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通过集成院内疫情防控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建设疫情防控大数据中心和疫情防控平台,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法 针对疫情防控需要的人员信息、诊疗信息、位移信息及物资信息,整合医院信息系统、探视系统、门禁系统、医院资源规划等业务系统的数据资源,经过数据治理,形成疫情防控大数据中心,依托数据中心,建设疫情防控平台,支撑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更好地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疾病进行防控,节约医疗资源。方法: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控平台,该平台整合清洗儿童哮喘患者的数据,建立儿童哮喘专病数据库并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等技术手段进行建模防控。结果:通过知识图谱建立了儿童哮喘基础知识库;对560例患儿进行建模,预测准确率达到87%。结论:儿童哮喘防控平台实现了对患儿的有效管理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仍面临慢性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患者防治依从性差及个体化诊疗开展率偏低等挑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突破慢性病防控"瓶颈"、解决慢性病防控中的突出问题提供了创新模式。本文简述了"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概述了"大数据"对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大数据"在国内外慢性病防控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将"大数据"运用于慢性病风险预测及慢性病防控平台建设所取得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风险预测模型及慢性病防控平台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梳理,提出有助于提高模型解释力和优化平台建设的建议,旨在为智能化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述信息化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创新并提出发展建议,包括提升区域信息平台业务协同能力,构建医防融合的智慧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统筹整合,实现垂直上报系统与国家和区域信息平台之间跨层级共享等。  相似文献   

5.
引入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构建医院运营风险联合监控SaaS平台,阐述平台架构、风险监控模型和算法优化实现,分析运营风险防控知识共享和激励机制,指出该平台可为医院提供集中、自动化、联合的运营风险监控。  相似文献   

6.
疫情防控事关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职业院校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充分利用学校媒体平台,回应师生关切,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推送抗击疫情前线校友事迹,弘扬校友使命与担当、爱党爱国的精神;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采用"课程平台为主、网络直播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打造健康科普网络平台,做好新冠肺炎防治科普宣传;面向社会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引导群众心理防疫;疫情防控期间,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将信息化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为例,阐述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多学科协作信息平台设计与应用,包括构建思路、系统架构及具体功能,指出该平台的实施能够提高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落实度和执行效率,对有效降低感染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临床护理教学的方法。方法建立微信平台,按照护理部制订的教学总计划,科室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和图片及规范化操作视频发送至微信教学群。结果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学习态度得以提升。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使用微信平台进行临床护理教学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专职人员与临床医生医院感染交互平台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通过交互平台的应用,观察专职人员与医生的交流及其效果评估过程;结果:“交互平台”使专职人员与医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交流,感染病例的及时确定,及时反馈与干预及过程监控与评估。结论:“交互平台”足RT—NIss的有效补充,提高TRT—NIss感染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完善了反馈和干预功能,强化了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实现了感染防控的“关口前移”,促使临床医生参与到感染防控中来,提高了感染控制效率,开辟了医院感染新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自媒体时代,大规模流行病暴发的同时,疫情相关信息也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扩散。因此,评估社交网络上信息扩散对疫情防控的影响,进一步合理引导网络舆论,对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现实经济意义。近年来,揭示和理解社交信息扩散对流行病传播及其防控策略的影响成为网络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回顾单个网络、双层网络和高阶网络上的信息扩散对传染病传播防控影响的最新进展,及其挑战和未来潜在研究。  相似文献   

11.
.NET框架TC/S结构社区慢病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日趋增多,慢性病防治已刻不容缓,目前社区卫生服务逐渐成为慢病综合防治的最佳平台。实现对慢病患者信息的管理可以提高社区服务中心慢病服务的质量,加快分析和预测慢病发展的规律,为最终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基于.NET平台三层C/S结构的社区患慢病者信息系统。旨在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和疾控中心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对慢性病病人的动态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服务的质量,实现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徐州市疾控中心开发了基于NET平台3层B/S结构的慢性病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慢性病病人的动态管理,并可以与按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开发的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3.
结合健康风险因素和慢性病自我管理相关因素分析,提出自我健康管理的个性化信息支持服务内容,并从平台设计、技术支持、运行流程几方面介绍信息服务平台的实现,对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完善卫生信息服务方式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慢性病防治的最佳途径.慢性病防治体系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经费筹集机制不完善、医务人员整体质量不高、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未得到深入开展、双向转诊制度未得到充分落实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目前我国慢性病社区防治效果不理想.为此,建议优化卫生人力资源体系、建立完善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以双向转诊为切入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和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温俊  彭丽  仲蓓  张燕 《中国数字医学》2020,(3):87-88,109
目的:构建面向医患连接的慢性病诊后服务平台,实现院内院外慢性病患者诊疗的无缝连接。方法:针对慢性病患者需长期干预指导的需求,重点解决医患连接、健康宣教、体征监测和个性化指导等难题,设计和实现慢性病诊后服务平台。结果:平台投入实际使用,共服务患者1.5万人次以上而且易使用、易维护。结论:面向医患连接的诊后服务方式,实现了慢性病患者的持续干预指导,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升了慢病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体验。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整合智能终端健康监测设备、无线通讯技术、云平台数据库和医护端APP应用构建基于移动医疗技术的家庭医生慢病管理系统。阐述系统架构、工作流程及云端数据交互管理、用户端实现,指出该系统对各类慢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研究了基于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慢病管理技术路径,以及利用区域慢病业务平台对慢病患者提供区域一体化协同服务模式,实现区域健康管理业务联动,解决信息隔离、服务孤立等问题,为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慢病管理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把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服务实践中,为探索一条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新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小组,利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平台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对比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前、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服务情况,以及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后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服务上的差异。结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前、后比较,服务内容实施得到明显提高(P<0.01),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增加39.66%;在慢性病管理率和控制率上均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P<0.01)。结论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应用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平台上,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具体、高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探索出一条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应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城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建设探索以社区为平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宜技术用于控制城市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促进社区参与和提高健康管理水平。方法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连续性、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级教育、二级随访、三级治疗分级干预流程和网络;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社区病例综合管理。结果50~60岁中老年人健康体检结论回顾性评价居民生物危险因素降低了2.87%,其中高血压发生降低了10.99%:高血糖发生降低了2.48%;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新发病例筛查登记下降了17.1%;问卷调查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80.4%。结论慢性病的发生和快速发展有效控制除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改变外,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干预能力是重要的因素,社区的参与配合能够使慢病防控工作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吴雪媚 《中外医疗》2012,31(4):8+10-8,10
目的探究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及相应策略。方法以广州市番禺区居民的健康档案为平台,通过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对肿瘤、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进行以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及预防同时开展的综合性防治工作,并对防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性危险因素得到了良好控制,管理率及控制率明显升高,社区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癌症等恶性疾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生存率较原有生存率明显升高。另外,社区居民的医疗费用明显降低,医疗负担减轻,群众对现有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逐渐上升。结论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防治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策略。医务工作者需要加强重视,协调运用人群策略及高危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