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及与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39例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的患者,全部行阿森斯失眠量表检查评分,并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PSG)分析。结果: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典型的临床表现形式主要有:失眠、过度睡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左侧半球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发病率高于右侧半球;前半球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发病率高于后半球;皮层下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发病率明显高于皮层脑血管病。结论: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脑血管疾病类型及发生脑血管病的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认知、学习、记忆能力等方面的障碍。VD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VD是由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及急性和慢性低氧性脑病等脑血管病引起的,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引起VD的主要原因[1]。西医治疗VD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涉及药物繁多,  相似文献   

3.
贾新州 《中外医疗》2012,31(12):15-15
目的 探讨患者出现的脑血管病后的睡眠障碍,归纳其临床表现并分析病变部位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 对于我院2011年9~12月收治的60例脑血管病睡眠障碍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全部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并用整夜多导睡眠图(PSG)进行分析监测.结果 脑血管病后的睡眠障碍有3种临床表现形式:过度睡眠、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病变部位与失眠之间的关系是:前半球脑血管病后患者患睡眠障碍的几率高于后半球;左半球脑血管病后患者患睡眠障碍的几率高于右半球;皮层下脑血管病后患者患睡眠障碍的几率高于皮层脑血管病.结论 脑血管病后睡眠易发生障碍,与脑血管病类型相关,与脑血管病病变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是指因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按脑的病理改变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前者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5.
背景 抑郁障碍与脑血管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影响患者的康复,目前的研究多以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研究鲜见。目的 调查河北省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疾病预防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北省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的精神障碍患病率及相关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以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居住地、精神疾病家族史、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婚姻状况、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茶、规律体育锻炼)、心理社会问题(是否存在群体支持问题、住房问题、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以满足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的被调查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符合抑郁障碍诊断将其分为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和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对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符合脑血管病诊断的患者485例(2.32%),其中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56例(11.55%)、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429例(88.45%)。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与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精神疾病家族史构成、家庭年收入分布、饮酒比例、饮茶比例、体育锻炼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患者存在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比例高于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精神疾病家族史〔OR(95%CI)=0.177(0.061,0.520)〕、经济问题〔OR(95%CI)=0.184(0.093,0.365)〕、卫生保健服务问题〔OR(95%CI)=0.194(0.087,0.432)〕是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存在精神疾病家族史、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可能是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81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预后,为防治提供依据、积累经验。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内科收治的232例脑血管病中81例出现意识障碍患者进行统计、研究、分析。结果:81例中嗜睡、意识恍惚14例(占17.28%),昏睡28例(占34.56%),昏迷36例(占44.4%),醒状昏迷1例(占1.23%),治愈34例(占42%),好转21例(占26%),死亡26例(占32%);出血性脑卒中意识障碍35例中死亡16例(占45.71%);缺血性脑卒中意识障碍46例中死亡10例(占21.73%)。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发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秋末冬初发病率高,主要发病年龄(41~70)岁,出血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率高、早、死亡率高,缺血性脑血管病出现意识障碍率低、迟,死亡率低。意识障碍除可作为病情判断外,也是估计预后的主要依据。脑血管病与冠心病同为全身性血管退行性疾患。654-Ⅱ对脑血栓患者控制脑水肿,缓解病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主要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因其病位的不同,轻则仅有感觉障碍,重则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甚至死亡.因此类病人吸氧、鼻饲、留置尿管者较多,各种管道的护理尤为重要.笔者在急性脑血管病各种管道的护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范振林  齐冰 《吉林医学》2010,31(10):1394-1395
<正>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病或中风,是一组急性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以起病急,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功能缺失为特征。其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感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CVD)是常见多发病之一,在我国年发病率为217/10万,病死率较高。脑血管病后常有肢体瘫痪,言语、记忆、思维、精神、行为异常等一系列障碍,致残率高。随着脑血管病治疗水平的提高和超早期康复的介入,使脑血管病所致的病死率有所下降。因此脑血管病早期综合性治疗不可忽视,特别是康复的早期介入就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刘玲  马英   《四川医学》2019,40(6):636-641
<正>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显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和脑出血等)及非显性脑血管病(白质疏松和弥漫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一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综合征[1]。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发展,VCI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  相似文献   

11.
<正>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而脑血管病病人多数留有后遗症,从而导致治疗康复时间较长。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脑血管病住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左、右两侧基底神经节区脑血管病变所致记忆障碍的特点.方法 选取左侧基底神经节区脑血管病变患者(A组)和右侧基底神经节区脑血管病变患者(B组)各50例为观察对象,应用修订的韦氏成人记忆量表对患者进行全面记忆功能检查,记录各项粗分及量表分,计算记忆商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记忆功能障碍类型.结果 A组患者的记忆障碍以语文记忆障碍为主、B组患者的记忆障碍以非语文记忆障碍为主,A组的记忆障碍以短时记忆障碍为主、B组的记忆障碍以图形、视觉空间记忆障碍为主.结论 左侧基底神经节区脑血管病变患者的记忆功能改变明显,主要影响与语文相关的记忆功能,提示左侧基底神经节区在记忆方面存在偏侧化优势;右侧基底神经节区脑血管病变患者的图形、视觉空间记忆损害更明显,提示右侧基底神经节区与右侧大脑半球一样在视空间功能方面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因各种病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造成局部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性损害,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群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且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林盛 《当代医学》2009,15(16):50-5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3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急性脑血管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高危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8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9例,感染率为13.36%。医院感染主要与高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侵袭性操作等因素有关。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并不能降低感染率。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结论急性脑血管病为医院感染易感人群,高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侵袭性操作是主要高危因素,应重点监控和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2例脑血管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意识障碍202例,占急性脑血管病的32.4%(202/623),其中脑出血并发意识障碍最多,占68.37%(67/86);并发意识障碍者预后较差,病死率达31.7%(64/202)。结论:意识障碍既是病情判断的依据,也可作为估计预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君华  台耀军  吴淑芹 《吉林医学》2010,(34):6243-6243
随着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危害着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其致死、致残率高,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就2008年6月-2010年6月神经内科及ICU56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肠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急症又称脑血管意外 ,是一类起病急骤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疾病 ,进入昏迷状态者预后差 ,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此类疾病主要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和高血压脑病等。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脑动脉硬化症、颅内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外伤、脑动脉炎等引起的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由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所引起的脑梗塞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本文仅讨论合并昏迷的脑血管急症。1 脑血管急症的诊断思维程序( 1)脑血管急症的诊断要点。对脑血管急症…  相似文献   

18.
云彩华 《中外医疗》2009,28(5):70-70
脑血管病是由各种病因使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发生病变所致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其主要特征是病变血管支配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意识障碍、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占80%左右,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联系纤维由于供血障碍发生的变性、坏死或一过性的功能丧失。脑动脉一旦闭塞,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注,发生缺血、缺氧,也就开始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生理、病理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和神经功能的缺损。它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及致残率很高,现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致死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脑血管病引起电解质紊乱的原因。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2005年10月所有脑血管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血管病引起电解质紊乱很常见;如出现严重低血钠可使意识障碍加重。结论:脑血管病引起电解质紊乱的原因有:中枢性、丢失过多、摄入不足、医源性等。严重低血钠可出现意识障碍。我科2000年1月~2005年10月共收治脑血管病2050例,均符合1995年制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其中发生电解质紊乱670例(32.68%)。可见脑血管病并发电解质紊乱非常常见,明确其原因是必要的,对我们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周留成 《中原医刊》1991,18(4):46-47
脑血管病是因某些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血管的病变.或因血管破裂而出血,或因血管闭塞发生循环障碍,是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变。急性发作性神经异常是脑血管病最主要的特征,也是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不同之外。为了对脑血管病患者对症治疗,对脑血管病进行详细分类和制订诊断标准是很必要的。1984年日本厚生省发表了新的诊断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