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针对长期以来被患者诟病的就医"三长一短"问题,通过构建面向患者的移动服务平台,实现患者在手机上完成预约、挂号、缴费、检验检查结果查阅、医患沟通等医疗O2O服务模式。本文以我院患者移动服务平台设计与功能实现为例,分析其应用效果与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方法:通过学习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政策理论及服务规范,运用到实践中指导开展工作。结果:在全市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已规范实施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结论:掌握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落实慢性病患者分类干预要求,对规范实施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中社区护士在慢性病管理方面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服务的3103例慢性病患者。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一次健康体检、药物指导、生活方式干预、辅助检查、健康教育以及年度评估等。结果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均较2015年明显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中社区护士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慢性病患者管理中涉及知情同意的两部分内容: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二者相互交叉。通过结合慢性病防治实践,就知情同意权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归属权和应用的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卫生服务提供方应承担更多的公共卫生职责;正确处理医患双方的权限和义务;解决医患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慢性病量化行为干预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知己能量监测仪”和“知己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系统软件”对62例患有慢性病的社区居民进行饮食、运动量化干预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适宜的运动量和摄入量,同时对其不良嗜好或习惯予以纠正,对心理问题予以疏导。结果通过量化行为干预,提高了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意识,有效运动量平均增加99·7kcal,膳食结构不合理者减少了21·7%,达到了治疗性生活方式调整的目的。经强化管理期,巩固期追访,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量化行为干预模式具有科学化、个性化、数字化的特点,患者易掌握、执行,医生便于监测,是社区卫生服务对慢性病防控的突破点,也是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慢性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只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独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慢性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①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慢性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率;②健康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③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生存质量各项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病情现状和预后、治疗方法、饮食、用药常识、自我管理常识、并发症征象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率分别为84%、6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包括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总体健康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干预后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我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慢性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合适的药学服务干预方法对于患者用药疗效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650例慢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5例。观察组采用相关措施对患者用药进行药学服务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干预开始后半年内的用药依从性变化。结果:通过开展积极的药学服务干预措施,观察组6个月后的治疗总有效率8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P0.05),而干预后1~6个月的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各时期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药学服务干预在慢性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疗效和用药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胡海燕  陈捷  潘春燕  张磊 《吉林医学》2012,33(14):2957-2958
目的:探索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药物治疗结合养生、康复指导干预方式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寻找适宜的慢性病干预方式,改善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方法:通过建立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指导其养生、康复方法,结合适当治疗,随访社区慢性病患者,与社区对照人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患病情况分类统计,其中对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疾病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6%、90%、84%,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通过养生、康复干预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居民健康状况施加影响,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科医疗服务模式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1例。干预组采用全科医疗服务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模式治疗。随访观察3个月后,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及定期随诊等方面和血糖控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全科医疗综合干预措施优化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医疗配合度,使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因此应加大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通过“零级预防”对健康人群及慢性病高风险因素人群实施评估和有效干预、对慢性病实施规范管理和控制,健康管理在慢性病防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性医院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应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基地,提供以规范化诊疗为基础,以生活方式干预为重点,以密切医患关系为纽带的全方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社区老年人预防、治疗、保健、康复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方法: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社区整体护理,并进行健康干预。结果:对老年人健康干预后,不良生活习惯纠正率为66%,91.8%的居民对社区医疗护理满意;超过70%的老年慢性病人选择社区卫生服务的家庭治疗。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连续、专业的医疗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加快、生活方式变化及全球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慢性病的服务提供是卫生服务系统的难题之一,而慢性病管理模式为其创设了一个新的框架。本文主要介绍慢性病照护模式、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和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3种国外经典慢性病管理模式,从特点、应用效果、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其核心要素包括多方协同、连续性服务、患者自我管理、循证决策、信息技术支持等。以上经验为我国的慢性病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协同的管理制度,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提高服务连续性,借力智慧医疗并强化患者赋能等,以期取得更好的慢性病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NET框架TC/S结构社区慢病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日趋增多,慢性病防治已刻不容缓,目前社区卫生服务逐渐成为慢病综合防治的最佳平台。实现对慢病患者信息的管理可以提高社区服务中心慢病服务的质量,加快分析和预测慢病发展的规律,为最终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基于.NET平台三层C/S结构的社区患慢病者信息系统。旨在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和疾控中心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城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建设探索以社区为平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宜技术用于控制城市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促进社区参与和提高健康管理水平。方法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连续性、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级教育、二级随访、三级治疗分级干预流程和网络;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社区病例综合管理。结果50~60岁中老年人健康体检结论回顾性评价居民生物危险因素降低了2.87%,其中高血压发生降低了10.99%:高血糖发生降低了2.48%;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新发病例筛查登记下降了17.1%;问卷调查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80.4%。结论慢性病的发生和快速发展有效控制除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改变外,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干预能力是重要的因素,社区的参与配合能够使慢病防控工作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王素玲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1):146-147,153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后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治疗后出院的患者120例,按照病房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科护理,治疗组则给予积极的连续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pH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但PCO2、PO2值在干预后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FEV1、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arthel指数在护理干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治疗后出院的患者进行连续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血气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但不能有效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带来的威胁日渐严重, 慢病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慢病现状进行分析, 针对慢病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着重讨论了中医药在慢病防治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提出中医学倡导的整体平衡协调的健康观有助于完善适合新的医学模式下的慢病防治管理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维护模式有助于充分发挥慢病患者的自我主观能动性, 丰富且有效的干预技术为慢病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手段。提出应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自身特点和优势, 自觉将中医药融入到慢病的健康管理和防治工作中去, 采取更加积极和科学的疗效评价方法来确认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优势环节, 更加科学合理应用中医药, 走出一条中西医共同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慢病防治管理道路, 满足我国慢病防治和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广西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中缺乏有效方法实时个体化管理的困难与瓶颈,利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云平台并应用示范。方法:通过中医体质监测,对个体下达中医特色的干预计划并实时监控,同时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接口与服务。结果: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给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应用效果带来较大提升。结论:平台对于创立广西区域医共体内的中医治未病患者管理服务模式和防控方法,推进中医治未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例,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患者连续性移动服务开展情况,从架构、功能、应用效果几方面阐述连续性患者移动服务云平台构建,指出该平台应用有助于营造无接触式就医环境,有效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谢春晖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59-126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名住院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则采用全面、细致、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方法。结果:舒适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97%,对照组治疗效果85%;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提高,实验组护理服务满意度100%,对照组82%。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COPD患者,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和安全感,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