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重插轻提及轻插重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永海 《中国针灸》2004,24(5):335-337
目的:解决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在操作上的力学矛盾.方法:从物理的角度及经典文献等诸多方面分析,提出提插补泻的操作精髓是"紧按慢提"及"紧提慢按",并且"紧"应该理解为医者"针下发紧"之意.如果用"重插轻提"或"轻插重提"来解释提插补泻,则"重"与"轻"应理解为"重视"及"看轻";或者医者手感的"沉重""轻滑".结论:轻、重如果是指用力轻重则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的矛盾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提插补泻和徐疾补泻早在《内经》里就有记载,后世不断有所创新,为目前常用手法。前者,重插轻提为补,重提轻插为泻。后者,徐入疾出为补,疾入徐出为泻。这就构成二者结合运用时的矛盾现象。对这一矛盾,若从“三才”分层补泻法解释可以;若单以二者结合去考虑则令人费解。楼百层等人有过解释,但各有不同。我认为,两者都是以针的进退为基础,但描述的侧重点不同。徐疾侧重速度;提插侧重施针力之轻重即指力之大小,而不涉及速度。  相似文献   

3.
俞明 《中国针灸》1996,16(7):37-38
试论调节毫针刺激量在徐疾补泻法中的应用俞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市210029)主题词剂量效应关系.针灸,毫针,徐疾补泻徐疾补泻手法是针灸临床常用的补泻手法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载:"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表明徐疾补泻法是以进针和出针过程的快...  相似文献   

4.
头针徐疾补泻法与捻计法治疗中风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针徐疾补泻法与捻计法治疗中风对比观察周建伟(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成都610041)主题词中风/针灸疗法,头针,徐疾补泻自1985年9月以来,我们采用头针徐疾补泻手法,与快速持续捻转手法进行治疗中风的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5.
针刺补泻手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手法 (指毫针针刺手法 ,下同 )是指从进针到出针的一系列操作过程。针刺手法包括基本操作手法和补泻方法。而进针得气后的补泻手法是治疗中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笔者仅就针刺补泻手法中的有关问题阐述如下。1 针刺补泻手法种类于书庄[1] 收集了多种古今的补泻手法。其中基本补泻法 :徐疾、提插、捻转、迎随、呼吸、开合、九六等 ;综合针刺手法有 1分层 (部 )补泻法 :烧山火、透天凉 ,2补泻结合法 :阴中隐阳、阳中隐阴 ,3捻转补泻法 :龙虎交战 ,4捻转提插补泻法 :子午捣臼 ,5捻转升降行气法 :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风迎原 ,6…  相似文献   

6.
彭炼  王泽涛  刘美平  卢笛 《河南中医》2011,31(12):1345-1346
针刺补泻是针灸治病的基本法则,其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常用手法包括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徐疾补泻、开阖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平补平泻、烧山火和透天凉等。针刺补泻的机理不是直接补人体之不足,或泻人体之有余,而是通过不同的针刺方法,间接的经过经络的调整作用,产生补虚泻实的效果,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浅谈“徐疾补泻与提插补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从事针灸研究的学者一直强调针刺补泻手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实验研究表明 ,针刺补法和针刺泻法能对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确实发现 ,施予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于同一病例 ,其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别。徐疾、提插补泻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方法 ,正确理解两种刺法的含义、应用以及它们的关系 ,有利于针灸医师在实践中掌握规律 ,灵活运用 ,提高临床疗效。1 徐疾、提插补泻的内容1 .1 徐疾补泻 徐疾的含义 ,一作动作的快慢 ,一作时间的久暂。《灵枢·小针解》 :“徐而疾则实者 ,言徐内而疾出也 ;疾而徐则虚者 ,言疾…  相似文献   

8.
在《刺法灸法学》的讲授中,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的操作一直是各届学生的疑问点,查阅相关资料,二者之间的矛盾也是很多同行分析讨论的焦点。以下浅谈笔者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内经》云:“百病之生,皆有虚实”“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周建伟教授认为中风偏瘫亦有虚实之分,故治疗时遵循辨证求因、审证论治的原则,将头皮针疗法与徐疾补泻法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头皮针徐疾补泻法”治疗中风偏瘫。本文就理论依据、操作方法、经典案例三个层面介绍周教授使用“头皮针徐疾补泻法”治疗中风偏瘫经验,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营卫补泻刺法源于《内经》,以营卫二气的分布、循行、盛衰立论,经《难经》重点发挥,后世医家不断补充与演绎,内容逐渐发展详实。由于"调和营卫"乃补泻理论的核心机制之一,本研究对有关营卫补泻法的文献进行归纳考析,条列针芒迎随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徐疾补泻、呼吸补泻、平补平泻,以营卫理论进行阐释,以期能够探索传统刺法的文献价值,为现代针灸临床实践提供新的依据和视角。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文献,遵循<内经>中有关徐疾补泻经文原意,结合后世的有关解释和笔者的理解及临床经验,提出<内经>中的徐疾补泻不是单一操作术式,而是补泻手法纲领,包含有很多操作方法,并将其进行了列举,后世的针刺补泻术式均是从此发展而来.<针灸学>教材将此归属单式补泻,缩小了其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教材中有关的描述仅是狭义的徐疾补泻,然其操作亦可分为带气运针式和三一进退式.  相似文献   

12.
魏海  袁建英 《中国针灸》2003,23(2):99-101
魏稼教授师承徐少廷的飞针法,并融入古代“凤凰展翅”与“饿马摇铃”补泻法的临床经验。根据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载,前者属于捻转泻法,而后者则属于捻转加提插补法。“凤凰展翅”泻法操作重点是:二指夹持针柄,朝一个方向一捻一放4-8次,如瑞鸟展翅状;“饿马摇铃”补法的操作要点是:二指持针柄缓慢轻微摇摆50次,如饿马无力之状。文中附有治验病例。论证了以此法治疗三叉神经痛,胆石症合并胆囊炎,支气管哮喘等均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论平补平泻针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富春 《中国针灸》2008,28(4):283-284
从文献与临床应用出发,探讨了平补平泻针法操作技术,指出了该法有单式与复式之分,单式手法应为均匀柔和的提插或捻转,而复式手法应为均匀柔和的提插、捻转结合。同时提出了平补平泻法与导气法、平针法之不同,认为《灵枢经》“导气法”为行气法,《医经小学》“平针法”是进针法与行针法的描述,均无补泻之意。  相似文献   

14.
恢刺探微     
针对《灵枢·官针》恢刺法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文献源头厘清恢刺法及其适应证"筋痹"之本义。认为恢刺为治疗筋痹的古典手法,主要为治疗因气机郁痹或气机不畅所致筋急而设;恢刺所用针具为毫针,操作须押手与刺手配合,押手探知筋病所在,沿病所旁侧进针,在其上下运用提插补法,针毕即可出针,属《内经》解结针法之一。在临床中对于颈椎病、腰部筋伤等急慢性病证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间生态学说与针刺有效刺激量、补泻、时间及疗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龚彪  李长清  杨里 《中国针灸》2005,25(3):184-186
间生态学说清楚地阐述了刺激的变化过程,即均等相、反常相和抑制相,它能很清楚地说明有效刺激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刺激的补泻与疗程的设定,即有效刺激量大为泻法,有效刺激量小为补法.在临床具体应用中,对于虚证、慢性病,针刺有效刺激强度宜小,留针宜20~30分钟;对于实证、急性病,针刺的有效刺激强度宜大,留针时间宜延长.在针刺治疗时,穴位应当分组轮流交替应用和设定疗程间隔.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urative results of acupunct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t can be performed as lifting, thrusting or twirling with reinforcing or reducing strength.However, different manipulation methods can result in various changes at the acupuncture points.This study aimed to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t influences of lift-thrust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on blood perfusion.Methods: The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s of lift-thrust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were applied to the 15 healthy subjects at the Zusanli acupoint respectively and the changes of blood perfusion were monitored by Pericam Perfusion Speckle Imager(PSI).Results: The blood perfusion of Zusanli point was increased after acupuncture.There wer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blood perfus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s while reinforcing manipulation by lifting and thrusting is the most obvious.The reinforcing manipulation can make the blood perfusion kept at a higher level and this suggests that this increase may be caused by local vasodilators.Conclusion: Both of the manipulations of lift-thrust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increased blood perfusion at Zusanli acupoint while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blood perfusion in the reinforcing group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ducing group.  相似文献   

17.
试论穴位注射中的补与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穴位注射可根据不同疾病、不同体质、不同病情阶段,按照穴位的不同治疗作用,选用不同药理性能的药物。在操作过程中要重视;(1)迎随补泻的运用;(2)推药快慢与补泻的关系;(3)提插补泻的运用;(4)药物的补和泻作用;(5)穴位特性中的补与泻。  相似文献   

18.
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ang XL  Wang F  Zheng JJ 《中国针灸》2012,32(1):35-38
追溯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的渊源,将其与烧山火、透天凉术式对比剖析,探讨其创新点与临床应用优势。郑氏"热补""凉泻"针法源于"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其术式由捻针补泻、提插补泻、三五助补助泻与开阖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组成,其中捻针补泻和三五助补助泻法为郑氏首倡,也是郑氏针法特色之一。"热补""凉泻"针法操作术式较"烧山火""透天凉"针法简易,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又不失"烧山火""透天凉"针法之功效。  相似文献   

19.
基于针刺手法仪参数图形探讨捻转补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针灸》2009,29(9):723
探索针刺捻转补泻的操作方法及其补泻原理,以期规范捻转补泻法的操作从而提高针灸疗效.笔者在我院中医工程教研室自行研制的针刺手法测定仪上分别施行"大指努出为主"的捻转补法和"大指收入为主"的捻转泻法,并实时记录这些手法的参数和图形.在所记录的捻转手法图形中同时显示出提插手法曲线,其曲线的频率与捻转几乎同步,但幅度远小于捻转,并且捻转补法图形中的提插曲线水平基线逐渐下行,而捻转泻法图形中的提插曲线水平基线则逐渐上行.这些现象提示捻转补泻手法含有轻微的提插手法,且捻转补法伴有下插之力,捻转泻法则伴有上提之力.表明捻转补泻法的作用原理与提插补泻法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