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杨松  吴海春  兰杰  廖光查 《广西医学》2006,28(9):1389-139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微创手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探讨此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手术(40例)和小骨窗开颅术(39例)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微创手术组存活30例,ADL1~3级25例,ADL4级5例,ADL5级0例,死亡率25.0%.小骨窗开颅术组存活27例,ADL1~3级16例,ADL4级11例,ADL5级0例,死亡率30.8%.微创手术组死亡率低于小骨窗组,生活质量高于小骨窗组(P<0.05).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小骨窗开颅术更为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手术组和保守组各50例,保守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方案,予降颅压、止血、利尿、脱水等治疗措施,手术组采用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治疗半年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情况。结果手术组死亡3例,死亡率6.0%,保守组死亡14例,死亡率28.0%,手术组显著低于保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手术组ADL评级Ⅰ~Ⅲ级患者35例,占74.5%,保守组ADL评级Ⅰ~Ⅲ级患者22例,占50.0%,手术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情况,整体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急诊微创介入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介入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以2002-10-2005-08我院收治的102例中、重度(出血量>30 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内科治疗组(Ⅰ),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组(Ⅱ),微创介入血肿清除术组(Ⅲ),每组各34例,对比3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Ⅰ组死亡20例,病死率58.8%.Ⅱ组死亡17例,病死率50.0%.Ⅲ组死亡7例,病死率20.5%.出院6个月随访总生活能力(ADL),介入组ADL1-3级明显优于其余2组(P<0.01).结论 早期微创介入血肿清除治疗能显著提高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传统开颅手术43例和微创手术46例资料,利用ADL分级及影像学改变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结果微创组:Ⅱ级3例,Ⅲ级15例,Ⅳ级11例,死亡17例,死亡率为37%。对照组: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6例,Ⅴ级2例,死亡25例,死亡率为58%。结论微创手术疗效优于传统手术;微创手术组的水肿反应较传统手术组明显减轻(P<0.05)。  相似文献   

5.
郭防 《当代医学》2008,(11):69-69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性和治疗原则.方法 总结分析微创手术治疗107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以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ADL)为评分标准,ADL Ⅰ级20例,ADL Ⅱ级53例,ADL Ⅲ级13例,ADL Ⅳ级3例,ADL Ⅴ级2例,死亡5例.结论 超早期及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是高血压脑出血较好的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性和治疗原则.方法 总结分析微创手术治疗107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以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ADL)为评分标准,ADL Ⅰ级20例,ADL Ⅱ级53例,ADL Ⅲ级13例,ADL Ⅳ级3例,ADL Ⅴ级2例,死亡5例.结论 超早期及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是高血压脑出血较好的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治疗与小骨窗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0~2012年住院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将62例中等量(30~60 ml)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穿刺术组(30例)和小骨窗显微手术组(32例),观察2组患者的死亡率,评价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微创穿刺治疗组的病死率为13.3%,小骨窗显微手术组的病死率为15.6%,P0.05;微创穿刺治疗组的生活能力在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估为Ⅰ~Ⅲ级者为60.0%,小骨窗显微手术组的生活能力在日常生活能力表评估为Ⅰ~Ⅲ级者为40.5%,P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与小骨窗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相比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但患者的生存质量微创手术组明显优于显微开颅手术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YL-1型针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对95例和7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CS评分7-15分)采用YL-1型针穿刺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结果:YL-1型针穿刺引流术组手术时间为(25±5)min,小骨窗开颅术组手术时间为(120±3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偏瘫开始恢复时间:YL-1型针穿刺引流术组为(12±3.6)d,小骨窗开颅术组为(18±3.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预后评定:YL-1型针穿刺引流术组Ⅰ-Ⅱ级80例,Ⅲ-Ⅴ级15例;小骨窗开颅术组Ⅰ-Ⅱ级50例,Ⅲ-Ⅴ级2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L-1型针穿刺引流术组优于小骨窗开颅术组。结论: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YL-1型针穿刺引流术较小骨窗开颅术具有操作容易、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偏瘫恢复时间快、疗效良好等优点,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钻颅血肿立体定向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与可能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 将60例钻颅血肿定向排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排空组)的临床资料与经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组)的临床资料进行配对比较观察。结果 钻颅血肿排空术后1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ADLⅠ 15例(25%),ADLⅡ27例(45%),ADLⅢ 8例 (13%),ADLⅣ3例(5%),ADLⅤ+ADLⅥ 7例(12%);血肿排空术后 6个月ADL评定:ADLⅠ18例(31%),ADLⅡ26例(44%),ADLⅢ6例(11%),ADLⅣ2例(3%),ADLⅤ+ADLⅥ9例(15%)。结论钻颅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较保守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李富勇  戴芹  黄祖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0):1535-1536,1539
目的观察微创联合侧脑室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ADL分级法比较微创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与单用微创治疗效果.结果微创联合侧脑室引流组:ADL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3例,Ⅴ级1例,死亡2例,单用微创治疗组ADLⅠ级8例,Ⅱ级3例,Ⅲ级4例,Ⅳ级4例,Ⅴ级6例,死亡2例.结论在有手术适应证条件下,微创联合侧脑室引流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优于单纯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1.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手术效果;分析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行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患者生存86例,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living,ADL)分级法,Ⅰ级21例,Ⅱ级34例,Ⅲ级15例,Ⅳ级12例,Ⅴ级4例。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能明显地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术前意识状态及并发症的防治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取大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38例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存活33例,死亡5倒(13%),随访存活患者,按ADL评分:Ⅱ级10例(26%),Ⅲ级15例(39%),Ⅳ级5例(13%),Ⅴ级3例(8%)。结论对早期自发性脑出血量〉30ml并发脑疝患者应尽早行大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于出血量〈30ml或形状不规则破入脑室应严密观察下行保守治疗〉24h后取小骨窗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可降低死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依CT片及CT下定位,以血肿最多最大层面选择穿刺点及穿刺针长度,针钻一体化在电钻驱动下一次快速钻透颅骨及硬脑膜后退出钻头,插入塑料针芯将穿刺针缓慢进入血肿中心,通过抽吸、冲洗、击碎、溶解、分离、引流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复查CT见血肿基本清除后再拔针。结果该组66例,死亡12例,死亡率18.18%,ADLⅠ级13例,ADLⅡ级25例,ADLⅢ级10例,ADLⅣ级5例,ADLⅤ级1例。结论微创术治疗伴有功能障碍的25~40 mL小血肿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开颅手术。超早期微创手术可使一部分病人不失时机得到抢救,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降低了死亡率、致残率,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检测在心力衰竭(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心衰患者71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7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不同心功能分级BNP水平及阳性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LVEF比对照组低,血浆BNP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Ⅰ级患者血浆BNP阳性检出率53.33%,Ⅱ级阳性检出率76.47%,Ⅲ级阳性检出率95.00%,Ⅳ级阳性检出率100.00%;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Ⅲ级、Ⅱ级及Ⅰ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35、24.466、19.305,均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Ⅰ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2,P<0.05);但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与Ⅰ级和Ⅲ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04、1.104,均P>0.05)。结论:血浆BNP检测在心衰诊断中效果较好,有助于早期诊断,且心衰越严重其阳性检出率与检测值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微创手术和完全保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神经内科2002~2011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346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75例,采用完全保守治疗;实验组171例,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评价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CSS评分[(14.69±3.61)分]显著优于治疗前[(33.78±2.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6%(127/175)和92.4%(158/17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对于完全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手术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患者导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80例下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拔除导尿管的时机分为4组,各45例;Ⅰ、Ⅱ分别于术后12、24 h拔除,Ⅲ组术后48 h镇痛结束时拔除,Ⅳ组于术后48 h镇痛结束且膀胱充盈时拔除;Ⅰ、Ⅱ组拔管前不进行夹管训练,告知患者导尿管及时拔除的重要性;Ⅲ、Ⅳ组采取间歇性夹管,有尿意时开放1次。观察4组患者排尿以及尿白细胞阳性情况。结果:Ⅰ组患者有效排尿率均明显低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1);Ⅲ组和Ⅳ组患者尿白细胞阳性率为20.00%和20.22%,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对于骨科下肢手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患者,拔除导尿管的最佳时机为术后24 h。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应用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3年5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就诊的颅内血肿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清除术组60例和保守治疗组63例,保守治疗组给予保守内科治疗方式,微创清除术组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肿部分清除,其中微创清除术组患者的血肿清除65%以上,所占比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好转(P<0.05),微创清除术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保守治疗组[(13.6±7.7)vs(19.9±7.6)]分(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按照疗效标准,微创清除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50/60),也优于保守治疗组的61.90%(39/63)(P<0.01);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微创清除术组患者的预后有效率为86.67%,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临床疗效稳定,对于颅内的适度出血有很好的疗效,可以在有CT设备的基层医院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个体化手术方式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年龄、血肿大小、意识情况及发病到手术的时间等,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手术和锥颅置管外引流术.结果 10例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8例患者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4例患者采用锥颅置管外引流术.术后随访半年,死亡1例,存活的患者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进行预后评价,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3例、V级1例.结论 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针对性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新生儿血清CK-MB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因各种原因引起血清CK-MB异常的新生儿80例和血清CK-MB水平正常的新生儿20例,前者(实验组)随机分为4组各20例并分别予以不同干预方案:静脉小剂量左卡尼汀治疗组(小剂量组)予左卡尼汀注射液每日0.1g/kg静脉滴注;静脉大剂量左卡尼汀治疗组(大剂量组)予左卡尼汀注射液每日0.15g/kg静脉滴注;左卡尼汀及果糖治疗组(复合药物组)予左卡尼汀注射液每日0.1g/kg静脉滴注及果糖每日0.16g/kg静脉注射;果糖治疗组予果糖每日0.16g/kg静脉注射。后者(对照组)予以一般支持对症治疗。治疗以7d为1个疗程,所有新生儿自出生后即进入观察阶段。观察生后第1d用药前、第3d及第7d血清CK-MB的变化。 结果 ①各组1w内的血清CK-MB稳定下降率分别为小剂量组75%、大剂量组85%、果糖组45%、复合药物组85%、对照组85%(χ2=5.71,P<0.05);各实验组治愈率分别为小剂量组95%、大剂量组95%、果糖组75%、复合药物组95%(χ2=1.27,P>0.05)。②生后第3d,各组血清CK-MB水平较第1d均有下降,下降程度分别为小剂量组59±23%、大剂量组55±26%、果糖组67±19%、复合药物组58±29%、对照组18±12%(P<0.05)。③生后第7d,各组均有部分新生儿的血清CK-MB数值较第3d上升,各组上升例数占本组总例数的百分比分别为小剂量组25%、大剂量组 15%、果糖组55%、复合药物组15%、对照组15%(P<0.05)。④生后第7d,各组血清CK-MB较第3d下降的百分比均值分别为小剂量组48±21%、大剂量组36±18%、果糖组22±18%、复合药物组28±21%、对照组23±18%(P<0.05)。⑤生后第7d,各组患儿血清CK-MB水平分别为小剂量组34.25±14.2U/L,大剂量组34.95±18.6U/L,果糖组57.21±40.1U/L,复合药物组37.05±13.7U/L,对照组33.7±10.9U/L(P<0.05)。 结论 应用左卡尼汀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异常的血清CK-MB水平,且作用较应用果糖明显。  相似文献   

20.
邱新峰  程万民 《重庆医学》2018,(12):1628-1631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保存的喉鳞状细胞癌标本81份为病例组,同时选取77份声带息肉病理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RF2表达.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HPA阳性表达率和NRF表达量分别为81.48%、19.48%和0.844±0.113、0.202±0.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患者HP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02%和94.8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患者(P<0.05);中低分化患者HP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5%和100.00%,明显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患者NRF2水平分别为0.901±0.122和0.885±0.10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患者(P<0.05);中低分化患者NRF2水平分别为0.854±0.101和0.878±0.099,明显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患者HPA及NRF2表达明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