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单用或联合利巴韦林方案对我国基因3B型HCV/HIV感染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3B型HCV/HIV合并感染者299例,使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单用或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停药后随访12周。评估治疗结束后12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12)和不良反应。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Agresti-Coull方法构建SVR12的95%C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VR的影响因素。结果 299例3B型HCV/HIV感染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92±6.84)岁,男性占77.3%(231/299),肝硬化患者占36.5%(109/299),曾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占13.4%(40/299),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患者占27.8%(83/299)。患者总体SVR12为87.0%(260/299),其中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单用与联用利巴韦林SVR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真实世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并探讨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病毒学应答情况。方法 2017年9月~2019年9月行血清抗-HCV检测的3966例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CHC患者12 w。结果 在3966例患者中,检出血清抗-HCV阳性80例(2.0%);在80例抗-HCV阳性者中,同期进行了血清HCV RNA检测者42例,结果40例(95.2%)血清HCV RNA阳性;在40例CHC患者中,12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18例有腹胀、乏力、纳差,10例有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脾肿大;35例血清AST>90 U/L,4例AST轻度异常,1例AST正常;3例存在HBV/HCV混合感染;B超检查14例正常,26例提示肝内光点增粗;40例CHC患者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结果RVR、EVR、ETVR、SVR、NR和复发率分别为75.0%、80.0%、82.5%、72.5%、10.0%和10.0%;在治疗12 w末,血清TBIL水平为(30.7±4.3)μmol/L,显著低于治疗前【(80.4±15.6)μmol/L,P<0.05】,血清AST水平为(72.5±18.6)U/L,显著低于治疗前【(247.7±110.4) U/L,P<0.05】,血清ALB水平为(49.2±11.5)g/L,显著高于治疗前【(35.9±9.2)g/L,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结论 真实世界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对患者进行HCV感染筛查很有必要。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CHC患者疗效显著,血清病毒学应答率高,能显著改善肝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索磷布韦方案治疗HC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例HC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接受基于索磷布韦方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估治疗结束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束肝肾功能、尿蛋白的变化和安全性。结果 5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27~81岁; 4例男性,2例合并肝硬化; 4例基因1b,1例基因2a。2例患者进行肾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分别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接受索磷布韦+利巴韦林(n=2)、雷迪帕韦/索磷布韦(n=2)和索磷布韦/维帕他韦(n=1)治疗12或24周。5例患者均取得SVR12。与基线相比,治疗结束和随访12周ALT明显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伴有血清白蛋白水平的轻度升高,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改善或维持不变。仅有1例患者出现利巴韦林相关的消化道副作用。结论基于索磷布韦的无干扰素方案治疗HC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有效且耐受性良好。需要长期随访患者以明确HCV清除后肾脏疾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正>HIV感染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但长期ART后的各种不良反应会导致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率增加[1-2]。目前在我国高效ART(HAART)方案中,拉米夫定(3TC)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和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占比高达75.0%[3],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肝肾功能损害、皮肤损伤、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等[4],特别是肝肾功能损害,常导致患者被迫停药,进而影响ART的疗效。本研究对初始使用3TC/TDF/EFV抗病毒治疗后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的HIV感染者转换为含整合酶抑制剂(INSTIs)的单片复方制剂比克恩丙诺片(B/F/TAF)或艾考恩丙替片(E/C/F/TAF)后的疗效进行分析,为今后HIV感染者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2、3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58例基因2、3型CHC患者,采用抽签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29例。给予对照组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CV基因分型。结果 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分别为72.4%和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8%和65.5%(P<0.05);在治疗4周末,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5.8±2.1)×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3.7±1.9)×109/L,P<0.05】;在治疗12周结束时,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4±0.4)×109/L和(99.60±24.2)×109/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0.9)×109/L和(82.01±14.8)×109/L,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终止治疗情况。结论 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2、3型CHC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正【据《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8年6月报道】题: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我国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一项3b期临床研究结果(作者Wei L等)索磷布韦是HCV NS5B RNA聚合酶的核苷类抑制剂。这项3b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我国基因1、2、3或6型丙型肝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既往治疗方案和能否应用干扰素,基因1型或6型丙型肝炎患者接受索磷布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12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IV感染与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结核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广西CDC、广西龙潭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登记的HIV感染与AIDS患者733例,采用液体培养和改良中性罗氏培养方法对患者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对CD4+ T细胞进行检测,分析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结核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的关系。结果HIV感染与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阳性率为16.1%(118/733)。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为1级的痰培养阳性率为12.3%(9/73),2级为10.3%(6/58),3级为17.0%(15/88),4级为17.1%(88/514),不同CD4+ T淋巴细胞计数级别的痰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性=2.004,P=0.157);不同级别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之间具有相关性(r=-0.048,P=0.035)。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是否有咳嗽、咯痰>2周症状有关,有咳嗽、咯痰>2周症状的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1.54±0.65)lg低于无该症状的患者(1.68±0.70)lg(t=-2.621,P=0.009)。结论HIV感染与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级别与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结果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对于咳嗽、咯痰>2周的HIV感染与AIDS患者应予以重视,警惕合并肺结核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应用索磷布韦/达拉他韦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和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丙型肝炎LC患者129例和CHC患者311例,分别给予索磷布韦/达拉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或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12周,停药后随访12周。观察停药后12周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12)、生化学应答、肝硬度测量(LSM)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时,LC组血清TBIL、ALT 和AST 水平分别为(18.10±3.46) μmol/L、(32.48±9.97) IU/L和(31.99±6.65) IU/L,显著低于基线时水平【分别为(20.98±28.64) μmol/L、(97.76±106.43) IU/L和(72.47±80.81) IU/L,P<0.05】,CHC组分别为(20.15±3.48) μmol/L、(35.18±18.47) IU/L和(35.05±13.22) IU/L,显著低于基线时水平【分别为(24.07±18.12) μmol/L、(91.42±54.56) IU/L和(81.06±40.45) IU/L,P<0.05】;CHC组血清HCV RNA为(1.83±2.88) lg IU/ml,LC组为(1.67±2.34) lg IU/ml,显著低于基线时水平【分别为(6.12±1.19) lg IU/ml和(5.91±1.17)lg IU/ml,P<0.01】;CHC组LSM为(8.09±0.90)kPa,LC组为(13.32±1.47) kPa,显著低于基线时水平【分别为(11.81±3.33) kPa和(17.56±9.86) kPa,P<0.01】;两组不同基因型感染者SVR均在94%以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肝硬化或复治是不能获得SVR12的高危因素;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和头痛。讨论 应用索磷布韦/达拉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可获得极高的SVR12和生化学应答率,显著改善肝纤维化程度,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卡波西肉瘤属于艾滋病定义性疾病,常见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200/μL)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本研究报道1例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284~338/μL)的HIV感染并发播散性卡波西肉瘤(累及口腔和肺)患者。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未发现机会性感染依据,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病情仍有进展,后经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及多柔比星脂质体静脉滴注化学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本病例提示,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应作为HIV感染者并发播散性卡波西肉瘤的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10.
卡波西肉瘤属于艾滋病定义性疾病,常见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200/μL)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本研究报道1例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284~338/μL)的HIV感染并发播散性卡波西肉瘤(累及口腔和肺)患者。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未发现机会性感染依据,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病情仍有进展,后经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及多柔比星脂质体静脉滴注化学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本病例提示,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应作为HIV感染者并发播散性卡波西肉瘤的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持续低效血液透析滤过(SLEDF)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1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组25例和SLEDF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CVVH和SLED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和治疗第2、4、8、14d血D-乳酸、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液净化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死亡率、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D-乳酸、ET、DAO、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4、8、14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4、8、14d D 乳酸、ET和DAO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第8、14d均较同组治疗第4d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4、8、14d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第8、14d均较同组治疗第4d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4、8d的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同组治疗前降低,第8、14d较第4d降低(P<0.05)。结论 SLEDF和CVVH改善SAP患者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异常的作用相似,其中SLEDF操作方便,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为多中心、单臂、开放的Ⅲ期临床试验。评估HCV非结构蛋白3/4A抑制剂赛拉瑞韦钾片联合索磷布韦片在中国慢性丙型肝炎非肝硬化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赛拉瑞韦钾片,100 mg,2次/d;索磷布韦,400 mg,1次/d,联合给药12周或24周治疗非肝硬化、初治或干扰素经治的中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主要终点是停药后12周时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索磷布韦为基础的抗病毒方案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37例,HCV基因1b型、3型和6型患者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2a型患者接受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同时纳入15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多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对血清中36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进行检测。比较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基线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差异,观察治疗12周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Wilcoxon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干扰素诱导蛋白(IP) 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 4、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 3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 020、2. 368、2. 752、1. 976、2. 110,P值分别为0. 019、0. 049、0. 003、0. 024、0. 002),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7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778,P=0. 048)。其他30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在健康对照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水平与HCV RNA、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 0. 05)。在以索磷布韦为基础的抗HCV治疗12周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IP-10、MCP-4和MIP-3α的水平均较基线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而IL-7和VEGF-A的水平在基线和治疗12周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结论 IL-6、IP-10、MCP-4、MIP-3α和VEGF-A可能参与了HCV介导的炎症应答,以索磷布韦为基础的有效抗病毒治疗可抑制IL-6、IP-10、MCP-4和MIP-3α表达,抑制肝脏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随访观察两年结果。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123例,其中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治疗52例,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EBR/GZR)治疗43例,接受来迪派韦/索磷布韦(LDV/SOF)治疗28例,均连续治疗12 w,随访24 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比较不同方案治疗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情况。结果 SOF/VEL、EBR/GZR和LDV/SOF治疗患者RVR分别为96.2%、93.0%和92.9%,EVR分别为98.1%、97.7%和96.4%,ETVR和SVR均为100.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过程中,SOF/VEL、EBR/GZR和LDV/SOF治疗组出现恶心、乏力和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5%、11.6%和2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组获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HIV感染/AIDS者结核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1—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常州地区3家社区医院,以其10年累计登记的HIV感染/AIDS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475例,平均年龄(44.44±13.85)岁,其中,男378例(79.58%),女97例(20.42%);HIV感染者273例(57.47%),AIDS患者202例(42.53%)。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及临床相关信息;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检测HIV病毒载量,并选取CD4 +T细胞计数>200个/μl者采用QuantiFERON ®-TB Gold (QFT)检测结核感染情况;分析研究对象结核感染情况,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中CD4 +T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有429例,结核感染率为10.02%(43/429)。单因素分析显示,CD4 +T细胞计数>200个/μl者中有结核病接触史者结核感染率(30.30%,10/33)高于无接触史者(8.33%,33/396);CD4 +T细胞计数>500个/μl者结核感染率(13.15%,33/251)高于CD4 +T细胞计数为200~500个/μl者(5.62%,10/1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分别为16.30、6.55,P值均<0.05)。进一步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 +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感染/AIDS者中,有结核病患者接触史者结核感染风险是无接触史者的4.61倍[调整OR值(95%CI值)为4.61(2.00~10.63)];CD4 +T细胞计数>500个/μl的HIV感染/AIDS者结核感染风险是CD4 +T细胞计数200~500个/μl者的2.47倍[调整OR值(95%CI值)为2.47(1.17~5.21)]。结论 免疫水平低下的HIV感染/AIDS者结核感染检出率低;结核病患者接触史、免疫水平是HIV感染/AIDS者结核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据《Hepatology》2017年11月报道】题:一家城镇医疗中心对黑人和非黑人HIV感染者获得的高HCV治愈率(作者FaladeNwulia O等) HCV治愈率在伴或不伴HIV二重感染的人群中是相似的;然而,在一项代号为ION-4的研究中,使用雷迪帕韦/索磷布韦(LDV/SOF)联合治疗的黑人HCV治愈率(90%)明显低于非黑人患者的治愈率(99%)。目前,关于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在少数HIV和HCV同时感染人群中的疗效真实数据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前列腺组织病毒储存库的情况,以及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对HIV感染/AIDS患者前列腺组织中HIV-1 DNA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合并HIV感染需要行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收集患者的血液和前列腺组织标本,分别检测患者血浆HIV-1 RNA、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前列腺组织HIV-1 DNA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12例患者中,6例尚未开始进行HAART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519.8±121.5)/μL,前列腺HIV-1 DNA为2602(365,10700)拷贝/106细胞数;6例经HAART超过6个月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82.8±69.7)/μL,前列腺HIV-1 DNA为144(36,563)拷贝/106细胞数,两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前列腺HIV-1 DN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89,Z=-2.082;均P<0.05)。结论无论HIV感染/AIDS患者是否接受过HAART,前列腺组织均可作为HIV-1储存库。HAART进行免疫功能重建后,可以降低前列腺组织病毒储存库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病毒载量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情况。方法 根据血清HCV RNA水平不同,将180例CHC患者分为低病毒载量组76例,3 lg copies/ml≤血清HCV RNA<6 lg copies/ml和高病毒载量组104例,血清HCV RNA≥6 lg copies/ml。比较两组外周血Tfh细胞百分比、Tfh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的差异。结果 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4.5±1.2)lg copies/ml和(6.4±0.7)lg copies/ml,Tfh细胞表面PD-1阳性百分比分别为(26.2±2.2)%和(37.2±1.1)%,Tfh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9±0.7)%和(5.1±0.4)%,血清IL-21水平分别为(46.8±1.3) ng/L和(21.7±1.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1.1±4.6)%和(37.6±4.4)%,CD8+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4.0±3.1)%和(31.7±3.9)%, CD4+T/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3.3±0.2)和(2.3±0.1),CD19+B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6.7±3.9)%和(11.8±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分别为(10.1±2.3)%和(2.4±0.6)%],CD8+T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分别为(6.3±2.2)%和(1.0±0.3)%,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血清病毒载量的CHC患者外周血Tfh和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1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探讨它们对病情、抗病毒治疗应答和预后的关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分型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3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95例COVID-19患者,比较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及临床转归为治愈、好转、未愈、死亡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对COVID-19临床分型及预后的价值。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95例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68例,重型11例,危重型16例。治疗前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419(309,612)、267(212,540)和141(77,201)/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38(153,375)、128(96,172)和92(51,144)/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322、15.956,均P<0.01)。死亡、未愈、好转和治愈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49(143,349)、315(116,414)、344(294,426)和745(611,966)/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06(43,501)、176(67,279)、194(188,432)和429(276,564)/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083、16.658,均P<0.01)。评估危重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佳临界值为237/μL,曲线下面积为0.91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833~0.989,P<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7.5%;评估(危)重型患者治疗有效性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佳临界值为405/μL,曲线下面积为0.863(95%CI 0.727~0.999,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和74.6%。结论COVID-19的病情可能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呈加重趋势,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用作COVID-19临床分型诊断和评估(危)重型病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病人抗病毒治疗(ART)5年疗效差异及生存状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开始ART的病人,分为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组和单纯HIV组。采用COX回归分析、χ2检验、H检验和M检验分析病人治疗5年的生存状况以及各组间病毒学和免疫学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时年龄[比值比(OR)=1.034,P=0.001]、合并HBV和/或HCV感染(OR=3.361,P 0.001)是死亡危险因素;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高(OR=0.998,P=0.024)是死亡的保护因素。治疗期间四组病人之间病毒学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四组病人CD4细胞水平均有提高(四组P均0.001)。同一治疗时间点四组病人间的CD4细胞水平只有治疗第1年、第2年有差异;治疗前、治疗3、4和5年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HCV共感染不影响ART的病毒学和免疫学疗效。提倡早治疗,同时加强HBV、HCV的筛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