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u YL  Gao L  Shi L  Li J  Liu WH  Du YH 《针刺研究》2012,37(3):218-223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死大鼠脑血管平滑肌蛋白激酶C(PKC)变化的动态调节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4只)、针刺组(24只)、假手术组(24只)和空白组(6只),前3组又分为大脑中动脉阻滞(MCAO)后0.5、1、3、6h4个时相组,每组6只。以线栓法复制脑梗死大鼠模型。针刺组在MCAO后即刻针刺"水沟"穴,电针刺激20min。各组动物均按时相处死,在外科显微镜下分别分离和剪取梗死侧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各8mm。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脑血管平滑肌PKC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与免疫印迹结果均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MCAO后各时相PKC表达均上调(P<0.05,P<0.01),针刺组PKC表达均较模型组下调(P<0.01,P<0.05)。结论:针刺干预可显著抑制MCAO模型大鼠脑表面血管PKC表达上调趋势,使其维持在正常值左右,这对于缓解脑缺血后血管平滑肌痉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水沟"对脑梗死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蛋白激酶G(PKG)及环磷酸鸟苷(cGMP)变化的动态调节规律。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假手术组(40只)、模型组(40只)、电针组(40只),后3组在造模后又分为3、6、12、24 h 4个时相组,每组10只。以线栓法复制脑梗死大鼠模型。电针组在造模后即刻针刺"水沟",电针刺激20 min。各组动物均按时相处死,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脑动脉血管平滑肌sGC、PKG及cGMP的变化。结果:大鼠脑梗死后24 h内,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3 h时相的sGC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且sGC的整体表达量随梗死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3、6 h时相的PKG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P0.01),各时相的cGM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电针组3 h时相的sGC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3、6 h时相的PKG表达水平上调(P0.05),3、6 h的cGMP含量增加(P0.05)。结论:针刺干预能显著抑制脑梗死模型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sGC、PKG、cGMP表达下调,这对于抑制缺血后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痉挛,保持血管功能和状态的正常,从而增加脑梗死区周围血流灌注具有重要作用,但针刺效应具有一定时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水沟”穴对脑梗死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Ca2﹢-ATP酶及钠钙交换体表达变化的动态调节规律。方法1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后3组在造模后又分为3 h、6 h、12 h、24 h 4个时相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余操作同模型组。电针组在造模后即刻针刺“水沟”穴,电针刺激20 min。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梗死侧血流量的变化,然后各组动物均按时相处死,分别分离和剪取梗死侧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各8 mm。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中Ca2﹢-ATP酶的相对表达量;应用RT-qPCR法检测血管中钠钙交换体1(sodium calcium exchanger 1,NCX1)及钠钙交换体3(sodium calcium exchanger 3,NCX3)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大鼠脑梗死后24 h内,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各时项血流量均明显下降(P<0.01);电针组大鼠在3 h、6 h、12 h时脑血流量高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3 h时Ca2﹢-ATP酶下调(P<0.05),各时项NCX1及NCX3 mRNA表达量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3 h时项Ca2﹢-ATP酶表达量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3 h、6 h时项NCX1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3 h时项NCX3 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电针干预能增加脑梗死及其周边区域血供,明显抑制脑动脉血管平滑肌上Ca2﹢-ATP酶表达量及NCX1和NCX3 mRNA表达的下调,从而达到减轻脑动脉血管平滑肌内Ca2﹢超载,进而维持细胞内外Na、Ca2﹢稳态,这对于抑制缺血后血管平滑肌痉挛,保持血管功能和状态的正常,从而增加脑梗死区周围血流灌注具有重要作用,但电针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水沟"穴对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大鼠蛋白激酶C(PKC)蛋白水平及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水沟"调节血管平滑肌收缩的分子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假手术组及空白组,每组分0.5h、1h、3h、6h和12h5个亚组。Longa线栓法复制MCAO模型。针刺组电针"水沟"穴,刺激20min。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KC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PKC活性。结果:PKC表达水平模型组较空白组增加(P0.05),各时相点针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PKC相对活性值较空白组上升(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PKC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MCAO大鼠血管平滑肌PKC蛋白水平和活性增加,可能参与调节大脑中动脉平滑肌收缩。针刺MCAO大鼠"水沟"穴,下调PKC蛋白水平和活性,可能缓解大脑中动脉平滑肌痉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新生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康脑液大剂量组、康脑液中剂量组、康脑液低剂量组,每组12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缺血2h,再灌注7天,每组取6只大鼠于再取脑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另6只取脑观察各组大鼠脑血管分布情况,制备脑片,免疫组化方法标记CD105观察新生血管密度(MVD)。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康脑液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或P<0.01),脑表面血管分布数目明显多于模型组、CD105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康脑液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周围区域血管新生,明显减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对MCAO大鼠的行为学干预效应,同时评价其对Notch信号通路标志性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及针刺组,各12只。模型组及针刺组大鼠均接受改良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空白组大鼠仅进行血管分离术,术后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每日接受模拟捉拿1次,针刺组大鼠予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连续干预14 d,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估大鼠行动能力,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变化,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细胞形态和结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Notch1、Hes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提高,并缩小了脑梗死体积;2)针刺可明显改善MCAO术大鼠脑组织细胞形态和结构;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针刺可明显上调大鼠脑组织Notch1、Hes1的蛋白水平。结论:电针曲池穴及足三里穴可改善MCAO大鼠行为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介导Notch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针刺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梗死灶周围脑组织ICAM-5/ERM/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按照区组随机化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正常组常规饲养,不进行干预;假手术组仅予以切开皮肤寻找并剥离神经血管,并不埋入线栓;模型组与针刺组行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大鼠予以针刺治疗,连续针刺治疗两个疗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仅模仿捉取、归笼的行为。干预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ICAM-5/ERM/PI3K/AKT的表达水平;TUNEL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侧大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模型组ICAM-5、ERM、PI3K及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蛋白表达水平下调较为显著(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ICAM-5、ERM、PI3K与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假手术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囊泡蛋白(SYN)、髓鞘碱性蛋白(MBP)、勿动蛋白A(Nogo-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MCAO/R模型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R模型。电针刺激在造模成功90min后进行,针刺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及"百会"穴,留针30min,每天针刺1次,共14d。各组大鼠在7、14d两个时间点各取10只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并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缺血脑组织VEGF、GAP-43、SYN、MBP、Nogo-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4d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7、14d缺血组织VEGF、GAP-43、Nogo-A的表达增多,SYN在两个时间点的表达均减少(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7、14d缺血组织VEGF、GAP-43、SYN、MBP阳性表达均增多(P<0.01,P<0.05),Nogo-A的表达减少(P<0.01)。结论:①电针能有效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②电针能通过上调各时间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VEGF、GAP-43、SYN、MBP的表达,下调Nogo-A的表达,促进血管、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恢复,从而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血管单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于再灌注24h后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缺血脑皮质BDNF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脑皮质BDNF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24h后,眼针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眼针组大鼠脑皮质BDNF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减少。结论眼针疗法能诱导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BDNF表达水平,有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52-1354
目的:明确针刺内关穴对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后病理损伤和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复制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非针刺组、针刺组(内关穴3次/s、60s),每组6只模型。4组取材后,通过t-检验结合差异变化倍数(FC)筛选进行差异分析,检测差异表达基因、GO。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病理损伤致基因上调417个,共富集到340个GO生物过程;针刺组与非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有显著差异,肢体症状较非针刺组减轻(P≤0.05),下调358个基因,共富集到19个GO生物过程。结论:脑缺血损伤导致显著变化的生物过程包括单核细胞聚集、正向调控血管生成、急性时相反应、中性粒细胞趋化性、病毒防御应答、正向调控异型细胞的细胞黏附等,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针刺内关穴治疗脑缺血的机制,可能与调控Egr3、Ccl11、Vash2等表达促进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关,通过促进大鼠缺血脑组织脑血管新生,改善脑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AR-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凝血酶受体-1(PAR-1)的动态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3组。每组又分为6 h、24 h、48 h、72 h和168 h 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另设空白对照组6只大鼠。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不同时相点头穴针刺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AR-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针刺组大鼠脑内PAR-1蛋白表达在不同时相点均有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调脑内PAR-1蛋白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脑出血获效的一个重要机制,针刺可能通过下调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内PAR-1蛋白表达,减轻凝血酶所造成的毒性反应,从而达到防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穴点对照组、针穴点组,再随机分成干预1、3 d组,10只/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治疗1 d与3 d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TTC检测脑梗死面积比,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VEGF的表达。结果干预1 d后,相较于假手术组,造模组脑梗死面积比值升高明显(P 0.01),脑海马VEGF表达显著升高(P 0.01);相较于模型组,针穴点对照组及针穴点组脑梗死面积比值不同程度下降,针穴点组下降更明显,而海马VEGF表达均升高(P 0.01);干预3 d后,相较于模型组,针穴点对照组及针穴点组脑梗死面积比分值下降(P 0.01或P 0.05),而海马VEGF表达均升高(P 0.01);且相较于对照组,针穴点组海马VEGF表达升高更明显(P 0.01)。结论针刺"人中""百会""大椎"穴可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其机制可能跟持续激活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利枢机针刺法对右侧大脑中动脉永久性缺血大鼠行为学、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缺血侧脑半球海马组织Jagged2和Notch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通利枢机针刺法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普通针刺组、通利枢机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永久性缺血大鼠模型。阳性药物组给予胞二磷胆碱(0.4 mg/kg)灌胃;普通针刺组针刺"百会""大椎"穴,每天15 min;通利枢机组针刺左侧"正营""天井""环跳"穴,每天15 min。各组均连续干预28 d。术后第1、7、14、21、2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部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右侧脑半球海马组织Jagged2和Notch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同时点模型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普通针刺组比较,通利枢机组术后第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与阳性药物组比较,通利枢机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普通针刺组Jagged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普通针刺组比较,通利枢机组Jagged2和Notch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针刺可以改善右侧大脑中动脉永久性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行为学表现,通利枢机针刺法对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Jagged2和Notch2蛋白有明显上调作用,这可能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达到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针刺不同穴位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及针刺治疗的穴位特异性.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非针刺组和针刺组,针刺组又随机分为非穴组和"醒脑开窍"针刺法各主穴组,即水沟组、内关组、尺泽组、三阴交组和委中组.每组12只大鼠.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分别对"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水沟""内关""尺泽""三阴交""委中")以及非穴区,施以频率3次/秒、持续时间5 s的针刺干预,以脑血流量为评价效应指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非针刺组脑血流量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针刺组比较,针刺后的所有组别均可提高MCAO大鼠脑血流量(均P<0.05);与非穴组比较,所有穴位组的脑血流量均升高,水沟组和内关组升高明显(均P<0.05),而尺泽组、三阴交组、委中组与非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MCAO大鼠于梗死后72h内在脑血流方面存在自我修复和向愈的趋势;②给予针刺刺激后可促进MCAO大鼠脑血流量的改善,且改善作用明显高于其自身修复能力,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③"醒脑开窍"针刺法各主穴中,"水沟"和"内关"在改善MCAO大鼠脑血流量方面效果显著,有穴位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贵海  孙付军  王世军 《中药材》2006,29(12):1329-1332
目的:试验观察复方三酮脑通片对MCAO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组织形态学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六组给药,HE切片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学及脑梗死面积的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脑血管内皮细胞与神经细胞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MCAO大鼠急性脑缺血恢复过程中,复方三酮脑通片明显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的死亡率及神经细胞iNOS的表达,促进局部微血管的生成,加速MCAO大鼠脑功能的恢复。结论:复方三酮脑通片能够降低急性脑缺血MCAO大鼠脑缺血局部神经元的死亡率。促进局部微血管的生成,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并下调缺血脑组织神经元i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NTR)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线栓法复制MCAO/R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针刺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12只。针刺组大鼠采用头穴丛刺法进行针刺干预,在再灌注后2 h即开始针刺,每12 h针1次,连续针刺10次。各组大鼠在末次针刺干预后30 min,取出脑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WB法和Realtime-PCR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中BDNF及p75NTR蛋白与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内BDNF及p75NTR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针刺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中BDNF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p75NTR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均明显著降低(P0.01)。结论:头穴丛刺法可能通过上调缺血区脑组织中BDNF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下调p75NTR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从而起到对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Yan XK  Zhang Y  Lin PY  Yu L  Chen C  Cui HF  Wang FC  Hong J 《中国针灸》2010,30(8):665-668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哮喘的效应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按计算机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哮喘模型针刺组(哮喘针刺组)、哮喘模型捆绑组(哮喘捆绑组)5组。哮喘针刺组取穴"大椎""肺俞""风门"进行针刺治疗;哮喘捆绑组只捆绑,不针刺;其他组不予干预。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肺表面蛋白A(SP-A)。结果:哮喘模型组的气道阻力在哮喘激发后3~6min时较空白对照组和NS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哮喘模型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a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BALF)中SP-A表达水平比空白对照组、NS对照组大鼠显著降低(均P0.05),哮喘针刺组大鼠BALF中SP-A表达与哮喘模型组相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刺防治过敏性哮喘的机制与调节哮喘大鼠呼吸道内SP-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穴改善脑梗死大鼠脑循环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1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40只)、电针组(40只)、假手术组(40只)和空白组(10只)。模型组、电针组以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空白组除抓取固定外不做任何处理。模型制备后除空白组外各组再随机分为3、6、12、24h 4个时相,每个时相10只。电针组在MCAO后即刻电针"水沟"穴20min,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均同样抓取固定但不做其他处理。各组分别在各时相分离和剪取梗死侧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各8mm,应用RT-PCR法检测血管平滑肌中三磷酸肌醇钙通道(IP3-Ca)、三磷酸肌醇(IP3)受体的3种亚基三磷酸肌醇受体1(IP3R1)mRNA、三磷酸肌醇受体2(IP3R2)mRNA、三磷酸肌醇受体3(IP3R3)mRNA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P3R1 mRNA 3、6、12、24h时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IP3R2 mRNA 3、6、12h时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IP3R3 mRNA 3、6h时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P3R1 mRNA 3h,IP3R2 mRNA 3、6h,IP3R3 mRNA 3h时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其他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干预可明显抑制MCAO模型大鼠脑血管平滑肌中IP3-Ca通道3种亚基IP3R1 mRNA、IP3R2 mRNA、IP3R3 mRNA表达量的升高,这可能是电针抑制缺血后脑血管平滑肌痉挛、保持血管功能和状态的正常,从而增加脑梗死区周围血流灌注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和骨组织中钙转运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0.167 mg·kg^-1),左归丸低、高剂量组(9.6,38.4 g·kg^-1)。除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其余组切除大鼠卵巢,造模成功后3个月进行各组干预。3个月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骨密度(BMD)和骨代谢标志物;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钙转运通路(骨组织)瞬时受体电位通道V5(TRPV5),钙结合蛋白-D28K(CaBP-D28K),钠钙交换器1(NCX1)和细胞膜钙汞(PMCA1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钙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高剂量组和尼尔雌醇组大鼠血钙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MD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高剂量组与尼尔雌醇组大鼠BMD均有改善(P<0.05);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高剂量组中TRPV5蛋白表达有显著下调(P<0.01),各干预组中的CaBP-D28K与NCX1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P<0.05,P<0.01),PMCA1b蛋白表达在左归丸低剂量组和尼尔雌醇组内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P<0.05,P<0.01)。结论:左归丸可不同程度的降低大鼠破骨细胞中TRPV5,CAPB-D28K,PMCA1b,NCX1等介导破骨细胞吸收钙离子的重要通道蛋白的表达,左归丸的抗骨质疏松机理有可能是通过抑制TRPV5介导的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主要标志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成分β-连环蛋白(β-catenin)、支架蛋白(Axin2)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方法:将10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36只,并按照术后7、14、21 d分为3个时相组,每组12只。电凝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电针组大鼠予以电针刺激"百会""水沟"及双侧"三阴交""内关"(2 Hz/100 Hz,2~4 V,30 min)。第1次电针在造模后2 h内进行,此后每天上午电针1次,7 d为1个疗程,最多3个疗程。用Zea Longa评分法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用磁共振影像系统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情况;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VEGF、GFAP、NeuN、β-catenin及Axin2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在术后第7、14、21天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点缺血脑组织中VEGF、GFAP、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NeuN、Axin2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各时点VEGF、GFAP、NeuN、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多(P<0.01),且随着时间延长,表达均逐渐增加,在第21天达到峰值;Axin2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电针可以有效保护脑缺血大鼠神经血管单元,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上调β-catenin及下调Axin2的表达,激活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