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比较效益研究(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CER)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提升医疗卫生研究质量的有力工具,该工具从策略层面上有益降低医疗卫生成本.比较效益研究的提出仍然源自于“效力”和“效果”的研究问题.以往的效力研究总是在较为严格的控制条件下探索干预措施是否有效,而现今的医学研究除了探索有效之外,更关注针对谁有效,在哪一种情况下有效的效果问题.过去经典的效力研究常通过比较一种新干预措施和安慰剂,来获得其效力的评价.现今CER发展到对两种或多种不同干预措施进行直接对比,而且强调在尽可能接近临床实际减少人为控制因素的情况下进行对比.该文通过对系列文献和报告的归纳和总结,就如何设计、实施、分析CER,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为以后中医药研究者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真实世界的比较效益研究(CER)方法在国外已普遍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的普及和临床医疗大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获取真实世界中医临床数据提供了有效途径,并为大规模开展真实世界中药注射剂CER提供了有力条件。利用临床医疗大数据开展真实世界的中药注射剂CER,有利于从个体到整体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开展临床评价,与中医药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相契合。基于此,提出整合多家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构建符合研究需要的真实世界数据库,进行深度挖掘,选取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开展真实世界的中药注射剂CER,可为开展高效、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药有效性评价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针、腹针治疗中风后的临床疗效及各种针法对不同证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2×2析因试验设计法将152例中风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4组各38例,A组:一般疗法 体针;B组:一般疗法 头针;C组:一般疗法 腹针;D组:一般疗法 头针 腹针.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5周,15次后及3个月后观察不同针法及不同证型的疗效.结果:腹针组3个月后患者疗效显著,并与头针有交互作用,相关指标有统计学意义.Fulg-Meyer积分法3个证型间15次后气虚血瘀证型疗效优于风痰瘀阻证型.在自身比较上,阴虚风动证型治疗前与治疗15次后比较无意义,其余各证型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意义.Barthel氏ADL指数积分各证型间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证型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针疗法治疗中风后患者安全有效,证型上以气虚血瘀型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4.
由于医疗资源的有限性,20世纪以来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提出的医疗改革举措之一就是采用那些被恰当证明有效的医疗干预措施,而减少或停止使用那些未经疗效评价且证据不充分的医疗措施。因而,提出了比较效果研究(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CER)的概念。介绍CER产生的背景和定义,并简要介绍CER常用的研究方法,以利于相关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5.
比较效果研究(CER)作为在真实复杂医疗环境中进行临床决策的重要研究方法,其结局指标的选择有着灵活、贴近现实、以患者为中心等特点。首先简要介绍比较效果研究的概念特点,分析研究中各要素,并着重解释结局指标的特点,最后应用实例呈现生存质量、健康状况、患者报告结局、卫生经济学指标、长期随访结局、定性研究结局等比较效果研究中常用指标的适用情况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两个组方对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治愈天数.方法:选取50例门诊病人分为两组,以对证组方进行辨证论治,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方药对不同类型荨麻疹均有显著疗效.结论:治疗荨麻疹两组方药配伍符合蒙医学辨证论治法.具有疗效高,疗程短,稳定性好等特点.本研究为荨麻疹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蒙成药有必要对二方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开拓蒙药治疗荨麻疹的新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腹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乳腺增生病例随机分为腹针组(64例)、常规组(57例).腹针组在基础治疗(心理疏导及口服中成药乳癖消)的同时应用腹针疗法,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为主穴;常规组仅行基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主症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BREF)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QOL-100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均可有效改善疼痛和生存质量;腹针组总有效率为84.4%(54/64),优于常规组的68.4%(39/57,P<0.01).腹针治疗对中度疼痛疗效最优(P<0.05).结论:腹针治疗乳腺增生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腹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果、腰椎功能的恢复程度及其总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 例,采用腹针疗法治疗;对照组20 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评定比较,腹针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5%,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积分较治疗前都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功能积分较治疗前都有显著上升(P〈0.01).结论 腹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具有较好的疗效,作为一种新的针刺疗法,腹针疗法具有痛苦小,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拉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拉筋治疗,对照组予腹针结合牵引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95%CI=82.20%~99.90%),对照组为86.21%(95%CI=68.30%~96.1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646 2,P=0.099 7),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腹针结合拉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优于应用腹针结合牵引治疗的证据不够充分,其收益为OR=0.22(95%CI=0.02~2.26),NNT=10(95%CI=4.03~34.00)。  相似文献   

10.
Fan DH  Liu G  Wang TC  Huang F  Wang XY  Zeng HW  Zhou FX  Yao GX  Chen XL  Xu RD  Li Y 《中国针灸》2010,30(11):909-912
目的:比较单纯龙氏正骨、腹针与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寻找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8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腹针正骨组、正骨组和腹针组,每组60例。腹针正骨组采用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腹针穴取中脘、关元、石关、商曲等,正骨手法采用仰头摇正、侧头摇正等龙氏正骨手法。正骨组和腹针组单纯采用龙氏正骨手法和腹针治疗。比较各组治疗2个疗程(近期)、治疗后1个月(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腹针正骨组近期、远期愈显率分别为80.7%(46/57)、68.4%(39/57),均明显高于正骨组的63.6%(35/55)、30.9%(17/55)与腹针组的58.9%(33/56)、50.0%(28/56)(均P0.05),其中正骨组、腹针组两组远期愈显率相比较,腹针组的远期疗效优于正骨组(P0.05)。结论: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均较好,优于单纯腹针和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且具有叠加效应,是目前治疗CSR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The rhizomes of 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 (Amaryllidacea) is an important Ayurvedic as well as Unani drug. It is present in several drug formulation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menorrhagia and other gynecological problems.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strogenic activity of alcoholic extract of Curculigo orchioides with diethylstilbestrol in bilaterally ovariectomized young albino rats. Bilaterally ovariectomized albino rat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n=9) receiving different treatments, consisting of vehicle (0.6% w/v sodium carboxy methyl cellulose), ethanolic extract of rhizomes of Curculigo orchioides at three different doses (viz., 300, 600, 1200 mg/kg body weight) and standard drug diethylstilbestrol (DES) at a dose of 2 mg/kg body weight. All these were administered orally daily for 7 days. Estrogenic activity was assessed by taking percentage vaginal cornification, uterine wet weight, uterine glycogen content and uterine histology as parameters of assessment. Alcoholic extract of Curculigo orchioide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ercentage vaginal cornification, uterine wet weight (P<0.001), uterine glycogen content (P<0.001) and a proliferative changes in uterine endometrium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相似文献   

14.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医治疗有效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认知障碍概念的提出,为现代医学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认识空间,要求对患者实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由于现代医学治疗该病的局限性,为中医的治疗带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医中药采用补虚,逐瘀,化痰,理气,解毒,清热,通络,开窍等多种方法,其中以补肾、化痰、活血最为常用。中成药以及针灸在临床的运用为血管性认知障碍提供了多元化治疗。大量的临床及实验室的实践研究表明了中医治疗该病的有效性,同时也给医者思考的空间:中医为何有效及其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肾阳虚与血瘀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肾虚与血瘀之间的发展变化规律,为补肾活血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作肾阳虚动物模型,选取Wistar大鼠37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观察动物外观、一般体征、脏器重量和血脂等改变。结果模型组动物皮毛稀疏,精神萎靡,懒动,大便溏稀,耳垂毛细血管紫暗;模型组肾上腺、精囊腺的重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血清睾酮含量降低;模型组血清TC和LDL-C明显增高,TG增高不明显,HDL-C降低。结论肾阳虚同时伴有血瘀,血瘀时间的延迟可出现肾阳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