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63例丙型肝炎八年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我国丙型肝炎的特点,对163例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8年随访。急性丙型肝炎急性期后的主要异常表现为血清丙氨酸转氮酶(ALT)升高,病后1年内、1、2、5和8年的ALT异常率分别为100%、73%、57%、37%和28%;ALT异常分持续性和波动性两类,后者约占1/3~1/2。用第二代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ELISA试剂检测,病后2个月内、2~6个月、7~12个月及1、2、5和8年的抗-HCV阳性率分别为56%、93%、94%、96%、97%、93%和83%;病后1年起少数患者抗-HCV阴转,仅见于ALT复常者,病后1、2、5和8年,ALT复常者的抗-HCV阴转率分别为10%、8%、16%和22%。病后8年时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抗-HCV阳性血,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阳性率为84%,其中ALT异常和正常者无明显差异。用型特异引物PCR法测定45份抗-HCV阳性血清,42份为Ⅱ型,3份待定。8年时未检出甲胎蛋白异常者,肝功能(血清胆红素和白蛋白)96%~97%为HobbsⅠ级,表明还没有明显的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者。  相似文献   

2.
在无国产抗-HCV试剂供应的1990和1991年,甲地观察输血者90名(不筛查ALT),乙地筛查ALT观察输血者64名。输血后HCV感染率甲地45.6%,乙地18.8%,p<0.01;其中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生率甲地41.1%,乙地14.1%P<0.01,甲地观察二年未发现抗-HCV阴转;输血距抗-HCV阳转甲地38.4±11.8天,乙地42.9±15.9天;输血后ALT异常率甲地44.4%,乙地21.9%,输血距ALT异常甲地48.2±16.8天(观察二年ALT异常率27.8%),乙地51.9±20.9天。输抗-HCV阳性、阴性血受血者,其HCV感染率88.2%(45/51)和7.8%(8/103)。既往HCV隐性感染的受血者,输后丙型肝炎发病率52.9%(11/22),同时发现3例输血后抗-HCVS/CO值渐低,2例阴转,似有HCV中和性抗体存在。  相似文献   

3.
对82例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M动态变化进行观察,82例患者均检测到抗-HCV抗体,其中51例抗-HCVIgM阳性。抗-HCVIgM出现规律表现为4种类型:(1)持续检出型24例(29.27%);(2)间断检出型8例(9.76%);(3)短暂检出型19例(23.17%);(4)阴性型31例(37.80%)。将82例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抗-HCVIgM出现类型与丙氨酸转氨酶(ALT)、HCVRNA消长情况比较,发现阴性型具有较低的ALT峰值,而其它3型ALT峰值较高(P<0.01)。8例经干扰素治疗的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均有ALT明显异常及HCVRNA、抗-HCVIgM阳性,治疗后1~3个月ALT均转为正常,HCVRNA转为阴性,但其中只有3例伴抗-HCVIgM的阴转,随访1年发现,只有抗,HCVIgM阴转的3例病人得以痊愈,其余5例均在治疗后半年内病情复发。提示治疗中伴有抗-HCVIgM阴转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输血后抗HCV和HCV-RNA(RT-PCR法)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43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22例应用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对照组21例用一般护肝药,12周后SALT的复常率分别为50%、4.76%(P<0.05)。血中HCV-RNA阴转率分别为27.27%、4.76%(P<0.05)。对治疗组SALT复常病人停药后3、6、12、18、24个月追访,复发率分别为37.5%、44.44%、60%、60%、60%。应用重组干扰素α1-b的最初4周内SALT复常者4例,无一例复发,5周以后延缓复常者全部复发。5例复发病人再用干扰素α,2例有效,并连续用至38周,病情稳定,HCV-RNA阴转。本品的流感样综合症发生率为18.18%,比其他类型干扰素轻。  相似文献   

5.
输血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前瞻性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输血所致HBV和HCV感染现状及HBsAg抗HCV和ALT筛检供血的效果。方法 对138例输血者输血前,后1,3,6,9个月血清标本及其供血检测HBsAg,抗HBs,抗HBc,抗HCV和ALT,并对部分血清标本用PCR及巢式RT-PCR法检测HBVDNA和HCVRNA,结果和结论 输血后HBV和HCV感染率分别为1.4%(2/138)和34.8%(48/138),输血后乙型和丙型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6.
检测461名献浆血员总抗-HCV阳性率55.5%,其中合格血员抗HCV阳性率46.2%,不合格血员为91.6%,检测全血血员433名抗-HCV阳性率10.2%,合格血员5.8%,不合格血员42.3%,筛查血员抗-HCV后,合格率的献浆,全血血员抗-HCV阳性率分别降于4.0%和0.2%,比筛查前降低91.3%和96.1%,P〈0.01,义务献血员合格率抗-HCV阳性率0.4%,筛查前后检测初次到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筛查抗-HCV控制HCV感染的作用,在献血员(简称血员)筛查抗-HCV前(1990年11月~1992年2月)调查5个城市血站和4个县单采血浆站,血员抗-HCV阳性率:献浆血员为55.5%,全血血员为10.2%。其中合格和不合格献浆血员分别为46.2%和91.6%,合格和不合格全血血员分别为5.8%和42.3%,说明血员HCV感染率高,血员不合格主要与HCV污染有关。筛查血员抗-HCV1年后,调查3个城市中心血站和4个县医院供血基地,合格血员抗-HCV阳性率:献浆血员降至4.0%、全血血员降至0.2%,分别比筛查前降低91.3%和96.6%,P<0.001。义务血员抗-HCV阳性率0.5%。筛查抗-HCV前后首次献血员86人,抗-HCV皆阴性。说明筛查血员抗-HCV既可控制HCV感染,又可提高供血质量。  相似文献   

8.
检测461名献浆血员总抗-HCV阳性率55.5%,其中合格血员抗HCV阳性率46.2%,不合格血员为91.6%;检测全血血员433名,抗-HCV阳性率10.2%合格血员5.8%不合格血员42.3%,筛查血员抗-HCV后,合格的献浆,全血血员抗-HCV阳性率分别降至4.0%和0.2%,比筛查前降低91.3%和96.1%,P<0.01,义务献血合格者抗-HCV阳性率0.4%,筛查前后检测初次到血站献血者86人,未发现抗-HCV阳性者。  相似文献   

9.
不同临床型HCV感染的基因分型与血清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本忠 《山东医药》1999,39(24):1-3
采用酶免疫(EIA)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9RT-PCR)技术对不同临床型HCV感染的血清标本进行HCV分型,结果显示,各临床型HCV感染的的型别构成无明显差异。主要为基因Ⅱ型(93.7%)、少量基因Ⅲ型(2.7%)和Ⅱ+Ⅲ混合型(3.6%)未见基因Ⅰ、Ⅳ、菲分型一血清学分型总符合率为97.96%,血清学分型率与HCV抗-CS/C 正相关;HCV-RNA阳性者93.75%可基因分型,但仅有52.08  相似文献   

10.
用酶免疫法(EIA)检测1984年10月至1985年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的92例患者冻存血清中的抗HCV,结果发现输血后丙型肝炎(临床型HCV感染)3例,亚临床HCV感染11例,故HCV总感染率为15.2%,临床型HCV感染占总HCV感染的21.4%;这14例受血者抗HCV的检出率在受血后1~2个月,3~4个月和5~6个月分别为28.6%,57.2%和100%。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这14例受血者抗HCV阳转前1个月的血清,发现有8例HCV-RNA阳性(57.1%),HCV-RNA最早可在受血者输血第一个月的血清中检测到。用EIA法检测同期献血员冻存血清标本400份,发现抗HCV阳性者11份(2.75%)。这些结果提示我国献血员中HCV感染率较高,受血者发生HCV感染的危险性较大。因此,今后对献血员要进行抗HCV的检测,以减少HC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能用于血吸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的噬菌体展示肽基因序列,研究合成多肽抗原的血吸虫病诊断价值.方法扩增目的噬菌体,制备和纯化噬菌体DNA,对目的噬菌体中外源性肽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和演绎氨基酸序列分析.根据血清反应强度和演绎氨基酸序列选择2个噬菌体的展示肽段进行人工多肽合成.以合成的多肽为抗原,建立血吸虫病诊断方法,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观察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同时检测治疗前及治愈后的血吸虫病人血清,观察该合成抗原的血吸虫病疗效考核价值.结果测定了14个噬菌体展示外源肽的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其中有6个噬茵体的外源肽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其余8个噬菌体展示肽的基因序列不相同.分析演绎氨基酸序列,发现1个噬菌体展示肽中的3个连续的氨基酸(GVK)残基与血吸虫23 kDa分子氨基酸残基相同.合成多肽抗原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敏感性分别为92.3%和91.1%,与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率为7.5%,检测健康人血清,特异性为95.5%.检测治愈后0.5年的同一病人血清,阴转率为55.3%,治愈后1年的病人血清中IgG抗体的阴转率为63.2%.结论 9个具有血吸虫病诊断价值的噬菌体展示表位的基因序列被确定,并证明了合成多肽抗原有较好的血吸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12.
Measurable evolution occurs in laboratory populations of Drosophila under strong natural selection. The rate of adaptation to th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populations with genetic variability increased by radiation than in the control, nonirradiated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Oddi括约肌测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胆石症、胆囊切除术后等胆系疾病及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糖尿病胃轻瘫(DGP)等非胆系疾病Oddi括约肌(SO)功能变化,通过内镜采用灌注式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对15例胆系疾病患者、13例非胆系疾病患者进行Oddi括约肌测压。结果显示,胆系疾病组的胆总管压力、SO基础压及蠕动波振幅明显高于非胆系疾病组(6.86±0.63kPa与1.27±0.10kPa,P<0.01;7.31±0.95kPa与1.87±0.16kPa,P<0.01;32.00±1.2kPa与24.14±1.5kPa,P<0.05);同时,非胆系疾病组的十二指肠压、SO蠕动频率及间期较胆系疾病组明显降低、减慢及延长(1.42±0.26kPa与0.30±0.10kPa,P<0.01;3.6±1.2次/分与2.2±0.4次/分,P<0.05;7.4±1.2秒与11.0±1.8秒,P<0.05)。结果显示,无论是胆系疾病还是FD及DGP等非胆系疾病均有SO功能紊乱,但表现形式相反,对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血吸虫病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范围的传染病中 ,寄生虫的感染率可能要超过其它任何病原所致的感染 ,而血吸虫在许多方面都是一种不寻常的寄生虫 ,如雌雄异体、性染色体异配 ,寄生于宿主的门脉系统及有性和无性生殖的生活史等 ,这些特点 ,使其成为医学和兽医学中研究最为深入的虫种之一。据统计 ,目前大概有 2 - 3亿人有血吸虫感染 ,全球有 74个国家 6亿左右的人口受到血吸虫病的威胁 ,尽管已有不少血吸虫病的防治经验 ,但要把人畜共患的血吸虫病危害减至最少 ,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国 5 0年来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 ,但并未得到彻底控制 ,究其…  相似文献   

15.
16.
本研究将两种恶性疟原虫复合抗原,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45肽和β-半乳糖苷酶/45肽,同时免疫新西兰白兔,结果表明:HBsAg/45肽免疫组抗体效公明显高于β-半乳糖苷酶/45肽免疫组。  相似文献   

17.
Kato-Katz法不同涂片数检测血吸虫病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 Kato-Katz法诊断血吸虫病时不同涂片数与检出率及计算 EPG结果的差异。方法 对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 2 40人进行 Kato-Katz法检查 ,按顺序制作 4张涂片 ,镜检计数血吸虫虫卵。结果  1片至 4片的检出率分别为 15 .83 %、2 0 .0 0 %、2 2 .92 %、2 5 .83 % ,检出率随涂片数增加而提高 (χ2 =7.87,P<0 .0 5 ) ;1片至 4片的病人 EPG几何均数分别为 40 .66、3 0 .5 2、2 2 .86、19.86,3片与 4片的病人 EPG几何均数差异无显著性 (t=0 .3 485 ,P>0 .0 5 )。涂片数较少时病人EPG偏高 ,病人 EPG的准确性随涂片数增加而提高。结论 为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和较准确的 EPG,建议血吸虫病查病时使用 3张 Kato-Katz涂片。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