以上组SCL-90总分及"精神病性、抑郁、恐怖、偏执因子"均分显著高于飞行1000h以下组(P〈0.05或P〈0.01)。⑤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军人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组歼(强)击机飞行员总体心理素质较好,但也存在着某些问题。管理者应重点加强对不同机种、年龄和不同飞行时间段的歼(强)击机飞行员的心理训练,以维护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事故后飞行员个性特征对心理干预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两个事故后飞行团72名飞行员采用进行MHI人格特征测量、心理干预需求问卷及心身相关疾病疾病评价因子调查。结果事故后飞行员具有"反应过激型"的个性特征者在疾病症状量表分〉2分的占56.8%。并与心理干预需求密切相关。结论事故后飞行员个性特征对其心理干预需求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性别学员飞行认知基本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家同  胡庆华  吕静  阎其乐  苏衡  马进 《医学争鸣》2004,25(22):2035-2037
目的: 探讨男女飞行学员飞行认知基本能力之间的差别,为选拔战斗机女飞行员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实验组为某飞行学院女飞行学员22名,对照组为同一飞行学院男飞行学员39名.采用数字检索、识符检数、隐藏图形、选词配对等4项检测指标,应用DXC多项心理测评仪集体测试.结果: 在4项测验的标准分中,只有识符检数的分数女性高于男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4项测验两组被试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飞行学员在知觉判别、短时记忆以及思维探索的主动性和机敏性上好于男性飞行学员,其它认知能力男女学员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分析飞行人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航空医学鉴定原则。方法收集我院2000—2012年因BPPV住院的7例飞行人员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航空医学鉴定情况。结果7例均为原发性BPPV,其中后半规管BPPV5例,外半规管BPPV2例,病程最短者1周,最长者反复发作1年以上。均为在地面发作,没有飞行中发病情况。7例变位试验均为阳性,听力检查均正常。前庭双温试验6例正常,1例提示右侧半规管功能下降。3例在发病后2周内自愈,4例经过耳石复位治疗。短期(1周)疗效评价为:痊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长期(3个月)疗效评价为:痊愈6例,有效1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给予3。6个月的地面观察,5例飞行合格,1例因心理原因停飞,1例因长期前庭功能异常停飞。结论因空中失能的风险及复发风险均较小,BPPV是周围性眩晕中可以完全康复并有望恢复飞行的疾病,但恢复飞行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前庭评价,根据病情特点、前庭功能恢复情况并结合飞行机种、飞行职务等进行医学鉴定。恢复飞行后需密切复查,了解疾病动态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飞行人员前庭神经元炎的临床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原则。方法收集我院1966年-2011年因前庭神经元炎住院的14例飞行人员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航空医学鉴定结论。结果14例中,单耳发病13例,双耳发病1例,6例在发病前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14例均为急性发作和单次发作型,以突然发生旋转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出汗为主要表现,无明显耳鸣、听力下降,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12例患者前庭功能检查异常,11例观察到偏向健侧的自发性眼震,症状持续1-8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1-3个月后症状改善或消失。患病后1年内,10例前庭功能恢复正常,4例仍有前庭功能异常。13例飞行合格,1例飞行不合格。结论前庭神经元炎是飞行人员外周性眩晕疾病中可以完全治愈并恢复飞行的疾病,但恢复飞行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前庭功能评价,根据病情特点、前庭功能恢复情况并结合飞行机种、飞行职务进行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16.
不同性别飞行学员人格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男女飞行学员人格特征的差别 ,为选拔战斗机女飞行员提供心理选拔方法的参照 .方法 :女学员组为某飞行学院 2 2名女飞行学员 ,男学员组为同一飞行学院 4 3名男飞行学员 .采用卡特尔 16种个性因素测验 (16PF) ,应用DXC多项心理测评仪进行集体测试 .结果 :在 16PF的 2 4个分析项目中 ,情绪的稳定性 (C)、兴奋性 (F)、敢为性 (H)、怀疑性 (L)、紧张性 (Q4)、适应与焦虑、内向与外向等 7个因子分男学员和女学员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其中在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和外向性等 4个因素上 ,女学员的分数显著高于男学员 (P <0 .0 5或P <0 .0 1) ;而在怀疑性、紧张性、焦虑性等 3个因子分上则是男学员显著高于女学员(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女飞行学员的个性特点是情绪稳定 ,轻松兴奋 ,冒险敢为 ,适应环境 ,趋于外向 ,紧张困扰和焦虑较少 .本调查结果表明 ,女飞行学员的人格特征基本符合战斗机飞行员人格结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飞行员心理运动能力与飞行成绩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心理运动测验在评价飞行能力上的实际意义 .方法 现役歼强机、运输轰炸机飞行员 99名 ,在计算机上完成 30项迷津作业 ,并由直接领导对其飞行技术水平作系统评价 .结果 迷津作业平均反应时与效标 F5有非常显著偏相关 (r≥ 0 .30 82 P<0 .0 5 ) ,验证了心理运动与评价飞行活动中目标追踪能力有关的假设 ;4个年龄组飞行员迷津作业成绩在正确数上有统计学差异 (2 5~ 2 9岁组 35 .15± 3.5 4比 30~ 34岁组 2 9.78± 10 .2 0 ,P<0 .0 5 ) ,验证了心理运动能力有年龄差异的假设 ;歼强机与运输轰炸机飞行员在单位时间正确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歼强机 0 .33± 0 .12比运输轰炸机 0 .2 8± 0 .10 ,P<0 .0 5 ) ,验证了迷津操作能力可以通过专门训练而提高的假设 .结论 迷津作业是评价飞行员地面目标判别能力较好的指标 ,该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 ,对年大歼强机飞行员应定期做有关心理学鉴定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