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脏》2016,(11)
目的探讨抗风湿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66例抗风湿药物导致DILI门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肝功能、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166例患者中男86例(51.8%)、女80例(48.2%),平均年龄(48.3±13.0)岁。123例(74.1%)DILI由抗风湿药物联合应用所致。DILI分型:肝细胞损伤型157例(94.6%)、胆汁淤积型7例(4.2%)、混合型2例(1.2%)。预后:治愈126例(75.9%)、好转30例(18.1%)、无效10例(6.0%)。结论抗风湿药物联合应用易致DILI,多数为肝细胞损伤型,经治疗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1例DILI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肝损伤可疑诱发药物种类和名称、临床表现、肝功能、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DILI病例数逐年增加,151例患者中男109例(72.2%),女42例(27.8%),平均年龄(46.9±21.1)岁。44例(29.1%)为多药联合应用所致DILI,其次DILI可疑诱发药物种类是抗结核药(19.2%)、抗菌药(16.6%)、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9.3%)。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88.7%),胆汁淤积型(7.3%)及混合型(4.0%)。预后:治愈(65.6%),好转(31.1%)及无效(3.3%)。结论引起DILI首位原因是多药联合应用,多数为肝细胞损伤型,经治疗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分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临床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89例DILI患者,依据生化指标计算"R值"将DILI临床分型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分别统计其用药情况、生化指标,并对行肝脏病理检查患者的肝组织学改变进行分析,比较其病理损伤类型与临床分型的一致性。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依据R值将289例DILI患者分为:肝细胞损伤型181例(62.63%)、胆汁淤积型55例(19.03%)以及混合型53例(18.34%)。其中致肝损伤的药物以中(草)药所占比例最大(48.79%)。共152例患者行肝脏病理检查,依据组织学改变情况分为:肝细胞损伤型43例(28.29%),胆汁淤积型8例(5.26%),混合型101例(66.45%);该152例患者依据R值的临床分型为:肝细胞损伤型95例(62.50%),胆汁淤积型29例(19.08%),混合型28例(18.42%)。二者比较的一致性较差(κ=0.229,P0.05)。结论中(草)药是诱发DILI的主要原因,DILI的临床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一致性较差,病理损伤以混合型居多,故临床分型标准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74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地从病因、临床特点、诊疗情况等方面来分析74例在我院住院年龄≥60岁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找出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引起肝损伤的重要药物。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药物为心血管药物占45.95%(34/74)、中药(中成药或保健品)占27.03%(20/74)、抗生素占10.81%(8/74)、抗结核药占9.46%(7/74);主要临床表现有纳差、乏力、黄疸、恶心、呕吐等;临床分型中胆汁淤积型占50%(37例)、肝细胞损伤型占31.08%(23例)、混合型占18.92%(14例);肝功能受损以ALT、AST、ALP和TBil增高为主;经停药和护肝治疗大多数患者(93.2%)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结论:老年DILI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基础疾病多,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其中以心血管药物为主,其次为中药、抗生素、抗结核药等。及时停用肝损伤药物是治疗的关键,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免疫、细胞因子等外周血清免疫学指标在药物性肝损伤(DILI)中的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8月于曙光医院及宝山分院收集的219例DILI患者病历资料,按照药物损伤类别及损伤程度进行分组,就其临床特征、生化及外周血清免疫学特点进行分析。从健康体检者中选取29例作为肝功能正常组,从DILI病例中复核确认42例急性起病治疗前1周内做过细胞因子及细胞免疫评价的作为DILI对照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检验。结果 219例DILI患者中女性122例(56%),男性97例(44%)。由中药、中成药或者保健品导致损伤89例(40%),由抗结核、抗肿瘤等西药导致损伤130例(60%)。其中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82例(37%),胆汁淤积型17例(8%),混合损伤型120例(55%)。潜伏期最长为180 d,最短为1 d,中位数天数为15 d。其主要症状表现中乏力占49%。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在中药、中成药或保健品组与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病因、病理学特点以及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经肝组织活检确诊DILI的18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用药史、临床表现、血液学指标、病理学特点、疾病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88例DILI患者中,致病药物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药(76例,40.4%),解热镇痛药(29例,15.4%),抗感染药(21例,11.2%);临床分型包括肝细胞损伤型87例(46.3%)、胆汁淤积型67例(35.6%)、混合型34例(18.1%);肝细胞损伤型患者ALT水平明显高于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P0.05),胆汁淤积型患者ALP水平明显高于肝细胞损伤型和混合型患者(P0.05);中药组皮疹和脾肿大发生率、TBil水平、用药持续时间以及DILI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183例出院患者中,有36例复发,logisi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脏炎症G3以上是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药是DILI最常见病因,肝细胞损伤型是DILI最主要临床分型,肝脏炎症G3以上是复发的风险因素。医药工作者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尤其应注意中药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1998~2018年国内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相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为关键词,检索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中文文献数据库我国DILI相关原始病例≥10例的文献。对DILI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病史、用药种类、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和预后等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纳入471篇相关文献,共计53 317例DILI患者,其中男26 641例(49.97%),女26 676例(50.03%),男女比为1∶1;366篇文献报道了平均年龄,其中327篇文献报道患者平均年龄40岁。既往有饮酒史的患者291例,过敏史患者186例。排名前5位的致病药物分别为中药、抗结核药、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药。292篇文献记录了35 163例DILI患者的临床分型,其中肝细胞损伤型21 061例(59.90%)、胆汁淤积型7 271例(20.68%)、混合型6 831例(19.42%)。共有117篇(25 095例)文献报道了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10 377例)、黄疸(9 722例)、纳差(8 569例)、腹胀腹痛(3 919例)、恶心(3 717例)。共40篇(4 420例)文献记录了基础病史,包括感染性疾病、性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皮肤、关节等17种疾病。385篇文献记录了41 362例患者的预后信息,其中治愈22 354例(54.04%)、好转15 827例(38.26%)、无效或出院2 415例(5.84%)、死亡766例(1.85%)。结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男女比例相当,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中药是引起我国DILI最主要的原因,抗结核药和抗微生物药紧随其后;损伤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居多;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多见,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仅有肝功能异常;基础病史以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疾病多见;治愈及好转率92.31%,患者大多预后良好。及时发现并停用可疑药物,给予保肝抗炎等综合治疗是DILI的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现有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了解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6年2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DILI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史、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情况及转归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引起DILI的药物所治疗的基础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占25.26%(24/95),其中结核占23.16%(22/95)。导致DILI的药物中,最常见的为中药类,占44.21%(42/95),其次为抗结核药物,占22.11%(21/95)。从服药至产生肝损伤的时间以15~30 d最常见。DILI的症状中以纳差最为常见,最常出现的阳性体征是黄疸。DILI的实验室肝功能检查以ALT升高最为明显。最常见的DILI类型是急性肝细胞损伤型。DILI患者大多数预后良好,经停药及治疗后,治疗有效者(包括治愈和好转)占95.79%(91/95)。年龄[比值比(OR)=0.054,95%可信区间(95%CI):0.002~0.076,P=0.037]、ALP(OR=0.004,95%CI:0.001~0.006,P=0.043)、TBil(OR=0.028,95%CI:0.001~0.039,P=0.035)、DBil(OR=0.008,95%CI:0.001~0.014,P=0.036)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DIL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漏诊及误诊,临床医师要合理用药,监测药物可能出现的肝毒性反应,还需加强安全用药的公众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老年和中青年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导致肝损伤药物的种类、主要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血清ALT、AST、ALP、GGT、Alb、TBil、DBil)、临床分型、治疗及转归等。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结果 350例DILI患者中老年患者98例。老年组患者基础疾病前三位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31.6%)、骨关节病(26.5%)、恶性肿瘤(18.4%),其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5.6%、6.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825、27.214、16.667,P值均0.001),老年组患者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5.1%vs 29.4%,χ~2=23.768,P0.001);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中,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应用最多的均为中药(53.1%、44.4%),老年组心血管系统用药及抗肿瘤药物所占比例(26.5%、9.2%)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0%、3.2%)(χ~2值分别38.925、5.513,P值分别为0.001、0.026);老年组黄疸(53.1%)及皮肤瘙痒者(22.4%)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0.5%、7.1%)(χ~2值分别4.536、16.331,P值分别为0.041、0.001);2组临床分型均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老年组肝细胞损伤型所占比例(60.2%)明显低于中青年组(81.7%),胆汁淤积型所占比例(28.6%)明显高于中青年组(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17.807、25.389,P值均0.001)。老年组患者ALT、ALP显著低于中青年组,而GGT、TBil、DBil明显高于中青年组(Z值分别为-3.141、-2.599、-7.449、-10.277、-9.278,P值均0.01)。老年组患者住院过程中死亡3例,中青年组死亡1例。结论老年DILI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与中青年有所不同,胆汁淤积型所占的比例高于中青年,需要重视老年DILI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王双双  熊清芳  胡一帆  陈妙洋  杨永峰 《肝脏》2023,(11):1280-1284
目的 探究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RUCAM>6分且行肝脏穿刺术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史、出入院时间、肝功能指标及病理等资料。结果 纳入148例患者,年龄为49.5岁,男女比例为1∶1.96。可疑肝伤损药物分别为中药、西药、中西药混合,所占比例分别为45.3%(67/148)、43.9%(65/148)、10.8%(16/148)。临床分型中,肝细胞损伤型60例(40.5%)。轻、中度肝损伤患者以炎症坏死型为主,重度及急性肝衰竭患者以胆汁淤积型为主。DILI的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相关性分析,Cramer’s V值为0.264(P<0.05)。结论 病理分型与临床分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中等相关。  相似文献   

11.
邵翠萍  吴赤红  李俊  王军  霍娜  徐小元 《肝脏》2012,17(9):640-643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入院的122例RUCAM评分≥6分的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DILI患者中,女性75例,占61.48%,男性47例,占38.52%。发病年龄17~89岁,平均年龄(57.06±15.92)岁,年龄>60岁者52例,占42.62%。由中药引起的DILI占59.84%,西药以降压、降脂药所占比重最大(20.49%),其次为抗生素类(16.39%)、解热镇痛药(14.75%)、抗肿瘤药物(6.56%)等。主要临床表现有尿黄(64.75%)、巩膜黄染(63.93%)、食欲不振(56.56%)等。临床分型以胆汁淤积型为主,占38.52%,其次是混合型,占36.89%,肝细胞型占24.59%。经治疗痊愈者38例,占31.15%;好转81例,占66.39%;情况无改善者1例,占0.82%;死亡2例,占1.64%。结论 DILI多伴有其他疾病,临床特征不明显,容易造成误诊、漏诊。一旦确诊为DILI,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停用可疑药物,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我国近5年来文献报道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国DILI相关原始病例报道,并从中纳入202篇相关文献,共计26 015例DILI患者。总结DILI的性别、年龄及地域分布、致病药物、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描述。结果 26 015例DILI患者中,男12 885例(49.53%),女13 130例(50.47%),平均46.86岁。排列前5位的致病药物分别为中药(34.68%)、抗结核药(15.81%)、抗微生物药(12.04%)、抗肿瘤药(9.09%)、解热镇痛药(6.17%)。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50.37%)、黄疸(52.68%)、纳差(43.59%)。158篇文献记录了19 994例患者DILl的分型,其中肝细胞型占58.84%、胆汁淤积型占21.79%、混合型占19.37%。肝活组织检查在诊断DILI中有一定价值。停用可疑药物,给予抗炎、保肝等综合治疗是DILI的主要治疗方式。179篇文献记录了22 030例患者的预后信息,其中治愈11 159例(50.65%)、好转8742例(39.68%)、无效1176例(5.34%)、死亡353例(1.60%)。结论国内文献报道DILI男女比例相当,中药引起的DILI最为常见,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居多,治愈及好转率90.34%,患者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因构成及临床和预后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全军肝病中心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诊断为DILI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UCAM量表评价药物应用史与肝损伤的相关性,并分析药物种类构成、DILI的临床类型及预后特点.结果 引起本组患者DILI的前3位药物为中药87例(62.1%)、解热镇痛药14例(10%)、抗生素7例(5%).男女性别比为1∶1.69.>40 ~ <60岁患者71例(50.7%).患者RUCAM分值均≥3,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肝细胞损伤型DILI最多见,共72例(51.4%),胆汁淤积型43例(30.7%),混合型25例(17.9%);胆汁淤积型DILI患者的中位年龄(55.6岁)较肝细胞型(47.1岁)及混合型DILI (49.9岁)高.药物性急性肝衰竭患者占7.86%.结论 本研究患者中因中药引起的DILI所占比例最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次为解热镇痛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DILI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老年患者相对易出现胆汁淤积.绝大多数DILI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西安三所医院近5年的57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既往史、用药时间、临床表现、临床分型、用药史、生化指标、用药方式、治疗方法等临床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DILI患者共572例,男性280例(48.95%),女性292例(51.05%),平均年龄45.56岁±15.11岁;(2)既往有吸烟史的226例,有饮酒史的205例,有过敏史的115例,有基础肝病史的155例;肝损伤发生时间绝大多数8 wk,为490例;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巩膜黄染或尿色加深占59.44%,乏力占57.52%,纳差占55.42%;临床分型肝细胞型为402例,胆汁淤积型为62例,混合型为53例;导致DILI的前3类药物依次为中药299例、抗结核药71例、抗微生物用药48例;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533例,静脉注射20例,外用给药14例;预后情况治愈194例,好转323例,未愈39例,死亡16例;(3)影响药物性肝损伤预后的因素有用药时间、临床分型、用药种类、用药方式及总胆红素指标.其中总胆红素为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致病药物种类较多,中药为最常见的原因,影响DILI预后的因素较多,总胆红素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方法对本院41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时间及服用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肝损害的分型进行综合评价,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前3名依次为:中草药及中成药14例(32.6%),抗生素10例(23.3%),降压药5例(11.6%)。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13例,占31.7%;胆汁淤积型15例,占36.6%;混合型12例,占39.3%。结论临床上多种药物可导致肝损害,因此在使用有肝损害副作用药物时,应及时检测肝功能,以求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总结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特征和转归情况。方法 2018年8月~2021年12月我院诊治的DILI患者60例,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应用药物、发病时间、临床病情和治疗时间,进行临床分型和病情分级。将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好转,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定义未痊愈,否则为未愈。结果 本组60例DILI患者主要应用药物包括化学药物16例(26.7%),中草药13例(21.7%),抗生素类药物8例(13.3%),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药物7例(11.7%),降血脂类药物5例(8.3%),应用抗结核药4例(6.7%),抗精神类药物3例(5.0%),降血压药2例(3.3%)和保健品2例(3.3%);用药至发病2~118 d,其中≤1周发病19例(31.7%), 1周~3月发病24例(40.0%),>3月发病17例(28.3%);临床表现包括纳差13例(21.7%)、恶心呕吐13例(21.7%)、乏力12例(20.0%)、皮肤巩膜黄染13例(21.7%)、腹痛腹泻8例(13.3%)、皮肤瘙痒2例(11.7%),无明显症状25例(41.7%);本组DILI患者严重程度分级分别为1级42例(70.0%)、2级7例(11.7%)、3级6例(10.0%)、4级5例(8.3%),无5级病例;比较49例≤2级与11例≥3级DILI患者临床资料,发现两组年龄和性别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3级患者发病时间更短,治疗时间更长(P<0.05);本组54例DILI患者痊愈,6例未愈。未愈患者病情显著重于痊愈患者(P<0.05)。结论 本组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消化症状最为多见,常引起DILI的药物包括化学药物、中草药、抗生素类、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和降血脂类药。临床未愈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更重,需要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其规律,总结分析常见的致肝损伤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DIL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1例DILI患者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占81.20%;胆汁淤积型肝损伤占3.00%,混合型肝损伤占15.84%。致肝损伤可疑药物前五位依次为中药(29.70%)、抗感染药(20.79%)、中成药(19.80%)、解热镇痛消炎药(8.91%)、泌尿系统药物(7.92%)。结论:DILI的临床特点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伤相似,可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涉及临床各科,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抗结核药物(ATD)引发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6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的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行相同方案治疗的结核病患者1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手段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ATD引起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结果60例ATD引起DILI的不良反应报告中以女性为主,占58.33%;平均年龄为46.83±11.24岁,其中40~69岁发生率最高,占56.67%;临床分型中包括40例肝细胞损伤型,13例胆汁淤积型,7例混合型;临床表现以食欲下降、乏力最为显著。风险因素分析中,年龄、基础肝病、糖尿病、胆囊疾病、ALB、TBIL、含吡嗪酰胺、合用其他增加肝毒性药物为TB患者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指数高达0.902,说明本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运用列线图模型评分预测发生DILI的风险,对结核病患者个体化化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但由于DILI诊断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及误诊.青海地处高原,低氧是主要环境特征,本文对我院近6年DILI的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拟发现低氧条件下DILI的临床特点.目的探讨低氧条件下DILI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地区近6年收治的247例DILI病例的年龄、性别、民族、饮酒史、可疑肝损伤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内容.结果青海地区引起DILI男女比例为1:1.2,年龄集中在40-59岁(125例,50.61%),前三位药物分别是中药、感冒药及藏药,245例(99.19%)有临床症状,以乏力为主,247例患者中肝细胞损伤型146例(59.11%),胆汁淤积型51例(20.65%),混合型50例(20.24%).247例患者好转出院232例(93.93%),死亡15例(6.07%).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0.39,P=0.05)、民族(OR=3.13,P=0.01)、初始白蛋白水平(OR=1.01,P=0.0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OR=1.51,P=0.01)].结论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年龄大、白蛋白水平低、PT高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169例急性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易感因素及药物变化趋势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女性患者占56.80%,50岁以上患者占46.15%,体重55 kg者占64.50%。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还有39例患者(23.08%)无任何症状,以肝功能异常为首发表现。肝损害以轻度(66.27%)及中度为主(22.49%);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见(73.37%),其次是混合型(16.57%)和胆汁淤积型(10.06%)。多种给药途径均可能引起DILI,但以口服给药为主(67.46%)。多种药物可能引起DILI,以中草药(37.28%)、抗结核药物(21.30%)及抗菌药物(17.16%)最多见。其中,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有逐年上升趋势,而抗菌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有下降趋势。经及时停药和保肝治疗,治愈81例(53.85%),好转65例(38.46%),无效17例(10.06%),死亡6例(2.96%)。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的的致病药物种类较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医生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严密监测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