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证候、辨证论治研究是心血管病中医防治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对其客观化、标准化研究进行了探索。综述近十余年中医药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研究,通过对证型因素、病位及病性证素研究的归纳分析,探索心律失常的证候分类,将传统心律失常分型论治与名老中医特色经验相结合,以期规范和丰富快速性心律失常辨证论治体系,更好的发挥中医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主证、兼证、证候组合差异及其与特定超声指标相关程度4方面综述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认为辨证标准不统一是制约以超声心动图指标为代表的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客观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思路.认为以证候要素为核心,通过开展文献研究、临床调查及发挥专家集体智慧等手段,建立证候要素辨证量表,通过证侯要素辨证及证侯要素间的应证组合,实现符合临床实际的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是建立慢性乙型肝炎证候诊断标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属于中医心悸、水肿之范畴.对CHF的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研究,有助于揭示其证的实质,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是中医治疗CHF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与中医证候辨证分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寻找其存在的内在规律,为中医临床辨证与治疗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对120例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选择同年龄段的30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组,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胰岛素、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分析以上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差异性。结果代谢综合征各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血压、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方面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I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中医各证型存在不同程度胰岛素抵抗的现象,具体为气阴两虚证<阴虚热盛证<痰瘀互结证<痰浊内蕴证(P<0.05)。结论ISI可反映代谢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将ISI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国医大师雷忠义"从风论治"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1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抗凝、降压、改善循环、中药安神定悸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选用养心活血汤、温胆汤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钩藤、僵蚕、荜茇、荜澄茄、珍珠粉、琥珀粉等熄风定悸之药。分析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包括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单发、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心电图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观察组治疗后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医大师雷忠义"从风论治"心律失常理论成立,常规辨证论治加入熄风定悸药可显著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进一步提高中医证候及心电图疗效,明显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传承李介鸣先生学术思想,观察调心整律方治疗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FVPB)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阜外医院中医科收治的FVPB病人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心整律方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经8周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李介鸣经验方调心整律方可明显减少病人室性期前收缩的次数,改善临床症状,为治疗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采用阴阳辨证方法的证候学基础。方法对1150例次缺血中风急性期病人分别按照阴阳辨证标准及中风病辨证诊断分级标准进行临床证候采集,并得出阴阳分类和证候辨证诊断的证候分级。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中风病六类证候分级对急性期阴阳两类别之间的意义。结果风证、瘀血证是缺血中风病急性期共有的证候群,火热证、阴虚阳亢证及痰证是诊断为阳类证的重要证候因素,即对阳类证诊断有意义的重要证候指标(P<0.05);气虚证是诊断阴类证的重要证候因素,即对阴类证诊断起作用的证候指标(P<0.05)。结论阴阳辨证方法在缺血中风急性期应用有较可靠的中医证候学基础,能够为临床辨证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动脉血管狭窄中医证候特点,探讨高利教授防治颈血管病的证型和客观化指标。方法回顾性收集312例颈动脉血管狭窄病人临床资料、中医辨证分型及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分析颈动脉血管狭窄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颈动脉血管狭窄病人的痰湿证、痰热证比例均高于其他证型,前者的脑血管超声学显示以内膜增厚为主,后者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主,中度、重度颈血管狭窄以痰湿证、痰火证多见,气虚证、阴虚证为少。结论高利教授对颈动脉狭窄的简化分型可操作性强,中医证候特点明显,血管超声结果客观,中医、西医医生均适用,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期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实时采集京津地区9家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院1 07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并将中医诊断复合证型拆分为寒凝、火热、气滞、痰浊、痰热、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水饮11个证候要素,分析冠心病不同亚型及合并不同疾病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最常见证候要素为血瘀(81.4%),其次为气虚(56.8%)、痰浊(48.5%)、阴虚(25.1%)。冠心病各亚型及冠心病合并不同疾病患者之间证候分布特点有所差异,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中气阴两虚、痰热较其他病种常见,心律失常患者阳虚、痰热比例较高,心功能不全患者以阳虚、痰浊、水饮为特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气虚、痰浊较多,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辨证属阴虚者较多。结论冠心病不同亚型或合并不同疾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有不同特点,为中医辨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候与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为其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临床16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辨证归类,分别分析证型间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中腺体回声、结构、阴影、血流改变等各项特征,归纳中医证候与影像表现的相关性指标。结果肝郁气滞型及冲任失调型患者二维声像图分型Ⅰ型及Ⅱ型比例均约为50%,而痰瘀互结型以Ⅱ型为主,后者与前两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三种证型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痰瘀互结型患者收缩期最高流速(Vm ax)和阻力指数(R I)与其他两种证型患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0.05)。结论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有明显对应关系,其中Vm ax和R I可作为该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此为开拓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辨证思路和方法、丰富辨证理论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肪肝中医证候的分类。方法运用整体网分析方法对SOM神经网络整理出的关系数据集进行整体网络结构分析,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主要考量中心性用以评价各个症状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程度;考量中心势用以推测论证型的多寡和兼杂程度;考量分派指数用以推测理想辨证的可靠程度。结果脂肪肝疾病的中医辨证,较难得到单一的主证,辨证体系比较复杂,证型较多;脂肪肝辨证中较易出现兼杂证。结论基于症状与症状的关联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医证候的集群现象;提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标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基于兼杂证型的调查研究数据,提取中医基本证候类型的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代文献的高血压病证候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分布和辨治规律,为该病证候规范化研究及建立证候表征体系提供依据和可行的研究思路。方法以近10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以中医证型为切入点,运用系统聚类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挖掘文献四诊资料隐含的客观规律。结果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可大致分为瘀血阻络、痰湿壅盛、肾阳虚衰、肝火亢盛、阴虚阳亢5个单证。因子分析提取出了每一证型的主要辨证依据。结论高血压病现代文献多元统计分析梳理了专家观点,为下一步临床前瞻性证候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四项(TC、TG、HDL、LDL)表达水平与不同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我院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热毒血瘀组、心血瘀阻组、痰阻血瘀组、气虚血瘀组、气阴两虚组以及气滞血各瘀20例.另外选取同期收治本院的20例无冠心病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TC、TG、HDL、LDL水平进行检测,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诊断.结果 各中医证型亚组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中医证型亚组患者的TC、TG、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S-CRP与HDL呈正相关,与LDL呈负相关,TC与TG、LDL均呈正相关,TG与HDL呈负相关,与LDL呈正相关(P<0.05).结论 HS-CRP高表达可作为冠心病心血瘀阻型的临床客观参考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考依据.HS-CRP与血脂水平共同作用对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能够作为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中医证候特点及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对119例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最常见证型为气虚和气虚血瘀,所占比例同其他少见证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阳两虚的病人其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0.05).气虚为全部病例均有的证候;近半数的病例有血瘀证;近两成的病例有痰浊证;而阳虚和阴虚证均较少见.气虚、血瘀证所占比例和其他证候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而标实为血瘀和痰浊,以血瘀为多见.心气和心阳是心脏泵血功能的决定因素,由气虚发展至气阳两虚意味着心脏泵血功能失常的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ayes判别分析方法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为其规范化中医证候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收集我院372例CAA患者症状评估量表信息,涵盖CAA常见的12种症状。将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以及肾阴阳两虚型3组,以Bayes判别分析方法建立CAA辨证分型的判别方程,并采用自身验证回代法对函数式进行检验。结果:根据12项症状建立CAA中医证型判别函数,回代法判别肾阳虚证的正确率为94.93%,肾阴虚证的正确率为59.26%,肾阴阳两虚证的正确率为82.81%,总体正确率为88.17%。结论:将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中,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标准化、客观性以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综合传统辨证,专家咨询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制定出中南六省统一的脏腑证候临床的辨证标准,按照协作计划的分工,对湖北省内的省、地、市、县级11所医院,进行了中医脏腑证候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将2000例住院病人中有关脾胃病证候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脾胃病的17个证型的辨证标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为脾胃病的基础理论及辨证,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客观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筛选NAFLD患者176例及健康对照组60例,观察记录两组人员中医证侯、肝功能、血脂、B超、CT肝脾比值结果,根据临床证候对`NAFL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肝肾不足型4组,与对照组及各组间相互比较,分析辨证分型与客观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NAFL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肝郁脾虚居多(29.54%)。各临床分型与对照组相比其客观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各组间比较ALT升高多集中在湿热内蕴型和痰瘀互结型,TG升高多为痰瘀互结型,LDL、TC升高多为肝肾不足型,CT肝脾比值降低以湿热内蕴型和痰瘀互结型为甚,B超呈重度改变多发于湿热内蕴型。结论:NAFLD患者客观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为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中医治疗提供辨证施治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提取94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舌、脉等四诊信息,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进行统计分析这类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候依次为:脾虚湿阻证(80.8%),血瘀证(71.3%),湿热蕴结证(55.3%),肝气郁结证(44.7%),肝肾阴虚证(9.6%),脾肾阳虚证(4.3%)。其中同一患者常有几个证候重叠。结论: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中医证候较少见单一证候,兼夹证多见。脾虚湿阻兼夹瘀热的复合证型,是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最特征性证候。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属中医急症。其见证多端、变化迅速,可致危重证候,并大多有后遗症。许多临床工作者对中风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认为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物质基础。现就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