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L-6对HepG2细胞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基因的影响及其SCD1基因表达的改变对细胞脂质合成的影响。方法应用rIL-6刺激HepG2细胞,检测细胞内脂质合成以及细胞SCD1基因水平变化。分别构建人SCD1真核表达质粒和小干扰(small interfering) RNA,转染HepG2细胞,观察改变SCD1水平后HepG2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细胞内脂质合成的变化。结果 rIL-6刺激HepG2细胞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空质粒组比,转染真核表达质粒细胞SCD1蛋白表达增加,细胞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和FASN相对水平增加1.35倍和1.27倍,脂质氧化代谢相关基因PPARα和ASCL3水平降低12.3%和13.5%;细胞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转染small interfering RNA,再用rIL-6刺激HepG2细胞SCD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甘油三酯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和FASN水平显著下降了32.3%和51.9%,脂质分解相关基因PPARα相对水平也下降了80%(P0.05),而ASCL3水平无显著变化(P=0.832)。结论 rIL-6通过上调HepG2细胞SCD1基因表达,引起细胞内脂质合成增加,导致甘油三酯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法检测了53例健康人及50例不同病期的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并与肾活检组织病理所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肾功能受损害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与肾单位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Ⅳ型胶原的代谢变化在肾小球疾病进行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Ⅳ型胶原水平的测定,可以作为临床监测肾小球疾病活动及病程进展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L-6对HepG2细胞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 (SCD1)基因的影响及其SCD1基因表达的改变对细胞脂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rIL-6刺激HepG2细胞,检测细胞内脂质合成以及细胞SCD1基因水平变化。分别构建人SCD1真核表达质粒和小干扰(small interfering) RNA,转染HepG2细胞,观察改变SCD1水平后HepG2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细胞内脂质合成的变化。结果 rIL-6刺激HepG2细胞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空质粒组比,转染真核表达质粒细胞SCD1 蛋白表达增加,细胞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和FASN相对水平增加1.35倍和1.27倍,脂质氧化代谢相关基因PPARα和ASCL3水平降低12.3%和13.5%;细胞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转染small interfering RNA,再用rIL-6刺激HepG2细胞SCD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甘油三酯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和FASN水平显著下降了32.3%和51.9%,脂质分解相关基因PPARα相对水平也下降了80%(P<0.05),而ASCL3水平无显著变化(P=0.832)。结论 rIL-6通过上调HepG2细胞SCD1基因表达,引起细胞内脂质合成增加,导致甘油三酯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国汉族和高加索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球内差异表达基因和发生调节的分子信号通路的异同。方法:分别选取中国汉族DN患者29例和正常对照5例,高加索DN患者21例及正常对照35例,微分离肾小球进行全基因组数据表达检测,分析不同人种DN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出现差异表达的基因;分析两个人种DN患者肾小球内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相关的表达基因;比较差异表达基因与eGFR变化相关基因在两个人群中的异同。结果:(1)中国汉族DN患者肾小球中有565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高加索DN患者肾小球中有775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2)比较分析提示,有200个基因在两个人种均存在差异表达。分子通路分析提示,共有13条信号通路在两个人种中均发生调节,其中大部分为免疫炎症反应相关性通路;(3)中国汉族人群中有225个基因与eGFR明显相关;而在高加索人群中有293个基因与eGFR明显相关。比较分析提示,共有CRISPLD2、SPON1、LUM等55个基因在两个人种中均与eGFR水平明显相关。结论: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汉族人群和高加索人群DN患者肾小球全基因组表达谱的异同发现,免疫炎症通路在不同人种DN的发生发展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证实了55个与DN患者肾功能改变明显相关的基因,可作为判断DN患者疾病进展分子标志物的候选基因进行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微分离的肾小球全基因组表达数据,借助关联性图谱(CMAP)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寻具有T2DN治疗作用的潜在药物。方法:选取中国汉族T2DN患者23例和正常对照6例,微分离肾小球,利用Affymetrix U133 Plus 2.0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获得基因表达数据,获得T2DN患者不同分期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后,进一步通过2种不同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T2DN的潜在治疗药物,并阐明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利用T2DN晚期和早期相比的差异表达基因和CMAP数据库,筛选出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荜茇酰胺(piperlongumine)、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和LY-294002(PI3K抑制剂)等候选药物。上述药物能够逆转T2DN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肾小球基因表达的变化,提示这些药物可能具有治疗T2DN的潜能。既往研究证实这些药物对T2DN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验证了该药物筛选方法的可靠性。结论:利用T2DN患者肾小球全基因组表达谱和CMAP数据库能够快速筛选出具有T2DN治疗潜能的药物,候选药物可进行下一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以证实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MCP-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尿中的排泄情况及贝那普利的干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NC)、DN模型组(DN)和DN 治疗组(DN 贝那普利).DN 贝那普利组给予贝那普利灌胃,NC和DN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饲养4 w后观察大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尿中的MCP-1在排泄量、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肾脏组织中MCP-1的表达水平.将第5代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对照组(NC)、高糖组(HG)和高糖 治疗组(HG 贝那普利),观察系膜细胞内MCP-1 mRNA表达.结果 DN组和DN 贝那普利组大鼠血糖较NC组显著升高(P<0.01). DN组大鼠肾重、肾脏肥大指数、尿白蛋白(UAlb)/尿肌酐(Ucr)、尿MCP-1/Ucr及肾组织内MCP-1的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与DN组比较,上述指标在DN 贝那普利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脏病理显示DN组病理改变较DN 贝那普利组重.细胞实验显示,HG组所培养的系膜细胞内MC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C组,但用贝那普利处理后MC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MCP-1在早期DN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尿中的排泄均增加,MCP-1的监测有望成为早期DN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临床与病理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正常肾组织为对照,采用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30例DN患者肾组织中VEGF和VEGF-R的分布及其强度变化进行了观察,并结合临床及肾脏病理进行了分析.结果DN患者肾小球VEGF和VEGF-R无论在分布上,还是在强度变化上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明显差异.DN患者肾小球VEGF和VEGF-R表达增加与患者蛋白尿(83.3%vs33.3%,P<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6.7%vs16.7%,P<0.01)关系密切,而与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DN患者肾小球VEGF和VEGF-R表达增加还与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所致的一些组织形态学改变,如K-W结节(72.2%vs16.7%,P<0.05)、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66.7%vs33.3%,P<0.05)及微血管瘤形成(61.6%vs25.0%,P<0.05)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DN患者肾组织中VEGF及VEGF-R2的表达增加与DN患者的蛋白尿形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内皮细胞损伤所致的形态学改变关系密切.VEGF介导了DN患者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方法:临床或肾活检确诊的2型DN患者774例,根据尿蛋白及血清肌酐水平分为白蛋白尿期、临床蛋白尿期及血清肌酐升高期,分析不同时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代谢指标差异. 结果:774例DN患者平均年龄(56.6±11.3)岁,糖尿病病程中位时间为96个月,肾病病程中位时间为12个月.白蛋白尿者210例,蛋白尿者246例,肾功能不全者318例.DN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随病程进展逐渐上升,肾功能不全者较肾功能正常者升高显著;周围神经病变占49.5%,以浅感觉障碍为主,自主神经病变以胃肠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最多见,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大部分出现神经病变;各期DN患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肾功能不全者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达40.3%;DN患者随病程进展,心肌舒张功能逐渐下降;脑血管病变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为主;糖尿病足的发生率较低(1.4%),间歇性跛行达7.5%;80.6%DN患者存在高血压,以肾功能不全者尤著;白蛋白尿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高于蛋白尿组及肾功能不全组,与蛋白尿组比较达统计学差异;白蛋白尿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较后两组患者控制更好;DN患者脂质代谢异常以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主. 结论:2型DN患者同时存在糖尿病其它大小血管并发症,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并发症多且严重.视网膜病变不能作为DN早期诊断的必备条件;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亦随病程进展呈明显上升趋势,并进一步促进疾病的进展;随着DN的进展,心肌缺血比例增加,心肌舒张功能下降,可能增加DN患者心血管的死亡率.我国DN患者代谢控制达标率低,因此,强调DN患者综合治疗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福辛普利治疗组、未经治疗DN组、正常组小鼠肾脏基因的差异表达变化,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用生物信息学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应用半定量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两张芯片相比,福辛普利治疗后糖尿病小鼠肾脏发生显著性差异表达变化的基因共有60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物质代谢、炎症与免疫反应、转录等。结论福辛普利可通过多种途径在基因水平上起到对DN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方法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血清及尿液糖、脂和氨基酸代谢产物变化规律,并用于发现DN早期诊断及病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90例确诊2型糖尿病的成年男性患者,分尿白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蛋白尿组。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25例,收集血清及尿液标本,分别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液相色谱/质谱(LC/MS)检测。结果:不同组别DN患者血清及尿液代谢产物水平呈现完全不同的分布。多种糖代谢通路存在紊乱,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通路障碍表现为血清葡萄糖水平升高而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产物未见显著改变;蛋白激酶C通路异常活化表现为血清磷脂酰胆碱(PC)水平下降而花生四烯酸水平升高;己糖胺通路的异常活化表现为血清谷氨酰胺及尿液尿嘧啶二磷酸水平下降。血清支链氨基酸水平在尿白蛋白正常期出现升高,而蛋白尿期呈下降趋势;尿液氨基酸水平在尿白蛋白正常和蛋白尿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血清必需脂肪酸在各组间未见显著差异,非必需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水平升高;脂肪酸β氧化障碍则表现为血清左旋肉碱及脂酰辅酶A水平下降。早期诊断的候选标志物有血清棕榈酸、尿PC(P-19∶1(12Z)/0∶1)和十八烷二酸;而疾病进展的候选标志物有血清左旋肉碱、PC(9∶0/0∶0)和Dg(17∶2(9Z,12Z)/20∶3(8Z,11Z,14Z)/0∶0),尿液尿嘧啶二磷酸和lysoPC(16∶0)。结论:代谢组学方法可展示不同时期DN患者血清及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发现DN早期诊断及病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