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络病是一些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状态。高血压病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阴阳消长失调,进而出现化火、损阴、伤阳,致使络脉失养,或有内生痰、瘀,痹阻络脉而致络病。络脉的损伤和(或)络脉内气血运行失调为其病理基础。应用络病理论指导高血压病的研究,可能成为治疗高血压病并防治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中医“痹病”范畴,其发生、发展、转归与络病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微小血管新生的病理状态与络脉生理和络病病机特点,以络脉为其邪伏、邪发、邪伤及邪阻之所展开论述,可认为“络病”是其病理基础,络虚是其根本病机,风挟寒湿之邪内侵络脉为发病关键。基于“络病”理论和“风药”理论相关认识,从独活寄生汤为治风之剂视角认识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并提出病变早期络脉郁滞、风药先行,中期络脉瘀塞、健脾化瘀,晚期络脉空虚、风引入肾,探讨独活寄生汤在病变不同时期风药与他药的组方原理,丰富独活寄生汤的组方配伍理论,扩展独活寄生汤的临床指导意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从"络"辨治的理论体系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李梢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02,43(2):85-88
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新病入络”的代表病证,RA的病变染道在于“病络”。并初步构建了RA从“络”辨治的理论体系:“外邪入络、伏邪逆攻入肢节脉络”的发病学特点;“毒损肢节络脉,络道亢变,络脉虚滞”的主要病机特点;分证论治(如散寒、清热)、截毒防变(强调早期治疗)、通畅络脉(强调矫正病理)的主要治则治法特点。  相似文献   

4.
络病的基本概念与病理特点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络脉有别络,络脉,浮络和孙络之分,气血阴阳之别,不同级别的络脉相互联系,纵横交错,呈树枝状分布于脏腑组织之间,形成一个遍布全身的网络系统。络脉为沟通表里内外,贯通营卫,渗化气血的场所,具有满溢灌注和双向流动的功能特性,络病病因复杂,外感六淫,疫疠之邪,内伤饮食,情志,跌扑损伤皆能导致络脉损伤,络病有病气病血之分。但无论是“新病入络”,还是“久病入络”,都只是络脉在不同层次的病理改变,络脉瘀滞是其共同的病理基础,邪客络脉,营卫功能失骨是其基本的病理环节,络脉失养,血行不畅,气滞血瘀,痰瘀凝结是络病的基本演变过程,络病病情缠绵,虚实并见,且多瘀,故其治当宿邪缓攻,通补兼施,随其所得,分部处之,临床用药多取类比象,比藤治络,辛香宣透,引经通络,虫类走窜,剔邪搜络,血肉有情,填补络道。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与络病相关性的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古代及现代文献对高血压病与络病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认为络脉在生理、病理方面具有基础性与广泛性,同时微循环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活动场所之一,络脉与微循环有其相似性.高血压病的证候演变规律,与络病的层次递进互相吻合.因此络病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状态.其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为疾病初起,络脉出现气滞、血瘀或痰凝等病理变化,以痰瘀互结、毒损心络为主,阴虚阳亢为辅;中期,虚实并见,以痰瘀互结、毒损心络与肝肾不足并见为其特点;晚期以阴阳失调为主,兼有痰瘀互结."痰瘀互结、毒损心络"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活血祛痰化瘀、解毒通络法是其主要治法.强调应从络病的角度开展埘高血压病的防治,以期达到不仅治病而且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简述络病理论的发展历史,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出血性中风的微观病机。出血性中风的病变部位在于脑络,"络脉失养"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毒损脑络"作为其发病的病机关键,其外围存在着络脉绌急、络血不行、络气郁滞、痰瘀阻络等系列实证及络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诸多虚证,实质是"络脉不通"。脑络是脑神的功能和结构载体,治疗以"解毒通络"为根本大法,使气血通,络脉复,神机自用。本研究旨在运用中医整体观念,重视络病理论指导,发挥中医药在出血性中风治疗中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作用优势。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属难治性疾病。基于“络病”理论分析可知,本病基本病机为气血失调致耳内络脉血行瘀阻、窍络壅塞。临证应遵“络以通为用”之理,治疗以化瘀通络贯穿始终,并根据病证之不同分而治之:因外感邪气致聋多为络脉损伤,其病机为风热灼络、络损致聋,治宜祛风清热、活血通络;因脏气逆乱致聋多为络脉郁滞,其病机为气机郁阻、瘀滞窍络,治宜顺气开郁、化瘀畅络;因久病脏衰致聋多为络脉空虚,其病机为气血耗伤、络虚不荣,治宜益气补虚、养血充络。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刘雪琴 《河北中医》2007,29(7):658-660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蕴藏着深刻的理论内涵。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首次提出络脉的概念,初步论述了络脉的循行、生理及病理,为络病理论奠定了基础。至汉代张仲景进一步发展了络病理论,主要体现在《伤寒杂病论》中,他论述了部分络脉病证及与络脉有关病证的病机、诊法和方药。张仲景之后,历代也有一些散见的关于经络瘀滞病证的论述,但均未形成比较完整的关于络脉受病的辨治理法。至清代,叶天士在继承前人学术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临床实践,在其《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强调“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总结出较为完整的络病辨治理法,从而发展了前人的学术成果,使络病理论初成体系。至现代络病理论得到充分重视,日益完善。现就近年关于络病理论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络脉1.1络脉的定义目前所言的络脉,其意义不断递进延伸,较前有了更加清晰深邃的内涵。现对络脉概念认识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1.1从广义与狭义来认识雷燕[1]认为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络,包括“经络”之络与“脉络”之络,经络之络是对经脉支横旁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脉络之络系指血脉的分支部分。狭义的络,仅指经络的络脉部分。络病学...  相似文献   

9.
从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学习古代文献及中医络病理论,结合现代医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病机的认识及临床实践体会认为:神经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中医络脉很相似,故应将其归属脉范畴。DNP的发病及临床表现完全符合中医“久病入络”及“久痛入络”的病理特性,是典型的络病表现,应将其归属“络病”范畴。DNP在发病机理上既存在瘀血,同时也存在络损,其身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与神经生长因子减少、Na^ -K^ -ATP酶活性下降是瘀血络损这一中医学说提出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并提出瘀血络损是DN发病的病机关键,活血化瘀通络法是治疗DNP的根本法则。同时阐述了瘀血络损在DNP发病中的作用,旨在完善和丰富DNP的中医病机理论,为DNP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之络脉虚滞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筠  张军平 《中医药学刊》2006,24(4):629-630
络脉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稳态的功能性网络,络病是以“络脉损伤”、”“络道亢变”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络脉虚滞是冠心病基本病理变化,任何病理因素作用于络脉系统都可以导致络脉虚滞的病机过程,“虚”为引发真心痛的直接病理途径;“滞”包括了毒滞、痰滞、瘀滞。络脉的“空虚”和“阻滞”可交替出现,也可并存,贯穿着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络脉有别络、络脉、浮络和孙络之分 ,气血阴阳之别。不同级别的络脉相互联系 ,纵横交错 ,呈树枝状分布于脏腑组织之间 ,形成一个遍布全身的网络系统。络脉为沟通表里内外、贯通营卫、渗化气血的场所 ,具有满溢灌注和双向流动的功能特性。络病病因复杂 ,外感六淫、疫疠之邪 ,内伤饮食、情志 ,跌扑损伤皆能导致络脉损伤。络病有病气病血之分 ,但无论是“新病入络” ,还是“久病入络” ,都只是络脉在不同层次的病理改变 ,络脉瘀滞是其共同的病理基础 ,邪客络脉 ,营卫功能失常是其基本的病理环节 ,络脉失养 ,血行不畅 ,气滞血瘀 ,痰瘀凝结是络病的基本演变过程。络病病情缠绵 ,虚实并见 ,且多瘀 ,故其治当宿邪缓攻、通补兼施 ,随其所得、分部处之。临床用药多取类比象、以藤治络 ,辛香宣透、引经通络 ,虫类走窜、剔邪搜络 ,血肉有情、填补络道  相似文献   

12.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保留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特色,还为传统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络脉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性网络。肺络是指存在于肺中的络脉,肺络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肺络空虚,外邪袭肺使气机运行不畅、阻滞络脉。肺络的“空虚”、“痹阻”两者互为因果,贯穿在肺络病病程的始终。治疗原则以通络为主,可用祛邪通络与扶正通络两大法概之。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从络论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既往多责于肝阳、肝风、痰浊、瘀血为本病的病机,论治上则以潜阳、息风、祛痰、化瘀等为常规法则。随着临床有关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有的学者提出络脉瘀阻,血供失调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有着密切联系,因而主张用通络的治法,但只限于通络方药的临床应用,鲜有致络痹阻的理论研究。从络脉角度论述高血压病从络施治的理论基础、根据及治法,为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提供理论和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络病理论,妇科癥瘕病变特点与络病相应,其本质属络病。络气瘀滞是其发生的初步阶段,痰、寒、瘀瘀滞于胞络是其临床常见病机,毒损络脉是其加剧发展的原因,络脉空虚是其发生之本。治疗时,应注意“通”“补”兼顾。通过探讨,以期进一步丰富“络病学说”在妇科生殖领域中的理论指导和科学内涵,为临床妇科癥瘕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毒损络脉病机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澎涛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11,52(23):1981-1984
针对“毒损络脉”病机概念的模糊问题,对损络之“毒”与中医学传统“内毒”的理论内涵进行界定,提出“毒损络脉”病机之形成乃各种原因引起络脉拘急或阻滞,导致络脉气血出入失常,使营气与卫气失于交汇协调,卫气壅滞而化生火毒灼伤络脉,其现代病理学基础是炎症级联过程.卫气壅滞化生之火毒,与外感温热、寒郁或气郁化火之病机显著不同,不循经脉漫及全身,故无全身火毒壅盛之症状与脉象.“毒损络脉”是络脉本体受损,表现为神气游弋及气化之障碍,与痰瘀阻络之络脉气血出入盈虚交替状态的异常,血络与气络功能受损不同.中风病、严重肺损伤、门脉高压症、尿毒症均表现了“毒损络脉”的微观病机特征.  相似文献   

16.
就温病营血证与络病关系进行探讨,认为络脉是外感温热之邪深入营血的主要途径,络脉病变是温病营血证的病理基础,“通”络的治则贯穿于温病营血证的治疗中,营血证即是温病后期极期外感温热之邪深入脏腑阴终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物质基础是络脉及络脉的病变。  相似文献   

17.
从络病学论治心脑血管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络病理论在理法方药等方面用于心脑血管病的研究 ,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在临床上亦有较好的疗效 ,报道如下。1 络病的病理特点络病即是以络脉阻滞为特点的一类病症 ,“久病入络”说与“久痛入络”说是络病学说的学术体系。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跌仆金伤 ,饥饱劳倦等均可致络病。“经主气 ,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 ,久则血伤入络” ,因而络病的特点是久病 ,其病机是络脉空虚 ,气不足血行迟滞而留邪致虚实夹杂之证 ;毒邪蓄积 ,暴病之后 ,邪毒郁伏于体内致顽疾难愈 ;络脉损伤 ,外伤或内结均可致络脉损…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结合络病学理论,总结白癜风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方药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内容,提出从络病学论治白癜风,认为白癜风发病总病机为:气血失和,脉络瘀阻;白癜风发生、发展及变化为络脉失养、外邪袭络及络脉瘀滞,络脉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其瘀滞导致皮肤失于滋养,发为白斑;络瘀既是发病原因亦是病理产物,遂形成恶性循环;治疗以“散邪通络”“祛瘀通络”“通补兼施”三个方面为原则,亦采用火针、艾灸中医传统治法祛邪通络,获效甚佳,以期为临床治疗白癜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初病在络”与“久病入络” ,初学者常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感到迷惑 ,笔者从分析络脉含义上着手 ,简要阐明“初病在络”、“久病入络”虽说法不同 ,而实质相同 :均为邪气侵入络脉。其根本原因在于 ;络脉是流动的网络 ,邪气深入部位内外不同。1 络脉是流动的网络络脉形态学涵义 络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经络系统中由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灵枢·脉度》有云 :“经脉为里 ,支而横者为络 ,络之别者为孙” ,说明在形态上经脉较为粗大 ,是主干 ,络脉是细小支横别出的部分。络脉是一个系统群体 ,每一络脉系统中 ,各级支横而别者又…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络病”范畴,老年人正气不足、阴精亏乏,是本病的高发人群,使用中医药诊治该病疗效显著。火毒伏络、外内合邪是老年性带状疱疹发病的病机关键,络脉阴枯血瘀是疼痛经久不愈的重要原因,其病机演变分为3个阶段:潜伏期,火毒深伏少阴阴络,待正虚、外邪引动,逐渐遍及脏腑络脉;疱疹期,肝胆郁火攻窜,突破浅表阳络而发疹;后期火毒焦灼络脉,阴枯血瘀,发为顽痛。综合近年专家和同行研究实践,结合笔者团队自身的探索与体会,提出祛除络脉火毒的6种治法:清热泄火法、祛风散火法、除湿导火法、化瘀排火法、顺气降火法、益水潜火法,其中尤须重视填补五脏络脉真阴,以恢复络脉功能。此外,运用中医学“取类比象”思维方法,使用药物络部、皮部,可使药力直达病所,以期为老年性带状疱疹的诊治提供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