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真实世界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因子异常患者的联合用药特征。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来自全国16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医疗电子数据仓库,提取其中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C反应蛋白异常患者、白细胞异常患者,进行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信息、医嘱信息、实验室检查信息的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真实世界中清开灵注射液治疗C反应蛋白、白细胞等指标升高患者临床用药规律及联合用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C反应蛋白异常患者,联用1种西药、中药时,联合用药频率最高的分别是维生素C(159例,占74.30%)、痰热清注射液(71例,占33.18%),联合2种中药时频次最高的是血栓通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支持度10.75%);治疗白细胞异常患者,联合1种西药、中药时联合用药频率最高的分别是维生素C(596例,占56.02%)、感冒清热颗粒(247例,占23.21%),联合2种中药时频次最高的是双黄连+感冒清热颗粒(支持度5.26%),C反应蛋白异常患者和白细胞异常患者中,从药理作用角度看,西药中,与抗生素类、营养支持剂联合用药最为多见。可见,清开灵注射液治疗C反应蛋白、白细胞等炎症指标升高的患者,多与抗生素类药物联合用药,达到药效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在真实世界中的用药特征。方法收集全国16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中住院患者信息,参照集成数据仓库构建模式,整合为清开灵注射液HIS数据仓库,对使用过清开灵注射液的12385例患者的基本信息、住院信息、诊断及中医辨证、合并用药等信息进行描述分析,并与药品说明书进行对比。结果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患者中以45~65岁最多,占35.14%;入院时急、危症患者占42.65%;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患者发病和死亡发生率最高的节气前两位是冬至和小寒;符合药品说明书西医诊断的患者占36.84%;符合药品说明书的中医主证占42.35%;49.64%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患者单次剂量是30~40 ml。结论清开灵注射液的使用患者以中老年居多,临床中存在未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及适应症使用情况,普遍存在联合用药现象但可能存在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联合用药规律。方法:以全国19家大型三甲医院的使用过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334例2型糖尿病为研究对象,利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其一般信息、合并疾病和联合用药。结果:2型糖尿病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联合单个西药频次最高的是阿司匹林164例(49.10%);联合单个中药频次最高的是疏血通注射液124例(37.13%);联合2种西药时,最常联合阿司匹林+二甲双胍组合(规则支持度为20.66%);联合2种中药时,最常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组合(规则支持度为20.958%);常与降血糖药、抗血小板药、活血化瘀剂类药物联用。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用药以化学药为主,既针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又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联合用药较为合理;同时应重视超说明书用药的问题,临床联合用药应注重科学性,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对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人群的临床特征和联合用药规律进行分析。选取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HIS数据库中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2 857例脑梗死患者的住院信息,采用描述分析、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联合用药规律。结果显示,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脑梗死患者中,65岁以上患者共1 727例,占69.61%,男性1 610例,占63.59%。治疗上与降脂药、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脑代谢功能促进剂、血管扩张药等西药,以及中药活血化瘀剂、清热剂、祛痰剂等联合使用较为常见。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使用频数最高的西药是阿司匹林肠溶片(1 528例,53.48%),中药是醒脑静注射液(378例,13.23%);其中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最常用的西药合并用药类别是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使用率达83.48%,最常用的中药合并用药类别是活血化瘀剂,使用率达63.49%。为了更深入地探索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合并用药规律,对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脑梗死患者合并药物进行关联分析。临床联合2种西药时,最常联用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组合,支持度27.10%;联合3种西药时,最常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组合,支持度15.90%。结果表明,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脑梗死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指南基本相符,其在治疗脑梗死时常与西药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中药活血化瘀剂等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联合使用,且对合并有其他疾病的脑梗死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为挖掘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患者的真实世界临床特征和联合用药规律,从全国共24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12 554例刺五加注射液用药患者的医疗数据,进行规范化分析。中老年患者使用居多,心血管内科(22.50%)和神经内科(17.92%)是主要住院科室;2008年以前单次超剂量使用者占93.77%,2011年后仅2.07%;疗程多在8~14 d(32.98%)。西医诊断前3位依次是高血压病(11.78%)、脑梗死(9.47%)、冠心病(8.15%),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为肝肾亏虚证(18.59%)。临床最常联用的西药为乙酰水杨酸(51.07%)、中药为丹参注射液(9.67%),最常联合应用西药类别是钙通道阻断药(46.88%)、中药类别为祛瘀剂(93.21%),支持度最高的联合用药组合为单硝酸异山梨酯+乙酰水杨酸;出院治愈好转率高(96.81%)。结果表明刺五加注射液联合用药有一定规律可循,在抗凝活血基础上兼顾基础并发疾病,且有扶正调神作用。此结果可拓展对刺五加注射液认识的广度,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较详实的真实世界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鹿瓜多肽注射液对创伤人群的临床用药特征。方法:收集26家医院使用鹿瓜多肽的住院患者,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i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其临床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特征。结果: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的创伤人群中男性(1 481例,70.12%)多于女性(631例,29.88%),以46~65岁年龄段最多(1 025例,46.07%);入院科室主要集中在骨科(72.4%);剂量范围在说明书范围内8~12mL者占多数(1 076例,52.08%);用药天数分布最多的是1~3天(1 527例,73.91%)。临床上联合中成药常与补肾壮骨剂+活血化瘀剂(规则支持度11.49%)合用,西药常与镇痛药+抗生素(54.0%)合用;两种常用中西药联合用药组合分别是接骨七厘片+血栓通注射液(规则支持度3.06%,置信度41.5%)、苯巴比妥钠+头孢唑啉(规则支持度13.33%,置信度72.4%)。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临床用药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临床合并频数最多的西医诊断是骨折,联合使用中西药类别最多的是活血化瘀剂、补肾壮骨剂和头孢唑啉、利多卡因注射液,有助于创伤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参麦注射液是临床常用补益类中药注射剂,为了解参麦注射液治疗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剂量、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临床特征,该研究选取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肿瘤的患者信息,通过分析发现使用参麦注射液的患者多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共3 338人,占79.36%;男女比例为1.73:1;患者住院天数多集中于15~28 d,共2 080例,占总人数29.15%;使用参麦注射液的肿瘤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多为气阴两虚证,其次为痰瘀互结证;参麦注射液治疗肿瘤患者单次使用剂量分布为81~100 mL最多,共有8 491例患者,占总人数48.70%;用药疗程平均为5.44 d,疗程分布最多的为1~2 d,共12 186例,占总人数68.89%;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参麦注射液治疗肿瘤患者的常见联合用药为地塞米松(支持度为44.63%),托烷司琼(支持度为31.22%),甲氧氯普胺(支持度为20.53%),泮托拉唑(支持度为20.03%)。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真实世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用药特征,提取全国19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患者的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信息、医嘱信息、实验室检查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真实世界中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用药及联合用药特征。符合纳入标准的8 316例患者的联合用药中,共包含523种西药和148种中药。联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单个西药是阿司匹林1 908例(22.94%),单个中药是疏血通注射液771例(9.27%);2种中药是仙灵骨葆胶囊+鹿瓜多肽(规则支持度是2.55%),2种西药是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关联规则度为10.15%);常与抗生素类、活血化瘀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上常与抗血小板药和活血化瘀药联合应用,有助于增强抗血小板聚集和活血化瘀作用;常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注意联合应用时的配伍禁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前提下二者联合用药达到药效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多发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为充分了解其中西药物临床使用特征及合并用药规律,该研究以17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41 18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方法对其中西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按药物种类分析,发现西药以还原性谷胱甘肽使用频率最高,共14 079例(支持度为34.61%),中药以甘草酸二胺使用频率最高,共14 058例(支持度为34.56%),中西药物联合使用以甘草酸二铵合并还原型谷胱甘肽使用频率最高,共8 607例(支持度为25.09%);按药物作用分析,中药、西药均以降酶类药物使用比例最高,中药降酶药物使用者10 983例(支持度为27.01%),西药降酶药物使用者9 595例(支持度为23.59%),中西药物合并用药以清热利湿类药合并降酶类药使用频率最高,5 621例(支持度为13.82%)。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中药清热利湿类药物合并西药降酶类药物是临床最常出现的中西联合用药方案,中药清热利湿类药合并西药降酶类药和核苷(酸)类似物是临床最常出现的三药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真实世界鹿瓜多肽注射液(简称鹿瓜多肽)的临床用药特征,对全国26家三级甲等医院使用鹿瓜多肽的患者(37 721例),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其临床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特征。结果使用鹿瓜多肽的患者以45~64岁的中老年人(39.84%)居多;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骨折(17 362例,33.97%);使用剂量最多是12m L(41.81%);疗程主要集中在1~3 d(28 467例,76.26%),基本符合说明书使用;临床联合中成药常与活血化瘀剂+补肾壮骨剂合用(规则支持度19.38%),西药常与抗生素、营养类药物合用(规则支持度39.9%);主要中西药单独联合用药为维生素C(13 202例,35%)、金天格胶囊(7 285例,19.31%);2种常用中西药联合用药组合分别是虎力散胶囊+金天格胶囊(规则支持度4.458%)、苯巴比妥钠+头孢唑啉(规则支持度10.62%)。研究显示鹿瓜多肽临床用药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临床主要用于骨折患者,临床常与活血化瘀剂、补肾壮骨剂、抗生素、营养类药物合用,有助于增强骨折的愈合,临床上使用时应注意中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及合并用药的种类及其相互作用,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以全国16家三甲医院的HIS数据库中2991例银屑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真实世界银屑病住院患者的一般住院信息、合并疾病、中西药联用情况等。结果显示50%的住院患者年龄为18~45岁,最常见的中医证候是血热内蕴证,住院时间15~28d者超过1/3,平均住院花费6989.20元。前5位的合并疾病为高血压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血脂蛋白紊乱血症。药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有599种西药和341种中药(含中成药),中西药联用普遍存在;甘草提取物最常与其他西药联合使用,其次是复方青黛胶囊和雷公藤多苷;联合应用的西药当中最常见的是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酮替芬、西替利嗪、维甲酸和外用糖皮质激素等;从药物作用类别来看,抗炎保肝、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其他西药最为常见,最常和中药联合使用的西药类别为抗过敏、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和维甲酸。该研究表明银屑病住院患者以青壮年为多,合并疾病以代谢性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临床治疗用药杂,种类多,而且中西药联用普遍存在,甘草提取物最常与其他西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4种中药注射剂皮肤过敏试验方法与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芪多糖粉针剂皮下法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率123%,清开灵粉针剂30%,清开灵注射液76%,双黄连注射液63%。青霉素过敏反应率为07%~10%。不同剂型(粉针与液剂),不同浓度等均可能会影响皮试阳性率。皮试阳性不用药。皮试阴性用药,用药后仍有过敏反应发生。黄芪多糖粉针剂皮试阴性,用药后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1%。清开灵为04%(1/224),双黄连注射液为09%~26%。双黄连注射液在人群中的致敏率为86%(31/360包括皮试阳性数加过敏反应数)。清开灵粉针剂组致敏率为45%(6/132),清开灵注射液组致敏率91%(12/132)。黄芪多糖粉针剂组致敏率154%(62/402)。合计致敏率108%(111/1026)。青霉素皮下法试验阳性主要表现以皮丘为主,伴有周围红晕,而中药注射液皮肤以红晕为主,皮丘多不明显。皮试对减少黄芪多糖粉针剂、清开灵粉针剂、双黄连注射液用药后过敏反应有一定意义。可作为临床减少不良反应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特征。方法:对来源于全国21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的4 4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频数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平均年龄67.62岁,男性居多(共2 533例,占比62.95%),脑血管疾病西医诊断以脑梗死(共2 501例,占比49.14%)最为常见,主要单种联合用药有乙酰水杨酸(共2 479例,占比3.12%)、蛋白水解物(共1 733例,占比2.18%)、阿托伐他汀(共1 636例,占比2.06%),2种联合用药以银杏叶口服制剂+蛋白水解物最为常见;单种中药联合单种西药类别以活血化瘀剂+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为主;单种中药联合2种西药类别以活血化瘀剂+心脏病治疗药+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最常见;单种中药联合3种西药类别则以活血化瘀剂+心脏病治疗药+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口腔疾病治疗药最为常见。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适用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临床上常与活血化瘀剂、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心脏病治疗药、口腔疾病治疗药等联合使用,药物临床使用剂量与药物说明书存在出入,临床医生应谨慎对待,本研究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医综合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的视神经萎缩患者66例95眼,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34例52眼)和西医治疗组(32例43眼)。中医综合治疗组予口服中药汤剂、针刺及穴位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并予肌注甲钴胺和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西医治疗组仅予肌注或口服甲钴胺、维生素B1。连续治疗15天,比较2组视力、视野平均敏感度、P-VEP及症状改善情况,并随访1个月。结果中医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76.47%,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28.1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综合治疗组视野平均敏感度、P-VEP及症状改善情况也好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对视神经萎缩疗效较好,可以有效地改善视功能,提高视神经萎缩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真实世界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用药特征。提取全国19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的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信息、医嘱信息、实验室检查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真实世界中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用药特征。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784例患者的联合用药中,共包含411种西药和110种中药。联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单个西药是阿司匹林515例(65.69%),单个中药是银杏叶提取物121例(15.43%),2种西药是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关联规则度为10.15%),3种西药是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关联支持度为5.56%),常与抗生素类、活血化瘀剂药物联合应用。结果表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时临床上常与抗血小板药和活血化瘀药联合应用,有助于增强抗血小板聚集和活血化瘀作用,应注意药物联合应用时的配伍禁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前提下联合用药达到药效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鹿瓜多肽注射液对腰椎病患者的临床用药特征和用药规律。基于来自全国范围25家大型三甲医院在2004—2014年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腰椎疾病的6 990例患者的电子医疗数据,对一般信息、诊断信息、医嘱信息、实验室检查信息和治疗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布以45~64岁患者最多(3 883例,55.55%);腰椎疾病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多(5 519例,82.50%),中医证候以气滞血瘀证为主;日剂量以8~12 m L居多;一般用药疗程是1~3 d。常见联合使用的西药药理作用为高渗脱水药、抗生素、营养神经药等,联合使用的中药类别为活血化瘀剂、补肾壮骨剂、清热解毒剂等。联合使用最多的西药是甲钴胺、腺苷钴胺、利多卡因注射液、甘露醇等。联合使用最多的中药是金天格胶囊、强骨胶囊等。提示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腰椎病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临床上常与补肾壮骨剂、活血化瘀剂、镇痛药、抗生素等合用。  相似文献   

17.
彭时雨  杨薇  谢雁鸣  李霖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2):2435-2439
参附注射液为临床常用药,为了解真实世界参附注射液临床常用药物组合方案,该研究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仓库中25 704位使用参附注射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联规则对使用参附注射液患者的常用药物组合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参附注射液临床使用过程中合并1种药物使用时,与奥美拉唑、利多因卡、呋塞米同时使用概率分别为22.19%,20.32%,19.61%;参附注射液合并2种药物使用时,使用概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咪达唑仑+奥美拉唑为11.01%、利多卡因+奥美拉唑为10.80%、丙泊酚+咪达唑仑为10.76%;参附注射液合并3种药物使用时,使用概率位于前3位分别是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为8.83%、瑞芬太尼+丙泊酚+咪达唑仑为8.77%、丙泊酚+咪达唑仑+奥美拉唑为8.77%.进一步分析得出,参附注射液+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组合可能起到降低麻醉过程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加快麻醉后苏醒,减轻麻醉后遗效应的协同作用.参附注射液+呋塞米组合可能通过减少回心血量和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及活力,起到对急性左心衰竭治疗的协同作用.参附注射液+奥美拉唑组合可能起到缩短消化道溃疡愈合时间,减少溃疡复发的协同作用;同时,在治疗溃疡性出血时可能起到防止失血性休克及休克所致应激性溃疡发生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田丽珠 《光明中医》2016,(16):2356-2357
目的分析清开灵颗粒与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病毒性感冒与发热的成本效果比,为临床经济、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治疗病毒性感冒与发热的患者76例,将其分为清开灵颗粒治疗组与双黄连口服液对照组,运用药物经济学中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其进行客观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4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在临床缓解患者症状所需的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等治疗有效性评价方面清开灵颗粒明显优于双黄连口服液。在治疗成本上清开灵颗粒略低。结论通过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法分析得出清开灵颗粒是治疗病毒性感冒与发热成本效果比较好的药物,临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