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隗瑛琦  马爱娟  谢瑾  方凯  董晶  谢晨  姜博  祁琨  赵越  董忠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4):4356-4361
背景 血清三酰甘油(TG)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TG/HDL-C)是系统性反映血脂水平的指标,不良的睡眠状况可能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探索睡眠问题对TG/HDL-C的影响并识别危险人群,有助于有针对性地通过改善睡眠减少血脂异常的发生。目的 了解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睡眠问题现状及其与血清TG/HDL-C的关联,旨在为改善睡眠质量及控制血脂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在北京市16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常住居民,收集调查对象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信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患病情况,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方式,睡眠时长及打鼾/窒息、入睡困难、中间觉醒≥2次、早醒、服用安眠药等睡眠问题,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脂四项检测。采用t检验、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与TG/HDL-C的关联。结果 13 240例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4.79±15.47)岁,平均睡眠时长为(7.47±1.30)h/d,中位TG/HDL-C为0.99(0.84),6 490例(49.02%)30 d内存在睡眠问题。睡眠处于9 h/d者TG/HDL-C水平最低,中位数为0.95(0.82),不同睡眠时长的女性人群TG/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4,P<0.01)。按是否存在睡眠问题进行分组,组间TG/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控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城乡、受教育程度、现在吸烟、30 d内饮酒、身体活动不足、高血压、糖尿病、BMI等协变量之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1种睡眠问题是TG/HDL-C升高的影响因素〔OR(95%CI)=1.05(1.01,1.08)〕;相比于无睡眠问题的人群,男性或18~44岁人群存在≥1种睡眠问题是高TG/HDL-C的影响因素〔OR男(95%CI)=1.05(1.01,1.09);OR18~44岁(95%CI)=1.06(1.01,1.10)〕。结论 北京市18~79岁成年人睡眠时长过长或过短,打鼾/窒息/入睡困难、服用安眠药等睡眠问题可能影响血清TG/HDL-C,男性及45岁以下人群作为高危人群应采取改善睡眠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癫痫儿童伴睡眠障碍的睡眠结构特点及睡眠干预对癫痫儿童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3例癫痫伴有睡眠障碍的患儿(观察组,主要表现为睡眠中肢体抖动、夜间癫痫发作后睡眠不宁、睡眠中易惊、入睡困难、反复觉醒和睡眠呼吸暂停)和25例正常对照儿(对照组)进行多导睡眠脑电监测;分析夜间睡眠结构,并对睡眠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观察组患儿实施3个月的综合睡眠干预,通过规范作息时间、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睡眠咨询,引导患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鼓励患儿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及行为矫正,改善睡眠状况。对干预前后的睡眠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睡眠效率下降,深睡期(非快速眼动Ⅲ~Ⅳ期睡眠)时间缩短,非快速眼动Ⅳ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快速眼动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均减少,总觉醒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3个月综合睡眠干预后,患儿睡眠潜伏期、总觉醒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癫痫患儿应进行睡眠情况评价,对伴有睡眠障碍的患儿实施睡眠干预,应作为癫痫治疗及护理的一部分,有效改善睡眠障碍有助于控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3.
合肥市856名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为改善儿童睡眠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合肥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于2018年4~6月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对合肥市瑶海区、新站区856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调查,观察比较学龄前儿童就寝时间及夜间睡眠时间,分析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日就寝时间为21:39,夜间睡眠时间为(9.72±0.62)h。23.01%儿童就寝时间晚于22:00,61.45%儿童夜间睡眠时间<10 h。总体睡眠问题发生率为790名(92.29%),以睡眠焦虑774名(90.42%)、就寝习惯不良757名(88.43%)、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580名(67.76%)、白天嗜睡576名(67.29%)最常见,儿童与家人同床睡眠率高达667名(77.92%)。同床睡眠是儿童睡眠质量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88,P<0.001)。结论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睡眠习惯不良较为普遍,应引起家长和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4.
BackgroundWeightlifting is a power and dynamic strength game. Performance of weightlifters during competition depends on absolute and relative power output achieved by them. To enhance power and strength in weightlifters, training programmes have frequent high-intensity exercise sessions. On an informal interaction with the sportspersons, they often complain of problems after intense training. There was a felt need to analyse the problems they perceive after intense training.MethodA feedback form was developed after brainstorming with coaches and sports medicine physicians of a sports institute. Thirty-six male weightlifters aged 19.78 ± 4.71 yrs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of an institute participated after obtaining informed consent. The feedback form was collected and analysed.ResultAfter an intense exercise, participants reported complaints such as increased fatigue (n = 27), sleep problems (n = 26), restlessness (n = 18) and decreased appetite (n = 12). Of the sleep problems, 69.4% (n = 25 out of 36) noticed worsening of sleep, 50% (n = 18) noticed sleep was light after intense training, 58.3% (n = 21) felt difficulty in falling asleep, 47.2% (n = 7) complained of frequent waking up during sleep at night and 77.8% (n = 28) felt sleepy after waking up.ConclusionIntense training encounters certain problems such as fatigue, sleep disturbances, restlessness and decreased appetite.  相似文献   

5.
背景 睡眠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有研究显示睡眠时间与中医体质相关,但关于睡眠时间、入睡时刻对阴虚体质的影响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探讨睡眠时间、入睡时刻对阴虚体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体检人群中施测。采用中医体质量表中的阴虚质亚量表评价受试者阴虚体质程度,根据得分均值将调查对象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睡眠时间和入睡时刻的信息分别由调查员询问“你平均每天睡觉时间是多少”和“你平常几点入睡”进行收集。将睡眠时间分为<6.0 h/d、6.0~6.9 h/d、7.0~7.9 h/d、8.0~8.9 h/d和≥9.0 h/d,入睡时刻分为<23:00、23:00~23:59、≥24:0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间和入睡时刻对阴虚体质的影响。结果 共发放问卷2 170例,回收问卷 2 170例,删除442例,共纳入1 728例,有效回收率为79.6%。1 728例患者阴虚质亚量表得分为(23.5±15.0)分,将得分≥23.5分设为高分组,得分<23.5分为低分组。其中高分组884例,低分组84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睡眠时间7.0~7.9 h/d为参照,睡眠时间<6.0 h/d〔OR=1.926,95%CI(1.014,3.658)〕、6.0~6.9 h/d〔OR=1.503,95%CI(1.115,2.027)〕、≥9.0 h/d〔OR=1.975,95%CI(1.087,3.589)〕是阴虚体质的危险因素(P<0.05);以入睡时刻≥24:00为参照,入睡时刻为<23:00〔OR=0.576,95%CI(0.413,0.803)〕和23:00~23:59〔OR=0.579,95%CI(0.438,0.765)〕是阴虚体质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以及凌晨以后入睡均增加阴虚体质风险。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somnia incidence and treatment status of military retired cadres and offer an instruction for their health care.MethodsWe designed a questionnaires composed of general information, health-related factors, diseases, etc. Insomnia manifestations included regular sleep time, shorten sleep time and extent, time of falling asleep, sleep quality, difficultly returning to sleep after awakening at mid-night, insomnia time, etc.ResultsA total of 4759 questionnaires (94.2%) were reclaimed. Dyssomnia was found in 1843 persons (38.7%), including 1006 cases of transient insomnia (44.0%) and 837 cases of acute insomnia (36.6%).ConclusionAbout one third of the examined military retired cadres have sleep problems, so they should enhance the health care consciousness and receive proper nurse an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1个月至5岁儿童睡眠时间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Jiang F  Yan C  Wu S  Wu H  Zhang Y  Zhao J  Jin X  Xu J  Li R  Shen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1):736-739
目的 了解上海市1个月-5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1999年和2000年8-9月间在上海5个行政区随机抽3266名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调查的应答率为97.83%。结果 上海地区小于48个月的儿童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国外报道的同年龄段儿童睡眠基本需求量。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抚养人的睡觉时间少、孩子属困难型气质、与父母同睡等。结论 目前上海地区小年龄组儿童睡眠时间偏少,其主要影响因素以社会家庭环境因素为主,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睡眠行为的不正确应答。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国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和自行设计的一般状况调查表对首次确诊的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调查,探讨男性T2DM与睡眠相关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40岁的男性T2DM患者,对照组为>40岁非T2DM的男性患者,共156对。采用t检验及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睡眠质量及相关睡眠行为(午睡情况、晚睡情况、打鼾情况、入睡困难情况、夜间睡眠充足与否及睡眠质量)与男性T2DM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6个因子分值及PSQI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进入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睡眠相关行为因子为午睡情况、晚睡情况、打鼾情况、入睡困难情况、夜间睡眠充足与否及总体睡眠质量(PSQI测评总分)等,与男性T2DM发病存在关联。结论晚睡、打鼾、入睡困难、夜间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因素可能为男性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适当午睡可能是男性T2DM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干预方法对婴儿体格生长与睡眠觉醒模式的影响及对婴儿睡眠问题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5-8月自愿在该院健康管理的600例1月龄健康婴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监护人填写睡眠问卷,均接受每月普通儿保常规指导随访至6月龄.干预组由睡眠专科医生发放婴儿睡眠健康教育宣传页进行睡眠认知教育和睡眠问题咨询,对睡眠问题婴儿按睡眠健康处方进行综合干预.结果 比较两组婴儿体格生长指标、睡眠觉醒模式指标和睡眠问题发生率:(1)干预组婴儿身高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2)干预组夜醒次数、夜醒时间、白天睡眠次数、白天睡眠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夜间总睡眠时间较对照组增加(P<0.05),入睡潜伏期、入睡时间、白天小睡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6月龄时睡眠问题在夜醒过度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入睡超时、觉醒/就寝节律紊乱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早期干预策略能够对0~6个月婴儿体格生长及睡眠觉醒模式产生有利影响,能减少婴儿睡眠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睡眠行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老年人睡眠行为的特点。方法 以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山东省城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3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调查工具包括睡眠行为与睡眠质量评定量表(SBQS)以及一般项目调查表。全部资料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资料完整者1805人(调查应答率为90.1%),其中男性858人,女性947人。老年人一般晚9时半左右上床,入睡时间需要半小时左右,早上5时40分左右起床,每晚睡眠7小时零10分钟左右。有近1/2的男性和1/3的女性有午睡习惯。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者分别占19.6%、20.8%和5.0%。2.8%的老年人睡眠时相提前。结论 老年人的睡眠行为具有自身的特点,需要针对这些特点采取应对措施,以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的睡眠呼吸状况,了解学龄前儿童经常打鼾、睡眠呼吸困难或障碍的发病率。方法对1964名3~7岁儿童父母发送儿童睡眠呼吸情况调查表,收回完整填写的调查表1514份,返回率为77.08%。结果1514名儿童中,睡眠中经常打鼾为93名(6.14%),不经常打鼾(包括偶尔打鼾和从不打鼾)为1421名(93.86%)。经常打鼾儿童中夜间睡眠呼吸困难或暂停等呼吸障碍症状的发病率为31.2%,显著高于不经常打鼾儿童的1.2%(P〈0.01)。经常打鼾儿童夜间睡眠不稳定的发生率为57.0%,显著高于不经常打鼾儿童的20.1%(P〈0.01)。经常打鼾儿童好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差的发生率为64.5%,显著高于不经常打鼾儿童的14.8%(P〈0.01)。结论经常打鼾儿童有较高的呼吸障碍发病率,其日间症状好动以及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较差,夜间较容易出现惊醒和遗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睡眠行为(睡眠时长、睡眠效率、入睡时间)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提示阳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基因位点与IS风险的关联,以及睡眠-基因交互作用与IS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北京市房山家系队列,在基线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测和基因型检测。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睡眠、基因与IS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 648人,平均年龄(58.5±8.7)岁,其中IS患者有1 316人。相比于非患者,IS患者睡眠时长≥9 h、睡眠效率 < 80%及入睡时间早于22:00占比更高(P均 < 0.05)。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下,未见睡眠时长与IS风险的线性关联(OR=1.04,95%CI:0.99~1.10,P=0.085)。睡眠效率与IS风险呈线性负相关(OR=0.18,95%CI:0.06~0.53,P=0.002);相比于睡眠效率≥80%,睡眠效率 < 80%的IS风险为其1.47倍(95%CI:1.03~2.10,P=0.033)。相较于在22:00—22:59入睡,入睡时间早于22:00的IS风险是其1.26倍(95%CI:1.04~1.52,P=0.017)。多因素模型发现ABO基因上rs579459位点与入睡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40),rs579459致病等位基因T个数为2时,相比于入睡时间22:00—22:59,早于22:00入睡者IS风险显著升高,为其1.56倍(95%CI:1.20~2.04,P=0.001),而致病等位基因个数为0或1时无显著关联。仅调整性别、年龄、家系的模型中,睡眠时长与PITX2基因上rs2634074致病等位基因T的个数对IS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33)。结论: 睡眠效率降低与IS风险增高有关,入睡时间早于22:00与较高的IS风险相关。入睡时间与ABO基因上rs579459和IS风险存在交互作用;睡眠时长与PITX2基因上rs2634074和IS风险可能存在潜在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群众的心理状况和影响因素,了解群众心理需求及干预措施,在突发公卫事件时为群众提供心理干预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20年2月1日—3月5日南宁市高新区859名18~80岁居家隔离者行心理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进行比较,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筛选心理状况影响因素。  结果  832名研究对象中一般居家隔离者有773人,重点居家隔离者有59人。存在焦虑、抑郁和心理压力的重点居家隔离者比例分别为76.27%(45/59)、84.75%(50/59)、84.75%(50/59),一般居家隔离者比例分别为70.38%(544/773)、76.46%(591/773)、76.46%(591/7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类人群最喜欢的心理援助是微信或QQ辅导,最想了解的心理知识是自己如何缓解心理压力。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女性、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早醒是焦虑的危险因素(均P < 0.05);女性、入睡困难和维持睡眠困难是抑郁的危险因素(均P < 0.05),与18~39岁年龄组比,40~59岁年龄组不易出现抑郁(OR=0.590, 95% CI:0.420~0.840);与18~39岁年龄组、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入睡困难者比,40~59岁年龄组、硕士及以上者和非入睡困难者不易出现心理压力。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对群众心理健康有影响,性别和睡眠质量是心理应激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对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了解临床中成人不寐患者的一般情况、睡眠情况及中医证候特征与规律。[方法]利用研制的成人不寐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017年8月—2018年2月以不寐为主诉的成人患者进行预调查,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PSS及Modele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75份,其中被调查者66.67%为女性,平均(56.20±14.19)岁,以60~79岁年龄的人数最多,61.33%的患者是高中及以上学历,44%的患者是脑力劳动为主者;76%的患者有既往病史,涉及43个疾病。90.67%的患者为慢性不寐,81.33%为入睡困难,92%为混合型不寐,PSQI(15.12±3.22)分。73.33%患者的病因病机是情志失调,37个常见中医症状,30.67%属心脾两虚证。[结论]本次预调查的成人不寐患者以女性、老年人、脑力劳动者为主,文化程度较高,常伴有多种内科疾病;以慢性病程为主,以入睡困难者最多,多为混合型不寐;最主要的病因病机是情志失调,常见中医症状除睡眠相关主症外,常伴随精神情绪及日间功能下降症状,证候类型以心脾两虚最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石河子市学龄儿童的睡眠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12月在石河子市各小学随机抽取1—6年级学龄儿童993名,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2.3%,其中睡眠不安、肢体有抽动者占36.5%,睡眠时磨牙4.2%,夜间频繁惊醒2.5%,梦呓2.4%,睡眠时频繁打鼾1.5%,遗尿1.3%,梦游1.3%,夜间憋气或呼吸困难0.7%,呼吸暂停0.2%,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常患感冒、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卧房内有电视、与父母同睡、家族中有人有睡眠障碍及有学习困难史等。结论:石河子市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引起睡眠障碍的因素较多,应引起社会和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春市公务员的睡眠状况和行为生活习惯,分析影响公务员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公务员睡眠质量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40名长春市某直属机关在职公务员为调查对象,在调查人员现场指导下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使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全国理事李建明编制的《睡眠状况自测量表》(SRSS),采集调查对象的睡眠状况,总分≥23分为睡眠障碍;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和生理健康状况等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并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与睡眠质量是否存在关联。结果:长春市公务员SRSS平均22±6分,睡眠障碍率为40.4%,χ2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值夜班情况共3个因素与睡眠质量不良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和值夜班情况为睡眠障碍危险因素。结论:长春市公务员睡眠质量不良情况非常普遍,应重点关注女性和值夜班的人,提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并减少值夜班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术后主观睡眠质量。方法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总分为:12.57分±4.70分,发生睡眠障碍52例(86.67%)(AIS总分≥7),明显高于对照组(11例,18.33%)。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入睡时间,夜间苏醒程度,早醒程度、总睡眠时间、总睡眠质量,白天情绪、白天身体功能、白天思睡各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存在明确的主观睡眠指标的异常,乳腺癌术后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确诊为OSAHS并接受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3岁16例(15.1%)、3~6岁64例(60.4%)、>6岁26例(24.5%).83例(78.3%)患儿行腺样体联合扁桃体切除术,23例(21.7%)行单纯腺样体切除术.术后门诊随访,随访期间对出现并发症的患儿联合儿科进行诊治.结果 所有患儿手术均顺利,术后夜间睡眠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3例患儿术后1 d出现发热(1例反复高热),经儿科抗感染、退热等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所有患儿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6.0±1.4)个月.术后12个月时,88例(83.0%)患儿治愈、13例(12.3%)好转、5例(4.7%)无效.术后6个月内<3岁患儿有1例复发,术后12个月<3岁患儿有5例复发(31.2%,5/16),而3~6岁、>6岁手术患儿无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例<3岁患儿在术后12个月内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联合儿科随诊及抗感染、免疫调节等积极治疗后治愈.结论 手术切除仍是儿童OSAHS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应根据阻塞病因的不同选择相应术式;对3岁以下患儿应在评估风险及预后的情况下慎重手术;术后随访及相关并发症处理时应与儿科医师配合,以减少远期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儿童同房间共眠可能影响其睡眠质量,并引发一系列睡眠问题。目的 调查广州市小学生同房间共眠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广州市登记在册的小学名单,2014年应用随机数字法抽取1所省重点、1所市重点和1所区重点小学符合研究标准的2 462名在校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式化睡眠问卷调查小学生最近1年的睡眠状况,问卷包括5部分:基本资料、家庭资料、父母资料、睡眠问题及儿童通常是否自己睡一间房?并依据最后一部分结果将儿童分为非共眠组和共眠组。问卷经学生带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填写,1周内交回。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 462份,回收有效问卷2 345份,有效回收率为95.2%。2 345名小学生中,男1 218名,女1 127名;年龄(9.5±1.7)岁;共眠1 217名(51.9%),非共眠1 128名(48.1%)。两组儿童年龄、近1年规律服药情况、单亲家庭情况、就寝环境、居住面积情况、家庭月收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岁儿童同房间共眠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χ2趋势=30.91,P<0.01)。非共眠组儿童母亲、父亲年龄均大于共眠组(P<0.05);两组儿童母亲不愿晨起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父亲文化程度、晨起口干、惊醒、不愿晨起、经常流汗、日间困倦、入睡困难、晨起头痛、睡眠感缺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打鼾、惊醒、不愿晨起、经常流汗、经常翻身、日间困倦、特殊俯睡体位、磨牙、尿床、呓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713,95%CI(0.659,0.772)〕、单亲家庭〔OR=1.348,95%CI(1.098,1.655)〕、儿童打鼾〔OR=1.115,95%CI(1.020,1.219)〕、居住面积〔OR=0.908,95%CI(0.826,0.997)〕是小学生发生同房间共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广州市小学生与其家人同房间共眠状况较普遍(51.9%),低龄、单亲家庭、儿童打鼾、居住面积小是其同房间共眠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成都市学龄儿童的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05年9月~11月在成都5个城区随机抽取2848名学龄儿童,进行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的问卷调查.结果 成都市学龄儿童的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而逐年减少,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58.08%.其中遗尿发生率为5.65%,梦呓为16.15%,睡眠不安为34.34%,梦游为2.84%,磨牙为22.86%,打鼾为10.92%,呼吸暂停为0.77%,呼吸困难为3.12%,梦魇为11.76%.男童梦游、打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睡眠不安、磨牙的发生率有年龄差异.影响儿童发生睡眠障碍的因素有是否参加补习班、特长班;是否服用影响神经系统的食物、药物;是否经常从事兴奋性活动;抚养人,母亲孕期及产后是否有情绪低落;是否患有食物或药物过敏等.结论 目前成都市学龄儿童的睡眠时间普遍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这一现象应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