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俊淑  高永谦  李娜 《山东医药》2009,49(45):67-68
目的探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脑电图预测癫痫发作的可行性。方法术后首发性癫痫患者72例均行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采用非线性脑电分析方法研究脑电图预测癫痫的临床价值。结果首次出现癫痫AEEG异常者癫痫复发率较AEEG正常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非线性脑电特征量可以反映癫痫易发作期相对正常状态期间的变化。结论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脑电图预测癫痫发作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和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对102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69.4%vs79.6%vs 35.3%,P<0.05)。早发型癫痫为68.6%,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以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多见。迟发型癫痫为31.4%,其中脑梗死占64.7%,部分性发作占23.5%(P<0.05);病灶在脑叶皮质者癫痫的发生率为82.4%;102例患者出现脑电图特异性异常54例(52.9%)。结论脑卒中后以早发型癫痫多见,早发型癫痫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迟发型癫痫以脑梗死多见。病灶在脑叶皮质者癫痫发生率高。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形式早期以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多见,迟发型癫痫以部分性发作多见。脑电图出现周期性一侧癫痫样放电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首次癫痫发作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后首次癫痫发作的住院患者252例,经随访1~5年,排除7例死亡、13例失访,最终共232例(早发型111例、迟发型121例)纳入研究。按首次癫痫发作后是否复发,将232例分为复发组(108例)及无复发组(124例)。记录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头部MRI或CT影像学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分、首次癫痫发作的情况、常规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表现、癫痫发作出现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首次癫痫发作后癫痫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患者NIHSS评分≥16分的比例分别为61.1%(66/108)和44.4%(55/1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5,P=0.011)。复发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及NIHSS评分水平均高于无复发组,年龄低于无复发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复发组迟发型癫痫发作比例高于无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0%(67/108)比43.5%(54/124),P0.05];两组癫痫持续状态及发作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复发组脑电图结果异常、皮质受累、出血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比例均高于无复发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8.3%(63/108)比32.3%(40/124)、51.9%(56/108)比21.0%(26/124)、38.0%(41/108)比13.7%(17/124)、48.1%(52/108)比27.4%(34/124),均P0.05];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癫痫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皮质受累(OR=3.118,95%CI:1.452~6.697,P=0.004)、出血性脑梗死(OR=2.672,95%CI:1.113~6.410,P=0.028)、大面积脑梗死(OR=2.463,95%CI:1.081~5.612,P=0.032)、NIHSS评分≥16分(OR=2.080,95%CI:1.013~4.271,P=0.046)、脑电图异常(OR=2.612,95%CI:1.175~5.808,P=0.018)、迟发型癫痫发作(OR=2.079,95%CI:1.026~4.215,P=0.042)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较高为保护因素(OR=0.932,95%CI:0.896~0.969,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后出现首次癫痫发作的患者,皮质受累、出血性脑梗死、梗死面积大、NIHSS评分≥16分、脑电图异常、迟发型癫痫发作的患者癫痫复发的可能性大;年龄较高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偏头痛脑白质高信号(WMHs)的相关临床及MRI特征。方法根据2013年国际头痛学会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浙江医院就诊的76例偏头痛患者及同期7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行头颅MRI检查,根据T2加权序列(T2WI)及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判断WMHs的存在。根据有无先兆,将偏头痛患者分为有先兆组和无先兆组。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比较偏头痛患者及对照组、有先兆组及无先兆组WMHs的差异。根据MRI检查结果,将偏头痛患者分为WMHs阳性组与WMHs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WMHs阳性组患者年龄与偏头痛病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偏头痛组42例(55.26%)发生WMHs,单发10例,多发32例,病变主要分布在额顶叶皮层下白质内。对照组15例(19.74%)发生WMHs,主要分布在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脑白质内。偏头痛组WMHs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0.463,P 0.05);有先兆组及无先兆组偏头痛患者WMHs比例分别为(71.43%,20/28例)、(45.83%,22/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6,P 0.05)。WMHs阳性组与WMHs阴性组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WMHs阴性组相比,WMHs阳性组女性患者比例较高,患者年龄明显增大,病程长(χ~2/t/Z=4.477、2.325、-3.338,P 0.05)。WMHs阳性组患者的年龄与疾病病程呈正相关关系(r=0.335,P 0.05)。结论偏头痛患者WMHs的发生率较高,有先兆者发生WMHs的风险高于无先兆者,因此对于发现影像学异常的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应给予积极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癫痫患者定量脑电图(QEEG)的特点。方法将67例脑梗死后初次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4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采用上海诺诚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Z2N-F-32W脑电图仪进行QEEG功率谱分析,δ(0.8~3.9Hz)、θ(4.0~7.7Hz)、α(7.8~12.9Hz)和β(13.0~20.0Hz),计算出各个频带的绝对功率值及(δ+θ)/(α+β)值,并作为观察评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脑梗死病灶大小与(δ+θ)/(α+β)值无相关性(P>0.05);观察组左额区(3.15±2.63 vs 1.97±1.42,P=0.002)、右额区(3.17±2.53 vs 1.88±1.46,P=0.000)、左中央(2.69±2.59 vs 1.65±1.28,P=0.004)、左顶区(2.58±2.45 vs 1.28±1.10,P=0.000)、右顶区(2.69±2.81 vs 1.21±1.06,P=0.000)、左枕区(P=0.000)、右枕区(P=0.000)、左颞区(P=0.000)以及右颞区(P=0.002)的(δ+θ)/(α+β)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右中央的(δ+θ)/(α+β)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患者与迟发性癫痫患者的(δ+θ)/(α+β)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QEEG对脑梗死后癫痫的诊断、脑梗死后患者异常脑电活动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视频脑电分析仪监测患者脑电图,记录患者脑梗死位置及异常脑电图的类型,出院后随访1年,分析脑梗死患者梗死位置及异常脑电图与癫痫发作的关系。结果 1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34例(89.3%)存在早期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异常,其中53例监测到癫痫样异常放电但无临床癫痫发作,17例患者诊断为早发性癫痫;按照位置不同分为部分皮层及皮层下91例、分水岭位置18例及大面积脑梗死41例,其癫痫发作及癫痫异常放电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17例早发性癫痫通过抗癫痫药物治疗,院后癫痫未再发作;53例早期监测到癫痫样异常放电但无临床癫痫发作患者中迟发性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VEEG无异常且无癫痫异常放电患者(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积极监测其脑电图,对脑电图癫痫异常放电患者,应密切关注以预防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正常睡眠周期消失患者临床及24h动态脑电图特点以及与意识状态、背景节律和痫样放电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并行24h动态脑电图正常睡眠周期消失患者115例,按照年龄分为少年组8例(16~19岁),青年组22例(20~44岁),中年组21例(45~59岁),老年组64例(60~97岁)。所有患者采用意大利EB Neuro EB light 32通道动态脑电监测系统进行脑电图检测。结果不同意识状态患者背景节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04,P=0.085)。不同背景节律患者痫样放电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26,P=0.396)。脑电图背景节律与痫样放电无相关性(P0.05)。不同年龄组脑电图背景节律分析发现,年龄增长与背景节律慢化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因、意识状态及痫样放电与正常睡眠周期消失无相关性(P0.05)。背景节律对睡眠周期存在与否有影响及预测意义(OR=16.445,95%CI:4.181~64.677,P=0.000)。结论正常睡眠周期消失是一种严重的脑电图异常,提示颅脑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背景节律可能影响正常睡眠周期或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癫痫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癫痫患者363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迟发组134例,早发组56例与中青年组173例。对比分析3组病因、发作类型、脑电图表现、并发症及抗癫痫药物治疗情况。结果 3组男性、年龄、起病年龄、病程、脑血管病、癫痫复杂部分发作、单纯部分发作及强直阵挛+复杂部分发作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中青年组比较,迟发组脑血管病及复杂部分发作类型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P0.01)。迟发组最常见病因为脑血管病(18.7%)。3组最常见的发作类型均为强直阵挛发作。早发组强直阵挛+复杂部分发作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和迟发组(33.9%vs 26.0%和9.0%,P0.01),中青年组强直阵挛+复杂部分发作率亦明显高于迟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vs 9.0%,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单一药物治疗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癫痫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为高血压、糖尿病等。3组脑电图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病是迟发老年癫痫最常见的病因,最常见的发作类型是强直阵挛发作。老年癫痫患者伴发疾病以高血压为主,治疗以单一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铜陵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 20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脑卒中类型、出血/梗死部位患者癫痫发作发生率,记录癫痫发作类型、癫痫发作时间、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门诊或电话随访1年以上,共41例(3.4%)患者出现脑卒中后癫痫发作。脑出血患者癫痫发作发生率为5.1%(18/354),高于脑梗死患者的2.7%(23/851)(χ2=4.316,P=0.038)。脑叶出血患者癫痫发作发生率为30.4%(7/23),高于基底核区外侧出血患者的6.7%(9/135)(χ2=8.678,P=0.003),基底核区外侧出血患者癫痫发作发生率高于基底核区内侧出血患者的1.3%(2/156)(χ2=5.333,P=0.021);大脑皮质梗死患者癫痫发作发生率为13.2%(15/114),高于内囊/基底核区梗死患者的2.2%(8/368)(χ2=23.109,P=0.000)。41例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中,单纯部分发作3例(占7.3%),复杂部分发作11例(占26.8%),部分发作扩展为癫痫全面发作23例(占56.1%),全面发作4例(占9.8%);早发型癫痫19例(占46.3%),迟发型癫痫22例(占53.7%)。早发型癫痫患者病死率为21.1%,迟发型癫痫患者为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94,P=0.107)。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发生率较高,且与脑卒中类型及出血/梗死部位密切相关,发作类型以部分发作扩展为全面性发作为主,脑卒中后第2周和6~12个月为癫痫发作的两个高峰;临床上应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及脑电图情况进行对症治疗,是相对容易控制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内科》2020,(1)
目的探讨脑电图动态监测对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患者60例(观察组)和同期收治的脑出血后未发生癫痫的患者6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中继发性癫痫早期发作患者(早期发作组)和晚期发作患者(晚期发作组)的脑电图异常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43.3%)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癫痫晚期发作组患者的脑电图轻度异常率、中度异常率、重度异常率、癫痫样放电发生率与早期发作组患者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后患者进行脑电图动态监测,对继发性癫痫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判断患者继发性癫痫发作的早晚情况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并分析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IED)对癫痫患者减停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诊治≥2年无发作的癫痫患者100例,按国际抗癫痫联盟1981年推出的癫痫发作分类分为IED组51例和无IED组49例,又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21例,非老年组79例。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年,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结果 100例癫痫患者中,不同发作类型两两比较,肌阵挛、复杂部分发作和≥2种发作类型的癫痫患者IED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强直-阵挛、失神和简单部分发作的癫痫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ED组癫痫复发37例(72.5%),无IED组癫痫复发16例(3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165,95%CI:1.022~1.329,P=0.022)和IED(OR=2.794,95%CI:1.040~7.509,P=0.042)可能是减停AED后癫痫复发的危险因素。老年组病程明显长于非老年组[(10.10±7.55)年vs(5.97±4.04)年,P=0.001]。结论发作类型和病程对长期无发作的癫痫患者减停AED后是否复发具有可靠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中原  王晓云  徐运 《山东医药》2010,50(17):89-90
目的探讨24 h动态脑电图(AEEG)对成年患者发作性意识丧失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9例发作性意识丧失成年患者的24 h AEEG监测结果。结果 39例患者中癫痫11例(28.2%),心源性晕厥8例(20.5%),脑源性晕厥5例(12.8%),反射性晕厥15例(38.5%)。癫痫患者均出现棘波、棘慢波、尖慢波等典型痫样放电;37.5%(3/8)的心源性晕厥出现阵发性弥漫性中至高波幅慢波;80.0%(4/5)的脑源性晕厥患者有脑电图异常,表现为基本节律减慢、阵发性局限性θ波或散在θ波增多;40.0%(6/15)的反射性晕厥患者AEEG为轻度异常。结论 24 h AEEG是鉴别癫痫与晕厥的有力手段。晕厥发作间期脑电图显示广泛阵发性慢波的患者应警惕心源性晕厥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王航雁 《山东医药》2012,52(8):9-11
儿童癫痫性脑病(EEPC)是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性疾病。主要原因为严重癫痫发作导致的脑损伤,共同特征除了癫痫发作外,主要表现为慢性神经功能障碍、智力低下、神经精神发育迟滞或倒退、语言障碍等。癫痫性脑病的惊厥通常发作频繁且严重,同时有发作期与发作间期脑电图持续痫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脑血管病继发癫痫4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本组中男 37例 ,女 11例。年龄 6 0~ 82岁。其中脑梗死41例 ,脑出血 7例。均经头颅CT证实 ,均于本次病后出现癫痫发作。癫痫类型 :简单部分性运动性发作 16例 ,全身强直 阵挛性发作 30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2例。癫痫发作时间 :9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 16例偏瘫后数小时至 1周内出现癫痫 (早发性癫痫 )。 2 3例病后 2周出现癫痫 (晚发性癫痫 )。脑电图 :43例行脑电图检查 ,均在癫痫发作后 3d内进行 ,正常 3例 ,40例异常脑电图中弥漫性θ波背景上有局限性θ波活动明显增加者 12例 (有的为短程θ节律 )。 5例出现病灶区棘慢或尖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癫痫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脑电图的关系。方法 61例癫痫患者(癫痫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阻)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血清IL-1β及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脑电图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癫痫组、脑梗阻患者发作后1 h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癫痫组高于脑梗阻(P<0.05);癫痫组、脑梗阻发作后24 h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低于发作后1 h(P<0.05)。发作后1、24 h脑电图检查异常癫痫患者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高于脑电图检查正常的癫痫患者,且随着脑电图检查异常的逐渐严重,血清IL-1β、TNF-α水平越高(P<0.05)。经Pearson秩相关分析,脑电图检查结果与血清IL-1β、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672、0.738,P<0.05),癫痫发作1、24 h后,血清IL-1β与TNF-α均呈正相关(r=0.785、0.816,P<0.05)。结论血清IL-1β及TNF-α在癫痫患者体内呈高表达,并且与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呈正相关,IL-1β及TNF-α可作为脑电图检查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山东省临清市人民医院2013年7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3例,根据继发性癫痫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发生继发性癫痫,n=104)和观察组(发生继发性癫痫,n=19)。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阳性率、基础疾病、高血压分级、血电解质、病灶位置、病灶直径、病变类型及入院时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筛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继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继发性癫痫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包括发作类型、发病时间、脑电图异常情况、治疗转归及复发情况等。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继发性癫痫发生率为15.5%(19/123);发作类型:部分发作11例,全面发作8例;发病时间:早发性12例,迟发性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阳性率、糖尿病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高血压分级、血电解质及病灶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病灶位置、病变类型及入院时S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位置为脑叶〔OR=2.899,95%CI(1.791,3.007)〕、病变类型为脑血栓形成〔OR=6.317,95%CI(1.388,29.973)〕及入院时SSS评分30分〔OR=2.372,95%CI(1.133,2.979)〕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继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P0.05)。脑电图检测结果显示,正常7例,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4例。经针对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及抗癫痫治疗后,所有患者癫痫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随访1年发现,早发性癫痫患者复发率为1/4,迟发性癫痫患者复发率为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继发性癫痫发生率较高,以部分发作和早发性发作较常见,病灶位置为脑叶、病变类型为脑血栓形成及入院时SSS评分30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继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脑安汤联合针灸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对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科学研究院收治的82例癫痫病人,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癫痫治疗,研究组予以益脑安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脑电图频段相对功率变化、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癫痫发作次数(2.52±0.54)次/月,持续时间(28.57±6.21)s;对照组癫痫发作次数(3.73±0.70)次/月,持续时间(36.49±7.15)s。研究组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θ频段相对功率(19.43±4.47)Hz,δ频段(12.28±3.19)Hz,β频段(10.15±1.14)Hz,α频段(34.75±6.50)Hz;对照组θ频段相对功率(23.48±5.53)Hz,δ频段(14.14±3.30)Hz,β频段(12.24±2.36)Hz,α频段(27.84±5.20)Hz。研究组脑电图频段相对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脑安汤联合针灸对癫痫病人的疗效值得肯定,可改善脑电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对部分性发作癫痫病人认知功能以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部分性发作癫痫病人,将其随机分为A组(55例)、B组(53例),其中A组给予奥卡西平进行治疗,B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认知功能以及脑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病人治疗后全量表智商(FIQ)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B组治疗前后FI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FIQ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电图评定,A组正常23例,明显好转14例,好转8例,无变化8例,痫样放电增加2例;B组正常9例,明显好转17例,好转10例,无变化7例,痫样放电增加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θ波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α、θ波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单药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痫,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减少病人痫样放电的发生,且对病人脑电背景波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对难治性小儿癫痫脑电活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本院以难治性癫痫为诊断的患儿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予临床常规治疗;试验组29例,在与对照组相同的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莫三嗪治疗,共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电活动、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对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加以处理分析。结果经24周治疗后,试验组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3.10%vs 68.97%),表现为试验组脑电图θ频段相对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莫三嗪能有效改善难治性癫痫患儿脑电活动,提高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小脑深部小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特点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小脑小梗死患者95例,根据梗死部位分为深部梗死组20例及皮质梗死组75例,比较2组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深部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评分、脑白质疏松评分及脑微出血发生率较皮质梗死组明显升高[2(1,2)分vs 1(0,1)分,P=0.001;3(2,4)分vs 1(1,2)分,P=0.000;30.0%vs6.7%,P=0.041],心房颤动、颈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粥样硬化发生率较皮质梗死组明显降低(5.0%vs 30.7%,P=0.040;15.0%vs 40.0%,P=0.037;20.0%vs 60.0%,P=0.001)。深部梗死组小动脉病变型发生率明显高于皮质梗死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心源性栓塞型发生率明显低于皮质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腔隙性脑梗死评分和脑微出血是深部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33,95%CI:1.538~6.795,P=0.002;OR=8.123,95%CI:2.182~5.301,P=0.009),且深部梗死与小动脉病变型呈正相关(OR=5.481,95%CI:1.811~19.815,P=0.006)。结论小脑深部小梗死可能由脑小血管病变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