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脑安汤配合痫三针联合西药对初发癫痫病人脑电图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初发癫痫病人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脑安汤配合痫三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异常脑波情况、脑电图频段相对功率变化、血清NSE、NGF水平、癫痫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尖波、棘波、慢波放电例数,θ频段、δ频段、β频段相对功率,血清NSE、NGF水平及癫痫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α频段相对功率、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4%与19.35%,P=0.817)。结论益脑安汤配合痫三针联合西药治疗初发癫痫疗效佳,能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和脑电活动,降低血清NSE、NGF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联合化风丹治疗初诊癫痫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新诊断癫痫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药LTG治疗;试验组给予LTG联合化风丹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检测治疗后病人的LTG血药浓度和视频脑电图(EEG)情况,记录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8.4%、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LTG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痫性放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TG联合化风丹治疗初诊癫痫病人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缩短癫痫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内科》2021,(5)
目的分析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卒中后癫痫患者脑电图及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癫痫患者63例,按照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31例)和联合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奥卡西平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癫痫年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脑电图检测结果、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癫痫年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痫样放电显著少于对照组,累及导联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卒中后癫痫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减少癫痫发作,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老年癫痫的疗效及对患者脑电图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癫痫患者80例,依据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在卡马西平基础上结合左乙拉西坦片治疗。两组治疗疗程24 w。统计两组治疗24 w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频段功率、癫痫发作次数、智力评估情况、炎性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脑电图α和β频段显著高于治疗前,而δ和θ频段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电图α和β频段显著高于对照组,而δ和θ频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操作智商、语言智商和总智商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老年癫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癫痫患者定量脑电图(QEEG)的特点。方法将67例脑梗死后初次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4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采用上海诺诚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Z2N-F-32W脑电图仪进行QEEG功率谱分析,δ(0.8~3.9Hz)、θ(4.0~7.7Hz)、α(7.8~12.9Hz)和β(13.0~20.0Hz),计算出各个频带的绝对功率值及(δ+θ)/(α+β)值,并作为观察评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脑梗死病灶大小与(δ+θ)/(α+β)值无相关性(P>0.05);观察组左额区(3.15±2.63 vs 1.97±1.42,P=0.002)、右额区(3.17±2.53 vs 1.88±1.46,P=0.000)、左中央(2.69±2.59 vs 1.65±1.28,P=0.004)、左顶区(2.58±2.45 vs 1.28±1.10,P=0.000)、右顶区(2.69±2.81 vs 1.21±1.06,P=0.000)、左枕区(P=0.000)、右枕区(P=0.000)、左颞区(P=0.000)以及右颞区(P=0.002)的(δ+θ)/(α+β)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右中央的(δ+θ)/(α+β)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患者与迟发性癫痫患者的(δ+θ)/(α+β)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QEEG对脑梗死后癫痫的诊断、脑梗死后患者异常脑电活动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癫痫病人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50例癫痫病人作为研究组,并根据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分为全面性发作组和部分性发作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门诊体检的30名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比较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及全面性发作组和部分性发作组的认知功能,应用ELISA法检测比较各组间的BDNF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DNF水平和MMSE分值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BDNF水平和MMSE分值均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面性发作组BDNF水平和MMSE分值均较部分性发作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BDNF水平和MMSE分值呈现显著正相关(r=0.872,P0.05)。结论血清BDNF水平变化与癫痫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有关,可一定程度上作为癫痫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对难治性小儿癫痫脑电活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本院以难治性癫痫为诊断的患儿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予临床常规治疗;试验组29例,在与对照组相同的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莫三嗪治疗,共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电活动、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对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加以处理分析。结果经24周治疗后,试验组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3.10%vs 68.97%),表现为试验组脑电图θ频段相对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莫三嗪能有效改善难治性癫痫患儿脑电活动,提高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对部分性发作癫痫病人认知功能以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部分性发作癫痫病人,将其随机分为A组(55例)、B组(53例),其中A组给予奥卡西平进行治疗,B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认知功能以及脑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病人治疗后全量表智商(FIQ)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B组治疗前后FI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FIQ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电图评定,A组正常23例,明显好转14例,好转8例,无变化8例,痫样放电增加2例;B组正常9例,明显好转17例,好转10例,无变化7例,痫样放电增加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θ波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α、θ波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单药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痫,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减少病人痫样放电的发生,且对病人脑电背景波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脑囊尾蚴病继发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11收治的116例脑囊尾蚴病继发性癫痫患者资料,根据抗癫痫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42例,对照组(丙戊酸钠)7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年癫痫发作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每年癫痫发作频率与单次发作最长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41/42),对照组为85.14%(63/74),观察组疗效更好(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5/42),对照组为13.51%(10/74),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脑囊尾蚴病继发性癫痫疗效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作为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并分析间断性θ节律在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患者脑电改变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诊治的偏头痛和癫痫患者444例,其中偏头痛患者222例,癫痫患者121例,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患者101例。所有患者按年龄分段,25岁组107例,25~45岁组131例,46~59岁组81例,≥60岁组125例。按第三版头痛分类的国际标准分为无先兆偏头痛组243例和先兆偏头痛组80例。所有患者完善脑电图检查,根据做脑电图过程中是否伴头痛发作分为头痛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统计脑电图出现间断性θ节律情况。结果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脑电间断性θ节律发生率明显高于偏头痛发作间期(P=0.008)。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患者偏头痛发作期脑电间断性θ节律发生率明显高于偏头痛发作间期(81.3%vs 54.7%,P=0.009)。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患者脑电间断性θ节律发生率明显高于偏头痛患者(67.3%vs 51.8%,P=0.013)和癫痫患者(67.3%vs 43.8%,P=0.001)。偏头痛发作期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患者间断性θ节律发生率明显高于偏头痛患者(P=0.033)。先兆偏头痛组脑电间断性θ节律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先兆偏头痛组(P0.01)。各年龄组偏头痛、癫痫、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患者以及总体脑电间断性θ节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偏头痛发作期(OR=2.712,95%CI:1.670~4.402,P0.01)、先兆偏头痛(OR=4.528,95%CI:2.437~8.415,P0.01)及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OR=1.481,95%CI:1.139~1.926,P0.01)是出现脑电间断性θ节律的影响因素。结论偏头痛发作期、先兆偏头痛及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患者脑电间断性θ节律发生率较高,可能与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病理生理机制皮质扩步性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后对照组患者中脱落10例,试验组患者中脱落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治疗7 d、治疗14 d健侧、患侧、整体δ及θ频段绝对功率值、慢波化比率(DTABR),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DTABR与ACI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时间与方法在健侧、患侧、整体δ频段绝对功率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健侧、患侧、整体δ频段绝对功率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4 d试验组患者健侧、患侧、整体δ频段绝对功率值低于对照组(P0.05)。(2)时间与方法在健侧、患侧、整体θ频段绝对功率值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健侧、患侧、整体θ频段绝对功率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7 d健侧、患侧、整体θ频段绝对功率值低于对照组(P0.05)。(3)时间与方法在健侧、患侧、整体DTABR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健侧、患侧、整体DTABR上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7d、14 d健侧、患侧、整体DTABR低于对照组(P0.05)。(4)时间与方法在NIHS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Barthel指数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7 d、14 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 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TABR与ACI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936,P=0.021)。(6)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有效降低ACI患者δ及θ频段绝对功率值、DTABR、NIHSS评分,提高ACI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改善脑微循环、神经功能,缓解脑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51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14天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中医症候积分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效果。结果 (1)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发作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老年病人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病人常规给予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此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胸痛、胸闷、心悸等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炎症因子和斑块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胸痛、胸闷和心悸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每周心绞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服用硝酸甘油后心绞痛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炎症因子及斑块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及斑块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再发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并已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子常规PCI术后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口服,规格0.4g每粒.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糖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血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明显减少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且不影响血糖.  相似文献   

15.
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病人头痛发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70例确诊为偏头痛的病人随机分为养血清脑颗粒组(治疗组 ) 3 5例和对照组 3 5例 ,治疗组服用养血清脑颗粒 ,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治疗 ,连续观察 3 0d。结果 :两组均可减少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 ,但养血清脑颗粒组优于西比灵组 (P <0 .0 5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但在缓解率上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1) ,在伴随症状的改善上 ,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病人头痛发作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共11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7例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57例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情况、临床症状及心绞痛发病次数。结果治疗1 w后,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ST变化(2.12±0.51)mm,FIB水平(4.87±1.11)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3.09±1.24)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4±2.31)次,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在光刺激驱动下脑电图功率,并与安静状态下的脑电图功率比较,探讨AD的神经生理学变化。方法 对35例临床诊断为AD的患者(AD组)和正常成人33例(对照组),测定安静状态和光刺激驱动条件下的脑电图脑电信号平均功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闪光刺激的频率为5,10和15Hz。结果 10Hz闪光刺激相对应的α频段(9.8~10.2Hz),15Hz闪光刺激相对应的β频段(14.8~15.2Hz),AD患者的脑电图功率值比对照组值小(P〈0.05)。比较在安静状态下的α2(9.0~12.8Hz)和β1(14.0~18.8Hz)频段的测试结果,发现上述差异在光刺激驱动条件下更加明显。结论 在光刺激驱动下AD患者存在相对应的脑功能变化障碍,提示AD有视觉系统的功能障碍。脑电图光刺激驱动反应较常规脑电图更敏感,对临床诊断与疗效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律失常采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2月—2017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10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研究组给予益气活血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为(57.5±6.6)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9.7±4.6)%,左心房内径为(46.4±5.8)mm,与对照组的(44.9±5.3)mm、(51.6±3.8)%和(36.8±4.7)mm比较显著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早搏次数为(1038.2±11.8)次/24 h,对照组早搏次数为(1345.3±13.6)次/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率为8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与针灸联合应用于心律失常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从而提升临床疗效,加速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抗痫解痉汤治疗风痰上扰型脑卒中后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潍坊市中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6例风痰上扰型脑卒中后难治性癫痫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潍坊市中医院自拟抗痫解痉汤治疗,均以连续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临床指标、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电图指标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2%,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次数与每次持续时间、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FD)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为1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抗痫解痉汤治疗风痰上扰型卒中后难治性癫痫可减少癫痫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改善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血清标志物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要点、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癫痫患者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同时给予给予利尿剂、降颅内压、降糖、拉莫三嗪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托吡酯联合卡马西平治疗。治疗1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癫痫发作次数、平均血糖水平、3个月内癫痫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癫痫患者在降糖、脱水等基础治疗同时给予托吡酯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癫痫发作,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