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上海市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舒缓疗护服务开展现况,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方法 于2013-09-11,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社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开展情况调查问卷》对上海市20家(18家市级、2家区级)开展安宁舒缓疗护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当日住院患者例数、床位使用情况及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来源、住院天数、疾病种类、入院动机、入院方式、生活自理情况、对安宁舒缓疗护服务的了解途径及日均医疗费用)等。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发放问卷,由各中心舒缓疗护病房负责人填写。结果 调查当日,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舒缓疗护病房共有住院患者161例,平均住院患者数为8.05例;共有床位247张,病床平均使用率为65.2%(161/247);日均医疗费用为140.23元/人。入住舒缓疗护病房的患者中,住院天数>60d的占16.8%(27/161),生活不能自理的占89.4%(144/161),以减轻痛苦为住院动机的占75.2%(121/161),通过其他医疗机构转入的占26.7%(43/161)。结论 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舒缓疗护服务开展较好,基本能满足服务范围内居民的服务需求。但仍存在生存期评估准确性较差、转诊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建议继续推进安宁舒缓疗护服务的社区建设;以居家为主体,打通转诊机制,注重构建服务网络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安宁舒缓疗护服务行业管理;加大制度建设和培训教育力度,逐步形成舒缓疗护服务队伍;宣传报道,开展优逝教育,普及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
背景 安宁疗护全方位照护内容中,包括生存期评估和心理疏导在内的许多契合安宁疗护理念、符合患者需求的试点自主服务,因缺少收费依据无法纳入医保,成为制约安宁疗护发展的瓶颈问题。 目的 系统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开展但未纳入收费和医保的安宁疗护自主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为规范安宁疗护服务内容、完善安宁疗护服务定价收费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7—10月,采用典型抽样法,在上海市各区选取安宁疗护业务量较大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机构,最终调查30家机构。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自主服务项目调查表"对纳入机构开展调查,量表包括住院安宁疗护服务、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两个方面的5类35项服务项目,由各机构安宁疗护服务负责人根据过去一年服务开展情况进行填写。 结果 29家(96.7%)机构的调查表被有效回收,其中28家(96.6%)开展了住院安宁疗护服务,开展项目中位数为27(15)项,25家(86.2%)开展了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开展项目中位数为25(15)项。5类服务项目在住院安宁疗护服务、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中的开展项目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安宁疗护服务、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开展项目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舒适照护、安宁疗护适宜技术、心理支持、人文关怀5类服务项目,在住院安宁疗护服务中的平均开展比例分别为85.7%、78.6%、48.6%、88.4%、67.5%,在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中的平均开展比例分别为86.3%、60.0%、42.0%、84.0%、62.0%。 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试点自主服务项目开展较广泛,服务可及性和区域均衡性较好。亟须进一步规范服务项目内容,制定临床标准,完善价格收费机制,改革支付方式,以激励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提供安宁疗护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终末期癌症安宁疗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及需求,提高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为构建安宁疗护最佳实践照护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立意抽样法,对10名终末期癌症安宁疗护患者照顾者进行半结构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和9个次主题,其中照护负担维度包括生活状况受到影响、心理负性体验明显,照护需求维度包括渴望专业的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渴望获得照护相关知识与信息。结论终末期癌症安宁疗护患者照顾者肩负多重照护负担,需求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照顾者的重视,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中的主体作用与桥梁作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有温度的安宁照护服务,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患者的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对癌症患者安宁疗护认知情况,为以后开展安宁疗护教育及安宁疗护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河南省新乡市某三甲医院实习的护士生中随机抽取18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安宁知识与态度量表,对实习护生对安宁疗护知识掌握情况和照护态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放181份,有效180份,有效率99.4%。实习护生安宁疗护知识的掌握评分为(55.16±15.42)分,对照护态度评分总分为(83.5±9.1)分。结论医院实习护生对于安宁疗护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待提升,尤其是灵性安宁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在护生管理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培训管理,促进实习护生对安宁疗护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提高,促进相关护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安宁疗护对减轻癌症儿童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安宁疗护的照护理念以及在癌症儿童群体中实施安宁疗护的必要性,指出了儿童对死亡的认知、照护者对死亡的认知、专业机构和人员配置、安宁疗护培训与应用以及政策及医疗服务的保障等是影响安宁疗护在癌症儿童群体中实施的阻碍因素。为促进癌症儿童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应对儿童及照护者开展死亡教育、完善机构及人员配置、开展安宁疗护的培训,同时加强政策及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及态度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22年1—6月选取404名聊城地区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安宁疗护知识及态度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安宁疗护的知识得分为(13.02±4.10)分,平均得分率为65.10%,态度得分为(38.67±5.64)分,平均得分率为64.50%。年龄(41~50)岁、接受过教育培训、医治或护理过中晚期患者、了解伦理道德和文化习俗与知识得分成正相关(P<0.05)。年龄(>50岁)、职称(副高级职称)、岗位(医疗)、医治或护理过中晚期患者会对态度得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0.05)。结论 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和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加强建设规范的安宁疗护体系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宁疗护认知及态度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28例腹盆腔癌症患者终末期的安宁疗护护理,便于指导安宁疗护临床实践。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28例腹盆腔癌症终末期患者,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医护一体、多学科合作的安宁疗护共照团队护理,分别对患者实施症状管理、舒适护理、心理照护、死亡教育,对患者亲属实施哀伤辅导等。结果 总结安宁照护行为对其结局指标的影响,28例患者均制定预立医疗照护计划。通过症状管理,25例(89.28%)患者腹胀症状明显缓解,28例患者疼痛得到有效控制,NRS评分维持在0~3分,水肿症状得到有效缓解,5例双下肢水肿患者出现张力性水泡,护理后无一例出现皮肤破溃和感染。25例(89.28%)患者在家属陪伴及医护见证下对生命末期治疗及护理、死亡地点的选择、抢救与否、遗体处置等事宜作出安排。临终治疗抉择:仅3例(10.71%)选择心肺复苏;1例(3.57%)选择气管插管;0例选择电击除颤和入住ICU病房;其中1例在安宁疗护共照团队协助下完成眼角膜捐献。结论 通过构建以护士为主导的医护一体、多学科合作的安宁疗护共照团队模式,可以提高腹盆腔癌症终末期患者舒适感,缓解症状,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面对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患者病情评分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后续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月上海市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病房收治的接近生命终点的患者111人次,根据住院期间的转归分为死亡组(n=95)、未愈组(n=7)、好转组(n=4)和转院组(n=5)。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收集,分析4组间“临终患者病情评估表”评分(病情评分)、住院时间和年龄的差别,并对死亡组患者的病情评分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11人次患者中年龄以70岁及以上为主,有76人次(占68.5%);病理诊断确诊为癌症的107人次(占96.4%);患者入院后的转归为死亡的95人次(占85.6%)。4组在住院时间和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组的病情评分低于未愈组和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病情评分与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208,P=0.043)。死亡组的病情评分均值为47.1分,平均死亡时间为入院后27 d左右。结论 以病情评分低于50分为收入舒缓疗护病房的参考值,可使患者在院内舒缓疗护时间控制在4周左右。  相似文献   

9.
对于终末期癌症儿童,安宁疗护的开展对其痛苦的缓解以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对终末期癌症儿童开展安宁疗护的必要性以及影响安宁疗护的因素进行全面阐述。目前影响终末期癌症儿童安宁疗护的因素包括:终末期癌症儿童对死亡的认知不足,照护者对死亡的认知欠缺,专业机构及人员配置缺乏,安宁疗护的培训与应用较少,政策及医疗保障不完备。同时对终末期癌症儿童安宁疗护开展进行对策研究:开展死亡教育,完善机构及人员配置,加强安宁疗护培训,加强政策以及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探讨社区居家安宁疗护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安宁疗护团队评估的安宁疗护准入病例及接受居家安宁疗护的病例。总结居家安宁疗护患者的临床特点、安宁疗护服务情况及离世地点。结论 蒲黄榆社区提供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共24例,对象以恶性肿瘤患者为主(18例,75.0%),疼痛为最常见症状(12例,50.0%)。患者通过门诊、上门服务、微信随访多种形式接受安宁疗护服务。每例患者平均每周服务时长为(2.8±1.7)h。已离世的患者中57.9%(11/19)在家中离世。结论 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具有较稳定的患者来源,团队成员可提供多种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大部分有居家离世愿望的患者可实现居家离世,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