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BV2血清模式回顾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HBV_2被认为是一个新的嗜肝病毒,HBsAg-DNA序列与HBV有同源性,所以,HBsAg可以检出,恢复期HBsAg转阴后抗-HBc和抗-HBs均不能检出。感染期病人血清中也测不出HBeAg。我们在郑州市9个省级医院对HBV_2的血清模式进行了回顾性调查,27 870例乙型肝炎五项检测指标中怀疑为HBV_2血清模式者共1 114例(4%),对这种血清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乙乙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学模式与丁型肝炎病毒(HDV)的关系,为新疆乙型肝炎病毒指标阳性病例的各民族(汉族162例、维族93例、哈族53例、回族32例、蒙古族28例)病毒性肝炎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应用国产酶联免疫法(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了新疆各地区不同民族HBV的血清学模式、HBV DNA和HDAg、抗-HD。结果在368例各族患者血清中,48例HDV血清标志物阳性,HBV血清学模式为HBsAg+、HBeAg+、抗-HBc+22例;HBsAg+、抗-HBe+、抗-HBc+18例;HBsAg+、抗-HBc+8例。结论新疆地区各民族HBV感染者中,HDV阳性标志物与HBV血清学模式、HBV DNA之间比较,P>0.05,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据国外报道,肝脾型曼氏血吸虫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 等五项指标检测结果显著地高于献血员。国内亦有报道指出,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晚血)患者 HBsAg 阳性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本文检测慢性早期日本血吸虫病(慢血)、晚血患者和一组自然人群的 HBV血清标志物,同时作免疫功能与肝功能检查,从而探讨血吸虫病与乙型肝炎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感染者108例,其HBsAg和总抗-HBc均阳性,肝活检同时采血进行血清学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103例正常,2例一次超过正常上限的2.5倍,3例一过性轻微增高。抗-HBc检测均固相放免法,血清HBV DNA用斑点杂交法,肝组织HBcAg用PAP法。结果表明:在血清HBV DNA和/或肝内HBcAg(-)例中,IgA/IgM抗-HBc检出率较高,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ULN≤ALT≤2×ULN)肝组织学与血清学的关系.方法 对全国多中心516例CHB患者(1×ULN≤ALT≤2×ULN)行血清学及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分析两组肝组织病理学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sAg和HBeAg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血清透明质酸(HA)和α2-巨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HBV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HBsAg、HA和α2-巨球蛋白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清HBV DNA可做为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病变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HBsAg、HBeAg、HA和α2-巨球蛋白均可做为HBeAg阳性CHB患者肝组织损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DNA多聚酶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有活动性复制的血清学标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eAg消失和e抗体(抗-HBe)出现,常伴有血清HBV-DNA和DNA多聚酶消失及活动性肝病临床和生化指标好转,一般认为这类病人无HBV复制和无肝炎活动。已有不少报道,在应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后抗-HBe阳性的慢性HBsAg携带者出现肝炎再活动,但慢性HBV感染的自发再活动则未见有详细记载。作者随访25例HBeAg转阴者,有8例出现自发再活动。方法:25例慢性乙型肝炎有症状患者,均经肝活检证实。初期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以后转为阴性。转阴后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13~57月),对血清  相似文献   

7.
33例均为HBsAg、HBeAg及抗HBc三项阳性(部分伴HBcAg、DNA P或HBV DNA阳性)。病理报告慢性小叶性肝炎6例,慢性持续性肝炎27例.应用Southern Blot法共查肝内HBV DNA25例,其中阳性13例(52%),包括游离型9例,游离十整合型2例,整合型2例,应用双桥PAP法共查HBsAg及HBcAg23例,其中HBsAg阳性15例(65.2%),HBcAg阳性11例(43.8%)。提示肝内HBV DNA及HBcAg阳性组各项旰脏病变检出率在50%以上,项目(7项)比阴性组(5项)为高,并与血中DNAP、HBV DNA复制指标及ALT异常率相一致,肝内HBV DNA游离型及游离十整合型各项肝脏病变检出率也比整合型为高。因而,慢乙肝肝脏病变持续存在,与乙肝病毒复制有关,抗病毒治疗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慢性血吸虫病(慢血)、晚期血吸虫瘾(晚血)和一组自然人群的血清HBV五项标志——HBsAg(RPHA)、抗-HBs(FHA)、抗HBc(ELISA)、HBeAg和抗HBe(ELISA)的检测结果,同时作肝功能与免疫功能检查,以讨论血吸虫病与HBV的关系。晚血(231)、慢血(232)和自然人群(557)的HBV感染率(任何一项指标阳性)分别为54.55%、15.52%和8.08%。晚血明显高于慢血、自然人群(P<0.001),后两者亦有明显差异(P<0.001)。五项指标中,  相似文献   

9.
人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红面猴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无自然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红面猴4只,其中2只实验感染人HBV后,进行血清学检测SGPT(改良赖氏法)、HBV标志物“两对半”(RPHA法、ELISA法、SPRIA法)、HBV-DNA(斑点分子杂交法)、乙肝病毒颗粒(电镜观察);并通过猴肝组织活检进行光、电镜动态病理学观察,以及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法检测肝细胞内的HBsAg、HBcAg和HBV-DNA。实验猴SGPT、HBsAg、抗-HBc、抗-HBs、HBV-DVA和Dane颗粒阳性,其中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为52和133周;并发现猴肝组织由急性肝炎发展为慢迁肝的病变,与乙肝病人的病变相同,同时在肝细胞内检出HBV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肝脏》2015,(8)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在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肝组织总的乙肝病毒核酸(HBV tDNA)、cccDNA含量变化及与血清HBV DNA、HBsAg的相关性,探讨肝组织HBV tDNA和cccDNA含量改变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47例慢性乙肝患者口服ADV10 mg/d,每隔12周检测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等指标。47例基线患者和24例治疗48周患者行肝组织活检及肝组织HBV tDNA和cccDNA检测。结果 47例慢性乙肝患者ADV治疗48周后,HBV DNA低于检查下限占36.2%(17/47);ALT和AST复常率分别为76.6%(36/47)和85.1%(40/47)。比较基线和48周均取肝活检的24例患者,48周时血清和肝组织中HBV DNA载量均较基线显著下降(P0.01),血清HBV DNA下降值大于肝组织HBV tDNA和肝组织HBV cccDNA(分别为3.21 lg拷贝/ml、1.02 lg拷贝/细胞和0.76 lg拷贝/细胞)。基线时,24例患者肝组织HBV tDNA、cccDNA与血清HBV DNA和HBsAg呈正相关(P0.01);但治疗48周时,各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 ADV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可使其肝组织HBV tDNA、cccDNA和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但血清HBV DNA下降较肝组织HBV tDNA、cccDNA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45例HBsAg阴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BsAg阴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血清HBV标志物、HBVDNA水平、肝脏病理变化及肝组织HBsAg和HBcAg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HBs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肝组织活检和病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45例患者中,23例(51.1%)感染途径不明,25例(55.5%)无任何自觉症状,肝功能异常和病理损害均为轻度,但8例(17.8%)肝脏病理诊断为早期肝硬化;45例患者肝组织HBsAg和(或)HB-cAg均有至少一项阳性;43例(95.6%)患者血清抗-HBs、抗-HBe和抗-HBc出现单独或联合阳性,而仅4例(8.9%)血清HBVDNA阳性。结论HBsAg阴性乙型肝炎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和病理损害相对较轻,但其危害不容忽视,明确诊断需检测血清HBVDNA和(或)肝组织HBsAg和HBcA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期和慢性血吸虫病合并HBV(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CIII)、Ⅳ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含量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25例晚期血吸虫病中26例合并"大三阳"、48例合并"小三阳",51例未合并HBV感染;145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中25例合并HBV"大三阳"、35例"小三阳"、85例未合并HBV感染者的上述4项指标;对照组50例正常人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的含量。HBV标志物采用ELISA一步法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晚血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晚血并HBV"大三阳"明显高于晚血并小三阳患者(P<0.01);晚血并HBV"小三阳"与晚血未感染HBV者无差异(P>0.05)。慢血并HBV"大三阳"与晚血并"大三阳"组比较,除HA外,其余3项指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慢血并HBV"小三阳"与慢血并"大三阳"组比较,HA、IV.C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LN前者低于后者(P<0.05),PCIII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未感染HBV组高于对照组(P<0.05);慢血并HBV"小三阳"组与慢血未感染HBV组比较,前者HA、PCIII明显高于后者(P<0.01),LN、IV.C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未感染HBV组与控制组比较,除LN外,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病合并HBV感染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均增高,合并HBV"大三阳"者较合并HBV"小三阳"者增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2008年,意大利举办的"关于隐匿性HBV感染的淘尔米纳专家共识会议"将隐匿性HBV感染(OBI)定义为:"使用现有最灵敏的血清学检测技术检测HBsAg为阴性,但肝组织中HBV DNA为阳性的个体"~([1])。基于血清学检测结果,OBI可分为血清学阳性和阴性两类,前者表现为抗-HBc阳性同时抗-HBs可为阳性也可为阴性;后者表现为抗-HBc和抗-HBs均为阴性。感染者血清中可检出的HBV DNA较低(200IU/mL),病毒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δ感染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作者对24例合并δ感染的乙型肝炎患者,动态观察其急性转为慢性过程中,HBV 血清学标志和δ抗体的变化。24例患者起病时均有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其中16例由肝活检证实。随访时间为18个月~18年(平均62个月)。观察项目包括:①血清 HBV DNA(斑点杂交法);②HBsAg、HBeAg 和 HBeAb(RIA 法);③抗-δ和抗-δ-IgM(RIA 法)。结果 24例患者第一次检查发现 HBV DNA 阳性15例(63%),其中5例抗-δ阳性,其余10例在随  相似文献   

15.
韦新焕  张晶  张卫  柳雅立 《肝脏》2020,(2):128-130,154
目的了解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s,IHC)临床特征及自发性HBsAg血清学清除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佑安医院就诊且至少随访一次的IHC 289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任何核苷类似物和(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将对随访过程中是否出现自发性HBsAg血清学清除患者进行差异比较。结果289例IHC的ALT水平为(21.40±7.64)U/L,血清HBsAg、HBeAg、HBV DNA水平分别为4592.00(2262.00,6741.00)COI、0.10(0.09,0.12)COI和430.05(213.25,824.25)IU/mL。血清HBsAg与HbeAg呈正相关(r=1.86,P<0.01),与年龄呈负相关(r=-1.82,P<0.01),与HBV DNA(r=0.09,P=0.58)无明显相关性。平均随访3年,其中17例(2.60%)患者发生自发性HBsAg血清学清除,年发生率为0.87%,其血清HBsAg、HBeAg、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无自发性HBsAg血清学清除者(均P<0.01),而两组之间年龄、性别、肝功能等无明显差异。结论在IHC中,血清HBsAg与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血清HBsAg、HBeAg、HBV DNA水平较低者更易发生自发性HBsAg血清学清除。  相似文献   

16.
我院 2 0 0 1年共收集肝组织病理检查 3 3例 ,其中拉米夫定(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过程中血清转氨酶“反跳”和HBV YMDD变异 8例 ,并结合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作一分析报告。材料与方法1.病例来源 :为 2 0 0 1年 6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 8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病人服用LAM过程中致血清转氨酶“反跳”和HBV YMDD变异的患者 ,8例均为男性。年龄 19~ 42岁。全部病例符合 2 0 0 0年 9月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2 .血清学检测 :所有病例均测定肝功能 ,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 (HBsAg、抗HBs、HBeAg、抗HBC、抗 …  相似文献   

17.
采用RPHA法对41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检测HBsAg,阳性率高达70.73%(29/41)。对RPHA法阳性的29例患者血清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等5项HBV感染血清标志物,HBsAg(ELISA)阳性率12.20%(5/41)。ELISA法HBsAg阳性的5例中有4例同时伴有抗HBe、抗HBc阳性,另1例仅抗HBc阳性:而HBsAg在ELISA法阴性,RPHA法阳性患者的血清无1例查出HBV感染的其它4项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抗HBV感染的治疗难点之一是安全停药或治疗终点的确定,目前主要依靠血清HBV DNA、HBeAg/抗-HBe、HBsAg/抗-HBs和抗-HBc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并以持久的HBsAg清除作为停药标准。但血清HBsAg阴转率很低且难以实现"临床治愈(或功能性治愈)",因此,近年来提出了许多新的指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的指标,如肝组织HBV ccc DNA、血清HBcrAg和血清HBV RNA。本文就以上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报道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测定斑点杂交和 Southern 杂交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血清和肝组织的 HBV DNA。材料和方法作者对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216份血清和104例肝活检标本用斑点杂交和Southern 杂交法测定 HBV DNA。87份血清用斑点法未能测出病毒序列。40例患儿 Southern 法阴性,无1例肝组织证实有 HBV DNA 整合。患儿年龄为1.5~18(平均12.8)岁。40例中9例组织学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1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9例轻度肝炎。2例为肝衰竭伴大块性肝坏死,5例为 HBsAg 健康携带者。用PCR 测定 HBV DNA。同时并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 HBsAg、H]BeAg、抗-HBe。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 HBsAg 血清学清除后长期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84例 CHB 患者发生 HBsAg 血清学清除后长期的血清学、病毒学、生化指标的变化,肝炎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抗病毒治疗组53例,未抗病毒治疗组31例)。通过 Kaplan-Meier 法分析两组血清中再次出现 HBsAg 和 HBV DNA 累计阳性率,及抗-HBs 累计阳性率,并对相关危险/暴露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共84例发生 HBsAg 清除和(或)转换的患者,在随访中位时间24(6~60)个月时,部分患者血清中再次发现 HBsAg 阳性,治疗组累计 HBsAg 阳性率为17%,未抗病毒治疗6.2%(P =0.093)。抗-HBs 累计阳性率分别为60.4%和87.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4),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抗-HBs 产生的重要因素(OR =0.925,P =0.006),59例患者血清通过 COBAS TaqMan48检测,发现18例患者血清中 HBV DNA 阳性。在随访结束时,治疗组有1例患者在肝硬化基础上进展为肝癌(HCC),自发组有3例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结论 CHB 患者经抗病毒治疗或自发性的发生 HBsAg 血清学清除,绝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持久的 HBsAg 和 HBV DNA 的清除,并出现高滴度的抗-HBs,但仍有部分患者血清中再次出现 HBsAg,HBV DNA 阳性,甚至进展为肝硬化或 H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