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总结北京市城区120急救需求区域、时间分布规律,为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急救中心调度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北京市2010年120急救需求量及未满足量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北京市六大城区120急救需求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西城区、东城区、石景山区。120急救需求量均在4:00~5:00最少,此后逐渐增多,在9:00~10:00达到最高峰,以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在20:00~21:00形成第二个小高峰,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在21:00~22:00形成第二个小高峰。各城区120急救需求未满足量在4:00~6:00最少,此后逐渐增多,在11:00~12:00达到最高峰,以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均在19:00~20:00形成第二个小高峰。朝阳区急救需求未满足量最多,石景山区最少。结论北京120院前急救需求具有区域、时间分布特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急救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工作效率,更好地满足市民急救呼叫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的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上门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2017年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北京市6个城区中抽取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在东城、西城、石景山区各抽取1家,在海淀、朝阳、丰台区各抽取3家),在4个郊区中抽取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在昌平区抽取4家,在通州、顺义、房山区各抽取2家)。从以上2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各抽取1名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市区组(12名)和郊区组(10名)分别进行访谈。采用专题小组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上门医疗服务在家庭病床、家庭护理、家庭访视和家庭健康咨询4个方面均有涉及。作为上门医疗服务的主体,全科医生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上门医疗服务质量;因居民对家庭护理需求量大,上门医疗服务中社区护士工作量最大。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共提炼出5个主题:(1)上门医疗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年人对居家医疗与护理的迫切需求;(2)上门医疗服务存在潜在的医患纠纷和医疗风险;(3)上门医疗服务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4)医护人员上门医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5)目前上门医疗服务能力有限,服务水平城乡之间存在差别。结论 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满足了失能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但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配套管理体系和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上门医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宋爽  吴欣  胡凌娟  王杉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229-1234
背景 上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易发生医疗风险、医患纠纷、人员配置不足等问题,致使医务人员不愿意主动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最终导致社区上门医疗服务供给量不足。目的 了解社区医务人员上门医疗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上门医疗服务顺利开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2018年1—2月对北京市A区30家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上门医疗服务相关文献设计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机构出诊资源配置状况、出诊关注的问题及是否愿意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务人员上门医疗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总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有效回收率为91.7%。社区医务人员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意愿率为66.5%(183/27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岗位、工作年限、是否关注医患纠纷、是否关注出诊补助和绩效评定是医务人员有无上门医疗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务人员有意愿提供上门医疗服务,但意愿仍有待提高。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增加社区上门医疗服务供给量;健全法律保障制度,增强医务人员法律保护意识,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完善上门医疗服务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有助于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上门医疗服务意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财政资金投入产出效率,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以北京市朝阳区20家财政统筹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社管统筹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内部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财政资金投入和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分析朝阳区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率。其中,投入指标包括经费投入、在岗职工总数、业务用房面积;产出指标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医疗服务工作量、服务质量综合评分。结果 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平均值均>0.900。其中,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财政统筹类、5家社管统筹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技术效率为1.000,卫生服务有效,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其余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技术效率均<1.000,卫生服务无效,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进一步改进效率显示,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非纯技术有效的5家财政统筹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医疗服务工作量,同时提高服务质量综合评分,平均分别增加11 371、73 072、1.60分;非纯技术有效的4家社管统筹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医疗服务工作量,同时提高服务质量综合评分,平均分别增加81 989、590 544、4.75分。结论 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财政资金投入产出效率总体较高,但5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应积极采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水平,提高卫生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地区的传染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情况,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方法于2009年10月和2010年6月两个时间点,对在北京市四个城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顺义区)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传染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传染病患者,以慢性疾患如肝炎、结核为主;急性传染病以腹泻为主。患者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首选综合/专科医院就诊;但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综合/专科医院合作关系良好,愿意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并留存病案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患者希望通过就诊时医生的讲解和参加系统的传染病知识讲座来获取相关知识;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诊疗水平、与综合/专科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综合/专科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形成有利于患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综合/专科医院的三方互利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电子病历的质量,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病历、处方书写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等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方法抽查2006年6月~2007年3月北京市东城区94名社区医生的电子病历,按电子病历的质量控制流程图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质量控制后,诊疗记录的合格率从88.55%提高至98.86%,电子处方合格率从71.87%提高至94.30%,知情同意书规范签署率从51.85%提高至94.91%。结论电子病历的质量控制有利于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病历、处方书写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等医疗行为。  相似文献   

7.
曾学军  沙悦  王芳  沈蔷  王辉  曹桂丽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8):3500-3507
本文就“新医改形势下全科人才培养”进行主题研讨。其中,曾学军主任就全科医生培养目标、全科师资队伍建设发表意见,沙悦副教授从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3个方面总结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全科人才培养中的做法,王芳主任提出了东城区全科人才培养中的尚存问题和对策建议,沈蔷副主任介绍了东城区信息化教学模式,王辉主任总结了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面的实践,曹桂丽医生分享了在北京协和医院与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联合举办的培训中的收获与体会。希望本文可以对各地区开展全科医生培训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非瓣膜心房颤动病人日常抗血栓治疗现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uo HJ  Su JL  Zeng H  Yuan BH  Yao C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3):2328-2331
目的 了解北京市非瓣膜心房颤动(房颤)病人日常抗血拴治疗现状,发现房颤病人脑卒中预防存在的问题。方法从北京市城8区(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崇文区、宣武区、石景山区、丰台区)选择8所三级医院和7所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内科医生对门诊或病房非瓣膜房颤病人采取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583例病人中75%来源于门诊。其中64.3%来源于三级医院,35.7%来源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9%房颤病人服用华法林,其中39.1%国际标准化测量值(INR)控制在2.0~3.0。68.2%病人华法林服用时间在1年以内。5.7%病人曾经服用华法林。59.3%房颤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其中85.7%剂量在76~150mg/d,无一例剂量达到325mg/d。18.9%房颤病人未接受任何抗凝治疗。房颤病人不服用华法林的主要原因来自两方面:78.6%病人没有获得抗凝建议,75%以上病人缺乏抗凝知识。房颤病人卒中患病率22.8%,服用华法林者脑卒中患病率22.0%,服用阿司匹林者脑卒中患病率为24.3%,不采取任何措施者脑卒中患病率为21.3%,脑卒中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58)。结论 北京非瓣膜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率低于抗血小板治疗率,华法林服用率在我国处于较高水平,但服用时间短,效果欠佳。脑卒中高危房颤病人阿司匹林服用率过高,剂量偏低。提高房颤病人抗凝治疗一方面要改变医生的行为,一方面提高病人抗凝治疗相关知识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电子病历质量控制体系,并通过实际应用验证该体系在提高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电子病历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 以前期社区卫生网络系统为基础,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电子病历质量控制体系,对北京市东城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医生按质量控制体系进行管理,并比较2006年下半年~2008年上半年电子病历质量的变化.结果 电子病历的优秀率从25.55%提高至3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7,P=0.001);合格率从86.19%提高至9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0,P=0.000).结论 电子病历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可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医疗质量,规范社区诊疗行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医学模式理念强烈撞击着原有的生物医学理念、管理思路和服务模式,同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思路和服务管理模式。◆一体化管理模式(1)质量控制一体化服务管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医院感染等管理、培训和考评制度及用药规范、收费标准、行风达标等管理规定;各社区办公室坚持每月对社区站进行医疗文书、诊疗行为规范、健康档案等质量检查;社区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急诊急救技能培训与操作考试;部分大型综合医院成立了“质量控制中心”,并初步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质控中心”统一对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了解广州市天河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发展现状,为推进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问卷,对2015年2-7月天河区内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普查,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人力资源情况、财务收入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等;采取偶遇的<方法,对区内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34名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路程、设施设备、诊疗技术、服务态度等项目的满意度。 结果 居民对天河区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总体达到比较满意水平,对就诊路程、流程的满意度最高(4.28±0.71、4.23±0.65),对设施设备及诊疗技术的满意度最低(3.95±0.81、4.06±0.68),不同职业人群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政府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硬件条件较为落后、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 结论 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吸引优质资源下沉的机制、注重发挥医保杠杆调节功能、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将有助于推动天河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各基层卫生机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分析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制约因素,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沙坪坝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不合理;医护人员及公共卫生人员配置不合理;慢性病诊治基础药品配备不齐;医疗服务能满足基本需求,但设施设备配备不足;慢性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结论:应优化整合卫生资源,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药品、诊疗及辅助检查设施设备配备,提高慢性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姚能亮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2):1455-1458
目前,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已经不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老弱患者更需要居家医疗。中国的居家医疗项目极少,服务内容以护理、全科、康复服务为主,服务人员主要是护士。目前服务模式共有4种,包括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服务、以医院集团为代表的整合型服务以及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单纯居家医疗服务。这些医疗机构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初衷有所差异,收入模式也不相同,但均在满足老弱患者的需要。本文描述目前中国居家医疗的服务模式以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社区居家养老是一项治理养老难题的社会福利政策,各地区在实践中均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绕贯彻落实北京市、丰台区两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提升工程,以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围绕居民个人及家庭健康需求组织服务,以人工智能、电子数据、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为支撑,整合社区资源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精细化、精准化、可及性的医疗服务,探索形成了基于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IFOC)模式的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模式。本文主要对该模式进行介绍,并分析其优势和尚存问题,从而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分析远程监护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构建家庭急救监护网络系统的研究。方法:该系统由家庭部分、救护车部分、社区部分和医院中心站四部分组成,并以深圳宝安人民医院和其所辖的十个社康站作为研究基地,对患者的重要生理参数实行远程监护。结果:将家庭、社区、院前、院内急救与危重症监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功能强大的家庭急救监护网络系统,将在医院才能实现的急救监护功能延伸到社区和家庭。结论:该系统的研究能够促进疾病的早诊早治,减少院前猝死率,提高急救水平,降低疾病死亡率,提高老年人或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加强医疗服务体系间的联系、合作,缓解医疗卫生资源的缺乏和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6.
余岳玲 《安徽医学》2015,36(8):1031-1033
目的:通过对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探讨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措施。方法调查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内容共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培训、监测、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以及手卫生现状。结果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组织建设、制度制定、人员要求、预防控制基础措施较规范。但人员培训、重点部门与环节管理欠规范;执行卫生行业标准不力,特别是未规范执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3个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缺乏监督检查机制,各种监测方法欠准确。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组织体系较为规范,但还存在薄弱环节。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力度和加强培训频次;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大医院感染管理的投入,包括增加人员和增添设施。  相似文献   

17.
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迅速增加,以全科医生团队为基础、面向家庭的上门医疗服务成为世界新趋势。目前我国的上门医疗服务还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系统的运作机制。目的 基于失能老年人的视角,探讨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构建合理化社区上门服务体系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2018年5-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8名失能老年人的主要照顾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内容包括对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情况、了解程度、利用情况及其满意度和具体意见建议等。2018年7-9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北京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70名失能老年人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照顾资源、对上门医疗服务项目内容的利用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质性研究发现上门医疗服务能部分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需求,但患者担心上门医疗费用较高且无法医保结算、上门医疗服务知晓率低、社区卫生机构的上门医疗服务能力有限,影响了上门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量性研究结果显示:370例失能老年人平均年龄(80.9±8.4)岁,202例(54.6%)中度、重度失能,256例(69.2%)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168例(45.4%)需要聘请保姆照顾;314例(84.9%)愿意接受上门医疗服务,但仅76例(20.5%)实际利用过社区上门医疗服务,利用程度较高的前5项服务项目依次是测量血压血糖心电图〔49(13.2%)〕、康复型家庭病床〔26(7.0%)〕、治疗型家庭病床〔22(5.9%)〕、化验标本采集〔22(5.9%)〕、定期性家访〔21(5.7%)〕;56例(15.1%)不愿意接受上门医疗服务,不愿意接受上门服务的前5位原因依次是担心收费较高〔39(69.6%)〕、担心费用无法报销〔23(41.1%)〕、不了解服务项目内容〔21(37.5%)〕、认为服务内容少或能力有限〔14(25.0%)〕、担心泄漏个人隐私〔14(25.0%)〕。结论 北京市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负担沉重,对上门医疗服务需求迫切,社区上门医疗服务呈现“高意愿,低利用”的现状,建议推动医保支付和社会保险改革,提升社区卫生机构的上门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宣传和引导,促进上门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能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通过各种路径测算出各项医养结合服务的人力成本,为中心与居家及各类养老机构进行医养结合服务结算,以及中心内人员绩效分配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1—2月,由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服务所涉及的科室(即全科、中医、口腔、康复、护理、检验、放射和功能科)执行人代表,通过小组会议的形式,分别对各科室所提供的服务项目的人力成本的构成要素:人力消耗与耗时、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进行填写,同时由人事科对医养结合服务所涉及的医务人员2016年和2017年薪酬资料进行采集并审校,在中心项目组核心成员小组会议讨论确认不同科室间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相似或相同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引入标化价值模型,对医养结合服务的人力成本进行测算。结果 中心可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共572项,其中收费项目518项,纳入医保的项目511项。项目均可服务于各类养老场所的老年人,其中283项服务只能在中心内提供,其他289项可上门提供。经测算,人力成本最低的是挂号费服务,为2.13元;人力成本最高的为牙开窗助萌术(骨内)、阻生牙拔除术(未完全萌出)、阻生牙拔除术(骨性埋藏)、根尖切除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为506.27元;其中,可以向福利院、养老院、社区养老机构、居家的老年人上门提供的服务中,最低的为贴敷降温,为6.73元;最高的为血液疟原虫检查,为190.54元。结论 本研究测算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能提供各项医养结合服务的人力成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为中心与居家及各类养老机构进行医养结合服务结算,以及中心内人员绩效分配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胡文爽  张柠  封国生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1982-1988
背景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级诊疗制度是实现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而慢性病管理又是分级诊疗的重点内容和推进突破口,然而我国基层服务能力不足,未能满足慢性病患者的需求,无法有效引导患者至基层就诊。目的 分析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医疗服务的相对满意度及重要性感知,探讨影响患者选择就诊机构的关键因素,为完善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北京市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内、外各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8年7月,对慢性病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慢性病患者就医选择情况,以及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重要性感知。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社区医疗服务相关因素公因子,建立坐标轴探索各因素相对满意度与重要性关系,进一步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选择就诊机构的影响因素。结果 因子分析共提取医疗服务质量感知、服务可及性及医疗费用3个公因子。医疗服务质量感知方面,相对满意度评分为(6.4±2.3)~(8.3±1.7)分,联盟内、外患者评分顺位相同;重要性评分为(8.3±1.5)~(9.0±1.2)分,联盟内、外患者评分前3项均属于此公因子。服务可及性方面,相对满意度评分为(8.1±1.8)~(9.0±1.3)分,其中联盟内“候诊时间”短于联盟外(P<0.05);重要性评分为(8.0±1.7)~(8.5±1.4)分。医疗费用方面,联盟内外患者相对满意度均最低;重要性评分,在两组内顺位相差5位次,联盟内患者对其评分顺位最低(第10),而联盟外则居中(第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疗服务质量感知、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所在社区是否属于联盟内是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尚未达到患者预期,应补足卫生人员、探索个性化管理方式、提高药品配置能力。服务可及性高,但患者对候诊时间的获得感较低,应科学测算资源配置水平,以应对社区就诊人数增长所带来的挑战。样本地区患者对社区医疗费用的敏感度较低,需完善医保政策及患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