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T2DM)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sDPN)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T2DM sDPN患者153例为sDPN组,无DPN T2DM患者186例为非DPN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血糖波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并发sDPN与血糖波动的关系,ROC分析血糖波动对T2DM患者合并sDPN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非DPN组相比,sDPN组空腹血糖、平均血糖(MBG)、血糖标准差(SDBG)、血糖变异系数(CV)、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及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TAR)的时间更高,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BG、SDBG、CV、MAGE、LAGE及TAR为T2DM并发sDPN的危险因素,TIR为其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危险因素MAGE曲线下面积最大。 结论血糖波动与T2DM患者合并sDPN密切相关,关注血糖波动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
背景1型糖尿病(T1DM)患病率逐年增加,其自身免疫的特性易导致患者出现胰腺β细胞破坏和胰岛素缺乏症,进而使患者血糖不易达标。目的应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FGMS)探讨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为未来临床采取针对性降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85例T1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基线资料,测定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等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是否高于总体均值0.82 mmol/L将患者分为血糖波动高组与血糖波动低组,评估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总分及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DES-SF)总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G、UACR、平均血糖浓度(MEAN)、血糖标准差(SD)、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时间(TIR)、DES-SF得分和SDSCA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MEAN(β=-0.272,P=0.019)、SD(β=-0.300,P=0.009)、MAGE(β=-0.254,P=0.007)的影响因素;糖尿病病程是MEAN(β=0.466,P=0.029)的影响因素;HbA1c是MEAN(β=0.416,P<0.001)、SD(β=0.330,P=0.004)、TIR(β=-0.287,P=0.014)、MAGE(β=0.182,P<0.001)的影响因素;UACR是SD(β=0.264,P=0.040)、TIR(β=-0.350,P=0.006)、MAGE(β=0.236,P=0.009)的影响因素;SDSCA总分是MEAN(β=0.416,P<0.001)、SD(β=0.330,P=0.004)、TIR(β=-0.287,P=0.014)的影响因素;DES-SF总分是MEAN(β=-0.271,P=0.045)、TIR(β=0.865,P=0.016)的影响因素。结论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UACR、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自我管理潜能,临床应根据这些因素为患者制订个体化降糖策略,从而减少患者的血糖波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虎静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9):1057-1060
背景 糖尿病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OP)的风险较高,持续高血糖对骨密度(BMD)的不良影响已有较多报道,但血糖波动与OP的关系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新诊断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OP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15例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计算其体质指数(BMI);空腹8 h以上于次日清晨抽取肘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血钙(Ca)、血磷(P)、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测定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胰岛素(2 hINS)、餐后2 h C肽(2 hC-P),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腰椎(L1~4)的BMD。通过监测患者的7段血糖(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 h血糖、2:00血糖)评估血糖波动,计算血糖的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平均血糖(MPG)。依据患者是否合并OP分为T2DM合并OP组60例及T2DM组55例。分析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及血糖波动与BMD的相关性。结果 T2DM 合并OP组HOMA-IR、HbA1c、SDBG、PPGE、LAGE、CV-FPG、MPG高于T2DM组,HDL、FC-P、2 hC-P、BMD低于T2DM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的BMD与年龄、2 hPG、LDL、HOMA-IR、HbA1c、SDBG、PPGE、LAGE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1、-0.325、-0.436、-0.111、-0.603、-0.506、-0.324、-0.712,P<0.05),与Ca、2 hC-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29、0.015,P<0.05);校正年龄、BMI后,BMD与2 hC-P呈正相关(r=0.008,P<0.05),与HbA1c、SDBG、LAGE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9、0.285、0.399,P<0.05)。结论 对于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来说BMD与2 hC-P呈正相关,与HbA1c、SDBG、LAGE呈负相关,血糖波动与其BMD密切相关,控制血糖波动对防治OP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的不同切点用以评价蛋白尿控制情况的相关分析。方法 通过对209例T2DM患者的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使用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技术评价TIR,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评价蛋白尿水平,根据各TIR切点进行分组后,分析比较各组蛋白尿(UACR≥30mg/g)的检出率情况。结果 根据TIR水平分为TIR≤40%、40%P均<0.05)。在研究人群中,共有50例(23.9%)患者UACR异常,异常UACR的患病率随TIR的降低呈逐渐升高(P<0.05),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了协变量后,与TIR≤40%组比较,异常UACR的风险在40%<TIR≤70%组、70%<TIR≤85%组、TIR>85%组分别降低了50.5%(OR=0.495,P=0.253)、71.7%(OR=0.283,P=0.038)、83.1%(OR=0.169,P=0.007)。结论 采用40%、70%、85%作为TIR切点有助于区分T2DM者蛋白尿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血糖水平及日内血糖、餐后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对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监测一日三餐前30 min、餐后2h及晚睡前共7次指尖微量血糖,计算1天7次微量血糖的标准差( 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 LAGE)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并根据PPGE水平分为2组:PPGE>2.2mmol/L 组和PPGE≤2/2 mmol/L组。结果:患者HbA1C、SDBG、LAGE和UAER水平,PPGE>2.2mmol/L组明显高于PPGE≤2.2mmol/L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PPGE、SDBG及LAGE呈正相关(P<0.01)。 UAER与LAGE、PPGE、SDBG及HbA1C呈正相关(P<0.O1),其中与LAGE的相关性最强。线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他血糖控制参数后,LAGE仍与UAER呈正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497(P<0.001)。结论:随着HbA1e水平的升高,日内血糖及PPGE显著增加;血糖波动特别是日内最大血糖波动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增加的重要因素,其作用独立于持续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T2DM患者共60例。根据即时尿标本的白蛋白/肌酐比率将患者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18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组)22例。采用全天多点血糖测定评价血糖的变异,生化检查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C)。结果 DN组的血压、HbAlc、Scr、CysC以及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全天血糖值标准差(SDBG)、曲线下面积(AUG)显著高于DM组和EDN组(P〈0.05),且EDN组的CysC以及LAGE、SDBG、AUG高于DM组(P〈0.05)。结论 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61例,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白蛋白尿组24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83例、大量白蛋白尿组32例;另选取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T2D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骨钙素以及其他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骨钙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对照组血清骨钙素均显著低于各组别的T2DM患者(P均<0.05),正常白蛋白尿组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骨钙素为T2DM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子。T2DM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与UACR呈正相关,与HbA1c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表达水平下调,是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子,其表达水平受UACR和HbA1c等指标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张曦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70-170,196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81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三组,采用CGMS对患者进行连续24h血糖监测,计算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比较各组的血糖波动。结果三组空腹及三餐后血糖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间空腹及餐后SD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空腹及餐后SDBG均大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糖波动可促进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9.
叶军  戴武  章容  曹永红  刘燕  汪运生  张苏皖 《安徽医学》2016,37(9):1096-1098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的关系。方法 选择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7.0%)107例,根据UACR结果分为正常组21例(NUA组)和升高组86例(MUA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受试者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监测,计算出平均血糖(MBG)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同时检测血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测量血压和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 MUA组MAGE显著高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E与年龄、病程、Scr、UACR呈中度相关(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BMI、ALT呈低度相关(P<0.05)。结论 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增加与血糖波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姚振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75-397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液白蛋白水平与糖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老年T2DM患者350例,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餐后2 h葡萄糖(2 hPG)。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患者FPG、HbA1c和2hPG均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30≤UACR<300 mg/g)患者水平,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FPG、HbA1c和2hPG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患者水平(P<0.05)。196例FPG<7.0 mmol/L的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发病率均显著低于154例FPG≥7.0 mmol/L患者(P<0.05)。203例HbA1c<6.5%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发病率均显著低于147例HbA1c≥6.5%患者(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尿液白蛋白水平与FPG、HbA1c和2hPG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区2382名学生血压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北京市区11~18岁在校学生血压和血压偏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不等概率二阶整群抽样方法,对抽取的北京市区2382名11~18岁学生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血压、身高、体重及血糖的测定,并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男女学生的血压水平随着年龄、体重增长而升高,其中男生的血压高于女生;男生血压偏高率为9.6%,女生为11.08%;血压偏高者的体重、身高、收缩压、舒张压和BMI值均高于血压正常者,而血糖值略有下降;超重学生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学生(P<0.001).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与体重、身高、BMI值、舒张压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血糖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北京市区在校学生的血压水平随着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而改变;血压偏高率为1041%,提示对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石素珍 《中外医疗》2011,30(14):6-7
目的 比较2种方法检测血糖结果有无差异.方法 对110例糖尿病患者,先后采用血糖仪和全血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和早餐后2h血糖,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糖仪检侧空腹血糖和早餐后2h血糖结果稍高于生化仪检侧结果(P>0.05).结论 采用正确的快速血糖仪检测方法可准确的反映出血浆中真实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糖护士型手机血糖仪与YSI葡萄糖乳酸分析仪、拜安康血糖测试系统的血糖结果,了解三者之间的差异,从而评价糖护士型手机血糖仪对血糖测试的准确性。方法抽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通过日常采血进行快速血糖测试值初筛,符合入选标准和浓度要求的受试者共200例,采用试验产品与对照产品同时测试的对比验证,选择YSI葡萄糖乳酸分析仪、拜安康血糖测试系统进行对比试验,并对糖护士型手机血糖仪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糖护士型手机血糖仪与参考方法YSI葡糖葡萄糖乳酸分析仪(r=0.991)、拜安康血糖测试系统(r=0.981)的检测结果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在测试范围≤4.2 mmoL/L时,100%的偏差范围全部在0.83 mmol/L以内,测试范围〉4.2 mmoL/L时,100%的偏差范围全部在20%以内,95%的偏差范围全部在15%以内。结论糖护士型手机血糖仪与参考方法YSI葡萄糖乳酸分析仪测试血糖结果具有一致性,与同类产品拜安康血糖测试系统具有等效性,适合医疗机构的快速血糖测试、糖尿病患者或其他人群的自我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患儿血糖的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观察HIE患儿的血糖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程度HIE患儿血糖水平的平均值以及血糖异常构成比。结果HIE患儿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HIE组患儿平均血糖与轻度、中度HIE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HIE患儿血糖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中度HIE组患儿(P〈0.05)。结论临床对HIE患儿进行抢救时,须重视观察血糖水平的变化,并根据患儿的血糖值采取不同措施.可有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高铁蛋白血症与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收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382例,根据铁蛋白水平,以310μg/L为限分为高铁蛋白组(A组)与低铁蛋白组(B组),分别测定血脂谱,空腹血糖(FBG)、尿酸(UA)、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超声检查脂肪肝,对两组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间TG、LDL、HDL、ApoAl、ApoB、FBG、UA、Hb、RBC、HCT、MCHC有显著差异,铁蛋白与TG、TC、LDL、ApoB、Hb、RBC、HCT呈正相关,与HDL、ApoA1呈负相关,A组脂肪肝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升高.结论 铁蛋白可能是早期糖脂代谢异常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16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多导睡眠仪的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单纯组、轻度合并OSAS组、中度合并OSAS组,重度合并OSAS组,并对患者的血脂、血糖分析,探讨睡眠呼吸参数对于血脂、血糖的影响。结果患者随着AHI(呼吸暂停通气指数)增高,TG(甘油三酯)、LDL(低密度脂蛋白)、HbAic(糖化血红蛋白)、TC(总胆固醇)、空腹及餐后2h血糖增高,HDL(高密度脂蛋白)值降低。结论 OSAC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脂、血糖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母婴同室137例新生儿血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水平,采用Lifescan公司生产的ONE TOUCH Ⅱ型血糖测定仪及相应试纸,对我院137例母婴同室正常新生儿进行24、48、72小时血糖的动态观察。结果为血糖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增高,生理产与剖宫产血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糖水平与体重(r=0.2712,P<0.005)、胎龄(r=0.3342,P<0.001)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示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生理产对预防新生儿低血糖有积极意义。对剖宫产、低体重、胎龄小的新生儿,要加强血糖监测及产妇的母乳喂养宣教,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肥胖青少年血脂代谢变化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少年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从年龄 17~ 19岁的 2 4 0 0例学生中筛选出体重指数(BMI)≥ 2 5kg/m2 的肥胖学生 (肥胖组 ) 116例 ,BMI在 (18.5~ 2 3.0 )kg/m2 之间体重正常学生 (正常组 ) 6 0例 ,测定血糖、血脂、谷氨酰转肽酶 (GGT)水平。同时做肝脏B超 ,测量血压及腰围 ,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肥胖组血糖、甘油三酯 (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虽然在正常范围内 ,但血糖和TG水平高于正常组 (P <0 .0 1) ,分别为 [(4.72± 0 .85 )mmol/L比 (4.13± 0 .33)mmol/L ,(1.5 7± 0 .93)mmol/L比 (0 .93± 0 .32 )mmol/L]。HDL C水平低于正常组 (P <0 .0 1) [(1.14± 0 .2 4 )mmol/L比 (1.38± 0 .2 6 )mmol/L]。肥胖组GGT水平异常检出率及脂肪肝的检出率分别是 2 1.5 4 %和 4 0 .31% ,均明显高出正常组。结论 肥胖青少年可能存在潜在的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等代谢综合征改变。  相似文献   

20.
孕妇产时相关因素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峰  王凤英  周齐  刘维靖 《北京医学》2004,26(4):247-249
目的 探讨孕妇产时相关因素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 记录263例孕妇产前禁食时间,检测分娩时血糖、尿常规及新生儿出生后30min血糖,同时记录分娩方式.结果 采用单因素两两比较,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21.1%)较阴道产组高,新生儿低血糖组母亲产前禁食时间[(14.26±1.90)h]、产时发生低血糖率(67.6%)及合并酮症率(85.3%)均较正常新生儿血糖组高(P均<0.01).将以上各因素与新生儿血糖做Logistic回归.孕妇产时血糖与新生儿血糖关系最密切,Chi-Square检验P<0.01,回归方程有意义.新生儿血糖与孕妇产时血糖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孕妇产时血糖与新生儿血糖呈直线正相关.产程中应鼓励进食,剖宫产孕妇产前应缩短禁食时间,以减少孕妇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