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401-1401
院前溶栓看似简单,但它需要在科学的方案设计和严谨的工作程序的保障下进行,溶栓时的患者选择、术前准备、药物选择、治疗方法、治疗时间、给药速度及治疗顺序等方面都十分重要,哪个步骤存在遗漏或缺陷都将影响溶栓疗效,甚至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必须建立周密完善的院前溶栓预案,并经常学习和实践这些方案,使溶栓这个重要的院前急救行动能够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刘军  陈丽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4):468-468
早期复极综合征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在ST段抬高的同时多伴有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等症状,给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带来困难,常常被误诊为心肌炎、变异性心绞痛、心包炎、甚至心肌梗死而进行溶栓或冠状动脉造影,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因此,有必要通过简便易行的方法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前急性心肌梗塞AMI 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在AMI 早期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梗塞相关血管得到再开通,有效的缩小梗塞面积和解除梗塞,显著降低AMI 病死率。我院心内科自实施整体护理至1999 年5 月收治32 例AMI行静脉溶栓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溶栓前的心理护理溶栓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其取得配合。AMI 病人入院时常伴有隐痛、胸闷给患者带来濒死感,使其紧张、焦虑、恐惧,因此护士要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职业、文化程度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刘爱民 《吉林医学》2013,34(10):1958-195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2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无溶栓治疗禁忌证,符合溶栓治疗条件。本组患者均给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给药溶栓前、溶栓中和溶栓后护理干预。结果:本组62例患者溶栓治疗后,其中52例患者溶栓后冠脉再通,10例患者溶栓治疗没有成功。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率为83.8%。再通的52例患者中发生球结膜出血1例,镜下血尿2例,再灌注心律失常共4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溶栓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道,常因原发疾病及技术操作等因素导致AVF闭塞.重新手术造瘘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并影响透析治疗,而应用药物溶栓可在短时间内使内瘘通畅,并减轻患者痛苦,保证透析治疗效果.我科应用尿激酶为24例AVF闭塞患者进行局部溶栓治疗,溶栓成功21例,溶栓后AVF血流量>200 ml/min,无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卒中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缺血性卒中在卒中类型中所占比例为87%~([1]),其发病率、病死率较高,存活者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指南推荐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m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成功的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但临床上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较小,因为  相似文献   

7.
时下临床上由于超早期溶栓发展的相对滞后,仍有许多腑血栓形成的患者遗髓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自2003年4月-2005年5月,笔者对5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综合治疗,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中药、头针综合疗法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尿激酶(UK)溶栓与常规治疗方法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各自疗效,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UAP的价值。方法:老年UA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60例。观察两组不同的给药方法所带来的临床效果。结果:尿激酶组在临床表现、心电图的改变等方面疗效优于常规组。结论:适当剂量。UK加常规治疗维持溶栓的方法适用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9.
卢桂兰  曾琦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774-1774,1779
目的探讨以脑卒中方式起病的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以脑卒中方式起病的低血糖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低血糖症开始均被误诊为脑梗死,经及时诊断、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低血糖症有时临床发病酷似脑梗死易误诊,应提高认识,及时诊断,尽早治疗,特别是在溶栓时间窗的患者,以免溶栓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我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高达1507)-以上,在北京脑血管疾病中位居市民死因顺位的第一位,病死率为27.5%,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众所周知,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早期血管开通的重要性,溶栓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金标准治疗手段,可以挽救缺血半暗带,减小梗死面积,是挽救患者生命和减少致残率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溶栓治疗给急性脑梗塞患者带来希望 ,然而 ,溶栓治疗有时会导致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影响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如何选择合适的病例 ,通过不同的途径 ,应用理想的药物在最佳时机进行溶栓治疗 ,以提高溶通效果 ,避免脑出血并发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现结合近年文献资料 ,就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并发脑出血的相关因素作如下综述。1 溶栓治疗时机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后脑出血与治疗时间关系密切。在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应用人类重组组织纤溶酶激活剂 (rt -PA )在不同的时间段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表明[1] ,对照组、栓塞后 1h给药组、2h组、4…  相似文献   

12.
白美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34-293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症状后及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探讨不同时机静脉溶栓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8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符合溶栓条件的起病<6 h、6 h~12 h 两个时间段的患者进行溶栓及规范化治疗,选用瑞替普酶18 mg/次,采取间隔30 min 2次给药法进行溶栓治疗,观察2组时间溶栓成功比例。结果发病6 h 内、6 h~12 h 两个时间段溶栓成功率分别为85.0%,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静脉溶栓可以有效恢复心肌再灌注,提高冠脉再通率,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途径溶栓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所入选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周围静脉给药溶栓,患肢浅表静脉给药溶栓和患肢深静脉腔内介入溶栓三种不同给药途径的溶栓治疗.结果 72例患者经治疗后下肢肿胀均有明显缓解.结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早期局部溶栓治疗的效果优于全身静脉给药的效果,患肢深静脉腔内介入溶栓方式优于患肢浅表静脉的溶栓方式;在给药时尽量靠近血栓部位、长时间维持给药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超早期脑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结果显示,溶栓治疗能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缩小梗塞病灶,改善脑神经细胞功能。本文对发病6h内入院的19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给予尿激酶颈动脉注射、静脉滴注溶栓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旨在探讨尿激酶不同给药途径溶栓治疗及非溶栓治疗的疗效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插管溶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插管溶栓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8月起,对急性髂股静脉血栓80例(不包括腓肠肌静脉丛以下静脉血栓者)无抗凝溶栓禁忌,无造影剂过敏者。穿刺部位无感染者,随机分组:实验组A组:插管溶栓;对照组B组:外周静脉溶栓,行彩超检查对比两组24h、48h、72h溶栓效果。结果:A组平均疗效在3个时间点均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DVT患者插管溶栓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外周静脉给药溶栓。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脏学会在其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导则" 中认为只有当急性心梗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上升时,才考虑给以溶栓治疗,这种提法可能会遗漏一些症状不典型但却应该进行治疗的患者.不少研究都指出溶栓治疗疗效和进行治疗时间的迟早密切相关,但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又有一定的危险性,可能引起脑出血等严重合并症.因此,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医学检验工作者若检验出一些更有效的有关心肌损伤早期敏感的生化标志物,会给患者和临床带来莫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IS)起病急,治疗时间窗窄,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复杂,患者自身情况各异,因此治疗方式、给药种类、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均会影响患者的溶栓效果。既往研究常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溶栓效果的影响因素,人工智能算法在该方面的临床应用尚少见。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的数据,建立IS患者从一般特征、药物治疗方式到恢复效果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实现个体化溶栓药物精准治疗,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渡云科研大数据服务器系统提取本院确诊为IS患者(n=55 621)的临床信息,时间为2001-01-01至2021-12-31。依据纳入标准共筛选出信息完整的IS患者1 855例,依据每位患者入院与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评价患者溶栓效果,并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改善组(差值≥4分,n=1 236)和对照组(差值<4分,n=619)。经3位神经内科高级职称专家背对背推荐,并结合查阅的IS诊治指南及文献,整理可能与IS发作后溶栓效果相关的影响因素,归类为患者一般特征、用药指标、检查指标、检验指标、治疗方式5类。首先进行影响因...  相似文献   

18.
谢长敏 《当代医学》2009,15(19):107-10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所选48例无溶栓禁忌症患者均给鼻导管吸氧,肠溶阿司匹林500mg嚼服,生理盐水100ml+尿激酶150万U快速静脉输入治疗。计算发病30min、50min--2h、2-4h、4-6h、6--8h内溶栓血管再通率,并把4h内溶栓病例与4--8h溶栓病例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4h内溶栓再通率75.0%,4--8h溶栓再通率4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因此在安全的前提下应尽早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9.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已引起普遍关注,尤以早期局部动脉给药效佳,但要求条件高,有一定局限性;静脉给药方便及时,便于掌握推广。因治疗时窗与疗效关系密切,本文就1996年3月以来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东菱克栓酶进行静脉溶栓,通过疗效对比分析,探讨最佳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及评价DSA指导下动脉内给药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安全性。方法对5例在时间窗内的患者在DSA指导下进行动脉内给尿激酶溶栓治疗,然后分别对其不同时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患者预后较好,未出现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NIHSS评分:溶栓前(12.8~18.6),溶栓后24小时(8.9~10.4),溶栓后14天(6.1~7.6),溶栓后3个月(5.5~6.0),溶栓前与溶栓后24小时评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溶栓前与溶栓后14天及3个月比较,评分差异更加显着,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DSA指导下进行动脉内给药是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一种确切有效和可行的手段,它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