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循环单核细胞亚群(Ly6G-CD11b+Ly Chi和Ly6G-CD11b+Ly6Clo)比例和斑块内局部增殖巨噬细胞密度的动态变化。方法 40只Apo E-/-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分别于饮食干预后第2周末、第4周末、第6周末和第8周末处死部分动物,油红O染色检测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免疫荧光染色和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检测斑块内的巨噬细胞和增殖巨噬细胞(F4/80和Ki67双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循环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结果随着高脂饮食时间的增加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逐渐加重;动脉斑块中总巨噬细胞和增殖巨噬细胞密度在高脂饮食后进行性升高,并于第4周末达到高峰;巨噬细胞与增殖巨噬细胞密度百分比在高脂饮食后进行性升高,并于第6周末达到高峰;随着高脂饮食时间的增加Ly6G-CD11b+Ly Chi单核细胞亚群比例逐渐增大。结论在Apo E-/-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发展过程中,循环Ly6G-CD11b+Ly Chi单核细胞呈递增趋势,增殖巨噬细胞密度在第4周达到平台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糖基化高密度脂蛋白(HDL)对载脂蛋白E(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ApoE~(-/-)小鼠颈动脉套管手术配合高脂饮食的方式诱导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模型,将术后4周经后尾静脉注射糖基化HDL的ApoE~(-/-)小鼠设为G-HDL组,注射正常HDL的小鼠设为HDL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的小鼠设为PBS组;术后6周将小鼠安乐处死,取小鼠的颈动脉进行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3组间血脂水平和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DL组相比,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GHDL组颈动脉斑块体积较小、粥样斑块内纤维帽细薄、脂质核心大融合成片,管腔狭窄程度较轻;油红O染色颈动脉斑块内红染区域明显增多(P0.05);Masson染色显示斑块内胶原面积显著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平滑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结论:G-HDL不影响血脂水平,通过增加斑块内脂质沉积、斑块内纤维帽变薄和巨噬细胞增加,使得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本研究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apoE-/-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和开胸结扎左前降支(LAD)干预,探索建立一种新型同一生物体内动脉粥样硬化(AS)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存的小鼠双模型。方法选择30只雄性6周龄apoE-/-小鼠,高脂饮食饲养;5只普通饮食饲养作为对照。第12周时异氟烷气体麻醉下,开胸采用挤压法暴露心脏,直视下快速结扎LAD中段,体表心电图记录心电学变化;继续饲养3周后处死动物并取材,评估心肌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采用心肌Evans′blue-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范围,Masson染色观察心肌梗死病理变化;主动脉血管段行油红O染色及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果术中见结扎点下方心肌变白,心电图提示ST段和J点抬高,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心肌Evans′blue-TTC染色可见明显的白色梗死区域,Masson染色可见心肌梗死区凝固性坏死伴大量纤维组织形成,符合心肌梗死的典型病理改变。直视条件下主动脉血管段可见大量斑块形成,油红O染色见明显橘红色染色区域,HE染色可见斑块内泡沫细胞脂质沉积,证实apoE-/-小鼠结合高脂饮食可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结论首次报道一种新型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双模型的建立,两种病理状态的并存更为接近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特点,为冠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和药物干预评估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斑块中巨噬细胞极性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饲养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设立姜黄素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高脂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HE染色、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苏木精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主动脉斑块形态及不同亚型巨噬细胞的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主动脉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干预能减轻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指数。姜黄素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M1/M2巨噬细胞的比值,减少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促进M2型细胞因子IL-10、Ym1和Fizz1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可通过影响斑块中巨噬细胞的极性、抑制相关的炎症反应,从而延缓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巨噬细胞泡沫化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并从清道夫受体调控的角度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 6周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低剂量大蒜素组、高脂饮食+高剂量大蒜素组。采用血脂检测试剂盒测定小鼠血脂水平;使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面积和腹腔巨噬细胞泡沫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中清道夫受体SR-A和CD36表达以及JNK和p38激酶磷酸化水平。结果大蒜素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高脂饮食小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P0.05),并显著减少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以及腹腔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形成(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蒜素不仅抑制高脂饮食所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中SR-A和CD36表达的增加(P0.05),还能够显著减少JNK和p38激酶磷酸化水平。结论大蒜素减少SR-A和CD36表达,并抑制JNK和p38激酶激活,从而发挥抗泡沫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在载脂蛋白E (apolipoproteinE,ApoE)基因敲除小鼠颈动脉部分结扎术(Partial Ligation of left carotid artery,PLA)结合高脂喂养致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的调节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LA+生理盐水组,PLA+NaHS(硫化氢供体药物,1mg/kg/day)组,PLA+PAG(DL-propargylglycine,10mg/kg/day)组,PLA+NaHS+MLN-4760 (selective ACE 2 inhibitor,0.5mg/kg/day)组。采用左侧颈动脉部分结扎术结合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周或4周后处死小鼠,收集外周血,分离结扎侧颈动脉,检测血浆H_2S活性,HE染色、Masoon染色观察颈动脉病变程度,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颈动脉组织中ACE2、CSE的表达,Elisa检测颈动脉组织中Angiotensin 1-7 (Ang (1-7)、AngiotensinII(AngII)的表达水平。结果PLA术后4周,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生理盐水组相比,NaHS干预组ACE2、Ang(1-7)表达水平明显上调,AngII表达水平下降(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面积明显缩小,内膜增生程度减轻,应用MLN-4760后,NaHS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被逆转。PAG干预组ACE2、Ang(1-7)表达水平下降,AngII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颈动脉内膜增生程度加重,管腔明显狭窄甚至闭塞。结论在颈动脉结扎结合高脂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硫化氢可通过调控ACE2的表达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脂饲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达Toll样受体2和血小板因子4的情况,探讨血小板因子4对内皮细胞Toll样受体2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安乐死处死动物,原位灌流固定,取主动脉于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中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斑块中Toll样受体2和血小板因子4的表达。结果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水平明显增高,主动脉HE染色可见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富含脂质斑块中Toll样受体2表达上调,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表达Toll样受体2明显增多。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斑块中也发现有血小板因子4表达,主要在内皮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肩部。结论1.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粥样斑块中Toll样受体2表达上调,并且Toll样受体2主要表达在粥样斑块的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上。2.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可见血小板因子4表达。  相似文献   

8.
PAS综合疗法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抗氧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制剂、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及高脂饮食6周后高脂组再分为3组:高脂组,高脂 阿托伐他汀2.5 mg/(kg.d)组,高脂 普罗布考(1.0 g/d) 氯吡格雷5 mg/(kg.d) 阿托伐他汀2.5 mg/(kg.d)PAS组,继续喂养4周后观察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分别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斑块部位内膜病变程度和炎症细胞的表达。结果高脂组主动脉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病变内有大量巨噬细胞聚集。阿托伐他汀和PAS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明显减轻,斑块部位内膜面积和厚度下降,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与高脂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联合治疗组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抗氧化、抗血小板、他汀联合用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炎症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说明联合治疗对于稳定斑块、以及干预缺血事件的发生较单纯使用他汀类药物更具有临床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高脂饮食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探讨硫化氢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及其与斑块内趋化因子受体CX3CR1的关系。方法10周龄、雄性纯合子ApoE基因敲除小鼠予以高脂饮食喂养,在高脂饮食喂养第4、8、12、24周时处死小鼠并留取血浆和主动脉,通过化学比色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血浆硫化氢水平和主动脉胱硫醚-γ-裂解酶(CSE)表达情况。一部分小鼠在高脂饮食4或12周后开始每天予以硫化氢供体药物NaHS(1mg-kg^-1,i.P.)或生理盐水。高脂饮食24周后,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成像技术评估小鼠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随后处死小鼠并留取主动脉,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进一步观察小鼠头臂干动脉粥样斑块的病变情况及CX3CR1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早期,即出现了CSE表达水平的显著降低,随着斑块的进展,CSE的表达水平进一步下调和CSE活性明显下降,最终导致血浆硫化氢水平的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或中晚期予以NariS均可显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但是NaHS早期干预,其抗动脉粥样化的益处显著优于中晚期干预。NariS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益处可能与其抑制斑块内CX3CR1的表达有关。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存在着内源性硫化氢代谢紊乱,予以NaHS干预可抑制斑块内CX3CR1的表达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早期NaHS干预的疗效显著优于中晚期干预。  相似文献   

10.
罗格列酮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方法32只6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18只)和对照组(14只),两组均饲喂普通饮食,治疗组给予罗格列酮17mg·kg-1·d-1,14周后获取静脉血和主动脉全长标本作生化和病理分析。主动脉根部1cm标本进行切片(横切面)HE染色,观察横切面动脉硬化病变的面积及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法半定量观察横切面斑块内TNFα和巨噬细胞的阳性率。其余大部分主动脉沿长轴剖开,苏丹Ⅳ染色,分析纵剖面斑块面积占主动脉的面积比。结果罗格列酮组脂纹病变数目显著多于对照组,但两组斑块总数目、纤维病变和粥样病变的数目无明显差异。横切面,主动脉根部的斑块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纵剖面,罗格列酮组斑块面积占纵剖面主动脉面积之比明显小于对照组。罗格列酮组斑块内炎性因子TNFα水平和巨噬细胞的含量明显减少。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下调炎性因子TNFα的水平,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来氟米特治疗组。在0周和8周时测定血清中血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介素6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斑块处巨噬细胞数量。图像分析观察主动脉斑块/内膜面积比。结果 来氟米特对血脂无明显影响,但可使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介素6、主动脉斑块,内膜面积比及斑块处的巨噬细胞数较高脂饮食组显著降低(P均〈0.001)。结论 来氟米特可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的炎症反应,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持续恒定低温气体损伤血管内皮,结合高脂饮食,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方法新西兰雄性白兔24只,3月龄,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温控气体损伤组,每组8只。高脂饮食喂养1周后对温控气体损伤组利用低温气体给予血管内膜损伤处理,假手术组单纯给予有创手术操作,术后两组均继续给予高脂饮食12周;空白对照组给予持续普通饮食。术后13周处死动物,取血管行HE、Masson、弹力纤维、油红O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并做小鼠抗兔巨噬细胞抗体1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温控气体损伤组可见薄的纤维帽、大脂质核心,内膜有巨噬细胞及泡沫细胞浸润,部分内皮脱落,斑块出现裂隙,局部小血栓形成,形成典型的易损斑块;假手术组多表现为内膜增生,部分存在小斑块,内皮下见泡沫细胞浸润,符合脂纹期改变,为初级斑块;空白对照组未见斑块形成。结论利用恒定低温气体损伤兔颈动脉内膜结合高脂饮食可建立典型的易损斑块模型,且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Shiomi等提出的以脂质堆积为核心的斑块易损指数计算方法进行优化,以期更全面、客观地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进行评估。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57BL/6小鼠)和模型组(LDLR~(-/-)和ApoE~(-/-)小鼠),每组6只动物。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25周后处死动物,分离主动脉根部和主动脉弓,经OCT包埋后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苦味酸-天狼猩红、油红O、阿利新蓝染色,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巨噬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Shiomi等提出的斑块易损指数公式进行改良,在计算公式分子中增加影响斑块不稳定性因素,同时在分母中增加影响斑块稳定性指标,优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指数计算公式。通过对比两个公式对LDLR~(-/-)小鼠主动脉根部和无名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判断,考察评估优化后计算公式的可靠性。之后采用优化公式对高脂饮食ApoE~(-/-)小鼠和LDLR~(-/-)小鼠主动脉不同部位斑块稳定性进行评价,对比两种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差异。结果模型组小鼠主动脉不同部位斑块破损面积,脂质沉积,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分布,巨噬细胞浸润,纤维帽内皮细胞覆盖率和平滑肌细胞覆盖率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明显改变。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基于多指标病理染色的斑块不稳定性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发现,ApoE~(-/-)小鼠和LDLR~(-/-)小鼠无名动脉斑块易损指数明显大于主动脉根部;而在相同部位,ApoE~(-/-)小鼠斑块易损指数明显高于LDLR~(-/-)小鼠。结论本研究所优化的基于多指标组织病理学染色的斑块易损指数计算公式,涵盖多种影响斑块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可对斑块不稳定性进行准确评估。该方法简单、全面、可靠,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高脂血症兔外周血白细胞CD11a的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21只健康雄性中国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和普萘洛尔组,普萘洛尔组给予普萘洛尔(每天5mg/kg)灌胃。16周后取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CD11a表达的阳性率。观察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情况,检测斑块面积与内膜面积百分比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巨噬细胞含量。结果普萘洛尔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正常组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普萘洛尔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内膜面积比为59.1%±11.3%,斑块内巨噬细胞含量为56.3%±4.9%,外周血CD11a阳性的白细胞比率为61.9%±4.2%;模型组分别为78.3%±6.7%、70.6%±5.6%和74.3%±3.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普萘洛尔可通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反应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孤儿核受体Nur77在Aop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AopE-/-小鼠左肾动脉和左颈总动脉联合部分结扎建立颈动脉易损斑块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斑块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斑块中Nur77蛋白的表达。同时,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其主要成分7-酮胆固醇(7-ketocholesterol,7-KC)或者游离胆固醇(FC),以及炎症介质(LPS、IL-1β)等条件刺激下,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Nur77蛋白表达变化。结果:AopE-/-小鼠颈动脉易损斑块局部有Nur77蛋白高表达,而oxLDL及其组成成分(7-KC和FC)以及某些炎症介质(如LPS、IL-1β等)均能在RAW264.7细胞中诱导Nur77蛋白表达上调。结论:孤儿核受体Nur77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巨细胞病毒感染加剧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观察CMV感染是否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方法apoE基因敲除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根据不同处理分为对照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组、注射MCMV组和联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并注射MCMV组,每组9只。分别于饲养8、12和16周时处死小鼠,分离主动脉,病理切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结果对照组8周开始有内膜增厚,炎症细胞浸润,至16周尚无明显斑块形成;CMV感染组各阶段的炎症细胞浸润及泡沫细胞形成均比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严重,16周有明显的粥样斑块形成。而CMV感染合并高脂饮食组的病变最为严重。结论MCMV感染ApoE-KO小鼠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高脂饮食与CMV感染对促动脉粥样硬化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腱糖蛋白-C(TN-C)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取雄性SPF级ApoE~(-/-)小鼠50只(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雄性SPF级野生型C57BL/6小鼠50只为对照组,同样高脂饮食。分别于喂养4、8、16、24、32周时处死小鼠,检测血脂,显微镜观察斑块病理改变并进行定量分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TN-C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鼠(P均0.05)。随着造模时间的进展,模型组小鼠斑块面积及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不断增加,各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小鼠斑块内TN-C表达量随着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而增多,32周小鼠斑块内部TN-C表达升高最显著,高于8、16、24周小鼠(分别为0.49±0.07 vs 0.04±0.02、0.12±0.03、0.21±0.04,P0.05)。结论:TN-C的表达量随着斑块进展不断增加,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斑块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抗凋亡多肽Humanin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形成,其机制可能是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氧化性应激和内皮细胞凋亡,但Humanin对动脉粥样硬化状态下血小板高敏感性的影响尚无报道。本研究评价了Humanin衍生物([Gly14]-Humanin,HNG)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及血小板高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雄性野生型(wild type,WT)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敲除小鼠进行实验分组,包括对照组(WT小鼠喂食普通饲料,CD组)、模型组(LDLR-/-小鼠喂食高脂饲料,HFD组)、实验组(LDLR-/-小鼠喂食高脂饲料的同时注射HNG,HFD+HNG组)。分别于4周、12周、24周,进行下腔静脉取血,分离洗涤血小板,进行血小板聚集实验并分离血清进行血脂含量的测量。适时分离主动脉进行苏丹IV染色,观察主动脉内表面粥样脂质斑块形成,利用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分析斑块面积大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喂食高脂饲料24周后,模型组小鼠主动脉内有大量粥样斑块形成,并且随着喂食高脂时间的延长,具有明显的脂蛋白水平的变化。模型组小鼠血小板在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下的聚集作用显著增强(P0.01),更重要的是,HFD+HNG组小鼠的斑块面积明显减小(P0.01),且血小板对ADP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明显低于HFD组(P0.01)。结论 HNG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小板高敏感性,可能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7-酮胆固醇(7-KC)诱导的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AopE-/-小鼠左肾动脉和左颈总动脉联合部分结扎建立颈动脉易损斑块模型。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斑块病理学改变,用免疫荧光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斑块中内质网应激(ER stress)相关蛋白CHOP及磷酸化PERK(p-PERK)的表达。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给予7-KC、H2O2或联合阿托伐他汀处理后,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测定ER stress相关蛋白CHOP、p-PERK 、XBP-1s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 AopE-/-小鼠颈动脉易损斑块局部ER stress相关蛋白CHOP的表达及PERK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7-KC可诱导小鼠巨噬细胞ER stress,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同时,氧化应激诱导剂H2O2也可通过诱导小鼠巨噬细胞ER stress介导细胞凋亡;而阿托伐他汀可抑制7-KC和H2O2诱导的巨噬细胞ER stress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ER stress可能参与AS易损斑块的形成;阿托伐他汀可通过减少细胞内氧化应激的水平,减轻巨噬细胞ER stress,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IL-18表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检测IL-18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21只健康 雄性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n=15)和对照组(n=6),实验组分别在喂养高脂饮食后6 周、12周、18周处死动物,分离主动脉,检测脂质和脂蛋白,应用光学显微镜及电镜观察动脉粥样硬化 进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IL-18在斑块处的表达及定位。结果 高脂饮食喂养后6周,兔动脉内 皮受损;12周和18周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对照组相比,IL-18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 表达增高,主要位于斑块巨噬细胞胞浆内;IL-18表达量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而增多。结 论 IL-18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表达随着斑块进展而增多,且主要位于斑块巨噬细胞胞浆内, 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斑块不稳定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