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反流阳性非糜烂性反流病中医证型与酸反流及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27例反流阳性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神经症状评分,行24h食管pH值监测和胃镜检查,并分析中医证型与酸反流和神经症状评分的关系.结果 主要证型有肝胃不和、肝胃郁热、中虚气逆、胃热气逆、痰气郁阻5型.总pH<4的时间百分率在肝胃郁热型中显著高于痰气郁阻型.总反流次数在肝胃郁热、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肝胃不和、中虚气逆、痰气郁阻型.神经症评分在肝胃郁热、肝胃不和、痰气郁阻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胃热气逆.结论 非糜烂性反流病中医证型与某些酸反流指标之间存在明显关系;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在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各中医证型的反流类型特点.方法:对14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行胃镜检查、24h食道内pH和胆红素联合监测,分析胃食管反流病各中医证型的反流类型分布情况.结果:(1)140例胃食管反流病中肝胃郁热型占68.57%,胆热犯胃型占11.43%.痰气郁阻型占10.00%,中虚气逆型占10.00%.(2)胃食管反流病各中医证型的反流类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肝胃郁热型较胆热犯胃型和中虚气逆型出现更多的酸反流;胆热犯胃型较痰气郁阻型和中虚气逆型出现更多的混合反流;中虚气逆型较肝胃郁热型和胆热犯胃型出现更多的生理性反流.结论:GERD中医证型以肝胃郁热型最为常见,肝胃郁热型的病理性反流类型以酸反流和混合反流为主:胆热犯胃型的病理性反流类型以混合反流为主;痰气郁阻型和中虚气逆型多见生理性反流.24h食道内pH和胆红素联合监测结果可作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与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食管动力特点。方法选取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554例,中医辨证分为4型,每个中医证型分为NERD和RE 2组。采用高分辨率胃肠动力测压系统,对不同中医证型的NERD和RE患者进行食管动力学检测。结果肝胃不和证RE组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低于NERD组;肝胃郁热证RE组食管运动波幅平均值低于NERD组,同步收缩百分比、快速收缩百分比均高于NERD组;气郁痰阻证RE组大型蠕动中断百分比高于NERD组;中虚气逆证RE组无效吞咽百分比、同步收缩百分比均高于NERD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ERD相比,RE患者肝胃不和证食管括约肌功能下降更明显,肝胃郁热证、中虚气逆证、气郁痰阻证食管体部廓清能力下降更明显。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和西医亚型的发病机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证型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为研究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分型标准。对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主症,次症以及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分析。结果:各主要证型为胆热犯胃型9.17%,肝胃郁热刑51.67%,中虚气逆型25.83%,气郁痰阻型3.33%,提示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分型以肝胃郁热,中虚气逆,胆热犯胃,气郁痰阻四型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反流性食管炎(RE)及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各证型神经症状评分的差异,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23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神经症状评分,分析中医证型与神经症状评分的关系。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肝胃郁热、肝胃不和与痰气郁阻证的神经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其他各型。结论:精神心理因素与GERD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在胃食管反流痛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23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6例胃食管反流病中主要证型有肝胃郁热120例(50.85%),肝胃不和55例(23.31%),胃热气逆36例(15.25%)中虚气逆16例(6.78%),痰气郁阻9例(3.81%)等5型。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病位主要在胃,与肝关系最为密切,病性以实证、热证为主,病机主要为胃失和降、浊气上逆。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方法:设计"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要素提取表",采集80例RGERD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四诊信息,采用EXCEL进行频数分析及SPSS17.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归类总结RGERD的中医证型。结果:80例RGERD患者中医症状分析发现临床症状以反酸、嗳气反流、烧心为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RGERD分为胃虚气逆证、肝胃郁热证、气郁痰阻证及瘀血阻络证。结论:采用聚类分析法将RGERD分为胃虚气逆证、肝胃郁热证、气郁痰阻证及瘀血阻络证4个证型,与临床研究结果一致,可以有效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80例不同证型的GERD患者就中医辨证分型与食管24小时pH值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为进一步正确运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予以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和胃镜检查。结果:痰气郁阻型患者43例,其酸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pH小于4.00的时间百分比、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等参数及反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结论:本病的中医证型中以痰气郁阻型所占比例最高,提示痰气郁阻与酸反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1)通过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收集84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四诊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2)研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结果:肝胃郁热证及气郁痰阻证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P<0.05,P<0.05),中虚气逆证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P<0.05);各中医证型的病程、体重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P>0.05);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分级在中医证型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萎缩性胃炎在中医证型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Hp感染在中虚气逆证中的比例低于其他各型(P<0.05);肝胃郁热证中曾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的比例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性别、Hp感染、非甾体消炎药的使用可影响本病中医证型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章光鑫  周晓虹 《河南中医》2015,35(2):442-444
胃食管反流病的证型分布以肝胃郁热型、肝胃不和型及脾胃虚弱型最为多见,分别占39.35%、21.89%和8.79%,与脾虚气滞型、痰气郁阻型、胃热气逆型、中虚气逆型及肝郁气滞型等构成本病的主要证型。治疗时以疏肝解郁、清热和胃为基本治则,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2(TIMP-2)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表达水平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124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就诊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病灶组织中MMP-9、TIMP-2和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胃癌不同中医证型患者MMP-9、TIMP-2和HER-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脾胃虚寒型和肝胃不和型Ⅰ期+Ⅱ期的比例明显高于Ⅲ期+Ⅳ期(P0.05),痰湿凝结型、瘀毒内阻型和气血双亏型Ⅲ期+Ⅳ期的比例明显高于Ⅰ期+Ⅱ期(P0.05),胃热伤阴型Ⅰ期+Ⅱ期的比例和Ⅲ期+Ⅳ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MMP-9、TIMP-2、H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4%、69.35%、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6.00%、0.00%(P0.05)。结论:胃癌各类中医证型中MMP-9、TIMP-2和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且实证患者MMP-9、TIMP-2和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虚证患者则较低,即胃癌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可能处在不同的病变发展阶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癌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 78例经内镜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 ,给予埃索美拉唑 4 0mg口服 ,每日 1次 ,观察治疗 2 ,4 ,6周时反酸、烧心等症状改善情况 ,并于 6周后复查胃镜。结果 治疗 2 ,4 ,6周症状显效率分别为 5 2 % ,81%及 84 % ,治疗 4及 6周时显效率明显高于治疗 2周时 (P均 <0 0 1)。治疗 6周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 92 %。 6周后Ⅰ级食管炎治愈率 (93% )高于Ⅱ级 (76 % )、Ⅲ级与Ⅳ级 (6 7% )(P <0 0 5 ) ,但各级食管炎改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埃索美拉唑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97例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各证型分布特点,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结果 (1)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虚气滞证比例最高[96例(32.3%)];(2)中医各证型心理异常比例:合并抑郁状态以肝气郁结证比例最高[30例(62.5%)],合并焦虑状态以肝气犯胃证比例最高[19例(35.8%)],而湿热滞胃证合并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比例均最低,各证型合并抑郁、焦虑状态均占相当比例;(3)中医各证型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谱比较:餐后饱胀感以脾胃气虚证及脾虚气滞证多见,早饱在脾胃气虚证最为显著,上腹痛以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多见,上腹烧灼感在湿热滞胃证中最为显著;(4)中医各证型SDS、SAS量表评分比较:SDS评分以肝气郁结证最高,SAS评分以肝气犯胃证最高,而湿热滞胃证在两个自评量表中评分均最低。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各中医证型分布及心理测评结果差异明显,病机虚实夹杂,病情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赵珊珊  侯丽辉  王颖 《中医药导报》2021,27(1):186-189,193
目的:探讨不同高雄激素血症(HA)表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科研门诊首次诊断为PCOS的826例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判定中医体质类型,根据血清雄烯二酮(AND)和睾酮(T)水平分为4组。观察各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结果:(1)826例PCOS患者中医体质以气虚质173例(20.94%)、痰湿质142例(17.19%)为主,其次为血瘀质124例(15.01%)、湿热质111例(13.44%)。(2)PCOS患者不同中医体质中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平和质在不同高雄激素血症表型分组中存在差异(P<0.05);(3)临床特征:Ⅰ组、Ⅱ组、Ⅲ组多毛发生率高于Ⅳ组,且Ⅰ组高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黑棘皮发生率高于Ⅱ组、Ⅳ组,且Ⅲ组高于Ⅳ组(P<0.05);Ⅰ组、Ⅱ组痤疮发生率高于Ⅳ组(P<0.05);(4)生化水平:Ⅰ组、Ⅱ组、Ⅲ组的LH高于Ⅳ组,且Ⅰ组高于Ⅱ组(P<0.05);Ⅰ组、Ⅱ组的FSH低于Ⅲ组及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LH/FSH、T值显著高于Ⅱ组、Ⅲ组、Ⅳ组(P<0.05),且Ⅱ组LH/FSH高于Ⅳ组,T值高于Ⅲ组、Ⅳ组(P<0.05);Ⅰ组、Ⅲ组的DHEAS、AND显著高于Ⅱ组、Ⅳ组(P<0.05);Ⅰ组TG、TC、LDL显著高于Ⅱ组及Ⅳ组(P<0.05);Ⅲ组TC、LDL显著高于Ⅱ组(P<0.05)。(5)相关性分析:气虚质PCOS患者T值与LH、E2、DHEAS、TG、LDL成正相关(P<0.05);AND值与初潮年龄、LH、LH/FSH、DHEAS、TG、TC、LDL成正相关(P≤0.05),与年龄、BMI、腰围成负相关(P≤0.05)。结论:气虚体质不同高雄激素血症表型的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浅刺针法合通窍活血汤对脑梗死大鼠血浆TXB2和6-酮-PG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Ⅱ、Ⅲ、Ⅳ组均予脑梗死造模,Ⅴ组行假手术,之后Ⅰ组浅刺针法合通窍活血汤治疗,Ⅱ组予常规针法合通窍活血汤,Ⅲ组仅予通窍活血汤,Ⅳ组和Ⅴ组不予处理。各组于造模后2,7,14 d随机取10只大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TXB2和6-酮-PGF1α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Ⅰ、Ⅱ、Ⅲ、Ⅳ组造模后血浆TXB2水平明显高于Ⅴ组(P均<0.01);与Ⅱ、Ⅲ、Ⅳ组比较,Ⅰ组TXB2水平下降更快(P均<0.01)。Ⅱ、Ⅲ、Ⅳ组6-酮-PGF1α显著低于Ⅴ组(P均<0.01);与Ⅱ、Ⅲ、Ⅳ组比较,Ⅰ组6-酮-PGF1α水平升高更快(P<0.01)。结论浅刺针法合通窍活血汤能更有效地降低TXB2水平,升高6-酮-PGF1α水平,使TXB2/6-酮-PGF1α比值趋向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对掌叶覆盆子果实的甲醇提取物进行柱色谱,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Ⅰ)、槲皮素(Ⅱ)、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Ⅴ)、对羟基苯甲酸(Ⅵ)、三十一烷(Ⅶ)。结论除了化合物Ⅵ,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藏药湿生扁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湿生扁蕾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柱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 个化合物,分别为三十烷醇(Ⅰ),齐墩果酸(Ⅱ),熊果酸(Ⅲ),1-羟基齐墩果酸(Ⅳ),kaneric acid(V),木犀草素(Ⅵ),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Ⅶ),7,8-二羟基-3-甲氧基(?)酮-1-O-β-D-葡萄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Ⅷ为首次从扁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Ⅴ为首次从龙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Ⅳ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郑晖  马光瑜  付晓春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6):1234-1237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依赖性学习记忆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CAMP反应序列结合蛋白(ERK-CREB)通路的效应。方法将成年雄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Ⅰ)、抑郁模型组(Ⅱ)、抑郁模型+给药1次组(Ⅲ)、抑郁模型+给药1周组(Ⅳ)、抑郁模型+给药2周组(Ⅴ)和抑郁模型+给药4周组(Ⅵ),每组动物12只,抑郁模型为强迫大鼠游泳。帕罗西汀的剂量为10mg·kg-1,给药方式为灌胃。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ERK和CREB的磷酸化及总蛋白(p-ERK和ERK,p-CREB和t-CREB)水平。结果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各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E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忆保留实验中,Ⅱ组和Ⅲ组EL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Ⅳ、Ⅴ和Ⅵ组平均EL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用药组EL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呈现缩短趋势;各组空间探索实验和可见平台实验的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Ⅲ、Ⅳ和Ⅴ组大鼠海马pERK44和pERK42水平显著低于Ⅰ组和Ⅵ组(P<0.05),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之间ERK44和ERK4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Ⅲ和Ⅳ组大鼠海马p-CRE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Ⅴ和Ⅵ组大鼠海马p-CRE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t-CRE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长期用药明显改善抑郁模型大鼠长时记忆的损害,逆转抑郁模型大鼠海马降低的ERK和CREB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铁破锣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我国特有植物铁破锣(有称为滇豆根者)[Beesia calthifolia(Maxim.)Ulhr.]根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MS,1H-NMR,13C-NMR)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其根茎的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阿魏酸(I),25-脱水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Ⅱ).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Ⅲ),铁破锣皂苷Ⅰ(Ⅳ)和胡萝卜苷(V)。结论:化合物Ⅰ,Ⅱ,Ⅲ和V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Ⅱ~Ⅳ为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皂苷。  相似文献   

20.
中药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波谱特征鉴定结构。结果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二十六烷酸(Ⅰ),二十五烷醇(Ⅱ),nerolidol(Ⅲ),东北贯众素(Ⅳ),黄绵马酸AB(Ⅴ),蔗糖(Ⅵ)。结论Ⅰ,Ⅱ,Ⅲ,Ⅵ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得到,Ⅴ为首次从绵马贯众中分离得到单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