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临床特征,分析患者进展为重型/危重型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2022-12-01~2023-02-01期间COVID-19的MHD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基线血液检查结果及透析相关指标,比较重型/危重型与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303例MHD患者,279例(92.1%)COVID-19,重型/危重型占7.9%,死亡率4.7%。与轻型/普通型相比,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年龄更大,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比例和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比例更高,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更高,基线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更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龄、糖尿病、COPD、基线血红蛋白较低是MHD患者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死亡患者年龄更大,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AAV)肾损害以及合并糖尿病、冠心病、COPD的比例更高,基线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更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COPD、原发病AAV肾损害、较低的基线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对COVID-19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1例住院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与COVID-19预后相关性。结果共回顾收集281例住院治疗的COVID-19患者,其中男性157例,女性124例,年龄24-97岁,平均56.7±13.7岁,普通型80例(28.5%),重型132例(47.0%),危重型69(24.6%)。合并至少一种慢性疾病共171例(61.2%)。死亡组患者年龄高于存活组,高龄患者比例与存在基础疾病史的比例,也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纤溶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高于存活组,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001)。死亡组患者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存活组(P<0.0001),而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TnI、BNP)高于存活组(P<0.01)。Cox回归提示,纤溶指标异常、淋巴细胞减少、低蛋白血症、心肌损伤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D-二聚体升高(≥2.00mg/L)联合纤维蛋白原升高(≥8.11g/L)对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具有危险因素(敏感性0.80,特异性0.81)。结论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是预测COVID-19死亡的指标,早期抗炎联合抗凝治疗可能是提高COVID-19临床救治成功率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观察2022-12-01至2023-01-31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随访的PD患者,分析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危险因素。结果:404例PD患者中发生COVID-19 112例(27.7%),疑似感染者10例,未感染者282例(69.8%)。COVID-19的PD患者中核酸阳性者22例(19.6%),抗原阳性者90例(80.4%)。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112例(100%)、咳嗽101例(90.2%)、咽痛98例(87.5%)、乏力97例(86.6%)、肌肉酸痛73例(65.2%)、头痛69例(61.6%)、纳差62例(55.4%)和焦虑60例(53.6%)。其中5例患者经过住院治疗后好转,无1例患者死亡。分析COVID-19前的最后1次随访指标,COVID-19组的体质量指数(BMI)、标准蛋白质分解率(nPCR)、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疫苗接种率、居家隔离比例更低(P<0.05),C反应蛋白(CRP)、超敏CRP及白细胞介素6(IL...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外周血中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三组:新冠组(478例)、CAP组(480例)、健康对照组(479例).根据CO-VID-19患者生存或死亡情况,将新冠组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两个亚组;按入院EOS计数降低与否,又将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COVID-19确诊患者93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转归将其分为死亡组(110例)和生存组(829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39例患者年龄62(51~70)岁,男性453例(48.2%),既往有吸烟史86例(9.2%),高血压病史348例(37.1%),糖尿病172例(18.3%),冠心病65例(6.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0例(3.2%),院内死亡110例(11.7%)。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 [68(61~76)岁vs 62(50~69)岁,P<0.001],男性比例更高(59.1% vs 40.9%,P<0.05)。死亡组患者既往有吸烟史,合并COPD、恶性肿瘤的比例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肌钙蛋白、白介素-6(IL-6)水平升高以及血氧饱和度和淋巴细胞计数的降低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肌钙蛋白、血清IL-6水平升高以及血氧饱和度和淋巴细胞计数的降低是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M与非DM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结局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3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确诊为COVID-19患者568例资料。所有患者分为DM组64例,非糖尿病组(NDM组)504例,比较两组临床结局差异。结果与NDM组比较,DM组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入院时缺氧比例及死亡率高(52 vs 58,21.23%vs 50.00%,13.69%vs 32.81%,4.37%vs 15.63%,P0.01),治愈出院率低(95.63%vs 84.38%,P0.01)。结论合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老年DM患者感染COVID-19风险较高,临床症状重,病情进展快,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缺乏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是否增加病重或死亡风险的数据。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15日至3月15日于武汉中心医院住院的COVID-19患者1 178例。COVID-19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调查发热门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1月1日~2021年2月28日、2021年11月1日~2022年2月28日于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2 159例,根据就诊时间段将其分为A组814例(2020年11月1日~2021年2月28日就诊)和B组1 345例(2021年1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就诊)。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热程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核酸检测结果、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史、发热原因、胸部CT结果、合并基础疾病情况进行分析及组间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COVID-19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年龄<30岁患者比例高于年龄30~39岁、年龄40~49岁、年龄50~59岁及年龄>60岁患者比例(P<0.01)。中热患者比例高于低热及高热患者比例(P<0.05)。A组2021年1月就诊患者比例高于2020年11月、2020年12月及2021年2月;普通感冒患者比例高于其他原因发热患者比例(P<0.01)。A组肺部感染年龄>60岁患者比例高于年龄<30岁、年龄30~39岁、...  相似文献   

9.
正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糖尿病的相互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以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为主,少数出现腹泻(2. 0%~10. 1%)、恶心、呕吐(1. 0%~3. 6%),部分患者肺部病变进展快,严重时可导致大量肺泡损伤和呼吸衰竭(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1])。对COVID-19患者行病理解剖显示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CD4和CD8 T细胞数大幅减少,免疫损伤严重~([2-3])。Deng等~([4])对26例死亡病例分析发现,COVID-19合并糖尿病患者为42. 3%。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相关因素,为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以2020年2月4日至2020年4月16日确诊的COVID-19 3 733例中伴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227例作为分析对象,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等信息,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 结果22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COVID-19被纳入分析,住院期间死亡16例,病死率为7.0%(16/227);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肺部疾病、血糖、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肌酐、CKMB和呼吸困难是老年糖尿病并发COVID-19预后危险因素;采用这些因素预测老年糖尿病并发COVID-19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96.0%(95CI:91.0%~100.0%)。 结论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并发COVID-19的患者其预后风险较高,采用血糖和白细胞等因素预测COVID-19的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全球肆虐,截至2020年4月18日,全球累计确诊高达2 199 321例,累计死亡153 386例,新增确诊病例及死亡病例仍未停止、不断攀升。令人惊讶的是,在COVID-19死亡病例中,合并高血压者高达60.9%。众多研究表明,COVID-19病毒感染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密切相关,于是有专家建议高血压合并COVID-19者,应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 novel corona virus COVID-19)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1],2019年12月,中国武汉曝发了COVID-19疫情[2-3],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出现了此病例.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截至2020年2月20日,中国确诊病例已达75465例,累计出院18264例,累计死亡2236例.NCP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1].患者最初表现为发烧,有或没有呼吸道症状,但所有患者后来在胸部CT成像[2,4]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异常.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在中国武汉出现,后经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该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冠状病毒属,与人类SARS冠状病毒及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类似,均可感染人类。该肺炎虽主要引起呼吸道症状,但报道称部分患者合并心肌损伤。本综述简要探讨COVID-19合并心肌损伤可能机制,为抗疫一线医师治疗合并心肌损伤的COVID-19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人患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3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将入院后完成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的患者纳入研究,分为合并支原体感染组(MP组)和未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MONO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发病时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CT影像、主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了符合条件的356例患者,80例(22.5%)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MONO组相比,MP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MONO组(47 vs. 55岁,P=0.003),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65%vs. 35%,P=0.001),肌肉酸痛症状发生率高(OR=2.46, 95%CI:1.02~5.91,P=0.044),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胸部CT影像、临床分型和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亚组分析显示,与MONO组相比,MP组D-二聚体水平升高(P=0.04)、应用机械通气的比例增加(P=0.031)、住院时间明显延长(28 d vs. 21.5 d,P=0.045)。结论:COVID-19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少见,年轻者、女性易合并感染,合并感染会延长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南京、扬州两个地区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感染早期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0日至8月17日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收治的南京及扬州两地共545例COVID-19患者的资料, 均为德尔塔变异株感染。其中南京地区235例, 扬州地区310例。收集入院时的一般情况、疫苗接种情况、淋巴细胞计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Ct值、胸部CT等资料, 并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及logistics回归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扬州地区患者年龄明显高于南京地区[(51.96±21.64)岁比(42.98±17.82)岁, t=5.20, P<0.001], 扬州地区患有高血压[27.10%(84/310)比15.74%(37/235)]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55%(11/310)比0.85%(2/235)]的患者多于南京地区(χ2值分别为9.97、4.18, P值均<0.05)。扬州地区临床分型中重型和危重型及CT病灶累及肺叶数多的患者多于南京地区, 鼻拭子SARS-CoV-2核酸Ct值高于南京地区(Z值分别为34.69、16.01、40.25, P值均<0.001):扬州地区患者完成全程新冠疫苗接种者少于南京地区(Z=31.99, P<0.001)。经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高龄和合并基础疾病是COVID-19患者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扬州地区患者疫苗接种完成率偏低, 病情较重, 已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对于德尔塔变异株具有一定的免疫, 高龄和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易进展至重症。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然而目前对于如何管理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认识非常有限。另一方面, 急性COVID-19后发生的ILD(post-acute covid-19 ILD, PC-ILD)也很常见, 如何规范管理也是临床面临的问题。为此,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分会邀请国内ILD领域专家组成共识编写组, 充分收集临床意见, 基于临床收集问题, 组织专家讨论, 最终确定纳入了22个问题, 主要包括ILD合并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重症/死亡风险和风险因素、治疗管理、PC-ILD临床特征、风险因素和治疗等方面。基于国内外指南、临床研究数据等证据, 经过多次讨论和投票表决, 形成15条推荐意见, 共同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旨在提升对ILD合并COVID-19以及PC-ILD的认识, 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清多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及转归情况。依据患者是否发生严重事件(无创或有创机械性通气,转入ICU或死亡),分为严重事件组(25例)和非严重事件组(35例),比较2组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情况,并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COVID-19严重事件组患者25例,中位年龄显著高于非严重事件组(72.0岁vs 57.0岁,P 0.05)。严重事件组中13例(52.0%)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7例(28.0%)气管插管使用有创呼吸机,7例(28%)患者死亡。与非严重事件组相比,严重事件组患者具有血白细胞计数较高、血白蛋白水平较低的特点,且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铁蛋白水平、血IL-2R、IL-6水平显著升高(均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和血清IL-6水平升高是COVID-19患者出现严重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148,95%CI 1.043~1.263,P=0.005; IL-6 OR=1.020,95%CI 1.002~1.037,P=0.027)。结论:高龄、血清IL-6水平升高是COVID-19患者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重视老年COVID-19患者,动态监测血清IL-6因子水平对预测患者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 virus pneumonia,NCP)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1],自2020年12月以来,新型的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COVID-19)的爆发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2-3],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出现了比病例。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乙类传染病,按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早期转归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3月4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79例资料完整的COVID-19出院患者病例资料及出院后3个月43例患者的随访资料.结果 79例患者中45例重症、危重型患者(重症组),34例普通型患者(普通组).重症组平均年龄大于普通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合并基础疾病>1种者比例均高于普通组(P均<0.05).重症组表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且双肺病变范围>3叶者比例均高于普通组(P均<0.05).重症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普通组患者,而中性粒细胞、血小板、D-二聚体、血糖、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普通组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的43例患者中,2例(8.0%)重症组患者偶有胸闷,1例(4.0%)嗅觉障碍,其他患者均无不适;与COVID-19康复患者影像学吸收良好组相比,吸收不良组中的重症患者比例更高(P<0.05).结论 重症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有一定特异性,对于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及其他重症特征的患者应提高警惕,重视临床观察和动态评估,有助于发现潜在临床不良事件.本地区COVID-19康复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后遗症状,重症患者仍应加强随诊,是重点关注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5月18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COVID-19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且上述患者在住院期间因肝功能异常曾使用单药保肝治疗,共入组45例。所有患者均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后使用甘草酸二铵治疗,共纳入2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其他保肝药治疗,共纳入21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0 d的血常规、肝功能、INR及CRP的变化,并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3 d、7 d及10 d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结果两组患者经保肝治疗后10 d的肝功能、INR均明显好转,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及CRP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使用甘草酸二铵治疗后10 d,其淋巴细胞计数增长幅度及CRP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对照组治疗后3 d、7 d和10 d总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甘草酸二铵治疗COVID-19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可有效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还可保肝、降酶,且安全性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