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单束重建术和双束重建术重建ACL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0-05~2012-08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4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例采用的单束重建术(A组),18例采用的双束重建术重建ACL(B组).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征检查以及轴移试验的比较,并采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分.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前抽屉试验,Lachman征检查以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②每组患者经治疗后的Lysholm和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进行Lysholm和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显示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束前交叉韧带和双束韧带前交叉韧带重建均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关节镜下行单束前交叉韧带和双束韧带前交叉韧带重建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赵小泉  蒙剑德  陈璞 《中国现代医生》2014,(12):136-138,141
目的 探讨膝前交叉韧带(ACL)发生损伤后采用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传统单束重建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抽选我院2008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131例膝ACL损伤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n=65例,采用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和观察组(n=66例,采用关节镜下ACL双束重建),观察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稳定性评分、Tegner体育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IKDC、Lysholm以及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IKDC、Lysholm以及Tegn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KT-1000测定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屈膝90.的移动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屈膝90.关节活动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RI及X线复查安全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双束重建比单束重建更能满足膝关节生物力学平衡,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经胫骨隧道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双束八股解剖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2018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3例ACL断裂患者资料,其中男78例,女25例,年龄18~45岁,平均(26.8±5.86)岁;左侧47例,右侧56例,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经胫骨隧道打股骨骨隧道,ACL双束八股解剖重建。按照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评分标准和膝关节自我效能量表K-SES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12~42个月,平均(24±8.18)个月;手术前、末次随访评分比较,Lysholm评分分别为(48.41±4.44)分和(95.34±1.9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KDC评分分别为(44.05±4.36)分和(95.66±1.8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gner评分分别为(2.84±0.95)分和(6.15±0.8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膝关节自我效能量表K-SES量表(3.10±0.83)分和(7.12±1.1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103例患者前抽屉试验阴性,轴移试验阴性。98例(95.1%)Lachman试验阴性,5例(4.9%)Lachman试验1°阳性。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经胫骨隧道双束八股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恢复伤前活动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行自体单束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36例ACL断裂患者,所有患者全部通过经前内侧入路实施自体单束四股腘绳肌腱重建ACL,随访1 a,应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为(52.46±6.28)分,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为(87.92±5.54)分,术后1 a Lysholm评分为(92.03±3.63)分。患者术后6个月、1 a的Lysholm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实施自体单束四股腘绳肌腱重建ACL,对于促进膝关节的功能恢复,保持膝关节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迅 《安徽医学》2009,30(5):552-55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纽扣钢板固定双束四股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关节镜下以双束四股自体腘绳肌肌腱作为ACL替代物,应用缝线纽扣钢板进行移植物固定,对9例ACL断裂的患者行ACL双束重建术。结果9例患者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均在正常范围,术后Lachman试验:8例≤1+,1例2+,轴移试验9例均为阴性,术后1年患侧膝关节前向稳定性等于或者好于健侧,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5.8±6.8,术后1年时为98.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所有患者均能恢复向前变速跑步能力而无跛行。结论关节镜下利用双骨道双束腘绳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ACL韧带是一种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15例患者,采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获得随访3~12个月。膝关节稳定性增强,Lachman试验阴性12例,弱阳性3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达120°-160°,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56~76分,术后86~100分。所有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是治疗ACL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应用自体5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5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16 例16膝,膝前内侧小切口取半腱肌腱、股薄肌腱修整、对折后成5股,分别建立胫骨隧道及股骨隧道,股骨端用Endobutton、胫骨端用挤压钉固定肌腱,重建ACL生理功能.术后即行功能锻练.结果 1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前ADT(+)、Lachman征(+),术后ADT(-)、Lachman征(-) 术前Lysholm-Tegner评分平均56.3 ±3.5 分和3.6± 1.7 术后Lysholm-Tegner评分平均91.8 ±3.7 分和7.6 ±1.5 .术前、术后Lysholm-Tegner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CL重建中,5股腘绳肌腱比4股腘绳肌腱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胫骨股骨双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采用异体腘绳肌腱胫骨股骨双隧道双束重建ACL的患者18例作为实验组,将同期行单束重建的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时行三维CT、MRI检查,并按照Lysholm、Irrgang评分及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Lachman试验对重建后膝关节前向稳定性进行评价,轴移试验时重建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共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1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移植物位置及关节功能良好.实验组Lysholm评分(83.6±9.2)分,Irrgang评分(78.8±8.2)分,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者15例(83.3%).Lachman试验检查正常者15例,接近正常者3例;轴移试验检查正常者16例,接近正常者2例.对照组Lysholm评分(83.2±8.8)分,Irrgang评分(77.9±8.3)分.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者23例(82.14%),Lachman试验检查正常者及接近正常者分别为23例和4例,异常者1例;轴移试验检查正常及接近正常者分别为22例和5例,异常者1例.结论 异体腘绳肌腱胫骨股骨双隧道双束重建ACL可以明显提高重建后膝关节旋转及内翻稳定性,临床疗效预示其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自体骨-1/3髌腱-骨(B-PT-B)、自体腘绳肌腱(ST/G)、同种异体跟腱和LARS韧带进行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比较不同移植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种不同移植物分别对111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积极康复训练。结果各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在术后3、6、12、18个月均较术前改善,异体跟腱组在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均低于其余3组患者(P<0.05),术后12、18个月与自体B-PT-B、ST/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6、12、18个月,LARS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结论4种不同移植物均能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LARS韧带改善优于自体B-PT-B、ST/G和异体跟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确诊为ACL断裂并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移植法重建ACL患者60例,重建ACL用Rigidfix横穿钉固定股骨端,用Intrafix界面螺钉固定胫骨端.术后按照Lysholm及IKDC评分标准及临床体格检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36个月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随访结果有57例患膝Lachman试验阴性,58例患膝前抽屉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48.2±6.4)分提高至(94.1±2.5)分,IKDC膝关节评分从术前(41.4±6.3)分提高至(95.7±3.1)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胭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关节镜对2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双柬重建术。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行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抽移试验检查,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比较术前与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膝关节IKDC评分。结果术前Lachman试验阳性24例(92.3%),前抽屉实验阳性20例(76.9%),抽移试验阳性19例(73.1%)。术后所有患者I。achman试验、前抽屉实验、抽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与术前相比阳性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I。ysholm评分(66.1±6.3)、Tegner评分(3.8±1.9)、膝关节IKDC评分(67.3±6.4)。术后Lysholm评分(95.1±2.3)、Tegner评分(6.6±1.5)、膝关节IKDC评分(92.5±3.1),术后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胭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能更好地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左金增  史福东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0):3718-372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术治疗老年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重建术的老年急性ACL断裂患者8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关节镜下行自体腓骨长肌腱双股单束移植重建术;对照组(40例),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四股单束移植重建术。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6、12个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随访12个月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和前抽屉试验结果。结果 组别与时间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与时间均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6、12个月治疗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2个月,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116.3°±21.5°)与(102.7°±22.1°),P<0.05〕;两组前抽屉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248,P=0.041)。结论 老年急性ACL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术,能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且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与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2月在本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50例,其中应用自体腘绳肌腱患者24例,应用异体胫前肌腱患者26例,术后随访指标包括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髌上10cm大腿周径、主动屈膝角度、有无膝前痛、局部压痛、感觉减退;同时,采用Lysholm评分表、Tegner评分表、IKDC膝关节主观评价表评价患者主观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髌上10cm大腿周径、有无膝前痛、局部压痛、感觉减退、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别(P<0.05),而异体胫前肌腱组在主动屈膝角度上大于自体腘绳肌腱组(P<0.05),受伤前后患者Tegner评分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和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均可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横穿钉固定(Transfix)+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56例膝关节ACL断裂患者取自体腘绳肌腱作移植物,关节镜下应用股骨端横穿钉固定(Transfix),胫骨端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行ACL单束重建,通过关节活动度、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ADT)、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单腿跳跃试验、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动度仪KT1000对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3~24个月(平均15.6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57.71±7.4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2.34±3.84)分(P〈0.001);IKDC 2000评分由术前(69.86±8.9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0.23±5.14)分(P〈0.001);膝关节动度仪KT1000由术前的(6.38±2.31)mm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2.72±1.12)mm(P〈0.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Trans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移植物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石展英  韦盛旺 《广西医学》2014,(10):1401-1403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半腱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前内侧束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半腱肌腱单束重建ACL前内侧束损伤患者18例,对比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Lysholm、IKDC评分及KT-1000双侧膝关节胫骨结节前移差。结果 18例患者术后伸膝无受限,4周膝关节屈曲均达到110°,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曲120°-140°,平均124°。术后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12.5±5.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IKDC、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屈膝30°位KT-1000双侧膝关节胫骨结节前移差明显小于术前(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单束解剖重建ACL前内侧束损伤可以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使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和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两种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7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治疗A组39例和治疗B组39例,其中A组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方法治疗,B组采用髌腱移植重建方法治疗。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稳定性评分情况,术后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对全部患者随访1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稳定性评分情况均优于手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在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A组未发生并发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选用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与髌腱移植重建方法疗效相当,但前者的术后并发症少,平均手术时间短,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束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23例ACL损伤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1-53岁,平均32岁;受伤到手术时间为5-40周,平均13周。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取自体半腱肌腱和或股薄肌腱重建ACL。结果2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8个月(6-3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21例患者(91.3%)Lachmen实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主观评分明显改善,轴移实验检查均为阴性,膝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关节镜下单束自体肌腱重建ACL,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术前MRI检查有前交叉韧带断裂且术中关节镜检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断裂者25例,按病人要求,分别选择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自体组)和同种异体(同种异体组)骨-髌腱-骨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及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7个月。结果两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关节失稳明显改善,客观指标正常。手术时间自体组为(80±10)min,同种异体组为(60±10)min。术后发热时间自体组为(2±1)d,同种异体组为(3±1)d。膝关节功能按Lysholm评分标准,自体组为(86.7±4.3)min,同种异体组为(85.8±4.4)min。按Lukiano评分标准,自体组优良率为92.5%,同种异体组为90.09%。两组病例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正常。结论采用关节镜下自体B—PT-B移植手术时间较同种异体B—PT-B移植时间长,而术后吸收热时间较短(P〈0.01),但白体与异体B—PT—B移植住院时间、Lysholm评分和重建ACL临床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异体移植重建无明显排斥反应,避免了自体B-PT—B重建时的自体组织损伤。同种异体B—PT—B是ACL重建的良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In clinical studies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controversy about the increased anterior and rotational stability between double-bundle (DB) and single-bundle (SB)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reconstruc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four-tunnel DB ACL reconstruction.
Methods Sixty-four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CL ruptures from May 2005 to May 2006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32 cases for SB ACL reconstruction and 32 cases for DB ACL reconstruction.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KT 2000, Biodex test, Lysholm score, Tegner score and IKDC score, wer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until at least 10 months post-operative.
Results The average values of KT 2000 were (1.47±1.17) mm and (1.68±1.14) mm for the SB and DB ACL reconstruction groups at 30° of knee flexion (P 〉0.05), and were (1.04±0.98) mm and (1.13±0.98) mm at 90° of knee flexion (P 〉0.05). There were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ysholm score, Tegner score, IKDC score and Biodex test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 operation time of DB ACL reconstruction was 20 minutes longer than the SB ACL reconstruction (P 〈0.05)
Conclusion Double bundle ACL reconstructions have no obvious clinical advantages over single bundle ACL reconstru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