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总结了脊柱外科融合器材与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在Pub Med、Springer Link、万方等数据库以"脊柱融合器材、生物膜形成"为关键词,检索1985年1月‐2016年1月国内外有关脊柱融合器材与生物膜形成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细菌的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可能与融合器的材质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对生物膜形成最敏感精确的检测方法是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从分子机制探索椎间隙感染与椎间融合器材料的关系,可以为治疗融合器相关椎间隙感染提供充分的实验依据和思路。在众多脊柱融合器材中,钽金属在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1994—1998年我们将钛钢螺纹融合器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术后行前路融合的病例,获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5~69岁,平均50岁。颈椎外伤4例,颈椎间盘突出1例,颈椎间盘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生物降解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设计及临床实验研究。方法参阅国外相关文献,对椎间融和器的发展历史及生物降解可吸收椎间融和器的设计和临床实验研究作一综述。结果生物降解可吸收椎间融和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正常骨组织相似的弹性模量及提供坚强的初稳性,随着自身降解应力逐渐转移至骨组织,促进更好地骨性融和。结论生物降解可吸收椎间融合器是目前脊柱融和治疗中良好的医疗材料。  相似文献   

4.
自制颈椎融合器生物力学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颈椎融合器椎间融合后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椎间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比较 ,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 12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 ,分为正常对照组 (N)、自制融合器组 (MOF)、同种异体髂骨块组 (LC)和BAK融合器 (BAK)组 ,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对颈椎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 :① 3种颈椎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正常组与自制融合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②同种异体髂骨块组与自制融合器组的生物特性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③自制融合器与BAK组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自制颈椎融合器强度大、刚度高、下沉移位小、颈椎稳定好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椎间融合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外开展了椎体间钛合金螺纹支架加自体松质骨植骨填充的椎间融合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我们于1996-11~1998-04采用钛合金螺纹融合器(threadedfusioncage,TFC)治疗颈腰椎疾病8例,经初步随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0岁。其中颈椎外伤性脱位2例,颈椎病2例,颈椎间盘突出2例,腰椎滑脱2例。融合节数:颈椎前路一个椎间融合2例,2个椎间融合2例,3个椎间融合3例,腰椎一个椎间融合2例。手术方法:仰卧位,颈后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融合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我院40例腰椎手术,分为4组,根据X线片观察脊椎滑脱情况、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对各组同一椎间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术前、术后进行计算、比较。结果椎弓根固定加椎间植骨加椎间融合器组融合率较其余组明显增高。结论腰椎椎间融合器在损伤节段形成牢固的生物学融合,固定牢靠,符合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可吸收材料(PDLLA)制成椎间融合器通过将其应用于实验动物,观察其在骨融合过程中的降解情况,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基础.方法 利用猪行腰椎椎间融合术,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等方法了解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在实验动物体内融合的不同时间对骨融合情况及降解吸收情况.结果 术后1月融合器颜色变白,周围被纤维组织包裹.3个月融合区域部分完成融合,内部及表面出现塌陷,崩解.6个月融合器大部分降解吸收,仅存少量呈细小碎片状,骨融合基本完成.9个月融合器完全降解吸收,被骨组织替代融合完成.结论 可吸收腰椎间融合器是一种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满足植骨融合强度要求的良好的医疗产品.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不同材料的椎间融合器相继应用于临床,本文就不同材料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性能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良steffee钢板螺丝钉加螺纹融合器 (TFC)治疗腰椎滑脱 ,它克服了以往各种术式的缺点 ,收到满意疗效。通过对 8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此术式的手术配合 ,总结出以下配合要点 :(1)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2 )准备充足的血源 ;(3)确保输液通道通畅 ;(4 )严密监测术中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3月间,对我科收治的40例腰椎滑脱患者应用全椎板减压、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椎体间放入PEEK融合器植骨融合。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并观察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23例置入融合器后达到复位或基本复位,17例通过提拉螺钉进行补充复位。术中硬脊膜撕裂3例,1例裂口较小,术中未予处理;2例裂口较长,术中缝合后以脑棉片覆盖,紧密缝合腰背筋膜及皮肤切口,术后采取去枕头低脚高位,未见脑脊液漏出。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2例,予以脱水、营养神经治疗,均恢复满意,未遗留神经症状。结论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能发挥撑开复位和融合的双重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的关系.方法 选取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的患者1 200例, 分为无柱状上皮异位组 (A组) 、轻度柱状上皮异位组 (B组) 、中度柱状上皮异位组 (C组) 和重度柱状上皮异位组 (D组) 4组, 均行LCT检查和HC2检测.对任一项阳性者阴道镜下取活检后送病检.分别比较各组之间LCT、HC2结果、CIN及宫颈癌疾病构成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并分析年龄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关系.结果 从年龄分组来看, 各年龄组间宫颈有无糜烂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且各年龄组间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程度也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各组LCT、HC2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各组CIN和宫颈癌的患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宫颈糜烂”与宫颈病变无必然的联系.不应该把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作为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宫颈糜烂"是女性宫颈的常见状态,在妇科临床上是应用最多的诊断术语之一.Alan H.DeCherney and Lauren Nathan的世界权威教科书《当代妇产科学诊断与治疗》第9版认为:"宫颈糜烂"与宫颈癌无关.但国内目前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宫颈糜烂"与宫颈病变到底有无因果关系.就"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推拿治疗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19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对本病的治疗大部分采用非手术治疗,且尤以推拿疗法最为有效,也容易被病人所接受。现将本人自2000年以来用手法为主治疗的191例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椎曲度异常与颈交感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318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分为无交感症状组(n=284)和有交感症状组(n=34),采用Borden法测量两组患者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的颈椎曲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有交感症状组患者颈椎曲度异常发生率为67.6%(23/34),明显高于无交感症状组的50.7%(144/284)(P<0.05).结论 颈椎曲度异常可能是影响颈交感症状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丁丽娟 《医学综述》2015,(3):428-430
MUC1是最早发现的一种多功能大分子黏蛋白,正常情况下表达于多种上皮细胞和造血细胞,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预后。在生殖系统中,MUC1的表达可能与月经周期中类固醇激素的变化有关。通过对MUC1在正常宫颈及其相关病变和宫颈癌中表达的研究,提示MUC1可作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单独或联合其他生物学指标,用于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该文就MUC1的生物学功能、在宫颈病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E-Cadher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及宫颈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20例慢性宫颈炎,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及71例浸润性宫颈鳞癌进行E-Cadherin检测。结果:慢性宫颈炎、Ⅰ级不典型增生、Ⅱ级不典型增生、Ⅲ级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浸润性宫颈鳞癌、癌旁组织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0.0%、23.1%、16.7%、60.0%、95.8%及53.8%。宫颈鳞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及癌旁组织。结论:Ⅲ级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浸润型宫颈鳞癌E-Cadherin表达下调或缺失。  相似文献   

17.
宫颈常见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相互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人巨细胞病毒(HCMV)、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宫颈癌的相互关系。方法对研究组宫颈癌患者40人,对照组宫颈光滑患者60人、宫颈糜烂患者60人应用病原体培养及聚合酶联反应(PCR)法、DNA提取分型、膜式液基超薄细胞检测等方法,进行4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感染HPV16、18、31、33、35、52、58的感染率分别为97.5%和11.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HPV6、11、HSV-2、HCMV、CT的感染率分别为47.5%、20%、10%、35%,对照组HPV6、11、HSV-2、HCMV、CT的感染率分别为20%、10.83%、7.5%、20.83%,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病原微生物相互之间感染无相关性。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而HSV-2、HCMV、CT感染与宫颈癌无明确的关系,4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颈前路减压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柱状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环锯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柱状髂骨植入融合,颈托外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颈椎X线片、自我感觉、临床功能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恢复满意,植骨全部融合,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部分患者重返工作。神经功能改善依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定标准,优16例,良2例,中2例,无效1例;JOA评分由术前(9.3±2.1)分上升至术后的(15.4±1.6)分。结论前路减压植骨是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减压彻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神经恢复好,费用低等优点;术后需较长期外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柱状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环锯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柱状髂骨植入融合,颈托外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颈椎X线片、自我感觉、临床功能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恢复满意,植骨全部融合,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部分患者重返工作。神经功能改善依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定标准,优16例,良2例,中2例,无效1例;JOA评分由术前(9.3±2.1)分上升至术后的(15.4±1.6)分。结论前路减压植骨是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减压彻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神经恢复好,费用低等优点;术后需较长期外固定  相似文献   

20.
徐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144-145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09年2月同时做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多点活检及宫颈锥切术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多点活检的病检结果的差异。结果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符合者33例(63.4%),不符合者19例(36.5%);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加重9例(15.3%)。宫颈锥切术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短期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宫颈锥切术既是一种明确诊断、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的诊断方法,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具有重要价值,不能被阴道镜多点活检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