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总结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肾主骨生髓"理论的内涵,"肾主骨生髓"是中医肾脏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医学对"肾主骨生髓"的认识多从人体激素调控水平阐释。探讨"肾主骨生髓"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OP)的关系,指出SOP属于中医学"骨痿"范畴,其发病机制与肾脏的关系较为密切,肾虚骨衰髓减是SOP发病的根本病机。在治疗方面古代和现代医家多采用补肾强骨、填精益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OP)属于中医“骨痿”的范畴,认为肾虚为SOP发病的根本原因,脾虚为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其病机主要以脾肾两脏虚损为本。脾肾二脏为先后天之本,肾主骨生髓,脾主肌肉四肢,脾肾与筋骨相关;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骨骼与肌肉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脾肾两虚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证型。故补肾健脾壮骨为SOP的治则,同时应根据其兼夹瘀血、气滞和痰湿等,辅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化痰祛湿。基于脾肾相关理论优化中医药防治SOP的诊疗方案,可为中医药临床治疗SOP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又称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Ⅱ型,是生理衰老在骨骼方面的一种特殊表现。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地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防治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本文拟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阐述衰老机制与SOP的相关性,探讨中医养生学术思想在抗衰老中的作用,揭示其在防治SOP中的潜在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补肾法在诸补法中占据重要地位,笔者疏理了肾虚证的现代研究成果和补肾法的临床应用概况,发现肾虚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紊乱,影响骨、髓、脑的功能,与机体的衰老密切相关;而补肾法则能调节、促进和改善生命机能,促进生殖发育,改善骨、髓、脑等疾患,促进脏腑疾病向愈,延缓衰老进程。结果表明,肾调节着机体最根本层次的功能,补肾意味着对人体生命活力的补充改善,补肾法关乎生命的基本生理功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共享多种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并通过免疫细胞与骨组织细胞相互连接,骨免疫学的主要内容即是研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机制亦在于此。针灸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与内分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机制主要包括调节破骨细胞、调节NF-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RANK-骨保护素(OPG)通路、调节炎症因子等。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常见病,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使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疼痛、骨骼变形等问题。与中医"骨枯"、"骨痹"、"骨痿"、"骨极"等病的描述类似。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医传统认为与肾的关系密切,而肝脾两脏功能失调也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肾、肝、脾三脏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理,从而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从关节软骨破坏开始,进而造成软骨下骨坏死、囊性变、骨密度增加、关节间隙变窄的一种非特异性关节炎症。骨质疏松症(osteopomsis 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全身性骨骼疾病。由于中老年人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和退化等多种综合因素导致骨吸收与骨形成失去平衡,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从而导致骨量丢失。原发性骨性关节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两者均是与年龄增长有关的一种退行性疾患,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是造成其关节疼痛及劳动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但有关两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同时两者之间究竟有无联系目前仍有争论。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OP)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类型之一,是一种以骨质钙沉积不足、骨小梁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退行性骨骼疾病。中医认为SOP以脾、肾、肝亏虚为本,脾肾两虚型是SOP的常见证候类型。该文基于脾肾相互资生的先后天关系,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入手,阐述该理论在脾肾两虚型SOP治疗中的应用,为防治脾肾两虚型SO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OP)是一类与增龄密切相关的骨骼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中医认为肾虚骨髓失养是SOP发病的根本病因,血瘀加重肾虚是SOP发病的重要因素,肾虚血瘀相兼贯穿SOP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本文基于“肾虚血瘀”是SOP的主要中医病机理论,结合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特征,探讨补肾壮骨方对SOP的治疗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祯 《中医研究》2010,23(4):52-53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中医学的一个特色,脏腑辨证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五脏之中,肾与骨的联系最为密切,对于肾与骨、髓的关系,《医经精义》有精辟的论述:“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说明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才能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力。若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濡养骨骼,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特性之一是向成骨分化,与中医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的理论有较高的吻合。因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来自于骨髓(髓),而在特定环境下能向成骨转化,即实现髓生骨。许多补肾药物对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都有促进作用,从而证实了肾、髓、骨之间的关联。肾主骨可能是通过补肾药物作用到髓中的干细胞,促使其成骨分化来实现的。BMSCs转分化为其他成体干细胞功能与先天之精化生后天之精类似,因此BMSCs属于中医精、髓范畴。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学对骨与骨骼的认识无论从其解剖构造、组织构成、化学成分、形态类型,还是结构功能、营养代谢、生长发育过程等等都有比较全面系统。中医学对骨的认识有其独特理论,但缺乏系统。本文结合前贤认识到中医骨内涵的广阔,但未曾深入,略感遗憾,而进一步从结构说、营养说、调节说三方面来阐述中医骨之内涵,以指导中医临床对骨骼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为骨重建动态平衡被破坏,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功能失衡,导致骨代谢失衡,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减少,最终造成骨吸收远大于骨形成,净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的形成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二者在体内的动态平衡密切相关,其中破骨细胞主要介导骨吸收,在骨骼的形成和骨密度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骨细胞则是特殊的骨形成细胞,能合成骨基质,调节机体的骨矿化,参与骨重塑等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肾与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衰老关系密切。骨质疏松症(0P)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理论及临床、药理研究的发展,对中医的“肾主骨”理论与0P的认识不断深入,运用补肾法治疗0P已经得到中医学者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人类最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其发病率己经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中医上并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但其临床症状及发病机制与中医所说的骨痿等颇为相似,属中医的痿证范畴[1],许多中医文献中有"骨枯"、"骨痿"、"骨极""骨痹"等类似骨质疏松症的记载。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脏与骨骼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因此从中医角度讲,骨质疏松症与中医肾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防治骨质疏松症也应以养肾、补肾为主。  相似文献   

16.
<正>中医学认为,人体内脏由五脏六腑组成,肾属五脏之一。它不同于西医学上肾的概念,西医的肾只是人体的排泄器官,而中医认为肾为机体的阴阳之根,先天之本。中医"肾"的功能涉及到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生殖、脑髓、骨骼、造血、呼吸、排泄、五官等多个方面,肾的功能减退就导致肾虚。现浅述肾虚的临床表现。1肾的生理功能[1]1.1藏精、生髓、充脑、主骨:肾所藏之精,被称作肾阴,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生殖发育的根本就是男女媾精之精;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就是水谷化生之精。肾精又能化生血液。其他脏腑阴虚,久之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医将骨质疏松归入"骨痿""骨痹"范畴,认为骨痿见于没有明显临床表现者,骨痹见于有明显临床表现者,骨痿是骨痹的早期表现.结合中医古籍文献,建立"脑-肾-骨质疏松""脑-脾-骨质疏松""脑-髓-特发性骨质疏松"三...  相似文献   

18.
衰老是细胞清除代谢废物的功能降低,导致受损蛋白质和细胞器过度积累,从而使生命体的生存能力降低。自噬是细胞内主要的代谢途径,可以分解受损的蛋白和细胞器进行能量循环利用,并可参与衰老以及与衰老相关的各种生理病理过程。根据细胞内底物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不同,将自噬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其过程分为诱导、核化、自噬前体的延伸及蛋白降解再利用。自噬的信号通路与衰老的调节之间存在部分重叠,因此细胞自噬的水平与衰老密切相关,衰老进程中自噬水平降低,且自噬水平的降低可加速衰老进程,同时自噬水平升高可以延缓衰老,就是说自噬对于衰老的进程有调节作用,并分别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热量限制等方面探讨自噬调节衰老的机制。另外,中医药对于自噬及其对衰老的调节方面的研究仍为起步阶段,但从理论研究及药物实验等方面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郑冬阳  于静  金明秀 《光明中医》2023,(22):4347-4349
中医基础理论中,人体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与肾脏密切相关。从肾的生理功能及特点中可以探知:肾藏精,在体合骨,生髓(骨髓及脑髓),说明肾为人体肌肉骨骼生长发育之根本,肾气是影响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骨关节炎在中医学中属“痹证、骨痹”范畴,早期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有骨摩擦音,后期可导致骨赘形成、变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病因主要是素体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精不上荣,外邪侵袭,体内湿气集聚成痰,痰凝血瘀,作用于筋脉关节,导致骨关节疾病。此文从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对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进行探讨,为骨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进一步的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有关"肾主骨"的论点,出自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认识到肾与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并提出"肾藏精""骨者髓之府""肾生骨髓,髓生血"等论述。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精日暂亏虚,肾气不足,从而影响体内骨骼的正常发育,而导致骨质疏松、增生、退化等相关的肾性骨病。因此说明肾对人体的生长、发育,骨骼的健康有其重要的营养、促进、合成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