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以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实验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感染管理模式,实验组患者为PDCA循环法感染管理模式,比对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68%,即数据比对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落实PDCA循环模式,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性,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后科室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率变化,寻求有效的管理方法,预防科室MDRO交叉感染,以降低MDRO在医院内传播。方法回顾总结2013年我科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后MDRO感染发生情况,与未实施此管理方法前对比分析。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后医护人员MDRO感染防护意识提高,MDRO感染发生率降低,杜绝了病人间交叉感染。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降低MDRO感染率,持续提高MDRO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方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ICU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我院ICU患者作为观察组,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ICU送检标本细菌检出率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20.35%、12.33%,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19.94%、12.9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大执行力度,以及加强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对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运用PDCA质控工具对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实施PDCA前(2017年10月)和实施PDCA后(2018年4月)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结果对比PDCA实施前多重耐药感染发现率0.22%,实施后多重耐药感染发现率0.09%明显下降,获得数据来源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采用PDCA质控方法,对加强多部门合作,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PDCA管理模式在耐药菌防控工作中的运用。方法:我院在2013年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并与2014年-2016年期间采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主要从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全年培养标本送检情况、手卫生执行依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医务人员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手卫生执行率、消毒合格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治疗性抗生素全院平均送检率、全年培养标本总数及全血标本占所有标本分布比例均与管理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PDCA管理模式在耐药菌的防控方面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我院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实施常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为实施前,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实施MDT模式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为实施后。对比实施前后手卫生执行率、接触隔离执行率、微生物送检率、送检标本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结果实施后手卫生执行率、接触隔离执行率、微生物送检率(88.39%、80.74%、83.69%)高于实施前(82.34%、74.46%、80.66%)(P0.05);实施后送检标本多重耐药菌检出率15.98%(2936/18375)低于实施前23.00%(3618/15732)(P0.05)。结论我院实施MDT模式的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控制,可提高手卫生执行率、接触隔离执行率、微生物送检率,改善管理质量,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将在长垣县人民医院行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患者6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感染控制,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手术室的病原菌检出率、消毒效果以及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原菌检出率和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感染控制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术后感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各科室医护人员共100名,通过对比实施PDCA循环前后医院病例感染发病率、医护人员操作规范合格率、手卫生依从性及考核合格率、医院环境检测合格率,来评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差别。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医院感染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医院医护人员各项操作合格率均为100%,较实施前均显著提高(P0.05);手卫生依从性和考核合格率较实施前均有较大提升(P0.05);医院内重点科室物体表面及空气培养合格率均较实施前显著提升(P0.05)。结论:PDCA循环能够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显著提高,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感防控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108例,分别取院感防控前后患者各54例,对比院感防控实施前后各项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以及多重耐药菌种类及感染情况。结果院感防控实施后各项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明显优于院感防控实施前(P0.05),而且多重耐药菌种类及感染情况也比院感防控实施前减少或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感防控能有效控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同时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意识,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耳鼻咽喉病人感染多重耐药细菌的分布,并分析其产生的环境及细菌耐药原因,探讨相关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08-01~2012-01耳鼻咽喉病人感染多重耐药细菌资料,并按社区感染及医院感染进行统计,并分析耐药细菌检出前抗生素使用的天数与检出率进行相关性。结果社区感染率(10.43%)大于医院感染率(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社区感染中以耳鼻咽喉的慢性炎症为主,致病多重耐药菌以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34.4%);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发生在耳鼻咽喉头颈部恶性肿瘤围手术期,以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为主(30.4%);医院感染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社区感染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使用时间小于7 d感染多重耐药菌检出率(0.63%),较使用时间超过7 d检出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区分耳鼻咽喉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性质,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标本送检率,减少耳鼻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针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问题,通过开展质量循环改进(plan-do-check-action,PDCA)管理与荧光标记法相结合的干预措施,为临床提高此类患者环境清洁质量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床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3月利用荧光标记法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床单元的清洁状况进行基线调查(对照组)。2019年4—6月利用荧光标记法监测患者床单元清洁质量,结合监测-反馈培训-改进和提高的PDCA管理模式来逐步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床单元环境清洁质量(观察组)。记录2个时间段内荧光标注的反馈效果,同时对2个时段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荧光标注点清除率和其他环境中发现的荧光点数占比分别由59.87%(282/471)和6.79%(32/471)改善至88.03%(412/468)和1.92%(9/46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通过开展PDCA管理与荧光标记法相结合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为2015年1月至8月本院ICU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期间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65例。研究组为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本院ICU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期间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65例。对比两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情况,并评估感染控制工作质量。结果研究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控制工作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孙淑娟 《中外医疗》2013,32(21):123-124
目的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2011年将PDCA循环法用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提高认识,加强医院感染意识,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更新制定多重耐药菌相关管理制度及措施。结果 2011—2013年未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了多重耐药菌防控意识,达到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有效避免了医院感染流行。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可提升存在问题的整改执行力,有助于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I类清洁切口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用常规感染控制管理的对照组(60例),与运用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观察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病原菌的检出率、患者切口的感染率和手术室的消毒情况。结果:运用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手术室的感染病菌检出率6.25%、患者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为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17.75%、感染9例,检出率15%(P0.05)。结论:运用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康复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实践[1]。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并据此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监测北京医院2011~2013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和菌株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3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前3位的多重耐药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62.63%)、泌尿系统(12.11%)和血液(6.05%)最为常见;科室分布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室、呼吸科病房、急诊科病房。结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呈迅速增加趋势,应延缓耐药菌发展,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针对性地干预和培训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对于消毒供应科室实施PDCA循环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消毒供应室于2014年5月‐2015年6月实施一般护理管理模式,于2015年8月‐2016年9月实施PDCA护理质量控制模式,同时选取上述时间段内科室在职护理人员共37例,总结两年内科室医护人员对护理质量评价,总结满意度表现,对比两组医护人员自身业务能力评分及院内感染率。结果第一年度间,医护工作者对于科室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为67.57%,第二年度医护人员满意度为91.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年度职业防护、风险管理、细节控制及质量检验等指标评分均低于第二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年度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科室工作者对于器械分类与回收、消毒灭菌知识、质量检查及无菌意识等指标评分第二年度均高于第一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年度,该院出现的院内感染例数共69例,其中因医疗器械灭菌质量较差而导致的院内感染发生24例(34.78%);第二年度经消毒供应科室实施PDCA护理质量管理后,该院感染例数共71例,其中因医疗器械质量导致的院内感染率仅为6例(8.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价,医护人员表示对管理模式感到满意,且自身专业技能得到提升,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部门协作模式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检出的25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住院病人实施常规监管,对2017年检出的27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住院病人实施多部门协作模式监管。比较多部门协作模式监管前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及各项防控措施执行情况。结果实施多部门协作模式监管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016年的1. 01%下降到2017年的0. 64%,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 250,P <0. 01)。干预前后24 h内开隔离医嘱执行率、床旁隔离标识执行率、床旁配备手消毒剂和物品专用执行率、手卫生依从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 251,86. 333,70. 123,121. 877,148. 754,P <0. 01)。多重耐药菌感染部位构成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多重耐药菌检出的致病菌占比最多的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病人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从2016年的47. 66%上升到2017年的73. 53%,实施前后微生物送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 104,P <0. 01)。结论多部门协作模式监管可减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2013年本院运用PDCA循环对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经验。结果:2010-2013年,医院感染率由3.2%下降至2.1%,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1.3%下降至59.1%,手卫生依从性由15.2%提升至42.7%,多重耐药菌的院内防控合格率由36.4%提升至86.8%,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由10.9%提升至47.1%,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由88.9%提升至98.5%。结论: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创伤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选择早期2012年2月-2014年1月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6.67%)显高于对照组(76.67%),反复感染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创伤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在消毒供应室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控制手术器械感染情况发生的价值。方法本院自2017年在消毒供应室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选取其前后各1年时间分别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均有医护工作人员30名,对应常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种管理模式下相关临床数据并归纳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发生手术器械感染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评价护理管理效果以及科室满意度,观察组所得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应用PDCA循环管理不但对手术器械感染事件有积极调整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医院各个科室对于消毒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