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1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NSTE-ACS合并COPD患者194例,根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分为替格瑞洛组96例和氯吡格雷组98例。患者选择性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前给予负荷剂量180 mg,术后和未手术给予90 mg,2次/d,氯吡格雷组患者术前给予负荷剂量300 mg,术后和未手术给予75 mg,2次/d,服药1个月后比较呼吸困难临床症状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FEV1/FVC。随访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不稳定性心绞痛、行PCI术比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个月后替格瑞洛组相比氯吡格雷组患者呼吸困难临床症状评分[(2.2±0.6)和(1.4±0.8)分]、mMRC评分[(3.4±0.5)和(2.9±0.9)分]、FEV1/FVC[(75.7±4.6)%和(71.0±9.2)%]和FEV1%pred[(69.1±6.6)%和(67.6±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替格瑞洛组相比氯吡格雷组患者MACCE发生率[5.2%(5/96)和12.2%(12/98),P=0.043]显著降低,且出血事件发生率[19.8%(19/96)和10.2%(10/98),P=0.0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格瑞洛不影响NSTE-ACS合并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可有效降低短期MACCE发生风险,且出血事件发生率不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的老年AECOPD患者267例,分为常规治疗组135例(常规组)和PCT指导治疗组132例(PCT组).常规组由经治医师按抗生素使用指南决定抗生素治疗方案,PCT组按血清PCT水平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住院费用及抗生素费用、抗生素使用率、住院病死率、1年随访期间AECOPD发生率、发生次数及住院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及1年随访期间AECOPD发生率、发生次数及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CT组的住院费用、抗生素费用及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10 882(3808~16 651)元、6934(2390~10 660)元、76.5%]均低于常规组[分别为13 637(4650~19 730)元、8589(3144~12 117)元、87.4%](均为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老年AECOPD患者在PCT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量,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与肺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COPD急性加重(AECOPD)入院治疗的患者180例(女性82例,男性98例),入院期间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患者腰椎2~4节段和髋关节的骨密度,依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COPD合并骨质疏松组和单纯COPD组,并记录所有患者吸烟史、骨折发生次数、激素使用情况等.入院期间测定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D)、体质指数(BMI)、血浆白蛋白水平等.结果 患者年龄65~79岁,平均(72±7)岁,平均吸烟量(59±27)包/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为(36.5±9.8)%,其中30%(54/180)患者近期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大于3个月.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171例(95%)的患者骨密度低于正常,其中119例(66%)患有骨质疏松,男性61例,发生率62%,女性58例,发生率7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35,P=0.330),52例(29%)骨量减少.骨折发生人数女性15例(18%),略高于男性的12例(12%)(x2=1.281,P=0.258).BMI与骨质疏松相关(r=0.362,P=0.000),6MWD与骨质疏松相关(r=0.635,P=0.048),肺残气占预计值百分比(RV%)与骨质疏松相关(r=0.688,P=0.037),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与骨质疏松明显相关(r=0.973,P=0.006).结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COPD患者主要的肺外表现之一,中、重度CO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同龄健康人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NIP-PV治疗效果。方法对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HACCP)缓解期患者40例(A组)和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并OSAHS患者32例(B组)作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氧饱和度(MSaO2)、平均最低氧饱和度(MmSaO2)、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室流出道(RVOT)检测;并对B组进行了夜间持续气道正压无创通气(NIPPV)治疗3周,治疗后重复测定肺功能、动脉血气、mPAP和RVOT。结果B组FEV1%、FEV1/FVC、PaO2、睡眠MSaO2和MmSaO2[分别为(35.2±4.4)%、(42.5±5.4)%、(39.7±4.7)mmHg、(64.0±5.7)%、(51.3±6.1)%]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44.1±5.6)%、(50.3±6.7)%、(48.2±5.5)mmHg、(73.6±6.2)%、(65.5±6.0)%,均P0.01],而PaCO2、mPAP、RVOT、AHI[分别为(55.9±7.1)mmHg、(46.2±5.5)mmHg、(40.2±4.2)mm、(46.2±11.2)次/h,]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46.7±5.4)mmHg、(34.4±4.2)mmHg、(34.1±3.5)mm、(4.5±0.9)次/h,均P0.01]。B组AHI与FEV1%、FEV1/FVC、PaO2、睡眠MSaO2、MmSaO2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621、-0.633、-0.754、-0.724、-0.719,均P0.01),与PaCO2、mPAP、RVOT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622、0.848、0.784,均P0.01)。B组夜间NIPPV治疗后,FEV1%、FEV1/FVC、PaO2[分别为(39.0±5.8)%、(46.7±6.8)%、(45.2±5.1)mmHg]显著升高(P0.01或P0.05),PaCO2、mPAP、RVOT[分别为(48.3±6.7)mmHg、(38.4±5.7)mmHg、(33.5±3.8)mm]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并OSAHS患者的心肺功能受损较单纯肺心病严重,AHI次数越多心肺功能损害越严重。夜间NIPPV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心肺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与评估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HNPPV)联合呼吸操对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56例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的重度COPD患者分为呼吸操+HNPPV组(治疗组)26例和无创呼吸机组(对照组)30例.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年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6分钟行走距离(6MWD)、呼吸困难分级、辅助呼吸肌评分、年住院次数及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COPD病程、体质量指数、PaCO2、P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6MWD、呼吸困难分级、辅助呼吸肌评分、每年住院次数均具有可比性.2年后治疗组呼吸困难分级、辅助呼吸肌评分、6MWD、每年住院次数,优于对照组[(1.76±0.52)分vs(2.09±0.57)分、(2.44±0.62)分vs(2.96±0.58)分、(262.64±32.98)m vs(244.25±25.83)m、(2.06±0.85)次/年vs(2.62±0.92)次/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死亡1例(1/26),对照组死亡2例(2/3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结论 长期应用HNPPV联合呼吸操锻炼对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的康复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择期干预非靶血管的治疗(Staged-PCI)策略与急诊仅开通靶血管的PCI(Culprit-only PCI)策略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病变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年龄≥70岁且发病在12 h内的老年STEMI合并多支病变患者389例。根据血运重建策略分为Culprit-only PCI组(79.18%, 308例)和Staged-PCI组(20.82%, 81例)。采用Kaplan-Meier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缺血驱动的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 评估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MACCE和全因死亡的影响, 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经平均56个月的临床随访, 131例患者发生MACCE, 死亡96例。与Culprit-only PCI组比较, Staged-PCI组患者发生MACCE(HR:0.404, 95%CI:0.227~0.716, P=0.002)、全因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泼尼松对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治疗并获得随访的极重度COPD患者58例,根据患者意愿并综合临床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氨茶碱+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泼尼松5~10 mg/d。门诊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病死率、因急性加重住院频率、治疗前和随访2年末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20.0%,与对照组的2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频率为(4.10±0.84)次,低于对照组的(5.43±1.01)次(P0.05);随访2年末治疗组SGRQ评分为(51.3±11.3)分,低于对照组的(50.9±10.5)分(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与治疗组的2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泼尼松能够降低患者SGRQ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未增加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在部分极重度COPD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n=1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组(n=126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胸部高分辨CT、肺功能检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指数、体质量指数及基础药物治疗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FVC%预计值、FEV1%预计值、FEV1/FVC%预计值、DLCO/VA%预计值较未合并支气管扩张组低,而RV%预计值、TLC%预计值、RV/TLC%预计值高于未合并支气管扩张组(P0.05),且出院后6个月内发生急性加重的次数多,呼吸困难评分(m MRC)高(P0.05)。结论: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下降更为明显,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戒烟干预对不同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以及急性加重次数的影响,期为临床治疗慢阻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26例慢阻肺患者,根据是否戒烟和接受治疗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分为4组,采用不同方案的干预手段。然后对4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随访,比较1年后患者症状评分、FEV1以及急性加重次数。结果1年后,戒烟干预低风险组临床症状评分变化量为(2.11±0.32)分,与对照低风险组(1.28±0.51)分相比有明显改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5,P=0.0040.05)。两者FEV1相比,有显著差异(0.16±0.11比0.50±0.04,t=3.268,P=0.0030.05)。戒烟干预低风险组的急性加重次数也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5.364,P=0.0020.05);戒烟干预高风险组临床症状评分变化量为(2.77±0.29)分,与对照高风险组的(1.28±0.51)分相比有明显改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3.641,P=0.0050.05)。两者FEV1相比,有显著差异(0.04±0.07比0.12±0.11,t=2.952,P=0.0060.05)。干预高风险组的急性加重次数也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3.695,P=0.0050.05)。结论戒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吸烟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FEV1下降,降低急性加重次数。随访及戒烟干预对吸烟的高风险慢阻肺患者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其急性加重风险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与高分辨率CT(HRCT)肺气肿指数(LAA%)的关系。方法:选取因COPD急性加重需机械通气的重症COPD患者166例,进行HRCT检查,测定肺气肿指数。统计患者1个月全因死亡率,按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7例)和存活组(129例)。从病历资料中收集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LA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8. 9±7. 3 vs 12. 6±5. 9,P 0. 01)。Pearson分析显示LAA%与APACHEⅡ评分(r=0. 315,P 0. 001)、机械通气时间(r=0.184,P=0. 012)、PaCO_2(r=0. 231,P=0. 027)、心率(r=0. 131,P=0. 039)、呼吸(r=0. 152,P=0. 041)呈正相关,与PaO_2(r=-0.361,P=0. 013)、pH(r=-0. 261,P=0. 035)呈负相关。人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示:LAA%切值取17. 3%时,对患者1个月全因死亡的诊断效率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 789[P=0.000,95%CI(0.715,0. 863)],灵敏度为81. 08%、特异度为65. 83%。传统危险因素联合LAA%可明显提升对患者1个月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结论:HRCT定量测量的肺气肿指数与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结合睡眠呼吸暂停临床评分(SAC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初筛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检查确诊为COPD的2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完成肺功能FEV1%pred检查以及SACS,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单纯COPD组和COPD合并OSA(重叠综合征,OVS)组。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Pearson′s相关系数分析FEV1%pred、SACS与AH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EV1%pred结合SACS预测COPD患者OVS的价值。 结果 OVS组FEV1%pred [(53.4±15.1)和(43.6±13.9)%;P<0.05]及SACS[(19.1±3.9)和(7.3±2.1)分;P<0.05]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相关性分析显示,AHI与FEV1%pred(r=0.631,P<0.05)及SACS(r=0.689,P<0.05)呈正相关。ROC曲线显示,FEV1%pred诊断OVS的最佳截断点为48.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和75.4%;SACS诊断OVS的最佳截断值为1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2%和79.3%;将FEV1%pred≥48.3%和SACS≥16分作为联合指标诊断OVS的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 0.781~0.90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和79.5%。 结论 FEV1%pred联合SACS评分对筛查COPD患者OVS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重叠综合征,OS)患者与病死率和因COPD急性加重首次住院的关系,以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OS的影响。方法对65例经CPAP治疗的OS患者、81例未经CPAP治疗OS患者和66例单纯COPD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为7.8年(范围2.1~9.8年),随访结束时间为患者死亡和因COPD急性加重首次住院。排除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中风病史。结果基础指标评估,两组OS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Charlson指数、Epworth嗜睡评分和研究前一年COPD急性加重率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静息血氧饱和度(SaO2)和睡眠平均SaO2水平显著低于单纯COPD组(均P〈0.01),两组OS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修正年龄、性别、BMI、并发症、COPD严重程度、AHI、白天嗜睡后,与单纯COPD比较,未经CPAP治疗的OS组有较高的病死率(RR为2.12;95%CI为1.99~3.35)和更容易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RR为1.81;95%CI为1.47~2.60)。用CPAP治疗的OS组与单纯COPD组比较,病死率和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的风险未见增加。结论在高原地区,OS患者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和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的风险性增加。然而,有效的CPAP治疗可提高其生存率和降低住院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有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107例.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营养状况、文化程度、人月均经济收入和居住状况等情况进行配对,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10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果 治疗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年随访治疗组患者的急性加重住院治疗次数减少.结论 NIPPV在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治疗中,可以使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噻托溴胺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确诊为稳定期COPD(Ⅱ-Ⅲ级)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n=30)患者给予噻托溴胺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n=30)按需使用短效抗胆碱能支气管扩张剂,观察期为12个月,以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6分钟步行试验、急性加重和住院的次数为观察指标.结果 经3个月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后FEV1、FEV1%、FEVl/FVC、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EV1、FEV1%、FEV1/FVc、6MWD比较及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访3-12个月治疗组急性加重的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用药后3个月、6个月、1年后肺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噻托溴胺吸入治疗能够改善COPD稳定期(Ⅱ-Ⅲ级)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与高分辨率CT(HRCT)肺气肿指数(LAA%)的关系。方法 选取因COPD急性加重需要机械通气就诊于我院ICU的重症COPD 患者166例,进行HRCT 检查,测定肺气肿指数。统计患者1月全因死亡的发生,按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7例与存活组129例。从病历资料中收集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死亡组患者LA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18.9±7.3 vs 12.6±5.9,P<0.001)。Pearson 分析显示LAA%与APACHEⅡ评分(r=0.315,P<0.001)、机械通气时间具有正相关性(r=0.184,P=0.012)。人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当 LAA%切值取17.3%时,对患者发生1月全因死亡的诊断效率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89[ P=0.000,95% CI(0. 715,0.863)],灵敏度为81.08%、特异度为65.83%。结论:HRCT 定量测量的肺气肿指数与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莫松柳  周永立  魏九金 《内科》2012,7(3):243-244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用半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治疗。结果随访1年,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心前区疼痛完全缓解、无室性心律失常、CK-MB值下降至正常者,观察组26例(86.7%),对照组18例(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美托洛尔能使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心肌梗死患者心前区疼痛缓解,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降低CK-MB,而未加重呼吸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Ⅱ型呼吸衰竭(FEV1≥50%Pred)中的应用。方法比较AECOPDⅡ型呼吸衰竭(FEV1≥50%Pred)患者经HFNC与NIPPV治疗后的28天内气管插管率、90天病死率。结果 28天气管插管率HFNC组为45%,NIPPV组气管插管率为43%,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908)。90天病死率HFNC组为15%,NIPPV组为17%,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834)。结论相比无创正压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在降低AECOPDⅡ型呼吸衰竭(FEV1≥50%Pred)患者的28天插管率及90天病死率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家庭型呼吸机治疗COPD稳定期的可行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无创机械通气并携带家庭型呼吸机返家的COPD病例20例(治疗组),以同期同等病情住院期间接受无创机械通气,出院后氧气治疗20例作为对照组。通气方式均采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观察两组血气分析,每年住院次数、出院后3个月FEV1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至出院前基本情况及血气指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后3个月PaCO2分别为(52.6±10.6)和(77.8±10.5)mmHg(P<0.05),FEV1分别为(74.4±6.8)%和(51.3±9.2)%(P<0.05),平均住院次数分别为(6人次/年)和(29人次/年)(P<0.01),病死率分别为10%和25%(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尽早实施无创机械通气,出院后在稳定期继续间歇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能显著减少住院次数,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COPD稳定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AECOPD患者(AECOPD组)、50例COPD患者(COPD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3组sCD163水平及肺功能。结果3组FEV1、PEF、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对照组>COPD组>AECOPD组(均P<0.05)。3组sCD163水平比较:AECOPD组[(148.26±37.88)pg/ml]>COPD组[(113.89±28.17)pg/ml]>对照组[(43.72±11.46)pg/ml,F=11.746,P=0.000]。AECOPD患者血清sCD163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FEV1/FVC呈负相关(r=-0.807,-0.774,均P=0.000)。sCD163在AECOPD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513~0.894),诊断敏感性为92.42%,特异性为78.29%。结论sCD163在AECOPD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肺功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用于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的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ICD植入的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患者,收集患者植入ICD时的基础临床资料及随访过程中的放电治疗及死亡事件;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共95例ICD一级预防患者纳入临床统计,年龄(61.4±12.7)岁,男性71例(74.7%),随访中位数47(14~69)个月,14例接受恰当放电治疗,11例接受不恰当放电治疗,26例死亡;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接受恰当放电治疗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较未接受过恰当放电治疗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高(HR=3.252,P=0.019),其它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HR=1.048,P=0.011)、血肌酐水平(HR=1.003,P=0.002)。结论 ICD一级预防患者中接受过恰当放电治疗的患者比未接受过恰当放电治疗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