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急性期和远期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将 143例 AMI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 (35例 )、未通组 (2 3例 )和非溶栓组 (85例 ) ,比较三组急性期和远期运动耐量。结果 :急性期 ,再通组的运动量、运动时间、最大心率、心率血压乘积均明显高于未通组和非溶栓组 (P<0 .0 5 ) ,运动诱发的心绞痛或血压下降≥ 10 m m Hg(1m m Hg=0 .133k Pa)的比率明显低于后两者 (P <0 .0 5 )。远期随访 ,三组的运动量、最大心率、运动时间、心率血压乘积及运动诱发心绞痛或血压下降的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溶栓再通能显著提高 AMI患者急性期运动耐量 ,但对远期运动耐量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增龄及冠心病对运动的反应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 70岁以上冠心病及非冠心病老人心血管系统对运动负荷的反应 ,探讨其运动负荷特征与心率变异各能谱范围的关系。方法 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能谱分析、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2 16例。 70岁以上老人 96例为老年组 (Ⅰ组 ) ,70岁以下 12 0例为对照组 (Ⅱ组 ) ,两组各分两个亚组 ,冠心病患者分别为Ⅰa、Ⅱa组、非冠心病患者各为Ⅰb组、Ⅱb组。比较各组患者运动前后各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1)Ⅰ组运动峰值心率低于次极量心率 (极量心率 85 % )或 <12 0次 min者多于Ⅱ组 (Ⅰa组 35 .14 %vsⅡa组 15 .5 5 % ,P <0 .0 1,Ⅰb组 16 .95 %vsⅡb组 5 .33% ,P <0 .0 5 ) ;ⅠaⅠb组运动后 1min心率恢复值均 <12次 min ;心率变异高能谱范围呈现增龄性改变 (Ⅰa组vsⅡa组 ,P <0 .0 5 ;Ⅰb组vsⅡb组 ,P <0 .0 5 )。 (2 )Ⅰa组心肌缺血多发生于较低运动负荷时 [ST压低 1mm时的代谢当量 (METs)Ⅰa组 4 .4 8vsⅡa组 5 .4 8,P <0 .0 5 ];Ⅰa组心率变异各能谱范围多呈有意义降低 ,心率变时性损害Ⅰa组高于其他 3个组。结论  (1)老年人尤其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运动后心血管系统反应迟钝现象 ,心率变异高能谱范围呈现增龄性改变。 (2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各能谱均有异常。 (3)老年冠心病患?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西沙比利对大鼠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和对胃粘膜—氧化氮含量分泌的影响 ,结果表明 :加入无水乙醇后 ,西沙比利 1mg/kg组胃粘膜溃疡面积及溃疡深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 ( 10 .2± 6.9mm2 vs 2 6.1± 13.5mm2 )( 18%± 3%vs 5 0 %± 2 7% ) (P <0 .0 5 ) ,西沙比利 0 .5mg/kg组溃疡深度 ( 39%± 11% )和 2mg/kg组溃疡深度 ( 18%±7% )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 (P <0 .0 5 )。给予西沙比利 1mg/kg后 ,其大鼠一氧化氮 ( 2 3.32± 7.40 μmol/mg)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 16.93± 3.87μmol/mg) (P <0 .0 5 )。加入西沙比利 2mg/kg后 ,大鼠胃粘膜一氧化氮含量 ( 4.35± 1.5 2μmol/mg)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 (P <0 .0 5 )。西沙比利 0 .5mg/kg组一氧化氮含量与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16.76± 1.0 6μmol/mg) (P >0 .0 5 )。西沙比利 1mg/kg组胃HCO3-分泌率显著升高 ( 2 0 2 %± 60 %vs 119%± 40 % )。空白对照组和西沙比利 0 .5mg/kg组无此变化。西沙比利 1mg/kg组加入无水乙醇 30分钟后HCO3-恢复率为 810 %± 2 2 0 % ,与加入无水乙醇 15分钟比较 ( 12 0 0 %± 40 0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西沙比利 2mg/kg组HCO3-分泌率显著降低 ( 68%± 37%vs 12 7%± 2 7% ) (P <0 .0 5 ) ,加入无水乙醇 30  相似文献   

4.
采用活动平板和心肺运动试验的方法,评定VVI起搏患者无氧阈和最大氧耗量。受试者40例,分为2组。病窦(SSS)组24人,年龄52.3±10.1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组16人,年龄53.7±10.7岁。试验仪器包括Case-15活动平板心电图和CPX/MAX心肺运动试验系统。SSS组有8人运动未达到无氧阈,Ⅲ°A-VB组有9人运动未达到无氧阈。SSS组无氧阈的做功53.7±16.3W/min,氧耗量18.25±3.66ml/kg/min;Ⅲ°A-VB组无氧阈时的做功21.7±14.4W/min,氧耗量6.58±1.71ml/kg/min。极量运动时,SSS组的最大氧耗量26.20±8.33ml/kg/min,最大做功110±20W/min。Ⅲ°A-VB组最大氧耗量17.38±4.48ml/kg/min,最大做功886±16W/min。SSS组能够承受7METS的最大运动负荷。Ⅲ°A-VB组的最大运动负荷5METS。在进行康复训练时,SSS患者开始康复训练的运动强度5METS。Ⅲ°A-VB阻滞病人的康复训练应从2METS开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Flt 1和Flk 1在大鼠肾组织内的表达及随增龄变化 ,探讨它们在肾脏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 3、12、2 4月龄 (各 7只 )大鼠肾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定量分析肾组织内微血管变化及VEGF、Flt 1和Flk 1表达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检测肾组织内VEGF AmRNA的表达。 结果  2 4月龄组与 3月龄组相比肾小球面积增大〔(15 6 35± 10 2 2 ) μm2 vs(72 0 5± 496 ) μm2 ,P <0 0 1〕 ,肾小球内毛细血管袢腔面积与肾小球面积百分比减少 (46 76 %± 4 91%vs 6 3 75 %±6 0 2 % ,P <0 0 1)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数量减少 (9 8± 2 6vs 14 7± 3 1,P <0 0 1) ;肾小球内VEGF阳性细胞数增多 (9 3± 2 4vs 6 4± 1 6 ,P <0 0 5 ) ;集合管中VEGF的表达则明显减少(9 35 %± 2 10 %vs 15 2 3%± 3 2 2 % ,P <0 0 5 ) ;Flk 1在肾小球血管袢上表达增加 (9 17%±2 0 2 %vs 1 0 3%± 0 35 % ,P <0 0 1) ,而Flt 1和Flk 1在肾小管上表达则明显减少 (7 6 4%±3 0 2 %vs 15 36 %± 2 5 4% ,2 48%± 0 86 %vs 9 0 1%± 2 6 3% ,P <0 0 1)。 2 4月龄组VEGF AmRNA较其他两组减少 (P <0 0 5 )。 结论 VEGF、Flk  相似文献   

6.
探讨同时行平板运动试验 (ETT)和测量QT间期离散度 (QTd)对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及应用前景。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 83例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的ETT、QTd(试验中ST段下移最大时或最大负荷心率时 )的结果。结果 :①ETT、QTd和系列法双项复合试验的灵敏性分别为 71.7%、79.2 %和 5 6 .6 % ;特异性分别为70 %、80 %和 96 .7%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80 .9%、87.5 %和 96 .8%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5 8.3%、6 8.6 %和 5 5 .8%。②ETT和QTd的灵敏性主要取决于受检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和位置 ,QTd诊断单支、三支和前降支血管病变的灵敏性高于ETT(分别为 71.4 %vs 5 7.1% ;10 0 %vs 90 % ;92 .3%vs 76 .9% ) ,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时行平板运动试验、QTd检查诊断冠心病较其单项检测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运动负荷试验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效果 ,为患者进一步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对行常规 PTCA的 18例患者分别于 PTCA前后 1周及随访期行亚极量踏车运动试验 ,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及最大氧耗量 ( VO2 max)等参数。结果 :PTCA后运动所达到的最大心率 ( HRmax)较术前明显提高 ( 14 3.1比 135 .1次 /min,P<0 .0 5 ) ,最大运动量明显提高 ( 7.11比6.5 3METS,P <0 .0 1) ,运动诱发的心电图相应导联 S- T段压低明显改善 ( - 1.39比 - 0 .85 mm,P <0 .0 0 2 ) ,运动中每分钟通气量 ( VE)、二氧化碳的产生 ( VCO2 )均明显增加 (分别为 5 5 .7比 5 1.0L/min,P<0 .0 2及 1.87比 1.76L/min,P<0 .0 2 )。与术后比较 ,随访期运动时间、最大运动量、VE、VCO2 及 VO2 均有明显提高 (分别 P <0 .0 0 5 ,P <0 .0 2 )。结论 :冠心病患者 PTCA后 VO2 max、HRmax、VE及 VCO2 均明显提高 ,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 ,运动耐量明显增加。术后适当运动可以使以上参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试验(ETT)前后冠心病(CHD)病人与冠状动脉正常者的QT离散度(QTd)变化,研究运动引起的心肌缺血对QTd的影响。方法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41例CHD病人与45例CAG正常者ETT前和运动高峰时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QTd变化。结果运动前、运动高峰CHD组QTd分别为(47.84±11.19)ms、(62.16±10.45)ms(P0.01);而CAG正常者分别为(24.22±15.15)ms、(23.11±14.43)ms(P0.05)。以运动中QT≥50ms判为异常,诊断CHD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88.9%,预测准确性87.5%。结论运动高峰较大的QTd有助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程度。并提示QTd是ETT中诊断CHD心肌缺血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老年(年龄≥75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近远期临床结果。方法:本研究于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连续入选年龄≥75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363例,在我院行PCI置入DES(n=269)或CABG(n=94)治疗。主要终点为24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24个月时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脑血管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以及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结果:住院期间,CABG组的病死率(7.4%vs.1.9%,P=0.023)和非致死性MI的发生率(3.2%vs.0,P=0.023),明显高于DES组,CABG组的MACCE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DES组(10.6%vs.1.9%,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个月时,CABG组和DES组的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未见明显差异[22.3%vs.15.2%,风险比(HR)=1.62,95%CI 0.63~3.31,P=0.379],两组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MI、脑血管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也没有明显差异;CABG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明显高于DES组(19.1%vs.8.2%,HR 3.87,95%CI:1.24~12.37,P=0.009)。结论:本研究提示,与DES相比,CABG可能会增加75岁以上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远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而未降低再次血运重建和MACCE。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脑心通对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病人为观察对象 ,共 62例 ,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及对照组各 3 1例。所有病人试验前先检查心电图活动平板实验及常规 12导联心电图。对照组用倍他乐克、硝酸酯类、阿司匹林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 1.5 g ,每日 3次。 1个月后复查心电图活动平板实验及心电图 ,观察治疗前后运动耐量及心肌缺血的变化。结果 治疗 1个月后两组病人心肌缺血均有明显改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运动耐量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试验组改善更明显 (P <0 .0 5 )。结论 脑心通不仅能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 ,还能改善冠心病病人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